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進犯東南亞,太平洋,究竟是不是戰略的必然選擇?


不是必然,但沒有別的辦法。日本最大問題在於缺乏石油資源。本土的石油太少,而蘇聯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又沒有大油田。日本如果想要真正和英美做對,就必須佔領東印度群島的石油基地。換句說話,日軍要麼南下進攻東南亞,要麼就從中國、越南等地撤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理智點的選擇,應該是撤軍


必然。

北上和蘇聯開戰?不要更蠢,諾門罕雙方雖交平手,但是要知道蘇聯遠東地區到現在都還基本是處女地,開發程度差,日本要打最多啃下來個海參崴,還能更多?沿西伯利亞大鐵路一路推進拿下薩拉托夫古比雪夫乃至莫斯科明斯克基輔?相信依靠舊日本帝國那個狗屎後勤還是可以做到,讓士兵喝半年空氣的情況下達成的。所以,放過露西亞一馬(笑)。

南進呢?婆羅洲的石油是日本急需,本地原住民苦英苦法久矣,一號令就會暴動出些薄德扎-德欽昂山、高木正雄。而英畜米畜本土遠隔萬水,在帝國光榮的聯合艦隊和優越的大和精神面前肯定不堪一擊,更何況帝國的秘密武器——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要建好了,米畜那些俄亥俄馬里蘭肯定都不是對手,大和騎臉你告訴我這麼輸?A上去打都贏了,穩得太可怕了


大東亞共榮圈。。。這個理念真是前衛,


二戰是日本開干美國菊花時才算正式開始(歐洲戰場和日本關係不大,甚至開始美國也沒參與戰事)

既然已經幹了美國夏威夷,日本才算正式參與「二戰」,那我們看看日本有幾個進攻方向。

首先是西方的老戰場中國大陸,由於和中國全面開戰已經四年有餘,資源的缺乏導致進攻乏力,除了幾個不爭氣且抱二心的傀儡政權,實在沒辦法再擴大戰果,即便佔領了國統區和共統區,日本的消化能力短期內難以穩定在大陸的統治(想想敵後根據地戰場的焦頭爛額)

其次是向北打蘇聯,可以西伯利亞鳥不拉屎,一戰後挾戰勝國之威進攻剛剛成立且有白俄內應的蘇俄尚且吃力,何況經過幾個五年計劃工業化加持的蘇聯,只怪沒狠下心和第三帝國打一次一波流,憑藉當時日本島內加朝鮮半島加偽滿洲國過億的人力(這三個地方工業實力還算可以了),如果捨得下本,把蘇聯壓制在中西伯利亞配合第三帝國的攻勢,個人覺得夠斯大林喝一壺的了,但由於一次探測性的失敗,導致北上計劃流產。

向南是熱帶半島和大島,土著的能力不高(消費能力和組織能力,又賺不到錢又拉不起有戰鬥力的部隊),殖民地宗主國的兵力有限,也有一些資源,就是佔領了,得到的利益也有限。

向東是太平洋,這塊地方沒有什麼大島,資源也有限,雖然在夏威夷幹了美國菊花,但並不代表夏威夷以西都是日本有效控制,幾個戰艦隨時能威脅日本本土,要破解這一威脅除非佔領夏威夷並對美國西海岸工業區特別是造船工業進行有效打擊,到日本攤子已經鋪的太大,一邊和四億人的中國對干,一邊保持幾十萬關東軍和蘇聯對持,還要和第一工業強國美國開展,何況引以自豪的聯合艦隊是攢出來的,補充能力實在有限,失敗從一開始就是註定。

其實對於日本,最好的選擇就是918立馬收手,在中國維持幾個傀儡政權就行了,如果這樣,美國還會覺得這國家能堵住蘇聯不會怎麼打壓,如果真要手痒痒參戰,最多和納粹同事從東西方向一波流壓縮蘇聯的生存空間,至於和美國干,或者是佔領東南亞,結果都是讓美國參戰而失敗。

幸好日本沒那麼干,要不然中國恐難以翻身,不過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意外,日本作為軍閥立國(薩摩,長州)的政權,一開始有一種不安分的基因(作為2個偏僻地方的軍閥,卻一舉掌控國家,難免不得意忘形),幾次成功導致自信心爆棚,總有一天會自食其果。


戰略上並非必然,在南進之前,日本和美國並沒有結構上的矛盾,美國的孤立主義情緒以及後來歐洲的戰事都決定了其不會再太平洋上投入過多的資源,麥克阿瑟在菲律賓更多是表明了美國的底線,但是日本的南進直接打破了美國的底線,後來的珍珠港是戰爭導火索,但是在日本南進後美國已經對日本禁運了,實際上這是美國對日本的最後通牒,只不過沒想到日本人那麼軸。

對於日本人來說,20世紀的前四十年,都是千年歷史中最開掛的四十年,如果不發生七七事變,日本在戰略上消化東北是非常有機會的。不過,昭和馬鹿們一門心思想陞官,37年冷靜的石原被武藤一句當年前輩不也是這麼乾的頂回去了,日本就註定了失敗。其實,這是918那次賭博就決定了的,憑啥你能靠獨走陞官,我就不行?

所以,雖然戰略上看日本有更好的選擇,但是到具體的執行層面,註定了日本不會選那條對的路,或者說昭和軍閥們不會選那條對的路,這是在陸士和海兵的時候就決定了的。從這點上說,昭和馬鹿對我中華還真是個複雜的存在。


還好他們沒有找到大慶!


如果說日本想長久地佔領東三省和已經拿下的中國國土,那麼南進應該是屬於必然。戰爭就長期而言,打得是經濟和資源這些綜合性的實力,維持中國戰局並想取得進一步侵略成果,需要消耗更多的石油、礦產、橡膠,而日本自身這方面沒有任何優勢,所以南進是必然選擇。


1,美國原料禁運導致國內戰爭物資庫存不足半年,不打東南亞根本沒法繼續戰爭

2,切斷滇緬公路,從而徹底孤立中國,迅速了解中國戰事


雖然鋼鐵雄心有點假。但玩這遊戲可以好歹模擬一下歷史。我玩日本。要麼一直不打。攢好坦克一波速推。不然就跟同盟國。軸心國真特么窮。大神別噴我弱雞。我才剛玩鋼鐵


東南亞我知道盛產橡膠。


是必然選擇,日本是個資源匱乏國家,獲取資源必須靠國際貿易才能維持工業。到41年日本已經沒有外匯了,不要說石油幾乎所有工業原料都沒辦法補充,甚至就連糧食都無法自給。不去搶東南亞難道等死嗎?


確實是必然.

以當時日本國內的經濟狀況和政治傾向來說,停止對外的軍事擴張和對內的剝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具體可以去搜一下"日比谷燒打","米騷亂"和1900-1930年間日本政府倒閣的次數和原因,這裡不作展開.總之,在當時不存在會提出結束戰爭的日本人.

具體到北進和南進,北上需要面對蘇聯極為糟糕的天氣和基建及龐大的陸軍,在諾門罕的失敗後基本上也就沒人提了.而南下,可以獲得豐富的資源,虛弱的植民地軍隊也更好對付,接下來就是歷史進程了.


賭徒,本來918贏了一大注,變得越來越貪心。七七事變後開始虧本,又想贏回來,就不斷下注,最後連家裡的房子和地都賠進去了。


反正日本在1905年-1941年把大部分軍費都砸進海軍里去了,當時的二流陸軍面對北方的蘇聯一定沒戲,一流海軍南進則倒是可以碰碰運氣的。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軍事 | 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