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國內乒乓球的職業和不職業差距究竟有多大?

或者說職業球員中 冠軍隊員和省隊隊員差距有多大?


以開球網的積分作為說明,根據我所接觸的範圍來看:

正常情況下,沒練過基本功的純野球,打很多年球之後逐漸形成一套成熟穩定的打法時,實力大約在1600分左右。在以後的漫長歲月里,如果想再進步,那麼:

光靠手感的提升,朝著老大爺的方向發展,最多只能漲100來分,如果肯用心鑽研,整出點特色球的話,也許能再漲一點;

如果稍微系統點地練基本功,能漲200來分就不錯了;

如果刻苦地練習或者請高手指導,外加自己有點天賦,能漲300分就非常了不起了,屬於業餘圈勵志的典範;

想在原有的基礎上漲400分,可以說絕無可能,如果有,那絕對是天賦異稟,必定成為業餘圈的一個傳說。

100分是什麼概念呢?如果實力相差50分的話,對戰時弱勢一方就能明顯感覺到實力有差距,打起來很有壓力,自己沒什麼得分的辦法,往往要靠打搏殺球才有希望贏,而且負多勝少。100分的話差別就更明顯,場面基本一邊倒,打個7、8次甚至更多次,也很難贏一次。

這個積分跟DOTA天梯一樣,是靠相互的戰績來生成的,看起來是個線性的函數,然而對於背後的實力儲備來說,則是個對數函數——100分的差距對應在每局的小比分里也許就是比我多拿2分的球,但如果把各項技術分開來比的話,我往往會發現人家正手比我爆且穩,反手比我穩且爆,球比我重、點比我早、搓的比我轉還穩、落點比我好,發接發也佔了便宜……人家的弱項沒吃虧,強項還甩我一大截——我被完爆了。

有一部分打球的人喜歡一起聊技術、聊打法,常能聽到諸如「我不經常打球,手有點生,但是我對乒乓球的理解還是沒問題的」這樣的話。——但事實上,相差100分的人,不僅打起球來差距明顯,聊起球來往往也意思不大,因為對球的認知也是一個對數函數:水平高一層的人,看到的和想到的世界就大了1個數量級。水平相差100分以上的話,對球的認知同樣也不在一個層次上。所以留心觀察的話會發現:在業餘的球友圈子裡,水平越高的人往往話越少——200分的差距足以讓人家在聊球時覺得是在對牛彈琴。

經常打球、刻苦地練多種基本功,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最後越練越熟,越打越帥,突然有一天對乒乓球有了新的理解,感覺自己脫胎換骨今非昔比,上了一個新境界了?恭喜你,但是這些進步可能只相當於漲了二三十分。

花了這麼多篇幅講了漲積分何其之難,下面進入正題。一般來講:

1200分:打和平球的妹子和大媽們;

1300分:偶爾打打乒乓球的大學男生們;

1400~1500:經常打球,手感比較熟的愛好者們;

1600~1700:球很熟並且有一兩招殺手鐧的業餘發燒友,或者手感純熟的野球老大爺們;

1800:小時候學過的或者至少後天曾系統地練過的人們,基本功較好且控球細膩,業餘水平的大學校隊主力;

1900~2000:在業餘圈屬於有身份有地位受人景仰的一方大神,有較高的進攻質量,銜接流暢,一般有體校背景;

2100~2300:曾經在專業隊呆過的,或者退役的職業運動員;

2400~2600:職業運動員;

2600以上:乒超;

2700:國家二隊;

2800+:國家一隊;

2900+:國家一隊主力;

3000+:世界冠軍。

而:

馬龍:當前積分3064,最高積分3131;

樊振東:當前積分3014,最高積分3096;

許昕:當前積分3030,最高積分3090;

張繼科:當前積分3007,最高積分3110;

林高遠:當前積分2936,最高積分2942。

總而言之,無數業餘發燒友數年乃至數十年如一日泡在球館裡,只是為了能漲個100分200分的水平而揮汗如雨,而即便得償所願,取得了三位數積分的進步,受到周圍球友的羨慕和膜拜,對不起,和世界冠軍們的積分還有著四位數的差距哦,而且別忘了,這個積分跟地震的震級一樣,是個對數函數哦。也就是說,業餘球友在球上的功夫和對球的理解,以及其他各種相關的素質綜合起來,跟冠軍們相比,差的不是幾倍,也不是幾十倍幾百倍,而是N的十次方倍。

不知道這麼說,你有概念了沒有?


除了發球之外 其他能力沒有任何可比性


謝邀

我六歲開始打球,十歲時被輸送到市業餘體校待了兩年,之後因為半月板的問題不再打球,就這樣去上學了,這是前提。

體育課選修了乒乓球,說實話我絕對不算是專業運動員,頂多半專業,選修乒乓球的也有幾個乒乓球愛好者,其餘的嘛全是小白,聽同學說那幾個愛好者球還不錯,就讓我去跟他們打幾局。

當然,沒有你們想像中的狂虐,打了幾局我都沒輸,每局的分差也差不多五到六分,業餘選手的控球能力還是比不上專業選手,我發過去的球他們基本上不會對旋轉進行判斷而是直接上手,導致吃了許多發球。在相持過程中,他們的腳步移動意識不是特彆強,基本上照顧不到全台,這樣我可以用落點壓制他們,其實這都是很基本的技巧,到現在我每次打球腳上的步伐調整都很頻繁,小碎步特別多,這些動作早就成為條件反射了。再說發力,他們的發力不是很規範,基本依靠蠻力,很少加轉,這種球其實很好防,而我回一個前沖或者高調弧圈,他們就很難處理。

總之,業餘和專業的差距就在意識和技巧,這也正常,畢竟專業選手的素養都是幾百幾千節訓練課錘鍊出來的,


講個國外的例子。看到老瓦在一個節目里和主持人打球。練球的時候主持人打得有模有樣,一看就是練過。開打第一局老瓦拿著cd盒子,11:4左右的比分贏了;第二局拿著高腳杯,11:7還是11:8的比分贏了;第三局用的香蕉,輸了但是也得了7還是8分。

看完這個我就覺得國家隊的拿光板我都打不贏了。


貼點視頻給大家看看

奧恰洛夫對業餘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zOTM0MTU0NA==.html?sharekey=01070a76097cb1ec16f19a47666e6c108

陳衛星對業餘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zNjg5NTg4NA==.html?xsharefrom=androidsharekey=1413aff2662880adcdf147b1483e0f153

蒙代羅對業餘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zNjg5NjA4OA==.html?xsharefrom=androidsharekey=5a1036274a3f55bef2aec0151ae411b73

幾位專業大神都讓了2分,看得出幾個業餘高手只要敢拼敢變還是很有機會的。另外第三個視頻的解說說明了,本次比賽兩個業餘高手的長膠都是薄海綿的正規長膠,某些一看到顆粒就喊禁用的大神可以安心了。

以前還看過一個林高遠還沒進國家隊前輸給業餘長膠的視頻可惜找不到完整版了,看著也是蠻有意思的。還看過劉國梁吊打黃老邪的,長膠在劉指導這種顆粒老油條面前就像小學生一樣被調戲


見過一個女生省隊退役

她參加了一些業餘乒乓球比賽,前期的小組循環賽她為了節省體力大部分時間站在原地打手能夠得到的球,偶爾小幅度移動腳步。(除了和決賽第三名打時認真打)

整個小組巡環賽六場(每場都是三局兩勝11分制)比賽,她可能輸不到四十分。其中有十幾分是在對決賽第三名時輸的。(決賽第三名是乒乓網上一千八百多分的選手。)


動作還原、預判、接發球、進攻差距太大,根本打不了。


和別的項目一樣吧 職業和業餘的沒法玩 最近韓寒不是寫了個文嗎 就那意思


打積分賽是很直觀的。就跟圍棋的段位差不多。

一般的業餘球友打到1800已經很不錯了。打到1900甚至2000的一般是校隊主力級別,年輕人居多。

想起去年打區直(省直)機關幹部乒賽,半決賽遇到糧食局,領頭的是我們市裡以前的「十強十傑」老頭。在市裡業餘圈子也是鼎鼎大名。他平時積分賽打2000段(年輕時估計打2100、2200都行),我去年打過1800,結果被教做人,現在大概不到1800了。打之前我們單位教練就跟我說你的主要任務就是給後面的雙打選手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言下之意就是能拿幾分拿幾分……

這樣下來我心態反而放鬆了。畢竟結果已經知道了,實力差距擺在那裡。上去就不停搏殺,稍微冒高就起板,出台就搶攻。第一局雙方互不熟球我還跟他打到了10:10,最後13:11惜敗。後面我的球路就被他看穿了,故意放長給我拉弧圈,然後削球,轉與不轉亂著來,偶爾倒幾板,總之就是噁心得不行,也累得不行。到第三局我就沒什麼體力了。最後赤果果的0:3輸了。

不過打得是真的很爽,能跟高手有較量的機會是很過癮的。200多分的差距,每100分要輸3分~5分球。這是非常普遍的。奧運冠軍們基本在3K分左右。省隊選手基本也有2.4-2.6k左右。各省強弱不均,大省的省隊選手2.7k都有。

我們市裡最強的幾個業餘選手(非前職業運動員),沖頂了也就2.1k-2.2k,這些人都是原來體校的老子弟,從小在業餘體校練球的或者老爹就是前國手的或者跟專業隊集訓過的,這些人已經是業餘界的頂峰了。他們業餘生活基本除了吃飯睡覺外80%都花在了乒乓球上,從器材到技術無一不通。

但即使這樣的人,上次鄧亞萍來參加清華大學校友會,被邀請上去友誼賽,結果被退役多年穿著緊身牛仔褲的鄧亞萍打了11:3。


有句話叫做 人和人的差距,有時候比人和狗都大。

用在這兒不大合適,但是意思是這麼個意思

hahhhh


有人說我寫業餘和專業的區別不是很大,那我這樣說吧

退役這麼多年,如果跟平時不怎麼打球的人玩,我用左手一般都能打11:0(我是右手持拍)

如果跟普通業餘水平,我用橫版兩面反也可以打對方11:2、3,(我是削球反手從小沒練過反膠)

如果跟業餘高手打,一般也基本超不過五分。

我在役時在全國同齡中只屬於中等水平,在省裡面打過第一,全國少年賽也進過前八,但從來沒覺得自己有多厲害。因為打得好的太多了...更沒有覺得專業的很厲害,因為十幾年就干這件事兒了。見球都想吐,別說天天去找高手打球了,已經沒有普通人打球的樂趣了,不過也有我們獨特的樂趣。

原答案

————————emmm........

如果說專業和業餘我就這樣答:

怎麼說呢,退役後才開始覺得自己水平好像還可以....

即使很久很久不練,遇到瘋狂熱愛乒乓球、每天打球的業餘選手,也還是很輕鬆地拿下

經常看到很多業餘選手訓練,要麼是動作不合理,要麼是發力肌肉不對,要麼是步法過弱,要麼是意識不強或還原過慢。

一般一出手或打一場比賽,就可以知道是什麼水平,專業選手的步法、銜接速度和控球能力,真的是用時間熬出來的....

退役後有做培訓,發現現在好多文體、文化培訓都是大學學了一兩個學期就去教孩子們,深深感覺到以後我或我的孩子找老師一定要多打聽,找一個專業的老師,因為相差的何止是十萬八千里,差的是對這一行業的了解與理解,十幾二十年的熏染,豈是一朝一夕可比的。

如果國家隊和省隊,這樣答:

原來打全青錦標賽、全錦賽之類的比賽時經常會遇到國家隊的,那個時候的感覺就是:

真的贏不了.....

可能那個時候小,對乒乓球也沒有理解的那麼深,也沒想那麼多,反正上去了就是輸,有時候比分可以咬的緊一些,但還是贏不了。

現在想想跟當時年齡小也是有關的,國家隊的普遍年齡力量都比我大,被吊打很正常。

退役後我的好多朋友陸續都進了國家隊,就覺得其實沒有那麼牛和神秘,打到一定水平只要能堅持,就算進不了國家隊,打全國比賽照樣很牛,畢竟資歷擺在那,不過堅持的好而已。

但是世界冠軍確實是難,沒有非常過人之處是達不到那個級別的。


楊影當時正膠發球每秒62轉,世界最速不限男女

你猜差距有多大


本人兵乓球業餘愛好者,和前傳媒大學校隊的一位隊員打過,在他借了我的拍子打的情況下,11分制打了兩盤,都贏了。

鑒於他對拍子不熟和場地因素,我感覺正經在中立場地,有裁判的比賽里打,我應該是打不過他的。不過差距也不會太大。

然後,開始進入喜聞樂見的對比環節。

我有個大學同學,叫祁振宇。

就是下邊這位。

(闖蕩)上海一位頂級乒乓高手「失蹤」了?原來他在加拿大「踢館」!一不小心還拿了公開賽冠軍!—《乒乓上海》

曾經在學校體育館裡見過他打球,感覺和我玩的不是一項運動。

再貼一段採訪:

祁振宇和丁松的交流最有看點,大家都想看看現在的上海頂級高手和退役多年的世界冠軍到底有多大差距,雙方進行的攻防練習,丁松削球祁振宇拉球。丁松目前在交大從事教練工作,日常也經常摸摸球,球還是相對比較熟,據悉丁松剛換了比較厚的海綿,削球變化更大。

開始幾個球祁振宇連續下網,「開始我先適應下丁指導的旋轉,所以沒有用全力,但沒想到球這麼轉,連續幾個都直接下網了。」

調整後的祁振宇稍微好了點,但對丁松的旋轉變化還是吃不準,又出界幾個,「我知道丁指導剛換了海綿,沒想到球的旋轉變化這麼大,還真看不出來,不轉的一點都不轉,一碰就飛,功底真的很雄厚。真打起來我們雖然年輕但也沒啥優勢的。」

對於開始連續失誤祁振宇說到,「我也很久沒打削球了,我不是故意拉下網的,真看不清他的變化,比我想像的難拉很多。」

丁松已經退役多久了?

再想想丁松在役時,屬於世界一流高手,但也不算最頂級的,類比於現在,大致相當於武楊在女隊的地位。

一個退役十幾年的世界一流選手,打有專業背景,且長期打業餘比賽的業餘高手,並不吃虧。

現役頂級球員和業餘球員的水準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競技類的項目,職業和業餘差距都是巨大的,不光是技戰術,還有心理層面的優勢。

舉個圍棋界的段子。說是聶衛平橫空出世前的中日圍棋對抗賽,中國一直被日本碾壓,民間有個哥們覺得自己棋力可以完爆所有棋院的那些人,就天天去中國棋院叫囂。後來棋院嫌煩就找一人和他下,中盤那哥們就服了,問:有這麼強的人為什麼不派他去比賽?回答:哦,他是隔壁下國際象棋的。


業餘的大概只有撿球能力能跟職業的比一比


拿自己的興趣愛好跟別人的飯碗相比較不現實吧...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