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意的提醒父母注意公共場合的行為舉止?
我遇到的問題是父母和自己的公共場合做事的價值觀發生了衝突。我覺得在公共場合應該謙虛禮讓,而父母則比較在乎自己的利益。
比如說有一次和母親等公車,母親硬是插隊搶位置,還為我搶了一個,我乖乖排隊上了車落後她一些,她還說我怎麼不跟緊她,回到家後我勸她下次別插隊,可她卻說她不知那條隊伍是排那路車的,還說別人不也插了嗎?但那個車站明明標明要排隊。 還有一些類似的情景,我跟她說多了她還會不以為然。除了題目中的問題還有其他疑問:平時在學校坐校巴有時很擁擠,但很少看到大家上車爭搶座位的情形。父輩和我們年輕一代在這方面的差異是如何造成的?我們應該怎樣有效的和父母溝通?當然不是所有父輩都這樣了,只是覺得我及周圍同學在公共場合基本以禮讓為主。
我認為可以提醒。
而且題主尋求一個善意提醒的方式,而最善意的方式就是手把手、以身作則地告訴他們如何合適地處理在公共場合的問題。
因為生活習慣和背景不一樣,老一輩容易在公共場合容易出現以下的問題:
例如各種的排隊;例如不要站在路口(自動扶梯上下位置、門口、通道等);例如先下後上(乘車、乘箱體電梯等);例如靠右通行;等等……
不要隨意喧嘩,例如大聲講電話,討論事情;不要隨意地丟垃圾、吐痰;等等……在一個公共場合下,一切影響公共秩序的孝順都是愚孝!不答題,只是看了樓上一些回答不吐不快。
題主說了要「嚴厲斥責」父母了嗎?題主不是也在尋找合適的方式進行溝通嗎?連諮詢合理的方式爭取溝通都有錯?父母行為不當,進行勸說,就是「腦子瓦特了」,不孝的大帽子就來了。那清晨廣場舞擾民的大媽,公交車上強迫年輕人讓座的大爺大媽,假摔碰瓷的大爺大媽,大家居然膽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討論,是不是可以推出這些人全都沒有子女,都沒有為人父母?
照你們的邏輯為人父母就絕對正確了,連發個問題討論溫和的方式爭取友善的溝通,都叫做「要面子」「你憑什麼指責他們?腦子瓦特了」還要被當成不孝的表現,來接受你們「百善孝為先」的教育?真是愚孝的活標本。我又想了想你們真的不是黑?好好交流,用一種謙卑的態度
《弟子規》里這樣說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父母做錯的時候,要建議他們去更正錯誤,要好好的和顏悅色的說。要是你建議了,他們不改正,你就等他們心情好的時候再次給他們建議。甚至是哭著建議,即使被鞭子打了也不要有怨言。~~
正確與否之前,他們是父母。要尊重,要謙卑。有時候父母年紀大了,會像老小孩,你訓斥他們,他們會很不知所措。好好說。不要斥責。「對父母最善意的提醒就是不經意的順帶一提,然後自己做出表率」
父母畢竟是從改革開放之前成長起來的一批人,很多情況下道理他們也懂,只是以前的習慣不一定適用於今天。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好自己,自然就能引導到他人。我這是觀念侵略,你還不懂得如何尊重父母。就跟你禮讓的觀念一樣,他們過去搶佔資源的觀念是基於當時環境形成好久了,假如說他們當時不是搶著米飯饅頭,說不定餓死了根本沒有你,你憑什麼指責他們?腦子瓦特了!
跟父母出去,他們搶你就讓他們搶,說到底不是為你好?是他們的一種關愛你的表現,理解!受著!然後閉上你的嘴!你自己出去可以有你自己的行為規範,做你自己即可。
百善孝為先。與其提醒,不如丟開你自己的面子,狗不嫌窩窮,兒不嫌母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