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斯拉夫地區有什麼旅遊價值?

突發奇想搜了一下南斯拉夫旅遊攻略,但是似乎結果不是很好,有人去過南斯拉夫嗎?能給講講嗎?謝謝!


剛從前南斯拉夫自駕回來,帶娃游。

作為非歷史軍事控,去這種地方旅行的觀感可能很外行。但幸好我家娃還算半個吃貨……

1. 如果是戰爭狂人,可以去波黑體驗一下滿街都是槍眼的感覺:

可以在薩拉熱窩的橋頭感受一下當年一戰導火索的刺殺:

或者去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緬懷一下大使館被炸遺迹(已經在建中國文化交流中心)和重建後帶有中文路牌的市中心:

2. 如果是古建築控,

可以去克羅埃西亞看到很多古迹。

也可以在黑山海邊度假順便逛很多古城:

當然波黑的Mostar的古鎮古橋+滿街紀念小店還能給你麗江的文藝小清新感:

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的堡壘前來湊數:

最推薦的,還是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的各種教堂……真的很美:

(自high有風險,下墓需謹慎)

3. 如果是山水自駕控,巴爾幹半島的山路絕對讓你high 到爆。很多國家幾乎木有高速路,只有山路。很多瑞士和德國車牌在山路上飆車,平均超速20-50km/h。隧道里經常木有燈,還會有急轉彎。哇哈哈……

好吧,說正事,斯洛維尼亞的溶洞很不錯,去過好幾次,推薦。 Postojna裡面可以跑很久的小火車,還有洞螈這種沒眼睛的小萌物。不過更推薦的是另一個洞里有山有水有峽谷的世界遺產。

克羅埃西亞和黑山的地中海邊太旅遊了,物價一點都沒有南斯拉夫的淳樸。

據說最淳樸的是保加利亞的黑海邊,有空要去驗證一下。

克羅埃西亞的十六湖徒步不錯,如果對九寨溝有興趣的話……

4. 如果是吃貨……講真,我覺得波黑的塞族共和國真是烤肉絕頂美味又實惠,十塊錢人民幣就能吃烤肉餅吃得興高采烈……任何一家山寨或菜市場的小餐廳都可以滿足你……

(這是薩拉熱窩的一家,快啃光了才想起來拍照,對不起大家……)

附上另外一個歐洲旅行鏈接,免得大家說我不露臉無真相: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96681/answer/168102031


對於前南地區的旅遊價值,個人覺得歷史文化游的成分要大於風景名勝。從羅馬、拜占庭古迹,到大航海時代的威尼斯文化,再到奧匈帝國以及後來的一戰二戰古戰場等等。

個人感覺這是一個國內非主流的旅遊地點,但是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之所以沒能成為主流,主要是因為簽證難辦。貌似除了斯洛維尼亞是申根國,其他的國家都要單獨簽證。

斯洛維尼亞的盧布爾亞娜(首都)蠻有代表性的,有3世紀的羅馬古城,有18世紀的巴洛克風格的音樂廳,文化氣息很濃,加上全城遍布小資派的小餐廳咖啡館,非常適合小清新的小資們。從義大利過去很方便,可以優先考慮。

其他國家了解不多不好推薦。只是想去前南地區旅遊的,如果不想辦法去一下薩拉熱窩貌似也對不起飛機票的錢。

還是坐等牛人繼續詳解吧。


你百度一下就知道這個國家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一般不說前南斯拉夫,通常說東歐巴爾幹線,我們華悅足跡主要就是做這條線的旅遊公司,走這條線路的客人絕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在看風景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南斯拉夫歷史的追憶。說到簽證,為了簽證的方便,在線路設計上就會有所考慮。提供幾條線路給大家參考。

1) 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匈牙利5國13天

2)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3國12天

3) 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和希臘6國13天

4) 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匈牙利11國23天

5) 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匈牙利7國15天

6) 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波黑、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7國17天

11國23天的行程圖,這個行程算是相當全的了,看看我們的網站http://cnbrit.com


斯洛維尼亞

斯洛維尼亞境內森林、海濱、湖泊、高山、溶洞,各種地形兼備,自然景色非常迷人。一片片翠綠的牧場交織著一條條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恬靜的村莊里教堂的尖塔讓人聯想起風景如畫的奧地利。墨綠的森林環繞著高聳入雲的灰白色山峰,布萊德湖綠如翡翠,懸崖下明鏡般的湖面以及湖中阿爾卑斯山雪白的倒影,構成了夢幻般的冰玉奇景。

克羅埃西亞

如果您希望看到和感受到最美的地中海,您就要到克羅埃西亞旅遊,因為那裡被稱為「地中海的明珠」。克羅埃西亞海岸北起伊斯特拉半島南到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羅馬人選擇了這個海岸來定居,建造他們的宮殿。這裡有七個國家公園和五個國家自然保護區,分散在海岸上的六十座有一千年歷史的小型石砌教堂,既是鍾同時又是日曆。克羅埃西亞有多達一千個島嶼,暗礁和懸崖。然而,值得一提的不是它們的數量而是它們驚人的美麗。主要風景區有秀麗迷人的亞得里亞海海濱、普利特維采湖群和布里俄尼島等。

馬其頓

雄偉的山峰、秀麗的湖泊和飛騰的瀑布是馬其頓共和國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旅行、滑雪、游泳等戶外活動,以及沿途豐富的文化景觀都能為旅途增添諸多樂趣。人跡罕至的東正教修道院、古老的清真寺也是旅途中點綴的風景,你還可以徜徉於琳琅滿目的東方集市。

波黑

暫無介紹

塞爾維亞

這個多瑙河畔的國家如天堂般安寧純凈,少了許多塵世的氣息,多了些許自然的味道。來到這裡可以真正去體會屬於人間天堂的輕鬆和快樂。

黑山

黑山自然條件獨特,面臨亞德里亞海,擁有73公里長的陽光海灘,被亞德里亞海清澈的海浪拍打著,清新的空氣吹拂著。背依杜爾米爾黑色山脈,最高山峰海撥2522米,終年冰雪覆蓋。喀斯特溶岩地貌也為其風光增色不少,塔拉河谷最深處達1300米。

全部文字來源:百度旅遊

1、上面的答案說了一堆但好像總覺得沒有幫助

2、到波黑基本就是去看槍眼的

3、這些小國距離太近,其特徵還不如我們國家一個省明顯。會給人一種看一個就夠了的感覺吧,也覺得平白無故分裂成這麼多小國,只是很可惜。

4、根據介紹,希望你做好計劃的同時注意人身安全。

最後,如果你想聖地巡禮,《橋》中的大橋位於黑山共和國的塔拉河谷,大橋目前已修復。我搜索的話只能幫你到這裡了:?ur?evi?a Tara Bridge


克羅埃西亞十六湖,風景絕佳。


我去過那裡,在這裡標記一下,下班後就給你摘抄一下我當時的遊記吧

--------------------------------------------------------------------------------------------------

下班回來了,開始把我當時的日記搬過來吧。

---------------------------------------------分割線-------------------------------------------------------

在多哈轉機後睡了一會兒開窗時已經到達羅馬尼亞。目光所及都是羅馬尼亞廣闊的多瑙河下游沖積平原,被劃分成方格的農田之間有一條河穿過,經過反覆確認後證實了那是多瑙河。出乎我的意料,多瑙河看起來並不寬。然而就是這樣一條河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流到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Belgrade),再劈開喀爾巴阡山脈穿過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它攜帶的淤泥經過了百萬年的堆積形成了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平原。可以說我們這一路走過的國家中超過一半都享受著多瑙河的恩惠。

就這麼想著,過了一段時間,隨著飛機上的導航儀顯示我們已經飛至喀爾巴阡山脈上空的同時,由於森林,河流的水汽十足雲層也變厚了起來,下面的景色也全都看不到了,於是便關上舷窗耐心等候。

待到飛過山區雲層散去後出現在眼前的就是匈牙利大片的原野,和羅馬尼亞類似,但是顏色比羅馬尼亞鮮亮,難怪多普勒會寫出匈牙利田園幻想曲這樣優美的曲子。然而,一個不合時宜的想法浮現在我腦海中。

「在這種平原上非常適合坦齤克大兵團作戰吧?」

的確,在這看似寧靜的土地下其實曾灑滿鮮血。1944年,蘇德雙方在布達佩斯進行了四個月的慘烈圍城戰,雙方一共陣亡了超過30萬人,城市有一半被毀;而從布達佩斯到薩格勒布(Zagreb)的路途中則會經過德軍在二戰中發動的最後一次進攻戰役地點巴拉頓湖。看似寧靜的土地下其實曾灑滿鮮血。而巴爾幹半島的歷史甚至比匈牙利原野上的還要血腥的多,在這小小的半島上彙集著三種文明:天主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其中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信仰天主教;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黑山信奉東正教;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馬其頓,科索沃信仰伊斯蘭教。他們曾經和平共處但也曾經相互廝殺,僅在1996年的波黑內戰就造成了20萬人死亡。隨著與巴爾幹半島越來越接近,心中突然感到了歷史的沉重。

當時選擇去巴爾幹半島是因為老爸想看阿爾巴尼亞,我想看看三種文明並存近幾十年又剛打完仗的地方是什麼樣。

路線圖,綠色的點是晚上住宿的地方

布達佩斯和薩格勒布兩個城市出乎我意料的接近,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就到達了目的地。薩格勒布周圍是大片森林,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飛機沒有直接穿過森林而是像巡禮一樣繞著森林飛了一圈才降落,這也讓我有機會拍大量森林的照片。

薩格勒布機場很小,甚至不如海口美蘭機場第一期,廁所都是單人間的。從機場的廣告牌來看這個國家很大程度依靠旅遊業,英文的廣告和法文的廣告數量甚至超過了克羅埃西亞文的廣告數量。從機場出來向右轉,穿過大片青色的玉米地車子最終在薩格勒布大教堂教堂停了下來,這座教堂建於10世紀,曾毀於戰亂和地震,是後來人們在原址上重建的。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內部平淡無奇,畢竟我之前已經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參觀過兩座大的嚇人的天主教教堂了,曾經滄海難為水。

從教堂出來後逛了逛附近的街區,博物館數量很多,但是大多也就是幾十平米的小房子罷了,沒有特別多的實質內容。於是就去當地的露天市場看了看,當時已經是下午,商販們紛紛收攤,地上的瓜皮爛菜葉則被收集起來喂廣齤場上的鴿子。可想而見天天吃著這樣食物的鴿子一個個瘦成了什麼樣,和中國校園裡被充滿愛心的學生拿爆米花喂得和雞一樣胖的鴿子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當地艷陽高照,所以只是在有冷氣的百貨大樓里走了走,作為市中心的百貨大樓的貨品其實並不充足,內部裝修也頗為老舊,或許90年代外國人眼中的友誼商城和現在我們眼中的薩格勒布百貨大樓是差不多的吧。

總的來說,薩格勒布是個寧靜然而又給旅行者平淡無奇的印象的城市。

第二天,從克羅埃西亞前往斯洛維尼亞,公路的兩旁種滿了玉米,蓋因克羅埃西亞多平原之故,相比於城市來說,我覺得克羅埃西亞的農民的住房反而更好些。進入斯洛維尼亞後山地明顯變多,在車上睡了一覺後發現自己已經到達了碧湖(lake bled)旁,走上湖邊小山上的城堡里碧湖的風景一覽無餘。碧藍的湖水邊上,悠閑的水鳥,成群的魚兒和曬著日光浴的旅行者和諧的共處著,時不時能夠看到有膽子大的少年從幾米高的樹梢上一躍而下濺起巨大的水花和人群中的喝彩聲。午飯是從湖裡釣上來的鱒魚,肉質細密,只可惜歐洲人做菜不是煎就是烤,提不出魚的鮮味。

飯後在湖上泛舟,湖水溫度恰到好處,在裡面游泳的自然也不在少數,不少人還和我們打招呼,我們也一一回應。

遊覽完碧湖後前往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Ljubljana),我喜歡這座城市,它有歷史但不沉重,有現代元素但不輕浮。在這裡有一座聖尼古拉教堂,雖然外表顯得有些方正樸素,但是內飾可謂金碧輝煌,比薩格勒布的教堂漂亮得多,屋頂上是鮮艷明快的壁畫,只可惜不熟悉基督教故事的我完全看不懂。按照老爸的話說就是和歐洲人看三國演義連環畫差不多

參觀完了教堂後不知怎麼的就走到了上山的道路上,兩人決心走到山頂上的古堡上,但是又擔心時間不夠,幸而最終發現山並不高。進入古堡後發現這裡已經被改造成別緻的美術館,巨大的石塊被切割得很有層次感地與水泥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通透的感覺。只可惜因為時間關係無法走遍城堡每個角落。

從山上下來後發現了交響樂作曲家馬勒的雕像,後來查資料得知他在這裡第一次獨立指揮交響樂演出,雖然他在這裡呆的時間不長,但是人們還是為他立了一塊雕像。雕像位於河道邊,河上有一些別緻的咖啡廳

第三天,參觀了斯洛維尼亞的一個溶洞,雖然之前各種各樣溶洞也見過不少了,而且廣西湖南等地的一些溶洞甚至比這個還大,但是還是有其特殊含義的。因為喀斯特地貌這個詞正是取自這個地區的名字。

從溶洞地下的展覽室來看,歐洲人看來對這類溶洞的形成也是非常有興趣的,奧匈帝國的幾位大公都曾經來這裡參觀,1880年左右,這裡還設立了一個郵政局。

這個溶洞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它是通過鐵路來遊覽的,估計全世界也就獨此一家了,經過了10分鐘左右的行駛,我們便已經到達地下170米的地方了,洞窟里的工作人員還給我們開了個玩笑,在我們下了車步行的一段時間裡突然把燈給熄了,頓時洞里一片漆黑。啊,畢竟是地下啊,在自如地穿行在燈光中的過程中,我也不由不想到了當年開闢這片天地的礦工是如何提著盞小煤油燈一點一點地向前探索的場景。向他們致敬。

從礦山出來後在就近的餐廳吃了午飯,發現同行的人中有港科大的學生,為了練習普通話,他還很主動地找我聊天,在同齡的港人中真的很少見。我也很樂意和他聊,畢竟自己完全不了解香港,這也是個機會。

飯後離開溶洞區前往克羅埃西亞的十六湖國家公園,開了好幾個小時的車,那天是星期天,大批人馬從十六湖國家公園讀完周末返回導致我們對面的車道發齤生了長達好幾公里的大堵車(另一個原因是戰爭破壞了相當多的基礎設施),到達的時候天都黑了。睡在旅館的一樓,說老實話,還真有點擔心有熊

第四天,十六湖國家公園的風景不遜於九寨溝!只可惜我現在人在外地,沒有辦法把這些照片發過來。花了整整一天時間才逛完公園後返回薩格勒布,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直接上圖吧(實話實說,其實是因為我不擅長寫景)

第五天,貝爾格萊德,美麗的地方,在多瑙河上的船屋裡吃飯,東歐菜量大,學會塞爾維亞語的謝謝,發音是「誇啦」,我發現每當我對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人說出這個詞他們的態度就會變得出奇的友好。東歐的大叔還是很熱情的,這是我喜歡東正教的地方。

飯後參觀了河邊先的堡壘,原來是奧匈帝國士兵建造的,土耳其攻佔這裡時奧地利人為了不把它留給土耳其人便將其炸毀,後來土耳其又原樣重建。

當我登上城堡的制高點後我頓時明白了為什麼這裡發齤生了五十多次戰爭以致於市旗上的河流都是紅色的——在這裡薩瓦河和多瑙河交匯,只要奪取了這座城市渡過這兩條河就會變得相對輕鬆得多。這樣的例子還有斯大林格勒——頓河河灣和伏爾加河相聚只有幾十公里,奪取了它便可以極快地渡過這兩條大河,為此蘇軍和德軍才會展開那般慘烈的爭奪。可以這麼說:貝爾格萊德就是南斯拉夫境內的斯大林格勒。更要命的是貝爾格萊德一度還是邊境城市,以致於雙方在銳氣最盛的時候就會在這裡展開爭奪,其慘烈程度不難想像。

現在的多瑙河畔聳立著一座雕像,那是個孔武有力的男子,他手裡的劍指向地面,象徵著不希望再發生戰爭,但是很遺憾,就在13年前,貝爾格萊德被北約無情地再次轟炸。

導遊是塞族人,有兩個孩子一個19歲,一個14歲,皮膚被南歐的太陽曬得黝黑。就著上面的話題和她聊起內戰的事,出乎意料的是她沒有說什麼關於塞族陣營的好話,她認為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的總統都是白痴,相反她有許多穆斯林朋友,時常一起度周末。這算是鐵托的功勞,他的口號是「所有民族要像兄弟姐妹般地在一起生活」。只可惜在他死後民族團結的支柱已經不存在了。

雖然老一輩人之間還可以和平共處,但是年輕人在戰爭後容易仇恨彼此,她兒子在希臘度假差點和穆斯林打起來,因為穆斯林聽見她的兒子說塞爾維亞語。由是和她聊了新齤疆的75和77事齤件,看來暴力事齤件後一切都很難恢復原狀了。

在她看來那場戰爭不是宗教的問題,而是在西方的慫恿下南斯拉夫四分五裂後各個政客為了鞏固政權互相宣揚仇恨。

她說鐵托年代民族團結做的很好。米洛舍維奇毀了整個國家,也毀了他們。正說著走過了公園裡的一個攤位,81歲的攤主老太太居然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博物館講解員,這只是她的兼職工作。我在那裡買下了幾張面額為幾億的紙幣,那是南斯拉夫解體後當地經濟崩潰的體現,一度成為吉尼斯世界紀錄。

問起導遊,她說一個人在塞爾維亞如果想有體面生活必須打兩份工、或者嫁個有錢的老公。不過她說有錢人常幹壞事,所以她對現在的生活也算滿意。

從堡壘出來逛了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看得出來從幾百年前開始貝爾格萊德就是個大城市了,作為交通上的重要節點,戰爭時的炮火會即刻毀滅它。但是又正因為它是重要的交通節點,和平時期的貿易又會讓它重新繁榮起來。

站在貝爾格萊德街頭,有泉水流出,據說可以喝,我也嘗了點,味道不錯,但是怕拉肚子不敢多喝,這泉水在德軍來過的時候流淌過,在共產黨時期流淌過,在現在也流淌著,正所謂「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

相對於自然景物來說,古城尤其是古戰場更能讓我感受到一些東西。雖然寫下這些東西的時候又覺得拿人命來換自己那虛妄的感悟是一件很不厚道的事情。

離開廣齤場後還參觀了一座教堂,喚作聖薩瓦教堂。這是一座巨大的建築,但還未完工,自1895年開始籌建,1935年正式開工,前後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又由於經濟的原因,斷斷續續,一直建到了現在,還沒有建完,前後竟然建了小一百年。這座教堂是用以紀念他們的民族英雄薩瓦的

作為當時國王的兄弟他敏銳地注意到,塞爾維亞的歷史中並不缺乏英勇和頑強,然而數百年來,這種勇武往往被其他民族利用,充當炮灰之後,塞族人又會陷入新的統治。這種情況的發生,追本溯源就是塞爾維亞民族缺乏強大的向心力,難以把民族整合成具有同樣價值觀的團結整體。薩瓦果斷決定,要利用自己的影響凝聚人心。

在王兄的支持下,薩瓦毅然獨自動身,北上君士坦丁堡覲見大牧首,在其懇求下,塞爾維亞第一次奉命建立了自己的總主教區,這不僅僅是東正教傳播史上的重要進展,也對塞爾維亞今後的歷史起了決定性的改變。在此後的數百年中,塞爾維亞又相繼陷入了匈牙利、奧斯曼等國的統治,但無論壓迫多麼嚴苛,整個塞爾維亞民族始終存在著強大的凝聚力,憑藉這種凝聚力,他們以不懈的鬥爭最終為自己贏得了獨立,建立起塞族自己獨有的文化,使塞族能夠與巴爾幹各國和睦相處,由此薩瓦也更加受到人們的尊重。(以上來自百度百科)

不過教堂內部還未進行裝飾,仍然可以看見混凝土製的牆面,但也有的柱子開始雕花,這也和塞爾維亞在相當時間裡經濟不景氣有關。

聖薩瓦教堂旁邊還有一座小教堂,其壁畫和內飾比聖薩瓦教堂還要漂亮得多,我們進去的時候正在進行嬰兒的洗禮,小朋友在哭,然而親朋是微笑著的。

住的酒店叫zira,很不錯,有藝術感。

入住酒店後,看了附近的超市,種類齊全,沒有什麼戰爭的痕迹。雖然聽聞曾有人想破壞土耳其人在這裡留下的文物,不過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司機是克羅埃西亞人,和塞族交流無問題,按照他們的說法,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埃西亞語如同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一般。

只可惜第二天就得告別這座充滿歷史感的城市了。

第六天,從塞爾維亞進入波斯尼亞後路兩旁的山陡然變多,原先廣闊的玉米地也變成了林地,很難看到農作物,更多的是放牧的綿羊和被砍伐的木材。怎麼穆斯林總是聚集在山區和沙漠齤裡面?

過了一段時間,大巴車停下來休息(歐盟規定汽車行駛2小時後得停下來休息15分鐘才能再前進)卻發現停靠的加油站洗手間沒有水,無奈只好前往另一個加油站,沒想到居然是同樣情況。無奈一群膀胱快憋到爆炸的人便在樹下解決問題,就當給當地林業施肥。真心同情在薩拉熱窩被殺的斐迪南大公,走了那麼坑爹的山路,忍受波斯尼亞猛烈的太陽炙烤,路上內急還得到野外挖坑好不容易到了薩拉熱窩卻被砰砰兩槍送上了天……

終於在正午時分到達薩拉熱窩(Sarajevo),真不知道翻譯Sarajevo這個詞的人是不是因為去過這個地方所以把這個詞翻譯成「薩拉熱窩」而不是「薩拉耶窩」。一切的一切都被毒辣的太陽曬得燙手,傍晚回到酒店的時候發現作為在久經炙烤的南方人居然還是被晒傷了。

前面提到波斯尼亞信仰伊斯蘭教,所以穆斯林多,但還是鬼使神差地走進了一座東正教堂(它沒在戰爭中被有計劃地摧毀也算是個奇蹟了,當時雙方沒少幹這種事,這座市中心的教堂居然能夠得到保留),那是一座古老涼爽的石質建築,是個好地方,裡面的塞族人還很熱情地解答了我對建築的一系列問題,我喜歡塞族人,熱情友好。不過從一個小事看來塞族和穆斯林之間的芥蒂還是比較深的,我無意中提到我覺得教堂天花板上的星空的顏色有點像波黑的國旗時他有那麼一瞬間露出了「你胡說八道些什麼啊」的表情,然後跟我解釋,

「怎麼可能呢,那是他們的,啊不,沒什麼,反正沒有什麼關係,你看看這個天空,星星,多美,多麼寧靜」,我也意識到自己犯了個錯誤,連忙把話題引到其他的地方去。

我在薩拉熱窩和穆斯林交流不多,一來我對大批剃了光頭又留大鬍子的穆斯林男性心存畏懼,和女性齤交流又怕被隱藏在不知某個角落她老公亂刀砍死(雖然並不是每個女子都穿黑袍),二來清真寺不給參觀,真後悔沒有把【穆斯林的葬禮】裡面的穆斯林問候語什麼「一盒嗎賽倆目」給背下來矇混過關。不過從側面看來穆斯林尚武,集市上有著大量的仿齤真槍,從蘇式的AK47到美式的M4A1一併俱全,如果是在中國街上賣仿齤真槍,估計沒等著城管出動公齤安已經來把東西收走了吧。

當地人對武器有著特殊的愛好,由於發生過內戰遺留下大量的子彈,不少子彈被卸去底葯鋸開彈頭變成圓珠筆,摺合成人民幣20元一支,說真的不算貴,但是由於帶不上飛機所以沒有購買,只是拿著拍了照。(太陽猛烈,黃銅製的子彈殼燙死我了),同樣販賣的還有阿拉伯水煙,彎刀,防毒面具和頭盔

由於太陽實在太猛烈,於是我們轉悠了沒多久就在路邊休息了,這時候清真寺的宣禮塔叫了起來(市場上有兩座清真寺,但是喊的內容聽起來不一樣),其中一座聽起來大概就是「嚇木阿拉~~~阿里哥啊~阿里哥啊~~~~啥木阿拉~~阿拉格啊啊啊啊啊~~~~~」這樣喊的。不過沒有什麼人在街上磕頭。估計也是,在街上直接磕頭估計得弄得腦袋上燙出幾個大包。、

城裡現在塞族人和克族人住在一個區,穆斯林住在一個區。但願他們別再打起來就是了。話說那天在酒店裡第一次聽到美國媒體表揚中國,是關於女性解放的。在伊斯蘭國家聽到外國人表揚中國女權解放,有一種奇特的感覺

街邊的建築多有彈痕,也有建築拿水泥把彈孔堵住了,住在原來戰爭時記者住的假日酒店,飯後走了走,雖然戰爭破壞嚴重,但是道路還算完好。但也不排除雙方武器比較差沒有動用大批火炮的情況。

第七天,從薩拉熱窩前往莫斯塔爾,mostar這個詞和橋有關,在當地語言里most就是橋的意思。這座橋曾經聯繫著穆斯林區和克羅埃西亞族區。波斯尼亞曾經被譽為「巴爾幹半島上的瑞士」(我得說波斯尼亞作為穆斯林國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國家更開放,他們在加油站里直接販售A齤片,這是我在其他巴爾幹半島國家裡都沒有見到的),各民族各宗教曾經和平共處,這座橋也以這層意義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在內戰期間這裡也曾是戰況最激烈的地方,在戰鬥中這座橋被徹底摧毀,是後人重建的。

同薩拉熱窩一樣,這裡很熱……而且,到處都是彈孔

從建築角度來看,這座橋其實很一般,但是下面的河水真的很美,碧藍色的,可以看到水下深處的岩石,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當地和薩拉熱窩一樣,太陽猛烈的很,石板路被曬得燙得要死到中午摸著燙手但是還是有小乞丐就這樣躺在紙殼上,兩個。這是之前在其他國家所未見的。

本來還曾向在這裡和穆斯林打探下當時內戰的情況以及他們對內戰的看法,但是不知道是不願還是不敢的緣故,當地人往往顧左右言他,沒有得到什麼有用的信息。石橋的穆斯林一側有石碑寫著「don』t forget」不知是祈禱和平還是希望復仇。

午餐用的是烤肉和大餅,穆斯林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味道很棒,不過燒焦的 也不少。飯後離開前往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夫尼克。

像得救了一半從火辣的太陽下鑽進車子里後過了一個多小時,汽車駛入了克羅埃西亞境內,映入眼帘的是亞得里亞海,想起了很多作品。

休整後來到杜布羅夫尼克(Durbrovnik),石頭城是個好地方,排水規劃防禦很不錯。登上城牆,美景啊,船隻繁忙的港口海水仍然清澈見底,還有成群魚兒在船間穿梭。這點中國的一些城市得學學,有的城市的遊艇碼頭把海水搞得穢濁不可,著實不該。

第八天,坑爹的一天。上午頂著烈日走了好長好長的路是只是為了看一塊和人大的實事求是石差不多大的紀念碑和人大英語角一樣大小的「共和國廣齤場」(那塊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共產黨倒台而設立的,當時黑山還沒有脫離塞爾維亞獨立,在當時也就是市級的紀念碑,也難怪小成這樣),國家歌劇院(說真的,這個造型毫無亮點的歌劇院放到中國大學裡把歌劇院字樣換成「西區食堂可能更合適」)

但是據說這個國家百萬美元以上資產的人很多,不知是不是為了避稅而辦理的雙重國籍。

之後去阿爾巴尼亞,該國的貧窮從口岸就能看出,破舊的80年代大眾車,混亂的秩序,接受賄賂的官員(克羅埃西亞的邊境警齤察也接受賄賂,不過還是要蓋章什麼的,而這裡的警齤察只要交錢就放行了。)不平的道路,緩慢的通關進度和破敗的檢查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這是歐洲最最最窮的國家。

通關後都是石子路而水泥路,開起來灰塵滿天飛,我的屁股是第一個感受到這個國家的貧窮的器官,道路兩旁可以看出土下面很淺就是石頭,不宜耕種。河流少氣溫高是以當地大多以枯黃的草本植物為主佔據道路兩旁。走了一個小時才看見稀稀拉拉的玉米地。歷史上他們引以為豪的一點就是他們靠著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蘇聯趕走了德國,現在看來恐怕是德軍看不上這地方吧。

去了首都地拉那,地拉那同黑山首都,窮,一地的小破房子,感覺是10幾年前的中國小縣城的放大版。先參觀了市中心,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首都地拉那大學只有一棟樓,樓梯很臟想進去看看門口還有個警衛站崗於是作罷。但是酒店附近有個小河溝第二天看真漂亮。

當地有不少瓜子殼,不知道當地人磕瓜子的習慣是不是和中國當年援建的工人學的,國家大劇院有六十年代中國味道。蓋印中國援建。清真寺也破,毯子很久,和馬斯喀特之類的大型清真寺相比,呵呵

清真寺上面掛著齋月快樂的條幅,附近賣著不明物件的小孩和乞丐隨處可見,沒辦法,這個國家就是這麼窮

要說有什麼亮點的話,那麼特蕾莎嬤嬤父母是阿爾巴尼亞人倒是值得一提。

第九天,從阿爾巴尼亞前往馬其頓,與昨天不同,前往阿爾巴尼亞的路上好車突然變多了,很多很多車都是賓士車,雖然路依然難走,草依然枯黃,但是也看到了比原來面積大很多的玉米地。(在巴爾幹半島上,雖然到處都是玉米地,但是卻很少吃到玉米制的食物,估計都拿去做飼料了)在一段上坡路上我發現山頂冒出了大量煙霧,感覺上似乎是燒山,但是那是山坡地,真不知道這是什麼用意。

再次賄賂警齤察過了關進入馬其頓到達了奧赫里德湖(Lake Ohird),這是巴爾幹半島第二大湖,很大但是不清澈,湖邊有幾尊雕像,但是看不懂西里爾字母不知道說的是什麼。

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遇上了一群從阿爾巴尼亞來馬其頓度周末的中國大齤使館工作人員,開始先話了段家常,後面開始聊關於阿爾巴尼亞的事情,出乎我的意料,大齤使館的人員說阿爾巴尼亞的土地其實算是肥沃的,現在只是撂荒不種了而已,因為很多人出國導致了勞動力不足。

我還向他們請教了關於南斯拉夫內戰的一些事,其中一位阿姨很熱情地回答了我。對於文明衝突論她表示各學派有各學派的看法,還是要由時間來檢驗。我問她奧匈帝國之所以分崩離析是因為奧匈帝國的主體民族不足10%,那麼鐵托為什麼還要將南斯拉夫的民族再進行劃分呢硬生生多出幾個民族呢,她的回答是因為鐵托是克羅埃西亞人,但是克羅埃西亞人數少需要壓制塞爾維亞人所以才要這麼做。的確,在鐵托去世之後大塞爾維亞主義馬上抬頭證明了這點。但是在我這種受大一統歷史觀的影響比較大的人看來,分只是手段,和才是最終目的。她的回復是西方人認為國家小一點更能分化瓦解方便控制。

回來後查閱了鐵托之前活躍著的克羅埃西亞軍事組織烏斯塔沙的歷史和塞爾維亞軍事組織切特尼克的歷史後發現她說的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更多的我對這方面的觀點就不寫了,怕破壞國家民族團結

離開奧赫里德湖後前往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參觀古時修建的堡壘和亞歷山大大帝雕像(事實上去了之後發現亞歷山大的父母也被立了雕像)

在地圖的旁邊當地導遊給我們講述了這裡的歷史,在1963年,這裡發生過一場大地震整個地區幾乎被徹底摧毀,當時的馬其頓還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鐵托立即表示:「我們需要援助,從世界各地,不管是誰!」於是他打電話給肯尼迪,「這裡需要幫助,給我你的士兵!」,再打電話給赫魯曉夫說了同樣的話。結果在不到一年前差點在古巴打起來的美蘇兩國的士兵在斯庫普里一起挖廢墟救人,在營地附近喝酒。由此可見鐵托當時的威望之高。

在離開前南斯拉夫的土地之際,我也想對鐵托和他的政策進行總結。無容置疑,這位南斯拉夫的締造者是個了不起的人。他在早期擊敗了克羅埃西亞偽軍烏斯塔沙和奉行大塞爾維亞主義的切特尼克不僅是由於他的軍事政治天賦,也因為前兩者的政策實在不得人心。用最俗套的話說那便是邪不壓正。

獨立後鐵托擯棄蘇聯計劃經濟的行為走自己的道路,也保證了南斯拉夫國內穩定的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和當時的奧地利等國家媲美。發起不結盟運動不讓自己成為美蘇爭霸中的棋子更是有遠見的行為。

然而如之前所說,由於歷史遺留問題,鐵托沒能根本上解決國內民族衝突,大塞爾維亞主義和阿爾巴尼亞族穆斯林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也為南斯拉夫內戰埋下了伏筆。雖然鐵托在執政期間執意將宗教因素去除,但是作為民族團結精神支柱的他死後各民族為了強調自己與其他民族不同第一時間還是拿起宗教做武器。當然,這或許也和他沒有足夠長的時間來貫徹自己的政策,將他的想法貫徹到下一代人中。這是他的不幸。

然而,鐵托又是幸運的,在他去世的那年由於石油危機和經濟改革出現問題,他的聲望也開始有所下滑(但仍然在很高的水平上),如果他能多活幾年,誰又能保證他在1989年不變成又一個齊奧塞斯庫呢?

但是不管怎麼樣,對於這位南斯拉夫民族團結的象徵,我仍致以崇高的敬意。

當晚值得高興的是找到了一家中餐館,終於吃上煮熟的菜了,前幾天都吃著生菜感覺自己都要變成兔子了。

和我們一起旅行的克羅埃西亞司機明天就要回去了,我們將會換車,離開馬其頓前往保加利亞。至此,我在前南斯拉夫地區的旅行就結束了。


克羅埃西亞的達爾馬提亞,是我覺得全歐洲最美的地方。


前兩年在德國交換的時候,曾經走馬觀花般的去過這幾個國家。貝爾格萊德,城裡有廢墟,就在火車站不遠。杜布羅夫尼克,城堡,挺好看的。盧布爾雅那,挺小資的城市,感覺很富裕。波黑只是路過了一下neum,吃飯挺便宜。黑山去過bar,純路過,跟當地人聊天扯淡然後坐火車又上路。感覺克羅埃西亞靠海的那邊特別美。另外,這些地方在國內並不熱門,少有旅行團什麼的。

有機會真應該再去一次。

斯洛維尼亞是申根國。克羅埃西亞要有申根國多次(長期)簽證。黑山,塞爾維亞應該是免簽。波黑就路過一下,蓋個章,多的就不知道了。


斯洛維尼亞,Lake Bled


風土人情:


南斯拉夫一分為六


  二戰後作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產物,由鐵托元帥親手建立起來的「南斯拉夫聯邦」如今一分為六,徹底解體。南斯拉夫的前身是一戰後成立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二戰後,鐵托再次將各民族人民團結在一起,建立起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又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聯邦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黑、馬其頓和黑山6個加盟共和國,以及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2個自治省組成。20世紀60年代開始,南斯拉夫實行國有化和土地改革,創立了自治的社會制度,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79年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已達到2635美元,老百姓有自己的住房、汽車,每一個國民平均每兩年就要出國旅遊一次,在當時東西方集團嚴重對峙的冷戰時期,南斯拉夫百姓的生活令東歐各國羨慕不已。


然而,隨著鐵托去世,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共和國的民族主義勢力也開始抬頭,民族矛盾激化。上個世紀90年代初,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和波黑4個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無奈之下,1992年4月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宣布聯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2月南聯盟再次易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儘管名稱上的「南斯拉夫」已不再存在,但人們仍習慣性地將塞黑視為前南斯拉夫的繼續。如今,隨著黑山獨立公決結果的宣布,從此南斯拉夫將真正不復存在。


推薦閱讀:

有人參加過 Easin義工旅行嗎?可以分享一下經驗嗎
他辭去工作、賣掉房子、只為航海和飛行
19種收納法專治耳機線纏繞∣可能性研究所
瀨戶內海跳島記 | 直島必看的十大藝術作品
在丹吉爾被騙一次,摩洛哥就通關了一半

TAG:旅行 | 南斯拉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