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的教育的缺陷,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能做什麼補救?
中國式教育有其優點,但也有明顯的缺陷. 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去彌補這個缺陷, 難道只能靠送去國外?如果沒錢沒條件怎麼辦?像鄭淵潔一樣自己編教材自己教嗎?
請勿把本文作為馬桶讀物,有點長,容易得痔瘡。
三年前我老母想寫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書,我說好啊我來幫你寫序,很不幸序寫出來比正文還長,我倆合計了一下書印出來就是廣告宣傳頁的樣子,放在書店容易被偷,為了維護出版商的利益還是先別出版了。
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出來嗷嗷嗷唔一嗓子,因為我是在學校教育系統外長大的。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我抱著幼兒園園長大腿(我並不是說大長腿)撕心裂肺地吶喊了半個小時,園長無奈把我遣送回家。那位園長的臉已經不記得了,就記得腿很有福相,因為我的視覺範圍只到這裡。
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我不適合待在學校的人。
我老母是小學老師,得益於此,倖存一個瘋玩的童年,可以不寫作業,出去採訪老奶奶,為辯論會找資料,和同學密謀不參加數學老師的補課班。我們家住的離山比較近,所以有家長周末帶著四五個孩子去後山采草藥,認植物,沿著山脊走,還有學校前的廣場施工時我們就在挖的管道路線里玩地道戰云云
除了二年級不幸落入別的老師之手,因背不出數學概念被扇了一耳光,抄寫語文生字時右手磨出現在都還消不掉的老繭,其他都還好。初中待的學校出成績,像監獄。外婆再三叮囑我媽,每周的禮拜三必須請假用來給我補覺。後來覺得周三都請了,周四周五乾脆也別去了,總的算下來我初中在學校只待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最初很難請假,我就把我所有親戚都殺了,當然是在請假條上,除了我舅舅,因為我還需要他不停地結婚來為我爭取時間。
後來長時間請假後回學校考了全班第一,老師釋然了,Let it go~高中考進省重點,進去溜一圈發現和初中一個德行,每天在試卷上摩擦摩擦,和父母商量後再次踏上自由散漫的康庄大道,掛學籍,回家自學。
為了讓一直擔心我不適應社會的爹放心,學了三個月考試內容,大學重回校園。
割割割割割割割割割割割割割
先說中國教育的缺陷:
1、一切工作為應試教育服務
帶出985、211大學生的數量多少是任課老師授課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答好6月7、8號那幾張紙是多年教育的核心。責任感強有耐心的老師也許會因材施教,但更多的老師是流水線作業。一個老師或許炸天地讓全班同學都考上了985,但換個角度看:所有孩子的答案都與所謂的標準答案相近,它像不像一場災難?因為這個前提,讓很多孩子錯過了發展其他能力的機會,比如演講、比如基本的法律、比如急救方法、甚至烹飪、醫學、駕駛、縫紉、愛情理想、換燈泡木工活等等都應該成為通識教育的一部分。更有些孩子因為熬夜寫作業透支了身體,這是我雙手雙腳反對的。2.師生地位的不平等
老師對學生惡語相向這種事情多發在小初階段,尊師重道的前提是大家都是人,而有很多老師在學校里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扇耳光,體罰,學生在一個不受尊重的環境里長大,又怎麼教給他自尊。3.形式主義
每周國旗下的講話實在忍不了,派個小孩子拿著稿子號召大家熱愛勞動熱愛同學,以此麻痹自己愛國教育做得空前成功,結果這麼些年過來,有多少人聽到國歌會立即起立?又有多少人在道德淪喪時挺身制止?還有檢查作業本、公開課會的舉右手不會的舉左手、檢查衛生等等。補救:
【注意!!!以下內容含有大量令人作嘔的個人崇拜,請沒有看過2015年春晚的人在老年人陪同下觀看】
說說我老母是怎麼折騰的吧
就一條
【不把自己當家長,而是選擇和我一起長大。】3歲的時候,聽我給她講故事;10歲時,陪我一起看《阿衰》;14歲,她含著淚給我推薦郭敬明;16歲,在我給追我的男同學寫拒絕信時,提醒我不要傷害對方自尊;18歲,她抱著吉他摧殘我;現在,老母在看《盜墓筆記》並且鍾情悶油瓶;balabalabala
由於老母天大的耐心,她對身邊發生的一切事物都願意了解,所以我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和她交流而不用擔心迎來臭罵,現在我們倆放個屁都知道對方中午吃的啥。一起學習,騰出時間帶我旅行。這種方法很好的緩解了初中老師帶來的逼迫感,這種氛圍讓我覺得不斷了解未知是有趣並且天經地義的一件事。
她從不教我什麼,而是陪我一起長啊長,一起甄別這個世界的好與壞。
另外就是給我充足的決定權。與我人生相關的,全部由我做主,她的意見僅供參考;家庭決議,我的意見有效;出去旅行,路線由我安排,老母只是出來享受;家庭財產,從14歲以後全部歸我打理,零花錢自己從當中取。
在一次次決策中,我慢慢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也很早就知道作為家庭成員應有的擔當,從沒後悔過,最重要的是不亂花錢(老母說這才是她的陰謀)。而所謂的鴻溝,我從來沒體驗過什麼滋味。
老母有一句名言警句,歷史的車輪是往前滾的,讓孩子適應了自己的節拍,等到屬於他們的時代來臨,TMD都得死!
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
說回我一路自學的經歷,不管好的壞的算是一個參考,我相信中國已經有很多人走上了這條路。
老母比較崇尚美式教育和鄭淵潔的做法,這也是我回家另起爐灶的成因,期間她替我頂住了很多非議,想到這裡我眼中泛起了晶瑩剔透的淚花。
幼兒園小學基本就是老母陪我玩著學,期間配以一些知識和生活的必須技能。
初中高中基本就把我當作大人對待,對什麼有興趣就去嘗試,期間當過模特,干過攝影助理、跑過銷售、跟著親戚體驗公務員工作、跟著爹感受酒場文化、當過動物志願者、放過羊、摘過棉花、體驗過諮詢公司的日子、體驗過白領工作會計工作大學教授balabalala……
剩餘的日子用來看感興趣的書、電影。臨考試前學習要考的內容,在這期間我發現學校的進度真的很慢,一天能學完的知識分散了一周,好多時候我回到學校出現超進度現象,得嘞,舅舅勞駕您再結個婚吧。
在初高中確立了自己想死在工作崗位上的理想。
大學回到校園沒什麼後遺症,依舊是很寬鬆的環境,還可以繼續自學的習慣。
現在嘛,很尷尬呀,因為我沒有鄭亞旗(鄭淵潔之子)、韓寒、莫言那麼大的成就,所以使得整個答案看起來沒啥說服力。不過這麼多年來不論遇到什麼,一直活得很開心,這對我來說足夠了。
要說最大的收益嘛,不是你們想的虛讀了多少書、殘餘了多少想像力、因為睡眠充足長到171(這些在學校的孩子也有可以做到的),
而是在中國最浮躁的年代,在我最心氣浮躁的年紀,和老母一起靜了下來。在很多人都追著duang之類的東西跑時,明白自己應該追逐的方向,有了敢於忽視大多數人都在迷戀的東西的信心。安靜下來,是我學會最珍貴的東西。
關於題主問到的,把孩子送出國是否有效補掉中國教育的缺陷。
給孩子最深影響的人是父母而不是學校,美國有美國的問題,中國老師兼顧不到的美國老師同樣會有疏漏。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出國沒什麼問題,但如果只把孩子送出來就有點本末倒置了(這裡指的是小孩子,心理生理的小孩子都算)。
千萬別一邊在家裡打著麻將,一邊埋怨孩子不學習,這樣孩子送到火星都沒用哦。鄭淵潔的教材有效很大原因是鄭淵潔是個以身作則的人。自制力萬分重要,不論父母的還是孩子的,沒有自制力,即便中國教育沒有缺陷,孩子也會毀掉。
哦~寫得我都要得痔瘡了,你們還好吧。(′?_?`)
老母在我10歲時放棄了教師的行業,她在我心中很棒,上課不是滔滔不絕地講,而是大多時間讓同學說自己的觀點,周末從不布置作業。上次一個家長跟我說:「我對你媽媽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讓孩子把錯別字一個改十遍,然後有一天我看見她的作業評語里有一個錯別字,就讓孩子用紅筆圈出來,沒想到作業再發下來時,孩子跟我說,『我們老師在後面也把錯別字改了十遍!」
老母和我說過,小學教育目的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更重要的是,樹立孩子跑下去的信心,以及教會他們如何快樂的跑下去。
但是我不知道下面那個王亭答的是個什麼鬼,你確定除了我你沒有別的孩子?!咱倆的宣傳冊全奉獻給知乎了,而且悲劇的是木有人給你點贊,(⌒▽⌒)你老爸光放了個頭像都比關注你的人多耶。
不過還是謝謝你啦。啾啾~Σ( ̄。 ̄?)?我相信,家,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每一個剛剛降臨這個世界的嬰兒,都是來到人間天使。
我們該如何與這群小天使交往和相處?
目前,中國家庭教育的缺陷有哪些?如何補救?我大致歸納了一個前提,兩大基本點。
一個前提: 你是否有為人父母的資格
一對夫妻,首先要有各自正當穩定的收入,這是物質上的基本條件;其次,精神思想上要做好當合格父母的準備,學習養育孩子的必備常識,有獨立養育孩子的擔當。否則,你可能連奶粉錢都沒有著落,如果是爺爺奶奶幫帶孩子,一旦老人出現狀況,你會焦頭爛額,方寸大亂。兩大基本點: 物質 和 精神 物質方面的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 不能一律滿足。 (這種情況常出現在富裕家庭,會導致孩子對物品不懂珍惜的弱點,將來這種弱點會牽連到孩子長大後的各各方面,比如對人也是如此,毀壞了正常的感情教育基礎)。2、 不能一律拒絕,或90%以上拒絕。 (這種情況常出現在貧寒家庭,會導致孩子自卑、誤會父母無愛,容易叛逆,和父母搞對立等情況,所以再貧寒的家庭,也要做好孩子物質需求方面的思想疏導,實事求是地告訴孩子家庭的經濟現狀,延遲滿足需求時間等,爭取和孩子達成共識,並趁機激勵孩子自強自立)。3、 不要培養孩子向別人要東西的能力。 (有些家長,很注重孩子在家庭外交語言上的能力培養,我想說的是所謂孩子嘴甜,期望以此來獲取比別人更多物質贈與的可能,這是 叫花子 養成,切記。不要貪圖一時的小便宜,毀了孩子一生。)4、 教會孩子好的、需要的買,不好的不需要的堅決不要,不要從小培養一個物質的奴隸。
(有些小孩子的玩具堆積如山,玩過之後,隨處丟棄,卻沒有從中學到有用的知識;有些小孩子沒有多少玩具,但是知識量很大,很珍惜現有玩具,愛護有加,父母也沒有過多的家務收拾之累。其實,世界之大,處處是玩具,只要教會孩子怎麼玩,帶著孩子一起玩,就做得很好了。)5、 疏導孩子有 「人有我必有的」的思想。 (12歲以下,容易出現一種玩具在某一時期風靡的狀況,初中、高中,有大家拼名牌的狀況,家長應該及時和孩子共同分析,找到孩子與眾不同的特性,不跟風,不盲目追名追貴。)精神方面的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 尊重孩子做人的權利。 (孩子是家庭一員,無論年齡大小,要把孩子當人看待。否則,導致孩子不把你當人看哦,問題很嚴重的。如果孩子從小在家就沒有人權,那麼長大了,就不會爭取人權,家長動不動就怒斥孩子「閉嘴」,長大了怎麼會成長為敢說敢幹的人,很多人吐槽自己得不到人權,如果你是一名家長,掌控家庭成員的前途命脈,你給與人權了嗎?)2、 家庭成員間加強溝通,有問題當天解決。 (父母,尤其是父親,要多主動與家人交流溝通,全家共擔風雨,共享陽光。交流的魅力是無價之寶,可以增強親情,了解每個成員的思想動態,共同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健康成長。)3、 家長要承擔起子女的婚戀、性知識諮詢顧問一職。孩子正在走的路,家長已經走過,沒有好的經驗,也應該有值得借鑒的教訓,一定要讓孩子在前人的基礎上,走得更穩更好,不要讓其在黑暗中摸索,或者在他人處與書籍網路中曲折前進,增加人生成本。4、 定期做好個人及家庭總結。
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在這個社會上存在,都有自身無與倫比的精彩,或者順風順水,或者坎坷崢嶸,但是,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世界的豐富和寬厚,每一個時期,給自己,給家庭做一些其實可行的計劃,計劃完成之後,及時總結改進。 每一個家庭都幸福了,世界就是幸福的。 你幸福嗎?夥計?個人以為:我們能做的,就是尋找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夾縫,在順應社會規則的前提下,儘可能實現個人的全面成長,向現行教育體制爭取最大限度的自由。(具體做法見下文,歡迎批評指正)
如果說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個不同的圓形,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到兩個圓形相交的區域,在全力為應試教育衝刺的同時,對素質教育與之相交的部分著力培養,這也正是家庭教育的意義所在,也是所有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具體的做法,個人以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讓孩子在課外閱讀中受益。閱讀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廣泛而大量的課外閱讀,是迄今為止經過廣泛實踐後公認對提高學習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最佳方式。同時課外閱讀也是獲取知識、開拓視野、彌補閱歷不足的最佳方式。廣泛閱讀不但會對應試教育產生觸類旁通的作用,更會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孩子的學習潛力,正所謂路遙知馬力,閱讀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會隨著學習時間的深入與日俱增。
二是讓孩子在廣泛興趣中受益。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還是體育運動還是文藝活動,尤其是孩子自發喜歡並表現出極大熱情的,都要盡量支持,最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廣泛的興趣不但可能成為伴隨終身的愛好,也能讓孩子在枯燥的應試教育之餘獲得應有的喘息和天性的舒展,進而降低被應試教育僵化的風險。尤其是當面臨職業選擇時,年少時培養的愛好特長以及展現的個人特質,不但可以為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提供參考,更可能成為先人一步的職業童子功。
三是讓孩子在生活點滴中受益。正所謂「最好的教育在生活」,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對直觀的事物感觸深刻,而對抽象的學習望而生畏。比如讓孩子理解抽象的一加一等於二或許陌生,但如果換成孩子感興趣的實物(比如玩具、糖果等),理解起來就變得輕鬆有趣,這只是生活教育的冰山一角。學習並非總是正襟危坐,電影電視、娛樂遊戲中同樣能讓人受益。無論是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和參與具體家庭事務、還是走親訪友、參與各類活動、出門旅行等,總之讓孩子擁有一個相對豐富多樣的生活環境和體驗,讓孩子在生活點滴中獲取不同的視角,感受不同的體驗,扮演不同的角色,才能讓孩子獲取更多的生活體驗,從日常生活中得到足夠成長。
四是讓孩子在家長用心中受益。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極深的課程,沒有出類拔萃的付出,很難有出類拔萃的收穫。家長一方面要打破對學校教育的幻想,另一方面又不能把消極心理傳遞給孩子;一方面要遵循現行遊戲規則,和學校、老師做好溝通,保護孩子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又要儘可能給孩子留有足夠空間,杜絕各類不合理考核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斷鼓勵孩子、為孩子建立自信和內在動力。家長的真正的用心不僅僅在於那些明處的用心良苦、耳提面命,更潛藏在暗處看似無意的有意為之,而這一切的前提,在於家長對具體教育基本規律的把握和運用。
不講素質的應試教育是固然是殺雞取卵的,不講應試的素質教育則更是誤人一生的。家庭教育能做的,就是在理解國情、配合學校的前提下,打通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的夾縫,儘可能保護孩子與生俱來的內在生長力,讓孩子在順應應試教育的前提下,儘可能向教育爭自由,減少現行體制對自身的傷害,就已然是家庭教育最好結局,也是芸芸眾生能給子女創造的最好條件。
多給孩子感染真善美的東西。心正了,污濁的環境只是考驗而已。不要只是為了逃離中國而送到國外。不在國內生長,就不能了解中國,未來也就很難在中國取得成功。
- 平等待人。何事不可行於成人,則皆不可行於孩童。
- 家長當以教會孩子立身原則為第一要務。爭名未嘗不可,陽謀可為,陰謀不可為。
- 言傳身教。欲教孩子正身,先省己身。
- 教做事需放權,可事後撫慰,不可隨意插手,名曰指點,實為代勞。
- 不可將自己的期望強加於後代。
最重要的一條:以法治教。
中國教育的種種問題,根源在於家長自身,在於害死人不償命的,被明清兩代發揚光大而當代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楊朱理學教育;根源在於對家長行使教育的權力有意識地放任。如果不能將家長的權力納入法制軌道加以制約,任何所謂的改進最終都必然是名存實亡。1、儘可能早的讓孩子英語過關,特別是聽力和閱讀;2、互聯網是最好的老師,互聯網上有非常多的好的英語的各種教育資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朱元晨就是這麼乾的, 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頂級獎項獲得,本科去了哈佛大學 ,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125644.htm
家長能做些什麼,這首先得由家長知道些什麼來決定,如果要家長為了教孩子而去學東西的話,這會比較難,當然,如果是這種對教育孩子沒有太多想法,不知道應該怎麼做的,確實應該買幾本書去學習一下,對家庭教育應該有點自己的理解,最好加入相應的團體(如果沒有的話,加入相應的QQ群或者論壇也可以)。
這個問題當然太泛了,什麼階段,什麼性別的孩子,這些都很重要,應對的方式會有不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在談教育時都沒有給孩子定位,盲目地按照理想的模式來去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
首先,你的孩子的年齡段是什麼?其次,性別是什麼?再次,孩子表現得聰明嗎?(或者可以大致地說:孩子的數學成績怎麼樣?語文,英語呢?)——很多人會誤解,說學校的成績不能代表什麼,這是不對的;中小學時,成績其實還是很有說服力的;你不能說考80分的一定比90分的差,但是考90分和60分,30分,這些是有區別的。要給孩子一個定位;如果孩子真的不是很有天賦的話,也不要強求;如果比較有天賦的話,要做的事情其實是比較少的,只需要一些價值觀的引導和方法,經驗的傳授。,,,,,,,,,但無論學生是什麼水平,家庭教育要走到作用,最主要的是要多與孩子交流,不要讓孩子不敢與你說話,不敢說真話。要鼓勵他(她)把自己的各方面想法說出來,有些你感覺他可能會有的想法,也可以嘗試與他(她)交流。因為這裡沒有前面的三個」定位「,我只說一些家庭教育中應該要做到的一些基本的東西:1.交流,前面講過了,最重要 的是要始終與孩子交流,不能讓孩子感覺自己很孤獨,父母不了解自己,這是很不好的;能與孩子交流,就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很好地引導孩子。如果不知道怎麼與孩子交流的話,可以和孩子講一些自己在那些年齡段時的一些想法;2.實踐,家務那些其實對孩子的智力提高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對孩子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卻很重要;交給孩子一些家務,讓孩子長期從事一些實踐性的勞動,儘管有些單調,但孩子需要這種實踐的體驗;實踐,其實不能算能力;只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會是他(她)一生的財富;3.知識,如果家長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話,可以給孩子課外補充一些有趣的知識;如果沒有很好的想法,買些心理學的,科普類的書箱給孩子看;4.運動,如果可以的話,家長和孩子一起運動,定期,一個星期三到五次;如果不能,也要鼓勵孩子運動,尤其中小學時,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打球,跑步都是很不錯的運動;5.興趣,不要怕偏科,發展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當然如果是數學或者物理那些科目就更好了,如果是考試之外的科目,也盡量提供條件讓孩子發展興趣。如果只是各科均勻發展,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失去動力,失去意義感。同時,發展興趣也可以為他(她)在某方面成為」專才「提供條件。6.技能,以上五點都做好了,才是讓要求他掌握一些技能;其實也就是培養成某方面的」專才「。PS:自己給孩子寫教材,那當然不錯,但要保證自己寫的教材比學校給的好,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退一步,用學校的教材,自己來教,如果能做到,這種方式倒比較好,當然這也需要很大的投入。我一直在關注我國的」在家教育「,但這對家長的要求比較高,慎重選擇。米粒剛出生的時候,我和米粒爸買了好多育兒的、教育的書籍來研究。米粒爸的姥姥也從老家趕來看這個剛出生的重孫子,看到我倆在那研究的頭頭是道,姥姥卻說:「哪有那麼玄乎,要想孩子行的端做得正,你們大人做好自己就行了,孩子有樣學樣兒!」文化程度不高的太姥姥這句話一下點醒了我和米粒爸。確實,說一千道一萬,再多的教育理論、再高明的教育方法、再磨破嘴皮子的諄諄教誨,都抵不上有一對知書達理為人正派的父母,一個快樂和諧、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
孩子天生就是愛模仿的小動物,父母和孩子就是相互映照的兩面鏡子。父母彬彬有禮,孩子絕不會口出粗言;父母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孩子絕不會斜躺橫卧;父母愛讀書愛學習,孩子絕不需要整天逼著看書;父母愛運動愛健身,孩子絕不會是體弱的豆芽菜。
米粒媽家重新裝修時,堅決去掉了傳統中國家庭以電視為中心的客廳布局,不再需要電視櫃,直接把電視牆改成了一面書牆,滿滿一牆都是和米粒爸兩人的藏書。牆角也放上小書架,擺上米粒愛看的繪本。吃完飯後不再是全家人圍坐看電視,而是各自蜷縮在沙發上或是藤椅里捧著一本書看,時而再討論幾句,很是溫馨。有時米粒也會湊過來想看看米粒媽在看什麼書,還真被他似懂非懂地學會了一些名詞,有時候冒出來一句,惹得大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米粒媽和朋友聚會,朋友A帶著7歲的兒子小牛,登高爬低調皮搗蛋倒沒什麼,男孩兒都這樣。正當大家在討論最近熱播的韓劇,小牛突然插進來一句:「我知道結局,就是教授歐巴最後回外星了!」朋友們都驚呆了,這孩子怎麼連這都知道。這時候朋友A不好意思的紅了臉,說:「我在家看韓劇的時候他老在我身邊膩著不走,讓他去看會兒書他非不去,硬要跟我一起看。」又說:「不過小牛記憶力可好了,有些電視劇我看過都忘了,他連人物名字劇情記得們門兒清。」大家也不好再接什麼,只說:「少看電視啊,對眼睛不好。」
這次換了新家裝修之後,米粒媽在家裡添置了一個大件,那就是一台鋼琴。米粒媽小時候學過幾年,後來學業繁忙就放棄了。長大之後一直覺得放棄很可惜,這次便打著讓米粒學鋼琴的名號買了一台,想著反正要是他不想學我還可以撿起來練。買來後米粒看著新鮮,湊過去亂彈了幾氣覺得沒什麼趣就跑開去玩了。米粒媽翻出小時候學過的鋼琴譜徑自彈了起來,雖然只是很簡單的「小星星」,但是一聽到叮叮咚咚的樂曲響起,米粒馬上跑過來說「媽媽你居然會彈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太神奇了!」他爬上鋼琴凳,「媽媽你快教我,我也想彈。」於是就母子二人一起從「do re mi」開始學彈兒歌,開心地彈到快睡覺了米粒還不肯上床。
以後每次都不用米粒媽去催米粒去彈琴,只要米粒媽坐在鋼琴前彈琴,米粒都會湊上來主動要學。米粒媽打算先自己給他教一些基本樂理,等孩子上道了就給他請一個專業老師。買鋼琴前米粒爸和姥姥姥爺都擔心孩子萬一不愛學到時候又成了擺設,這下不用催不用喊,米粒已經愛上了這些能發出悅耳聲音的黑白鍵。
米粒媽的一個表姐,本來完全不會樂器。孩子學校要求學二胡,可是孩子每次只能拉出跟鋸木頭一樣的聲音,而且對音階什麼的完全不理解。於是表姐狠下決心,每天在網上看二胡教學視頻,自己先學著拉,晚上再教兒子拉琴,周末帶著他去找老師繼續學。幾年下來,其中辛苦不為外人道,但是孩子已經過了二胡五級,而她比孩子還牛,已經在準備八級的考試了。她跟米粒媽說:「我現在的心態已經跟剛開始大不同,以前是著急想讓孩子學好二胡,現在是我自己樂在其中了。他能學到什麼程度都行,我可是找到自己的業餘愛好了,這輩子還沒想到自己能拉二胡。」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寄予厚望,不惜投入大量金錢精力讓孩子學這學那,花重金找最好的老師,省吃儉用買學區房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但是很多人都忘了教育不只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第一個和最重要的老師就是父母本身。而且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說教,而是身體力行,成為孩子的榜樣。想讓孩子學游泳,自己先跳進去看看是不是能克服對水的恐懼。當家長親身嘗試之後,才能體會到學習的苦樂,也就不會輕易地對孩子說出挑剔的話「你看人家都會,你怎麼就不行?」,「不是很簡單嗎?你就是不用功!」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怎麼好意思去指責孩子?說實話很多父母自己一回家就抱著手機ipad不放,如何要求孩子靜下心看書學習?
家長和孩子應該是成長路上的好夥伴,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最近米粒媽在讀一本書叫做《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我們在成為父母之前都是普通人,有了孩子之後孩子卻把我們當作全能的神一樣看待,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遇到孩子之後才開始我們真正的成長之路,變得更加成熟、耐心、堅忍和寬容,變得興趣廣泛、充實快樂。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摸爬滾打吧,
讓我們一起摔倒了再站起來吧,
讓我們一起開懷大笑放聲大哭吧,
讓我們一起變成更好的自己。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我個人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樂觀開朗和自信的性格;
2、對知識的尊重和尋求知識的興趣,以及自主尋求知識的能力;3、理性、尊重他人,以及發掘、思考、判斷不同觀點的能力;4、喜歡且欣賞美的事物。如果我有孩子,呃,基本上引導他往這些方面走就可以了。至於究竟會做什麼,倒是不太重要……我有兩個女兒。一個目前在讀高一,是非常認真完成老師布置各項任務的孩子,學習成績中上,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做作業;另一個目前在讀初三,對老師教的、布置的,常常提出不同的想法,還喜歡自學一些東西。成績中等。
如果你家孩子是學神,請不要看這個帖子了。如果不是,你家孩子要麼像我大女兒,要麼像我小女兒。我和我先生1個月前剛剛決定下半年把兩個孩子都送去美國讀高中了,我們思考的過程供參考:(1)教育的目的不是通過考試,是適應未來的社會。國內1.5線城市最好的公立初中所教的東西,仍有一部分普遍被家長認為是過時的,即使是大女兒這麼認真,仍然沒有看到她面向未來的能力有明顯的長進。(2)正如前面各位的回答,我家正是注重身教的家庭,終身學習、民主決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都在這樣踐行著。但學校的影響力仍然遠超家庭,孩子們目前已經沒有時間看課外書,沒有時間出遠門了,一切以考試為導向,對假的東西習以為常。(3)國際化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一帶一路戰略和互聯網都是我國加速融入國際化的代表性力量。讓孩子的視野儘早國際化,將來能在全球範圍內擇木而棲,是順應潮流。回到樓主的問題「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去彌補這個缺陷, 難道只能靠送去國外?如果沒錢沒條件怎麼辦?像鄭淵潔一樣自己編教材自己教嗎?」,我的建議是:1)國門是必須要跨的,可以是自助旅遊,可以是大量英文原版書,可以只用谷歌原生系統的手機和英文APP,不局限在去國外讀書;2)沒條件創造條件,家長自身多努力!3)自己編教材是互聯網時代之前的事情,現在MOOC大規模普及中,如果不了解請自行搜索。1.相信教子不打不成材。心理上孩子的人格越打越扭曲,不是對人有恐懼心理就是對人有攻擊性,更談不上成材。
2.認為孩子要聽長輩話,學習長輩過來人的經驗,將來會成功。好多家長深信不疑,還強迫自己孩子聽話,規劃孩子的人生。其實人遲早要面對困難的,長輩不能照顧你一生,沒有父母靠山的人要生存得會獨立,要學會獨立處事的能力是需要自己去嘗試、體驗、思考才懂得。這些是長輩的大道理和經驗是教不了你的,何況還有家長為孩子包辦一切,生活、工作、婚姻。這是毀孩子的節奏。
3.認為家庭相處百善孝為先,尊卑有別的家庭是和諧的。實際上平等相處互相尊重的家庭才是健康良好家庭關係發展的路徑。
4.盲目相信激將法,說孩子什麼都不行,廢物,以為這樣能激發孩子發奮圖強。然而孩子在人格還沒發展出健康的自我認同,他只能在外界的評價看自己,如果你這時候說他廢物,幹什麼都不行。可想而知對他自信心是毀滅性打擊,這時候他只能消極活著,自暴自棄,本來好好正常的人終於成為你口中的廢物。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評價以乖不乖、聽不聽話為標準,孩子長大後性格柔弱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是一大敗筆;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一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很高,但忽略以身作則,反而怪罪孩子不聽話,這種教育讓人啼笑皆非。
學校教育,灌輸、應試,扼殺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了一大批考試機器;現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師德師風下滑,特別是一些年輕老師,把社會上一些不好的東西帶到學校里,小孩子過早學會勢利功利,這很可怕。
補救辦法一條:把孩子丟到社會,讓他們自己去撲騰,適者生存,優勝劣汰。不過,要讓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長做到這一條,恐怕很難。1.盲目的早教只會害了孩子,讓孩子失去本有的天性,應該順其自然的發展.2.不要過於干涉孩子的世界,給他她一些自由的空間.3.善於聽孩子說什麼,觀察孩子喜歡做什麼,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建議.4.讓孩子形成自己的世界觀,而不是家長強加的.5.別相信"輸在起跑線上",要相信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好的.6.孩子原則性問題要毫不猶豫地指出並督促其改正.7.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不要急於一時,也不要把小孩當成自己炫耀的工具,這是中國式教育中最大的錯誤.8.不要給孩子等級觀念,什麼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都是浮雲,從小就有這種等級觀念,長大後必將與我們一樣趨炎附勢.9.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不是家長能解決,需要整個社會來解決,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送去國外.
我覺得當前缺少這樣一種教育產品,可以讓家長與孩子玩耍交流的過程中落實教育,這個教育應該是系統的,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二元的。我正在著手開發這樣一款學前教育產品。
1言傳不如身教2親子教育重於學校教育,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花時間陪孩子3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不要痛苦學習,鬱悶成長,現在孩子的健康問題多半是心理問題
本文作者|TED演講嘉賓,周寶林老師。http://m.youku.com/video/id_XMTY2Mjg1MzE3Mg==.html
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對父母經歷了從幼兒時期的完全依賴,少兒時期的強烈依戀,青少年時期的逆反叛逆,青年時期的初步獨立,最終到成年時期完全獨立等五個心理發展階段。
在這五個階段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也經歷了從超強影響、較強影響、逆反影響、較弱影響、極弱影響五個階段,其實,對絕大多數父母而言,甚至沒有「較弱影響、極弱影響」,只有「毫無影響」或「相反的影響」。
我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二人相差三歲,在陪伴他們成長過程中也曾經歷過許多父母的煩惱和挫敗感。然而,有一件事徹底改善了我和二個孩子的關係。
1999年我在麻省理工學院修了一門《營銷心理學》的課,期末考試時寫了一篇主題為「營銷的本質」的論文。在論文中,我闡述了營銷的本質是發現客戶需求、設計客戶價值、建立客戶關係、實現多贏價值;並基於實際案例論述了建立超強客戶關係過程的6個關鍵詞,即,Attention (關注)、Appreciation(欣賞)、Admiration(仰慕)、Affection(鍾愛)、Assimilation(吸收)、Affiliation (依附),我後來稱之為營銷行為的6A模型。
一個企業的產品要想獲得高忠實度的客戶,在他們施行的營銷活動中必須深度體現這6個關鍵詞背後的精髓,使其潛在客戶經歷從對其產品關注到最後依附於其產品價值的變化過程。
2001年底,我一夜之間高位截癱,在經歷了生不如死的慘烈磨難後,我陷入對未來絕望、恐懼,對家庭無助、負疚的狀態中,二個孩子也處於傷心、悲哀的情緒中。我面臨的不僅是要重振自己,還要重振自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使他們對我和全家的未來有信心,使我對他們的成長產生長遠、積極的影響。
那時,我發現我在6A營銷論文中的觀點完全適用於親子教育,因為親子教育的本質就是建立超強的親子關係,實現「雙向價值流動」,這種「雙向價值流動」就是彼此之間愛的交流與交融。
於是,在我上肢力量逐漸恢復並能夠駕駛改裝成手動剎車、手動油門的汽車後,我和二個孩子一起策划了一次從加拿大蒙特利爾到美國南加州聖地亞哥的斜穿北美自駕游。出發前,我們三人一起制定並簽署了「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他們二人負責做好全程的財務預算,結束後負責做好「旅行總結」。
我們沿途故地重遊了我曾經讀書、工作和兒子出生的地方,重返女兒因好奇拉響宿舍火警警鈴,造成星期六一大早全宿舍樓學生穿著睡衣「倉惶逃竄」,還引來十幾輛警車、消防車救火的宿舍樓,並遊覽了孩子們在課本上學過的一些美國歷史名勝古迹和風景區。
在那次「營銷活動」中,我們三人每人每天輪流擔任」Team Leader」(團隊領導),負責計劃、指揮當天所有的一切活動,包括幾點起床趕路,走哪一條路,在哪裡吃飯、加油、遊玩、住宿,在車上玩什麼遊戲、聽什麼有聲書、音樂,每餐飯花多少錢,等等。
在12歲的女兒或9歲的兒子做Team Leader時,不論他們做出的決定我覺得多麼「荒謬」,有時二人聯手特意與我對著干,我都認真執行出發前三人簽署的「合作協議」。在經過16天輾轉15000公里旅行之後,我與二個孩子建立了非常強的信任和對未來的信心,最重要的是我們加強了相互理解、合作和彼此之間的愛。我從他們那裡也學到很多東西。這對我陪伴他們成長,以及後來輔導他們探索人生目標和大學專業興趣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2013年兒子進入康奈爾大學建築設計學院後告訴我,他成功地通過競選進入了康奈爾大學學生會,他做學生活動項目規劃時的原始思想就是來自9歲時斜穿北美和姐姐一起做旅行預算的經驗。
2014年,我又說服了女兒和兒子與參加我主導設計的「第一屆戈壁遠征軍傑出青少年領導力訓練營」,經歷4天3夜穿越100公里茫茫戈壁的挑戰。雖然女兒因學校的暑期課程沒能參加,兒子完成了全程挑戰,雖然在叛逆、獨立期,但與我之間溝通和理解進一步加強。
為了培養二個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磨鍊他們的堅毅性格,自從2013年坐著輪椅體驗了第八屆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2014年於雅典完成人生第一個全程馬拉松後,我一直用自己把每年走戈壁、跑馬拉松融於公益活動的行為鼓勵他們也參加公益馬拉松行動。如今,這二個曾經不喜歡跑步的孩子,都已經開始健身跑步訓練,並準備與我一起參加公益馬拉松活動。
任何教育,包括親子教育都是一個「雙向價值流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與孩子發現對方需要的價值,為對方營造,並向對方奉獻自己為對方營造的價值。這是一個彼此學習、雙向教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彼此被對方「點燃、喚醒」,由此激發出自己的「無所不能」的潛能,和成就彼此精彩人生的願望。
「喚醒生命、點燃夢想、激發潛能、成就人生」也是我與朋友今年一起創建奇異點教育公司時確立的公司使命。
美國教育家詹姆斯.庫默(James Comber)曾說過:」No Significant learning can take place without a strong relationship」 – 沒有牢固的關係,就沒有真正的學習。我在親子教育上的心得就是受益於我通過「6A關係關鍵詞與孩子建立起牢固的關係」,各位家長不妨嘗試。
1.Attention/關注: 父母首先主動關注孩子的真實內在需求,與孩子一起設計一個家庭行動,從而引起孩子對父母想法的興趣與關注。
2.Appreciation/欣賞:在策劃、實施家庭活動時,父母要設立目標,改善、提升自己的素質,比如,充分尊重,在內心蹲下來認真傾聽,展現一點幽默、大度,把孩子當作你的Team Leader,讓孩子有機會發現、欣賞你的改變。
同時,家長要刻意學習拿「過濾放大鏡」認真發現、真誠欣賞孩子的優點,過濾掉「這個孩子的問題是….」這樣的思維模式,反過來看到「我這個家長的問題是…..」。展現出對孩子的欣賞,孩子就會喜歡你,彼此的關係就自然進入下一個關鍵詞階段。
3.Admiration/仰慕:家長主動通過這個共同策劃的家庭行動,通過改變自己,在展現出對孩子的優點欣賞的背後,進一步產生一種高尚的品質,產生一種精神。比如,我坐著輪椅去跑馬只是在孩子心目中產生了欣賞,而與所創建的「陽光弘愛跑團」的跑友一起通過跑馬為「地中海貧血兒童募捐」、「以跑馬推動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公益活動則在孩子們心中產生了一種人文精神。
當二個孩子把我和跑團跑友的跑馬照片發布在他們的FaceBook(臉書)上時,他們對我和跑友們跑馬公益的人文精神感到敬佩、仰慕了。仰慕會產生一種跟隨的意願。
4.Affection/鍾愛:經過仰慕,孩子們自然會對父母更加愛,關係自然會進展到鍾愛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在他們的朋友中間「炫耀」他們的父母,會把父母當做無話不談的朋友,也會認真聽取父母的建議或忠告,因為強烈的信任感在這個階段已經建立起來了。
5.Assimilation/吸收:鍾愛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緊密,如同中學物理實驗中二塊貼近的金屬板會出現金屬離子相互擴散一樣,父母與孩子之間會潛意識低吸收對方身上自己仰慕的行為、性格、精神特質,形成這些優秀特質的彼此「擴散」,結果會使彼此的思想方式和行為特點逐漸匯同,這是彼此之間一個相互超強影響的過程。
6.Affiliation/依附:金屬離子相互擴散的結果就是使二塊金屬板彼此附著在一起,同樣,當父母與孩子彼此之間相互吸收對方的優秀特質到一定程度,彼此之間會成為既是各自獨立的個體,又是在思想和精神上彼此依附、依賴的夥伴,彼此之間會產生長期、強烈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把父母當做思想、智慧、精神與愛的寶庫,會非常樂於把父母當做「高人」、「智者」、「精神和感情的源頭」並從父母那裡獲得無限的愛與動力。有時,這與父母的學歷無關。我的良師益友國內著名的管理哲學導師王育琨老師的父母都是農民,而育琨老師從與他母親的溝通中深刻悟到了「頭拱地的地頭力」管理哲學,與稻盛和夫的「答案永遠在現場」不謀而合。
柏拉圖說:「教育是靈魂的轉向與升華」。因此,親子教育是一個父母深悟教育之道,使自己靈魂轉向、升華的修行過程。從《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兒女與父母之間的一切都是為了彼此成全,經過更新、變化使彼此成為更懂愛、更有愛、更會愛、更善於傳播愛的人。回顧正在過去的一年以及已經過去的那麼多年,身為父母,我們一直口口聲聲地說愛孩子、一切為了孩子,但是,我們真地愛孩子嗎?我們真地懂得如何愛孩子嗎?我們連一生最重要的親子教育都不想深入了解,都不想為了孩子而更新、變化自己,這是真正地愛孩子嗎?還是在愛自己陳舊的思維方式,愛自己在孩子面前頤指氣使、能「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愛那種使自己內心舒適,而不是真正有益於孩子健康成長,生命綻放的感覺?
願各位家長能夠做一個新年決定,在新的一年,嘗試使用6A關係原則,與孩子一起策劃、實施一個親子關係改善項目,通過主動改變自己,改善親子關係,對孩子一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力,使孩子能夠放下負擔,精神愉快地迎接他們人生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