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Fate 系列動畫不找同一個公司做?

不是動漫高手,只是好奇而已。fn到fz在到fe都一直在換公司,為什麼不能找長久合作的公司呢,fa作畫暴死,明明保持一個畫風的話更容易給人印象深刻啊。

不是很清楚大公司運作原理,但按我理解是一個系列的動畫保持同一個製作公司應該更好,求解答。


很好的問題,雖然對於一直關注Fate Project的人來說這是個非常簡單且明顯的問題,但感覺很多吃瓜群眾都有類似的疑惑,值得好好解釋一番。另外,fe作畫並不暴死。

這個問題的答案簡單概括就是:在目前整個Aniplex領導的Fate Project里(Fate相關的動畫+手游+舞台劇+線下商品),最早參與其中的動畫公司同時也是貢獻了目前已完結的動畫中質量最高的Fate/Zero的公司Ufotable,俗稱飛碟桌,的動畫製作能力嚴重不足,已經遠遠無法達到飛速發展的Fate Project的相關需求,因此,為了Fate的良好健康發展,引入其他動畫公司勢在必行,於是,有了Shaft、A-1 Pictures、Lay-duce和Troyca這些Aniplex的親兒子/乾兒子們的進入,當然飛碟桌也是乾兒子之一。(綜合能力排名:Lay-duce &< Troyca &< ufotable &<&< Shaft &< A1)

以下是詳細分析:

儘管飛碟桌製作的Fate/Zero是目前的Fate Project的開山鼻祖,其質量和商業成績是深夜TV動畫的巔峰之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飛碟桌這家曾經因給Aniplex型月做出了空之境界劇場版和Fate/Zero而飽受讚譽的公司越來越暴露出了自身的嚴重不足:製作規模有限、生產率不高、講故事能力不行。尤其是後面兩點,十分要命。

1、製作規模有限:儘管ufo是一個非常善於抱大腿的動畫公司(Aniplex的空境、Fate動畫、活擊刀劍亂舞+萬代的噬神者、情熱傳說),但在動畫製作上相對比較封閉,必須由自社人員構成主力不會吸收外來部隊(A1製作的動畫中在主力位置上出現扳機、ufotable、日升等它社成員很正常),而ufotable本身規模並不大(網上的200左右員工數包括了咖啡廳員工),因此製作團隊規模相對有限。

2、生產率不高,甚至可以說是底下,高成本未必有高回報。ufotable的動畫始終給人一種「經費燃燒」的感覺,光影等特效的運用獨步天下,3D和2D的結合也爐火純青(Fate HF第一章劇場版動畫質量極高)。然而代價也是極大的:生產周期極長。再加上製作規模有限,結果就是ufotable十分低產。整個2017年(2017年4月-2018年4月),ufotable除了一部FSN HF劇場版外僅有一部季番《活擊刀劍亂舞》問世,且口碑不佳。從Fate Zero之後至今六年的時間裡ufotable僅僅製作了個位數的TV動畫,除了有雄厚原作基礎的FSN UBW外其他幾部番劇儘管「經費燃燒」,然而無論口碑還是商業成績都反響平平。

反觀Shaft:Aniplex主導、Shaft製作的原創動畫《魔法少女小圓》成為了21世紀最成功的原創動畫,而Shaft的另一個代表作《化物語》將不可能動畫化實現為可能,成為了21世紀銷量最高的動畫,兩部動畫奠定Shaft在業界極高的地位,而近幾年Shaft的動畫輸出無論是口碑和商業成績都十分穩定,物語系列基本每年至少一作且銷量五位數以上、魔法少女小圓劇場版大獲成功、《向陽素描》《偽戀》《三月的獅子》也是口碑和商業都出色作品。無論是生產效率和商業成績,ufotable都無法和Shaft相比

至於另外一家公司A-1 Pictures,堪稱深夜動畫界的金閃閃。認真的閃閃是無敵的,然而。。。A1同樣,上限很高,雖然2005年才成立,但2007年就推出了第一部獨立作品:口碑+商業雙豐收的《王牌投手:振臂高揮》,如此高的起點業界罕見。而2011年的原創番劇《未聞花名》獲得極大成功,銷量破壁,奠定了地位(ufotable至今沒有拿得出手的原創動畫)。除此之外A1優秀的作品還有很多。最近幾年隨著Aniplex的企劃規模越來越大,一季度同時開播四五部A1的動畫已經見怪不怪,其中一部分出現了作畫崩壞的所謂「慘遭A1動畫化」,但A1在關鍵時刻從不掉鏈子,依然在《刀劍神域》、《偶像大師》等重量級動畫上有著上佳發揮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比如過去的2017年,A1在製作了十部TV動畫的同時依然貢獻了高質量的《刀劍神域序列之爭》和《黑執事豪華客輪篇》兩部劇場版動畫。TV動畫中的《碧藍幻想》、《黃漫老師》、《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和《偶像大師sidem》取得了極佳的商業成績,《刀劍神域序列之爭》成為深夜動畫劇場版歷史全球票房第一(45億日元),日本國內票房排名第二(25億日元)。而ufotable傾盡一年啥都不幹的FSN HF劇場版動畫目前票房15億日元。

因此,考慮到Ufotable生產效率有限,工期已經排到2019年以後(HF劇場版三部曲),而Fate Project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只有引入新的動畫公司參與其中才能滿足發展需求。(事實上Shaft和A1也早就參與到了Fate動畫製作之中,Shaft從2013年開始給Fate Extra系列遊戲做PV,A1從2015年開始給FGO做宣傳動畫)。

3、Ufotable講故事水平不行。Fate動畫的核心永遠都是故事、人物刻畫,畫面表現終究是給劇情和設定服務的。飛碟桌在UBW、情熱傳說和活擊刀劍亂舞中充分展現了自家編劇/系列構成是如何的糟糕(要命的是ufo十分喜歡用自家人做腳本),這也成為了如今飛碟黑盛行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今Fate Project里飛碟桌主要還是去做老老實實還原遊戲劇情的動畫的工作,像FE這種奈須蘑菇親自下場原創劇情的動畫,十分善於講故事的Shaft就是更好的合作夥伴。

目前Fate動畫的分工已經很明朗了:Ufotable主要做FSN相關以及(傳言的)未來的FGO各章動畫,Shaft和型月聯手做披著Fate Extra名字的原創動畫,A1做其他的外典性質的動畫,Troyca參與FGO遊戲內動畫,Lay-duce做FGO特番。雖然是五家不同的公司,但都聽命於有著長期合作關係的Aniplex。

對於深夜TV動畫來說,真正成功的優秀的作品從來不是靠精美的作畫取勝。出色的畫面表現為的是更好的表現劇情刻畫人物,如果僅僅因為幾處作畫失誤就對一部動畫草草下結論,還是建議少看Fate等側重劇情的TV動畫,劇場版動畫更適合你。

最後談一點Fate Extra動畫:FE的特殊之處在於奈須蘑菇第一次親自參與TV動畫創作:系列構成+腳本,類似於大河內一樓和岡媽的角色(櫻井光打下手)。過去的FZ是第三方N+的老虛,UBW和HF的系列構成/腳本都是Ufotable自己的人,型月方面基本只是作為原作方參與企劃,而這次Fate Extra動畫顯然和過去的改編動畫有方向性的不同。

型月的傳統就是自家的作品不限於一種風格,幻想嘉年華、FE系列遊戲等都是顛覆原有風格之作,把自家作品限制在一種畫風一種背景里結果就是受眾越來越窄而且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趁著fgo這個金礦在趕緊多浪一浪多走幾條路是正確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首先不能一直找飛碟社,因為飛碟社確實存在他自己的問題,而且是不小的。其中一個問題就在於一提到fate系列,首先大部分人心裡印象會是經費爆炸,這確實就是fz和fsn在視覺效果上的優勢,但我們知道fate系列的優勢可遠遠不在於經費效果上,而想要體現其他深層效果飛碟社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所以fate的部分系列製作肯定是要選擇其他公司的。

其次fate的畫風很難統一,以fgo為例子(舉fgo的例子是因為簡單明確)

很多的畫師導致一個個的畫風嚴重不一樣。再舉一個就是去年令人發笑(划去)的fa,a1製作的所展示的人物,一開始肯定很多人說畫風受不了,包括一月的fe,這一問題被無數人掛起來。但其實原作就是這樣的,還原的畫風會被人說接受不了,主要原因還是fz和fsn對人的影響太大了,有一種fate的人就該長那個樣的感覺。這一點其實是fate動畫化發展必須避免的一件事。

把自己深深的和一個效益不是那麼高的公司綁定的太死不是一件特別好的事。

個人拙見,如果以上有問題歡迎探討


瀉藥,底下已經有大神答過了

fe作畫不暴死的,因為原遊戲作畫就不是武內而是wada,作畫風格不同正常。動畫可以說是相當還原。

為什麼換公司,因為UFO的敘述方式已經不太能滿足市場需求了,換一換製作公司也是有必要的。不能一條路走到天黑,那樣勢必會讓人有套路感。

fate每個系列從敘事到畫風,風格都不一樣,如原作系列,fe系列,fp系列,這麼多的作品,staff相同,導演相同,多沒意思呀

shaft導演新房昭之,也是這些個探索中最令人期待,將故事講出別樣風格的人。

所以為了更多樣的fate系,等待並心懷希望吧

表情包侵刪


業界傳說#武內臉、saber臉、式姐臉

再不找不同的公司做

還嫌紅saber、藍saber的名號不夠響啊


雖然不是很保證一定對,但是還是強答一波。

和正常的番劇不同,fate這個IP的背後,是一個公司,而非某出版社/文庫。

我們都知道型月是個公司,但是記住他的核心一直是個同人社團。

為啥要做番劇?為了賺錢啊,為了生活啊,你不賺錢不吃飯的嗎?這是個同人社團啊!他們就是干這個的!做番劇,做遊戲,寫小說,做手游,就是為了這個IP添磚加瓦順便收錢。

這就導致,這個fate project,已經不僅是向輕改漫改那樣的宣傳,這是一個非常商業的項目。

所以可以進行多次投標,因為有許多作品。

由於業界少有這麼玩兒的,題主才會奇怪。

有「系列」之稱的動畫,多半都是由於第一季口碑好,具有商業價值才會一直做下去,比如物語「系列」。但fate,本身每部之間的項目都是單獨立的。所以雖然是型月出品的「系列」,卻不在一個項目里。

做一個對比吧,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輕改漫改留下一兩二三季的漫畫然後打住,是有這麼個心路歷程的:

1. 第一季做完之後,宣傳成功了嗎?

沒成功,BD沒銷量,但是作品帶動了一點知名度,就當花錢買知名度,以後不做就是了。

成功了,BD有銷量,作品也被打出了知名度。看看賺的錢和知名度夠不夠做第二季,這就是「投資」了。

2. 第二季做完了,成功了沒?

沒成功,同之前,花錢買知名度,總共算下來,不虧不虧,小賺知名度。

又成功了,卻不能再做了,再做會影響粉絲買書的熱情,畢竟一般到這兒原作就要到尾聲了。

而且也觀眾也沒了第一季的新鮮感,一般少有能在第二季擁有資金繼續做下去的了。甚至更多時候,製作公司與出版社都賺到了錢不願再繼續。

以上是常規番劇,但是型月不一樣,要做就做完,一立一項目。年末跟你講明年要做就真的會做,這就是區別。


飛碟社區剛做完hf線,現在還要做衛宮飯,沒有多餘的人手做fe啊,我知道月廚都喜歡飛碟社,估計未來還有一些會交給飛碟社吧。


為了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Fate/Extra Last Encore》第二集?
如何評價2018年一月新番 Fate/EXTRA Last Encore?

TAG:Fatestaynight | TYPEMOON | Fate系列 | FateGrandOrder | FateEXTRALastEnc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