信仰和信念有什麼區別呢? ?
我個人對信仰的解讀是每個人內心的對於一件事物的充滿信任和敬畏 從而產生行為上的指南或者說準則
而信念也是一種支持人奮進向上 在苦難中不放棄的心理動能 各位怎麼解讀呢
信仰和信念比較接近,但是又有不同,主要在於外尋和內省方面。
信仰需要仰望、需要敬畏、需要有一個參考目標,比如,道教仰望黃帝、老子、關羽、孫思邈、王重陽,稱之他們為神仙,因為對他們的尊崇,我們跪下來崇敬他們,認為他們的德行和品格值得我們如同跪拜父母一樣敬仰他們;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詮釋了道,我們觀望他們留下的文字、事迹和神跡,反省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如同大海航行中的燈塔,讓我們在人生路上看清了方向。
我們跪拜在他們的神像前,念誦他們留下的經文或者後人因為敬仰他們而編造的經文,希望從中看到我們前行的路,以便更好的認知世界;確實,有前人引路我們才能避免更多無畏的錯誤,但是,當信仰變成了迷信,跪下去之後,不敢仰望神佛的面龐,便可能失去自我。
因為信仰在人類歷史上的逐步規範化和不斷披上規則和神秘的外衣,就形成個了宗教,有神佛、先知引領是好事,但是,宗教的運作,也是由活著的人來運作的;已經蓋棺論定的人不會再作惡,但是只要人活著,就可能犯錯,信仰形成了宗教,信仰也就進入了被人利用的階段,宗教就是被人利用的信仰工具。
當然,被人利用了,就要看人的目的,有好有壞,用之利則利,用之害則害;信仰形成宗教的形式,有優勢,但是,伴隨宗教的善行,必有宗教的惡跡,只要還一偶人,沒有任何一個宗教是完全純潔善良,我們只可能儘可能詮釋正確的信仰。
宗教戰爭、宗教糾紛、教徒糾葛從來都是因為活人來產生的,如果因為死人產生,也是活人來利用死人,宗教本身帶有迷信色彩,只不過輕重程度不同而已,迷信信我者永生、放生得功德、布施得功德等等,都是被引誘的信仰,或許引誘後,可能讓一些人寧靜並平穩的生活,但是這個就是被利用的信仰的方式,宗教幫人與害人的戰績其實在歷史上能打成平手,沒有宗教,人類也會有自己的其他方式的信仰,但是沒有信仰,必然沒有宗教。
不要讓宗教代表信仰,理性認知信仰,信仰可以引領我們,讓我們少走彎路,也可以讓我們失去自我,有利有弊,皆因一個仰字造成。
信念跟信仰正好相反,信仰是外求,信念是內觀,不斷給自我增加一個心理強化,不斷念叨讓自己堅定自己的想法,比如早上起來對著鏡子說:「我最帥我最帥,天底下除了梁興揚就是我最帥,這就是真,這就是愛,這就是宇宙間不變的真理。」這也是一種信念啊。
不斷念叨就是信念的最基本的形式,做事情,沒有信念是不行的,我們需要一個前行的目的,更需要一個不斷強化自己想法的動力,別人不可能幫我們找到來路,只能給我們借鑒,我們的路要靠我們自己走的,正因為有了信念的堅持,才有了追尋的動力。
當然,在不斷堅定信念的同時,可能就會過於自我,失去了對他人或者前人的借鑒,陷入自大的泥淖中,很多戰爭狂人或邪教頭目就是被這樣的信念所驅使,最後變成了惡魔。
信仰外尋外求,信念內觀自省,陰陽對立,各有利弊,和而不同,尋求信仰,堅定信念,就是我們前行之路。
總之,興揚認為,外求以約束自己,內省以堅定自我,有信仰,有信念,不失去真我,不盲目自大就好。
信為相信。
念為"今心",也就是當下的心。信念就是當下執著的相信。仰為"抬頭看",也就是仰慕、崇拜。信仰就是因對權威的崇拜而執著的相信。兩者看起來很相似,都代表堅信某種事物的意識,但信念更多的是代表在一定基礎上確立的堅信狀態,情感上接受、理性上也有認識,所以在感性和理性上都有相應的基礎。而信仰,更著重在精神領域,比如宗教信仰或某些邪教信仰,不需要太多的基礎就會堅信,教義說啥就信啥,邪教教主說被他臨幸會得福祉,女教徒就信了,那些黑寡婦充當人肉炸彈臨死的那一刻她們堅信自己即將進入天堂了。而正規的宗教大都是引人向善的,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有正規的宗教信仰,世界會和平許多,但有自主意識的人就太少了。
至於現在信仰這個詞被泛化或濫用了,就不多說了。
一個往上看,一個往前看而已。。。
信仰是信念集合或體系,本質上還是信念。
信仰基督可以包括這些信念:基督是存在的,上帝是存在的,天堂是存在的,我做善行是可以上天堂的,他做惡行是要下地獄的,我做錯了事只要懺悔上帝就不會責怪的。
只說說我的個人感性認識:信念,往往是有一種義無反顧的決然和孤獨,帶有強烈的和不被理解的個人主義。信仰,則是擁有一種天然的理所當然,屬於一類人共有的歸屬感。
自信,信念,念想,信心,信任,信仰
歷史,野史,故事,傳說,神話知乎里都是高智商地童鞋,漢字博大精深,華夏後裔的dna遺傳基因里都有答案,用心感受一下就大致知道區別了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