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音樂的母帶到底是什麼,怎麼做?

母帶的必要步驟如何做?聽說那些發行級的音樂都是需要母帶機做的,有那麼玄嗎?


謝邀。

飯館裡吃飯,炒菜了直接裝好端上來,

一團亂糟糟的那種,不是不好吃,

而是本該色香味俱全,少了色。

所以還有一道工序叫擺盤,

怎麼把做好的菜擺在盤子里好看,

他們不研究怎麼做菜好吃,

只研究怎麼裝盤子好看。

這就是母帶的工作。

為一首歌/一張專輯製作標準化聽感,

綜合整張專輯的每個歌曲曲風和混音條件,

調整一個相對平均、

適合每首歌的相對聽感舒服的響度、均衡、聲場等。


幾個主要目的:

1. 糾正

音樂製作的過程中,我們做完每一步之後,當進入到下一個環節就會用一個新的維度和視角來審視整個作品。好比你把歌唱的超准了,節奏超穩了,樂器音色也都達到最滿意,且樂手技術出類拔萃,就完美了?差遠了!當混音師接到分軌之後又只不過是一堆動態不穩,頻率打架,空間混亂,人聲不夠准,節奏不夠穩的文件罷了……母帶的道理也是一樣,當混音師得意洋洋地將混完的文件交給母帶工程師時,母帶工程師又是站在了一個更整體、客觀的新維度來審視這個作品了——聽起來似乎是那麼回事兒了,可細節的頻率上還是有些不和諧的共鳴聲和打架現象;音樂已經被構建的很完整了,但還是少些整體感和融合度;咦?提升響度後怎麼又有一堆新問題出來了……

2. 潤色

使音樂聽感上更豐滿,更有整體感,更具耐聽度,並賦予一定的刺激性(通過立體聲擴展、激勵效果器、Automation等)和發展性(通過Automation)。

3. 提升響度

混完之後的音樂通常平均響度(RMS)是不夠,需要通過限制器(Limiter)來進行響度的提升(將波形的峰值peak壓下去,從而達到提高平均響度RMS的目的)。但在此之前一定要進行EQ、壓縮等等一系列母帶操作,否則被磚牆限制器壓完是沒法聽的,音樂的層次全亂了,並且會變的毫無力度和生氣。

4. 客觀性

手機的揚聲器、電腦旁的小多媒體音箱、機場的喇叭、計程車里的電台廣播、二十塊的耳機、上萬元的HiFi音響……人們聽音樂的場地、設備、途徑是多樣的,我們總希望我們做完的音樂無論在哪裡聽起來都是「那個樣子」,至少是「那個味道」。這就需要母帶工程師來使聲音儘可能的客觀,至少不讓他在某一境況下聽起來形兒都沒了,魂兒都散了……

當然了,一個爛混音或是一首爛作品別指望母帶能為你化腐朽為神奇。


其實母帶處理並不是很神秘或很神奇的東西,不要被外面的 「大師」嚇到了, 動不動就是說母帶買很貴的設備,你們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有超高母帶技術才能玩母帶,於是我就。。。。

回歸正題,首先,母帶處理就是我經常講的我混音後的最後一步,這一步直接決定你的成品,當然是相當重要的,母帶工程確實也不是一門很簡單的學問,於是就有了母帶工程師這個職位,在中國呢,我不知道有沒有專門只做母帶的Studio,但是國外是有的。

(科普一下:母帶後期處理是接續混音完成後的工程,將混音完成後的音軌再做最後的微調(Polish),例如,在混音整張專輯多首曲目的過程中,因為後制的時程較長,以至於混音前期與後期的曲目會呈現出不同特性,或是混音工程師的耳耐力因工作時間過長而有不同的聽覺敏銳度,這都會影響到整張專輯的品質一致性。 此外,專輯中的曲目可能包含了不同類型的曲風,每首歌曲的動態(Dynamic)、音量、頻率響應都略有不同,母帶後期處理是以全面而非單一歌曲的角度,針對整張專輯做微調,使整張專輯在長時間聆聽下更加協調,而製作人、混音工程師以及樂手對於歌曲專輯的詮釋也透過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達到一個客觀完美的平衡。)

關於母帶要買很貴的設備,一般人是玩不起的,那倒未必,現在很多公司出了電子模擬的母帶處理插件。

軟體跟硬體,電子與模擬,都是大家永遠在爭論的話題,我只想說,誰也代替不了誰,因為效果不一樣,適用的範圍也不一樣。

音色只有合不合適,沒有好與壞。

隨著CPU的處理能力也慢慢升級,現在的人學混音跟母帶處理真的是很幸運的,所以初學者可以先選一些母帶軟體入手練習,軟體跟硬體比較起來當然是有差別的,雖然是有差別的但是我們可以靠耳朵去調整插件的參數範圍最終達到我們的目的,這樣未必不是不可以的,我的建議是初學者並不需要太盲目地迷信貴的硬體有多牛逼,就像鄧偉人講的,「不管黑貓還是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我們要的是好的作品。有些「大師」說一定要硬體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他只是先給你個門檻,把你給壓下去。。

那麼我就拿母帶EQ來講,就以前我用過的硬體EQ Tegeler EQP-1與軟體Waves Pultec EQ, Softube Tube-Tech PE 1C, PSP Noble Q做了個對比,發現只是低頻是差距比較大,從比較接近的硬體來看:PSP&>Waves&> Softube。

PSP Noble Q最接近硬體的。

做母帶EQ調整可以考慮用這個插件。

那麼,我啰嗦了這麼久,接下來進入重點,我根據我的經驗總結出簡短的9 個tips,不用看太多書就能夠理解什麼是母帶處理,母帶能幹嘛又不能幹嘛?

1.控制音樂的動態。

所以母帶處理的話,我通常要確保客戶的音樂動態範圍不會伸縮得太猛,忽大忽小的音量,這個很容易理解。

2.改變音樂的響度。

每個人都想讓他的音樂聽起來很大聲,儘可能大聲,尤其是在商業音樂上,

如果要用Limiter來限制客戶的音樂音量,我通常把它放在母帶最後一步。

3.平衡你的混音。

有時候樂隊們混完音導給我,我會發現他們的混音有些樂器的聲音頻率偏高或偏低問題,我可以通過母帶處理來拯救他們的混音。

4.控制音樂的共鳴。

讓音樂的飽合度很充實,使整個音樂里的樂器是很飽滿的,製造他們在同一個環境下的感覺。

5.擴大音樂的立體聲像。

有時候一首歌里有非常多的樂器軌混音時會造成整體的聲像太窄,這時可以通過母帶處理來提升一點一點立體感。

6.不能消除動態。

這點很多人以為音軌裡面有一些動態很大但是整個混音聽起來很彆扭,想利用母帶處理來消除掉,但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7.不能移除失真。

確保你送進母帶處理時的音軌不要爆音,也就是不要超過0db。我通常接到的樂隊找我做母帶的混音音軌是不超過-6db的電平,如果超過我一般叫他們重新導出來。

8.不能改變音軌裡面樂器獨自音量。

在一個混縮好未母帶處理的音軌里,如果你發現某一樂器的音量偏大或偏小,但這種情況作品裡面各自樂器的音量是固定了,在混音的部分無法用母帶來拯救的,這隻能是在混音上面做更好的處理,母帶並不是萬能的。

9.無法把糟糕的混音變好聽。

有一部分樂隊是自己混音的,但是交給我做母帶的時候,想我幫他拯救糟糕的混音,讓他們的歌最後變得更好聽,主要突出美感!我很遺憾的告訴他們我無法讓他的糟糕的作品變得很好聽。。

好的母帶來自好的混音,好的混音來自好的錄音、採樣。

母帶跟混音一樣,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這一點我希望剛開始入門的可以重視一下,養成好習慣。

以前有個製作人說過,「好的混音作品是不需要母帶的」!

當然這句話很誇張,但是也說明了混音的重要性。 「好的混音作品是不需要母帶的」,不過現在的商業唱片的標準化來講,再好的混音都得加個Limiter的,也行前面可以不用掛任何效果器。

好了,看完我收講的9條tips,相信也對母帶處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祝你製作音樂技術越來越強,做更多更好聽的音樂。

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私信。


混音是根據譜子畫出畫。要搭配,要調色。

母帶是對成品畫進行封裝,來適應不同的環境。如加個黃燈,還是藍燈,感覺又不一樣。而母帶就是用各樣的放音設備聽,來確認在不同的聽音環境下,效果都不錯,來避免混音時,因系統單一造成的整體偏移,如高頻足的音箱,總覺得低音不夠而多加低音,在低音炮上聽就感覺低音太多。

目前,個人混音都會注重母帶處理。用幾個設備多聽聽。

發行級,就必須用各種設備,配合各種環境來校準混音作用。


母帶是音樂音頻材料從生產階段投降消費者階段的最後一步。

主要做三個事,音量最大化,聽感統一性和尋求建議,比如,現在製作一張專輯,經常有幾個不同的製作人,錄音也有可能在全世界幾個不同的錄音棚由不同的錄音師和樂手來完成。不同的曲子用的縮混師也都不一樣,在一張專輯放在一起的時候,需要對所有的歌曲進行母帶處理使得其聽感統一,不會出現一首歌比另外首歌的音量大好幾分貝。如果是單曲,主要是做音量最大化。縮混完的曲子通常要留出6db左右的餘量來留給母帶師去做。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母帶師的耳朵,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花錢請母帶師以在線自動母帶有很多爭議的地方,製作人,樂手和縮混師都可能對音樂風格上有一定程度的傾向,並且長時間聽和做某一份風格的東西。而母帶師不是,母帶師一天之內就可以完成一張甚至多張不同風格專輯的母帶製作,他聽音樂的維度是很廣的,通常也可以給縮混師指出混音上的不足和改進返工的建議從而使得產品變得更加完美。


Mastering步驟早年其實是為了最後的灌片準備的(刻錄黑膠唱片和cd)當時為了歌曲到不同介質都有好的效果,所以會有很多精密設備來進行不同程度的「矯正」,所以在國外老一代母帶師一般都是精通電路和物理聲學等的Engineer,對外行人而言就會比較神秘,現在數字發行時代了,比如國外的Apple Music 他們平台都會有發行標準,比如格式、比特率、響度標準等等,而現在mixing in the box 的年代,各種軟體誕生,也讓普通人了解到了混音 母帶,其實並不是很神秘。說的有點亂,摘著看吧


推薦閱讀:

演算法混響與採樣混響的原理與區別?
乾貨|你確定你聽的專輯鼓聲都是全實錄的?什麼鼓音色是行業的標準? -MZD Studios
音樂播放器顯示頻譜有什麼意義?
使用單 Room麥方式有啥好處?鋁帶的?
如何更好的控制混響效果?

TAG:混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