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現代藝術?去美術館,什麼都看不懂。有沒有參考書


在開始理解開始理解現代藝術之前,我們先看下20世紀以後產生的藝術流派與風格,康石石根據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出來,以便大家直接了解。

1. 現代藝術
2. 立體主義
3. 表現主義
4. 抽象表現派
5. 抽象藝術
6. Neue Künstlervereinigung München
7. 藍騎士(Der Blaue Reiter)
8. Die Brücke
9. 達達主義
10. 野獸派
11. 新野獸派
12. 新藝術運動
13. 荷蘭風格派運動
14. 包豪斯

15. 裝飾藝術運動
16. 波普藝術
17. 未來主義
18. 至上主義
19. 超現實主義
20. 色面派(Color Field)
21. 極簡主義
22. 裝置藝術
23. Lyrical Abstraction
24. 後現代主義
25. 概念藝術
26. 地景藝術(Land art)
27. 行為藝術
28. 錄影藝術(Video art)
29. 新表現主義(Neo-expressionism)
30. Outsider Art
31. 低眉藝術(Lowbrow)
32. 新媒體藝術
33. 年輕英國藝術家派(Young British Artists)
34. 反概念主義
35. Systems art
36. Relational art
37. Videogame art
38. 哲學星座原型批判美學

總計38個,沒有把各個派系的分支標註上去。但所有分支派系基本都是由這38個派系分立而出。

康石石在上文中加粗標註出來的是一些對當下影響較深的藝術流派,波普藝術就不講了大家都懂。

下面,我們以一艘「小船」為例,依據不同的風格流派對「小船」進行平面可視化處理,望能幫助理解(對流派概念的闡釋為網路摘選,僅供參考)。

1.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Cubism),1908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迭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維空間錯覺。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色。

參考:立體主義_百度百科

2.抽象藝術

抽象藝術(Abstract art)是指藝術形象較大程度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對象外觀的藝術表現形式。抽象藝術一般被認為是一種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藝術,它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

參考:抽象藝術-概述 抽象藝術(abstractart)

3.達達主義

達達主義(DADA)是一種無政府主義的藝術運動,它試圖通過廢除傳統的文化和美學形式發現真正的現實。達達主義由一群年輕的藝術家和反戰人士領導,他們通過反美學的作品和抗議活動表達了他們對資產階級價值觀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絕望。

參考:達達主義(無政府主義藝術運動)_百度百科

4.由荷蘭風格派衍生出的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是德國魏瑪市的 「公立包豪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她的成立標誌著現代設計教育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與其說包豪斯是一種風格流派,不如說它是一套近現代的藝術理論。
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於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參考:包豪斯風格_百度百科

5.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Futurism Art)藝術家們的創作興趣涵蓋了所有的藝術樣式,包括繪畫、雕塑、詩歌、戲劇、音樂,甚至延伸到烹飪領域。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最早於1909年發表《未來主義者宣言》一文,宣揚他的藝術觀點。馬里內蒂總結了未來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包括對陳舊思想的憎惡,尤其是對陳舊的政治與藝術傳統的憎惡。馬里內蒂和他的追隨者們表達了對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熱喜愛。汽車、飛機、工業化的城鎮等等在未來主義者的眼中充滿魅力,因為這些象徵著人類依靠技術的進步征服了自然。

參考:未來主義_百度百科

6.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風格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並不是現今所稱的簡約主義,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60年代所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又可稱為「Minimal Art」,作為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動而走向極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於觀者面前為表現方式,意圖緩解作者藉由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同時極簡主義在創作中會將「非必要性」元素進行簡化,並將完成整幅作品的工作交由欣賞者在欣賞作品時,結合個人經歷予以構建。

出處:極簡主義_百度百科

7.概念藝術

概念藝術(Concept Art),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出現,其基本概念源於杜尚的思想:一件藝術品從根本上說是藝術家的思想,而不是有形的實物,即繪畫和雕塑;有形的實物出自那種思想。這種藝術導致以觀念取代實物、是藝術擺脫物質的藝術品。
所謂概念藝術,是指藝術家對「藝術」一詞所蘊涵的內容和意義標幟再作理論上的審查,並企圖提出更新的關於「藝術」概念界定的一種現代藝術形態。概念藝術又稱「觀念藝術」。在概念藝術家看來,藝術發展的歷史,不全是藝術技巧把玩的歷史。故而,應樹立全面的藝術觀念。概念藝術是插圖的一個子類,「插圖」是一種傳達說明的藝術,有很多美術作品屬於插圖一類。任何講述了一個故事和描述了一個物體的圖像都是說明性的,無論他是複雜如同指環王里的一個場景,或只是簡單有如「馬」「人」之類的東西。

出處:概念藝術_互動百科

8.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不同於現成品藝術、裝置藝術、身體藝術、大地藝術等現代藝術。新媒體藝術是一種以光學媒介和電子媒介為基本語言的新藝術學科門類,它建立在數字技術的核心基礎上,亦稱數碼藝術。其表現手段主要為電腦圖像CG(computer graph)。新媒體藝術的範疇具有「與時俱進」的確定性,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錄象、計算機、網路、數字技術等最新科技成果作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品。新媒體藝術已經在不經意中,深入到當代藝術的各個領域中去了。

參考:新媒體藝術(新藝術學科門類)_百度百科

此圖通過ps濾鏡處理,在顯示器中顯示的本身就已經可以算是新媒體藝術了。

綜上,康石石通過平面可視化的方法帶大家通過一艘小船簡要了解了各主流藝術風格的區別。其實欣賞藝術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進行藝術實踐,無論是多看還是多畫,都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上望有用,歡迎交流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http://weixin.qq.com/r/BkRfRzjE_2WErXwk9xE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看書。David Cottington有一本《Modern Art: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短小精悍。多看哲學書也會有幫助。現代藝術某種意義上是哲學的視覺化。

多去展覽。主動參與到作品中。現代藝術很多已經跳出平面了,不能靠光看一張圖來理解。

信任藝術家。接受自己被mind-fucked.


可以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藝術家,然後讀他的傳記,來找到切入點,對我來說,這個藝術家是杜尚,這本書是王瑞芸的《透過杜尚》。

直接去看展覽,當然沒那麼好懂啦,得慢慢地和藝術家熟悉起來,理解了他們的人格,他們平時都是怎麼活著的,這個行業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他和他會是朋友,他和他就玩不到一起去,他以前都去過哪些城市,愛吃什麼,他都喜歡那些藝術家,為什麼後來又不喜歡了。看的時候忘掉藝術吧,就像看明星八卦一樣。

等到你覺得他們都是你喜歡的朋友,去看展覽呢,就好比去看看朋友的展覽,這樣你才會有動機和興趣,去了解藝術家在想些什麼,去猜測,他們到底什麼意思啊,就算不懂,也還是覺得和朋友進行了一場愉快的聊天。這個過程就會變得很有意思了。

所以說看懂不是目的。希望樓主你也快快找到屬於自己的領路人。


大膽評價就是了。一個好的作品,特別是當代作品,它如果不能引起你的共鳴就是垃圾。

如果作品創作的背景是你不了解的,你只需要去了解作者生活的背景是什麼就可以了。

當然,想要進階想要做批評,那就需要看書了。


小澤征爾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想入門古典音樂,可以先去聽巴赫的「耶穌,人類仰望之喜悅」,如果你聽了之後也不喜歡,那麼就不用接觸古典音樂了。

如果你聽了巴赫的這首曲子,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小澤征爾會這麼說。因為「耶穌,人類仰望之喜悅」非常簡單,就是一個旋律的不停變奏重複,但卻又非常動聽,接著你會發現它其實非常耐聽,再接著你發現它表達的那種單純、喜樂、聖潔的感受和《聖經》裡面的四福音書以及以賽亞書非常類似,簡直就是用音符寫的福音書。

同樣,大部分經典的古典音樂都有這個特質,一聽之下你覺得非常動聽,再仔細品味又會發現它含義雋永。所有好的藝術其實都是如此,如同一個人評價莫扎特的音樂:可以被三歲小孩喜歡,可以被大學教授研究。

至於所謂的現代藝術,不過是一群沒有藝術感的庸人故作高深的耍猴罷了,剩下的另一群庸人害怕被說是傻子,也高聲附和著皇帝的新衣。


有一種思路是藝術家傾向於了解大眾自己的認知方法,也是一種實驗結果和目的,除此之外,他們也傾向於發掘受眾接觸到作品時的反應,是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可靠資料


西方現代繪畫藝術在一般大眾的心目中往往是難懂和難看的印象,一直難於進入普通人的生活。本書避開那些複雜和奇怪的作品,也不遵循通常按照藝術史進程來講述的方式,單單只是從優質的「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本著能讓普通人(尤其是孩子)看懂和喜歡的原則,用最簡單的「好看、有趣、有益」的標準,精心篩選了近百幅各種風格的西方現代派繪畫作品,然後用孩子們都喜歡的糖果的種類來類比分類,最終希望的是您能品嘗到現代藝術的美味。給您夢幻甜蜜的視覺體驗和心靈享受,便是本書想做的。

---------------------------------------

甜的書,不甜不要錢!

如果繪畫如一顆甜蜜的糖果,你會選擇哪一顆?是水果軟糖克利,還是棉花糖修拉?

《給你甜蜜,給你夢幻——那些如糖似蜜的現代派繪畫》

【土豪版】(僅七塊九)(kindle版)

https://dou.bz/49i1vn

【屌絲版】(僅九毛九)

夢幻糖 - 海底靈感基地

很顯然,土豪版屌絲也買得起喲!

好甜好甜!好甜好甜!

甜的書,不甜不要錢!甜的書,不甜不要錢!甜的書,不甜不要錢!(嗓子啞啦!)

================================

所謂現代藝術,一般是指現代美術和雕塑吧。題主沒說後現代、當代之類,我就不答了(雖然也許題主看到的是當代藝術,但也可以循序漸進的了解)

關於現代繪畫的精神性追求,康定斯基曾經做過一個比喻,他說藝術家創造繪畫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屋子裡透過窗玻璃去觀看大街上的人群,並且把這種印象表現出來,而另一種則是打開門,走到大街上去參加人群的活動,並把這種體驗表現出來。

聯繫歷史,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就有藝術家提出「繪畫是通往現實世界的窗戶」的觀點,後來這種觀點便成為了古典主義繪畫的立足點,強調對事物外觀的準確描摹。而正如康定斯基的比喻,現代主義繪畫強調的是藝術家對生活和世界的體驗,對各種事物的主觀感受,強調精神性。所以這些現代派的畫家會完全不在乎綠色的臉龐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他想臉龐是綠色的就可以畫成綠色的。

翻翻藝術史,不難發現太多藝術大師做過類似的表達,梵高說:「作畫我並不謀求準確,我要更有力地表現我自己。」謀求準確,只是古典繪畫的追求。基里柯說:「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閉著眼睛看到的世界。」睜著眼睛看到的世界,只是平常人的視角。到克利這裡說的更精闢了:「藝術並不描繪可見的東西,而是把不可見的東西創造出來。」對精神性的追求在這裡表達到了極致。當然還有更多的畫家說過內容不同但內涵一樣的話。

現代派藝術家認為,一件藝術品要想成為真正不朽的東西,就必須擺脫所有人為的限制:邏輯和普通的意識只會起干涉作用。藝術家必須打破這些藩籬,必須從他心靈的最神秘深處尋找深奧的陳述。

了解到這些基本知識,我們很容易知道,既然現代藝術非常側重表達精神性的體驗,那麼我們也需要投入自己的精神才能真正體會它們,而不能僅僅是投入自己的眼睛。

4

   齊白石談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想到另一位西方大師說的話:「自然中瀰漫著種種韻律,如果說藝術要模仿,就應該模仿這些韻律而不是可視的直接現實的物體和事件。」我在這兩句話里發現了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現代繪畫的區別和統一。齊白石所謂「似與不似」是在找一種韻味,只不過是在不背棄物體原本形象的前提下去達到的。西方現代繪畫也是在尋找韻律,正如第二句話說的,這是在完全放棄和破壞了物體原本的外形的前提下,即打破「表面的真實」,然後去尋找一種看不見的「心靈的真實」。二者統一在對「韻」的追尋里,不過手法卻完全不同。


了解一下近當代藝術史,看點紀錄片啊書啊什麼的,對20世紀藝術有大概了解的話去看展應該就好一些了吧


很多現代藝術作品我也完全不理解,甚至觀看時有種不適感;但這和藝術家的職業特點關係很大,他們不斷地嘗試打破各種限制和成規,所以不可避免地需要挑戰觀眾的接受能力。

有關藝術類知識的一本經典入門書籍是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雖然很長,但文字通俗,完整地描述了藝術的概念和它的發展歷史。

在緒論當中,作者提到了如下的觀點:

1. 藝術家的感受就像搭配衣服或花束時反覆嘗試尋找和諧和舒適;

2. 藝術試圖打破思維定勢,所以不要被「xx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的思維模式所干擾;

3. 不要刻意欣賞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事實上很多歷史事件,比方說達芬奇這種頂級大師的出現,以及相機這種高科技設備的誕生,都使得藝術家們不斷地自己的職業追求究竟是什麼進行質疑和思考,20世紀以來更是進入了所謂「實驗性美術」時期。

在這個階段中,建築在各個藝術分支中最先獲得了比較統一的風格,從美國開始的現代建築的改革把機械的能力和人的能力很好的結合起來,塑造出我們今天司空見慣的建築形式。但事實上現代建築剛剛出現時,相對於以往的建築,缺乏柱體、裝飾的螺紋等等,給人以「建築物赤身裸體」的感覺,這是讓當時的觀眾們很難接受的。

其他眾多藝術門類的藝術家們仍然在探索著屬於自己的方向。也許有一天,種類繁多的現代藝術風格中會有某一個分支成為下一個階段的主流形式,為公眾所接受。我覺得對於藝術本身我們應該尊重自己的感受,像作者說的,不去刻意欣賞不喜歡的東西,但是對藝術家的探索精神則應該有一種寬容和理解的心態。

最後引用《藝術的故事》「實驗性美術」這一章的一段我很喜歡的話:

實際上根本沒有藝術其物。只有藝術家,他們是男男女女,具有絕佳的天資,善於平衡形狀和色彩以達到「合適」的效果;更難得的是,他們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絕不肯在半途止步,時刻準備放棄所有省事的效果,放棄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經歷誠實的工作中的辛苦和痛苦。我們相信永遠都會有藝術家誕生。但是會不會也有藝術?這在同樣大的程度上也有賴於我們自己,亦即藝術家的公眾。通過我們的冷漠或關心,通過我們的成見或理解,我們還是可以決定事情的結局。


住的地方剛好有箇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是一個七層樓高,幾乎20世紀所有現代藝術名家的作品,很多還是名家的主要作品,作品形式涵蓋繪畫、雕塑、攝影、裝置藝術、建築等等。我寫過一篇怎麼結合著博物館裡的展品理解現代藝術的文章,回答你的問題應該剛好合適。

(本文無利益關係,純個人喜好,誠意創作)

我認為現代藝術是一場革命。它顛覆了古典藝術只為帝王權貴服務,表達美感,而且不再局限於描摹物體的外表,更注重「透過現象看本質」。

接下來一本正經說說舊金山現代藝術館的展覽和藏品(嚴肅臉)。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英文叫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SFMOMA)

展廳二層常展《Painting and Sculpture since 1900》

官方介紹:從眾多繪畫和雕塑藏品中挑選出來的大師作品,旨在探索自二十世紀初至今塑造了現代藝術歷史的主題。

這間展廳里雲集了各路大牌,連藝術圈之外的人都保准叫得響的名字:畢加索,馬蒂斯,達利,杜尚,等等。光聽著名字就激動人心,如果排優先順序的話,這個展廳一定是No. 1.

畢加索(Pablo Ruizy Picasso),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誌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紐約MOMA收藏的畢加索作品《亞威農少女》(圖片來源:Museum of Modern Art | MoMA 版權屬於原作者)▲

畢加索生活的年代是科技革命風起雲湧的年代,懷特兄弟的飛機飛上天,照相機技術也日新月異,電影和照片霸佔著現代世界,繪畫裡面對現實世界的描摹功能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畢加索打破了傳統藝術中透視畫法,把這種像碎片一樣拼起來的風格叫做「立體主義」。

SFMOMA收藏的畢加索作品《Still Life "The Coffee Pot"》▲

這張咖啡壺創作於二戰期間,顏色和同時代表現二戰的作品《格爾尼卡》一樣, 也是黑白灰,畫的對象是個靜物咖啡壺,可是據說欣賞畫的人們還是從中敏銳地嗅出了強烈的性暗示和人的感覺來 ▲

畢加索畫中的直線和尖角,有點工程圖紙的味道,看起很有科技感,也和現代社會很合拍。這種風格也漸漸影響了建築、室內設計和fashion圈。想想在這之前西方世界刮的是維多利亞風,而到了上個世紀20-30年代,開始流行幾何形狀的建築了,服飾裡面也出現了幾何圖案。

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影響力,比如美國建築師Frank Gehry的作品。在西海岸的小夥伴可以去洛杉磯的Walt Disney Concert Hall和西雅圖的the Museum of Pop Culture一睹他的風采,當然灣區也有他的作品,Facebook的新樓就是他設計的,只是FB這一棟似乎和以往的Gehry作品風格有點不一樣。

Frank Gehry作品Walt Disney Concert Hall,地址111 S Grand Ave, Los Angeles, CA 90012(圖片來自:http://photoserge.com/ 版權屬於原作者)▲

Frank Gehry作品the museum of pop culture,地址325 5th Ave N, Seattle, WA 98109 (圖片來自:http://www.thoughtco.com版權屬於原作者)▲

馬蒂斯(Henri Matisse),和畢加索齊名,野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畫家。野獸派主張印象主義的理論,促成了20世紀第一次的藝術運動。使用大膽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線條就是馬蒂斯的風格。

SFMOMA收藏的馬蒂斯作品《Seascape [La Moulade]》▲

SFMOMA收藏的馬蒂斯最有名的風景畫之一《The Joy of Life》▲

SFMOMA收藏的馬蒂斯雕塑作品《The Serf》▲

馬蒂斯的作品也影響到了全世界一直到今天,比如荷蘭插畫家Dick Bruna是馬蒂斯的超級粉絲,受馬蒂斯晚年的剪紙作品影響,他創作出了世界聞名的小兔子米菲(Miffy):

Miffy(圖片來源:http://www.miffy.com 版權屬於原作者)▲

Dick Bruna本人親口說過:「沒有馬蒂斯就沒有米菲。馬蒂斯的剪紙作品對我來說很特別。當我創作的時候,馬蒂斯的作品就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把它們創作得越簡單越好,線條越簡單越好,色彩也越簡單越好。這就是我從馬蒂斯哪裡學習到的精髓,而且到現在我也依然在學習他。」

另外英國時裝設計師Paul Smith還把馬蒂斯畫中的顏色運用到服裝鞋子包包上。伊夫聖羅蘭(YSL)直接把馬蒂斯的剪紙圖案照搬到他設計的裙子上。

達利(Salvador Dalí),因為其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他與畢加索和馬蒂斯一同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3個畫家。他天生具有淘氣的幽默感。一般大眾認為荒謬的東西,他卻抱有極大的興趣,所以也難怪他的畫面中經常出現奇幻和離奇的東西。光文字說說還不夠,看看他本人的照片就知道有多魔性了:

達利照片(圖片來源:http://baterbys.com 版權屬於原作者)▲

SFMOMA收藏的達利作品《Unsatisfied Desires》▲

一直到今天,時尚圈的很多設計包括Alexander McQueen都在受著達利和超現實主義的影響。

杜尚(Marcel Duchamp),又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人們說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現代藝術的關鍵。杜尚年輕的時候學習過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但是最後發現自己不想被任何主義所約束也不想僅僅創造視覺作品。於是就有了這件震驚全世界的小便池:

SFMOMA收藏的杜尚作品《Fountain》▲

這件作品應該是杜尚最著名的作品了,一個小便池,簽上了一個名字:R. MUTT 1917。就是這件作品打破了人們傳統印象中對藝術的理解:這個小便池並不美,是別人已經做好了現成的(「readymades」),杜尚除了簽名並沒有做任何修改,還是工業製造的產品,一件再普通不過了的物品。▲

其實這件作品裡的小便池並不重要,它還可以是自行車輪胎,挖土的鏟子,等等。而重要的是杜尚通過這個小便池希望引起人們的思考:什麼是藝術?藝術是否一定是美的?一個現成的物體是不是因為藝術家選擇了它就成為了一件藝術品?(這麼一看,現代藝術還挺燒腦的)

杜尚是很前衛,但也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如今越來越多的匪夷所思的藝術作品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不能不說杜尚是他們的鼻祖。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原本是個寫實的風景畫家,而後受到藝術界各種新思潮和一戰的影響,變成了一個抽象畫家,以直線方形三角形和紅黃藍黑白五種顏色組成畫面了。

SFMOMA收藏的蒙德里安作品《Composition (no. III) blanc-jaune / Composition with Red, Yellow, and Blue》,這幅畫原本創作於1935年,當時的畫面中少一些元素,也沒有這麼多色彩。後來蒙德里安移民到美國之後又往這幅畫中加了左下角那一塊藍色,還把紅色色塊原本的邊線去掉了▲

SFMOMA收藏的蒙德里安作品《New York City 2 [unfinished, formerly New York City III]》這幅畫是作者生前未完成的遺作,畫中還粘著一些膠條,通過這個可以看到作者畫畫的過程▲

蒙德里安最著名的作品要數收藏於紐約MOMA的《Broadway Boogie Woogie》:

紐約MOMA收藏的蒙德里安作品《Broadway Boogie Woogie》(圖片來源:Museum of Modern Art | MoMA 版權屬於原作者)▲

這時候的蒙德里安因為二戰從歐洲逃往美國紐約,他被這裡的建築和爵士樂迷住了。這張畫中的交錯的顏色和網格就是紐約方格一樣的城市道路、閃爍的燈光和爵士樂的節奏。▲

這間展廳里還有不少其他名家的作品:

SFMOMA收藏的Frida Kahlo作品《Frieda and Diego Rivera》▲

SFMOMA收藏的Stuart Davis作品《Deuce》▲

SFMOMA收藏的Georgia OKeeffe作品《Black Place I》▲

展廳四層特展《Matisse/Diebenkorn》

展出時間:2017.3.11-2017.5.29

官方介紹:這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展出將展出100幅油畫和素描,這些作品探索了加利福尼亞畫家Richard Diebenkorn從法國現代主義藝術家Henri Matisse的作品展受到的深刻啟示。

馬蒂斯(Henri Matisse),有人把他成為「the master of color」,也有人說他創造了我們現在社會的樣子。從梵高時代起,畫家們就從現實肉眼所見的色彩中解放了出來,而到了馬蒂斯這就更加大膽了。比如這張馬蒂斯的代表作《Woman with a Hat》:

SFMOMA收藏的馬蒂斯作品《Woman with a Hat》(圖片來源:http://www.sfmoma.org 版權屬於原作者)▲

這是馬蒂斯為妻子Amelie畫的肖像,線條粗狂,色彩之間對比強烈,可以說是挑戰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傳統繪畫,他不僅僅是描繪眼睛所見的這個世界,而是把個人情感融入到顏色中,於是有人批評他的畫說「瘋狂得像野獸」,野獸派從此得名。

這次展覽有約40張馬蒂斯的畫,時間跨度也很大,可以按照時間順序看一看畫家一生在不同時期的變化。下面的畫都是在這次展覽中展出的,按照時間順序排列:

SFMOMA收藏的馬蒂斯作品《Corsican Landscape》,1898,(圖片來源:http://www.sfmoma.org版權屬於原作者)▲

SFMOMA收藏的馬蒂斯作品《Fruit Dish》,1902-1903,(圖片來源:http://www.sfmoma.org 版權屬於原作者)▲

SFMOMA收藏的馬蒂斯作品《Landscape: Broom》,1906,(圖片來源:http://www.sfmoma.org 版權屬於原作者)▲

紐約MOMA收藏的馬蒂斯作品《The Blue Window》,1913夏,現展出於SFMOMA(圖片來源:http://www.moma.org 版權屬於原作者)▲

紐約MOMA收藏的馬蒂斯作品《Goldfish and Palette》,1914,現展出於SFMOMA(圖片來源:http://www.henrimatisse.org/ 版權屬於原作者)▲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收藏的馬蒂斯作品《Interior at Nice》,1919或1920,現展出於SFMOMA(圖片來源:http://www.artic.edu/ 版權屬於原作者)▲

The Baltimore Museum of Art收藏的馬蒂斯作品《Interior, Flowers, and Parakeets》,1924,現展出於SFMOMA(圖片來源:The Nasher Museum of Art at Duke University -/ 版權屬於原作者)▲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收藏的馬蒂斯作品《Lemons on a Pewter Plate》,1926,現展出於SFMOMA(圖片來源:http://www.artic.edu/ 版權屬於原作者)▲

The Baltimore Museum of Art收藏的馬蒂斯作品《Seated Odalisque》,1928,現展出於SFMOMA(圖片來源:The Nasher Museum of Art at Duke University -/ 版權屬於原作者)▲

The Baltimore Museum of Art收藏的馬蒂斯作品《The Blue Eyes》,1935,現展出於SFMOMA(圖片來源:The Baltimore Museum of Art 版權屬於原作者)▲

SFMOMA收藏的馬蒂斯作品《The Conversation》,1938,(圖片來源:http://www.sfmoma.org 版權屬於原作者)▲

Richard Diebenkorn,舊金山長大的畫家,曾就讀於斯坦福大學和California School of Fine Arts。在他的藝術生涯中,馬蒂斯對他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他曾這樣描述馬蒂斯的作品:「It is difficult not to ascribe enormous weight to this experience for the direction his work took from that time on. Two pictures he saw there reverberate in almost every Ocean Park canvas. View of Notre Dame and French Window at Collioure, both painted in 1914, were on view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US」。

展廳五層常展《Pop, Minimal, and Figurative Art》

官方介紹:美國波普藝術家和極簡抽象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塑作品,以及以人像為主題的作品。

安迪沃霍(Andy Warhol),名聲顯赫又極富爭議的美國現代藝術家,有人討厭他作品中艷俗的色彩和扭曲的形象,但是他又成功預言出了今天這個消費主導名人驅動的世界。其中他最有名的作品應該就是瑪麗蓮夢露和番茄罐頭了。

紐約MOMA收藏的安迪沃霍作品《Gold Marilyn Monroe》(圖片來源:http://www.moma.org 版權屬於原作者)▲

紐約MOMA收藏的安迪沃霍作品《Campbells Soup Cans》(圖片來源:http://www.moma.org 版權屬於原作者)▲

安迪沃霍來自猶太移民的貧民窟,是個不折不扣的屌絲逆襲的故事,他渴望成功渴望名利。雖然27歲的時候已經以商業畫家的身份將作品登上過各大雜誌並且收入不菲,但是要真正進入頂級藝術圈子,安迪沃霍必須找到自己的藝術語言,打破當時藝術圈的格局:比如說,讓作品反映出對當時世界的態度和觀點,讓人看後過目不忘。

當時安迪沃霍所處的時代正是美國工商業蓬勃發展的年代,他迅速嗅到了這一切背後的本質並想用藝術來反映這個本質:複製!批量生產!他有句名言:「總統喝可樂,伊麗莎白泰勒也喝可樂。想像一下,你也可以喝可樂,這樣的價錢你不可能買到比可樂更好的東西」。波普藝術就這樣把商品和流行文化帶入了藝術,也使上面32個罐頭瓶能進入美國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MOMA的原因。無論是可樂瓶子還是罐頭瓶子,安迪沃霍都把資本主義和消費社會的本質表現了出來。

基於此,安迪沃霍的作品既不原創也不手工,而是採用工業流程生產作品,稱為silkscreen printing(絲網印刷),製作時間非常短,而且複製起來非常快(對絲網印刷感興趣的好奇寶寶,周末有時候會有handcraft的集會,在那裡能玩到這個)。SFMOMA收藏的安迪沃霍的這幾幅作品就是採用silkscreen printing技術製作的:

SFMOMA收藏的安迪沃霍作品《Mao》,作品中的人物咱們都熟▲

SFMOMA收藏的安迪沃霍作品《Nine Marilyns 》,作品中的人物是瑪麗蓮夢露▲

SFMOMA收藏的安迪沃霍作品《Jackie Triptych》,作品中的人物即肯尼迪總統的夫人傑奎琳▲

SFMOMA收藏的安迪沃霍作品《Triple Elvis》,作品中的人物即貓王▲

SFMOMA收藏的安迪沃霍作品《Self-Portrait》,作品中的人物是作者安迪沃霍本人▲

SFMOMA收藏的安迪沃霍作品《Robert Mapplethorpe》,作品中的人物叫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美國攝影師,擅長黑白攝影,他的作品主要包括名人攝影,男人裸體,花卉靜態物等等。梅普爾索普的《安迪沃霍爾》 是世界排名第18昂貴的攝影作品▲

SFMOMA收藏的安迪沃霍作品《Dolly Parton》,Dolly Parton是一位美國歌手、詞曲作者、作家、樂器演奏家和慈善家,她以鄉村音樂出名。 她現在仍然是最成功的女藝術家之一,獲得「鄉村音樂女王」的頭銜,與25個女聲獨唱第一,她的唱片41次入選國家唱片十強▲

不難發現安迪沃霍作品的另一個特徵:全都是名人,還不乏有爭議的名人或者新聞熱點人物。其中傑奎琳那張更是肯尼迪總統遇害之後,安迪沃霍第一時間搜集報紙雜誌上的總統夫人照片製作的,當時他用絲網印刷法製作了300多張傑奎琳的肖像畫,今天這些畫價值幾百到幾千美元之間不等。瑪麗蓮夢露死後他也第一時間製作了相關主題的肖像畫。

除了繪畫,安迪沃霍還涉足電影、音樂和行為藝術,大衛鮑伊(David Bowie)是他的粉絲,麥當娜2009年專輯的封面仍然在向他致敬。

波普藝術展廳里還有另外一位20世紀藝術明星的作品可以看到:Roy Lichtenstein。他的畫以漫畫式的風格出名,大面積的紅色黃色藍色、黑色邊框線還有圓點是他的標誌,其中哭泣的女孩和空戰都是常出現的題材。

SFMOMA收藏的Roy Lichtenstein作品《Figures with Sunset》▲

SFMOMA收藏的Roy Lichtenstein作品《Reflections: Whaaam!》▲

SFMOMA收藏的Roy Lichtenstein作品《Live Ammo (Tzing!)》▲

Roy Lichtenstein的事業飛速發展期是二戰後美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期,他的作品也深深的影響了商業廣告這個行業。

說到美國的波普藝術,現在熱播劇《人民的名義》裡面丁義珍逃到美國洛杉磯的時候,住在LA的小賓館牆上就掛著一位美國新波普藝術家的大作(當然是複製品),這部劇真是有心了:

(截圖來自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版權屬於原作者)▲

這位藝術家名叫凱斯·哈林(Keith Haring),這就是他的畫風:

(圖片來自Email campaign to promote art in all of its diversity 版權屬於原作者)▲

展廳三層特展《Alexander Calder:Motion Lab》

展出時間:2016.5.14-2017.9.10

官方介紹:展出Calder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間將實際運動引入藝術中,凸顯其突破性創作力的著名作品,以及這位藝術家比較鮮為人知的作品。

這是一個工科男改行當了藝術家的故事,Alexander Calder以動態雕塑著名。原本專業是機械工程,看他的作品就能感覺到了:

SFMOMA收藏的Alexander Calder作品《Eighteen Numbered Black》▲

這些動態雕塑大多由抽象的形狀組成,之間有金屬絲相連,周圍空氣一動,雕塑本身和地上的影子都會跟著東西來,每時每刻都不一樣,就這樣把自然運動和機械運動結合在了一起。而可以運動也成了它們與傳統雕塑最大的區別,連杜尚都專門給這些雕塑起了個名字叫:mobiles。

SFMOMA收藏的Alexander Calder作品《Constellation》▲

MOMA收藏的Alexander Calder作品《Tower with Painting》▲

SFMOMA收藏的Alexander Calder作品《Big Crinkly》▲

展廳六層特展《Tomás Saraceno: Stillness in Motion — Cloud Cities》

展出時間:2016.12.17-2017.5.21

官方介紹:一項身臨其境的場域特定藝術項目,旨在探索與人類互聯性有關的主題,挑戰既存世界的先入概念,將展廳轉變為建築挑釁空間。

(圖片來源:http://www.sfmoma.org 版權屬於原作者)▲

Tomás Saraceno是建築師也是視覺藝術家,還研究過物理、宇宙、生物、工程。他的展廳走進去,會讓人感覺像是在雲端,又像是在童年吹起的泡泡里。

展廳三層特展《Bureau Spectacular》

展出時間:2017.2.11-2017.8.13

官方介紹:Bureau Spectacular傳世合伙人Jimenez Lai創建的城市景觀大型實物模型,充滿各種超現實主義的建築特性和顛覆性環境元素。

(圖片來自http://www.iarch.cn/ Don Ross拍攝,版權屬於原作者)▲

除了這些展覽,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本身的建築也很值得看。

(圖片來自:Slow Painting 版權屬於原作者)▲

(圖片來自:New 版權屬於原作者)▲

(圖片來自:http://cultbytes.com/ 版權屬於原作者)▲

感覺我寫了好長,可還只寫了藏品中的一小部分,沒寫到的部分等著大家自己去發現去體驗!一個小福利:很多公司都和SFMOMA有合作關係,員工只要出示工牌就可以免票,還可以再帶一個朋友也免票進去,目前我知道的有Google FB Salesforce,其他很多公司應該也有這福利。

等逛博物館逛累了呢,一定要嘗嘗博物館裡面的餐館In Situ,雖然這家餐館不是米其林,但它家的主廚卻是一位米其林三星的主廚:韓裔小哥Corey Lee。Corey Lee曾經在French Luandry(老牌米其林三星而且全球50佳餐廳排名得過兩次第一)當過head chef,然後與人合夥去紐約開了Per Se,得到了米其林三星。而後回到舊金山又開了一家新餐廳叫Benu,又拿到了米其林三星。所以這位小哥開的餐館肯定錯不了~

(圖片來自google map,版權屬於原作者)

這家餐廳比較有趣的一點事,提供的食物並非原創而是主廚Lee走遍世界跟各地名廚學來的拿手菜,所以在菜單中,每一道菜旁邊不僅註明了原料還註明了提供菜譜的主廚是誰,什麼時間創作出來的。

博物館的展品就先說到這,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好奇為什麼SFMOMA可以擁有這麼多重量級大師的作品甚至是名作?而有些作品單件的價格就是上千萬刀。細心的你可能已經在照片中發現「The Fisher Collection」字樣了,Fisher就是GAP的創始人Donald Fisher夫婦,他們夫妻二人為SFMOMA捐獻了1100件藏品,說到這本熊貓還挺感動的,也很感恩。

(內容編輯:panda,文字編輯:panda)

關於作者:矽谷碼農和他老婆,舊金山灣區的詩和遠方,走心的吃喝玩樂。在居住的城市旅行,認真實踐著文化深度游:去旅行,去生活,融入當地文化。

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秒拍/FB/YouTube:@灣區玩去

我的其他原創美國旅行生活體驗文章說不定你也感興趣:

2017年全球50佳餐廳評選揭曉!我大加州怎麼才一個?NYC有仨。。 - 知乎專欄

象海豹的一生,從一號公路邊的這個沙灘開始 - 知乎專欄

舊時光中的經典:舊金山古著博覽會 - 知乎專欄

堅持跑步4個月會發生什麼?報箇舊金山馬拉松試試!我已經報了5k,別笑!約不約? - 知乎專欄

穿越回還沒有被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大陸,看一場原生態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新年慶典 - 知乎專欄

程又青說十七歲少女的夢想不是芭蕾舞鞋,而二十幾歲的我們卻想成為她--芭蕾女皇譚元元三月起舞舊金山 - 知乎專欄

最近幾個月,每晚你都在錯過一場來自太陽馬戲團的大Show--新劇LUZIA,家門口就有巡演! - 知乎專欄

蘿蔔丁、仙女棒、鍋鏟子,今年女王節你用什麼變身? - 知乎專欄


現代藝術主要觀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傳遞的象徵含義,已經超越了所謂的美感和具象。其實在照相技術發明之後,藝術就已經開始從過去的「畫得像」(一種記錄的形式)轉化為一種表達、表現的作者個人情感的述說手段。

我認為欣賞藝術應該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對於作者的認知上,當你能夠了解到作者的生平和創作的風格的時候,藝術的共鳴就會產生


都現代藝術了,就不要指望能夠看懂。


現代美術追求真理、強調本質、崇尚永恆。就拿代表現代美術的三大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和野獸主義——來說吧。

立體主義

傳統的美術作品常常就像拍照一樣,以定格的方式,只描繪物體的某個時刻的某個角度。通過這個描繪,讓人自己通過腦補來想像物體的其他角度的情況和其他時刻所發生的事情。

立體主義則通過分解、提取和重新組合,直接把物體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時刻同時在一起描繪出來,從而實現對物體最完整地描述。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者認為現實並不是真實的。於是,為了描繪真實,超現實主義者突破現實,直達人們的潛意識,從而實現對現實最真實的描述。

野獸主義

「Loctar ogar!」野獸主義強調直覺,認為眼睛所看到的並不是本質。野獸主義作品無視物體的外表,直接描繪其「靈魂」,從而達到描述物體永恆的本質的效果。

有人說野獸主義只是馬蒂斯等一群美術家對表現主義的一種新嘗試而已。馬蒂斯可以說是野獸主義的代表了,而他對他搞野獸主義的原因就是這樣說的。但根據野獸主義對現代美術的影響之深遠,已經不能僅僅是把它當做表現主義的其中的一種嘗試了。


我想做為一個非藝術從業者或愛好者,去美術館多轉轉,也會提高你的審美觀,美術館裡不單有抽象的作品,還有寫實的,我想大多數人的審美觀都是相同的,總之,去總比不去要好。


看中央美院公共教育的微博 曾經推薦過一系列的書籍,要想「看懂」沒點專業的基本功恐怕還是不行吧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現代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