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掘出的研究價值較低而又大批量的東西是怎麼處理的,比如銅錢?
千年西漢古墓出土十餘噸銅錢 相當於50公斤黃金
除了銅錢,可能還會有其他的研究價值較低而又大批量、存儲可能會有困難的東西,比如木頭之類的,這些東西是怎麼處理的?會流入文物市場嗎?會拋棄嗎?
1.一般都會儲存在考古所或者其他文物機構的庫房裡。2.由於文物出土帶有某些地域性,簡而言之,歷史上只有一個區域使用的器物,目前會集中在這個區域出土,而其他區域很少見。這類文物會調撥一小部分給其他區域。譬如,我上學的時候,學校所在的地區基本上沒有什麼考古出土物,所以學習時候使用的標本都是全國各省調撥來的。
考古隊發掘的東西,除了在發掘現場因為搬運、天氣等原因會有極其少的遺漏之外。拿到整理場所之後,那些文物單位單一的,數量多的會拿出標本,剩下的集中就存放在倉庫。比如,陶片,陶片,陶片。
鬼市上的東西,來路多了去了。
木頭,按理說,會碳化,直接讓歷史這個爸爸給帶走了。像西沙沉船殘骸,發現的時候在水裡,發掘出來就一直放在博物館裡特製的水中保存。
一般就是博物館庫房見了。一般發掘完後,挑了比較典型的標本,這些「不典型」的就永遠不見天日了。早年據說曾經都是直接拿一袋袋陶片運到垃圾填埋場埋了。現在不可能這樣做,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庫房不夠放的問題。曾經有學者提出不同區域交換遺物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是現行法規不允許,而且鬼知道來了這個口子後會孽生出多少py交易。
考古現場挖掘出來的東西,一般是會收進庫房。據我所看到的工作流程,是挖出來的比較重要的東西,直接入庫,編號,比如玉器殘片,帶款識的瓷片等。不太重要的會直接碼放在現場的一個角落裡,比如殘損的花紋磚,瓦當,筒瓦等。
銅錢一類的會收起來,到不值錢,應該夜沒啥得見天日的機會。這裡說個小道消息,我認識的一個人,給考古隊打工,大概就是考古隊僱傭的民工吧,他舅舅是工頭,組織人馬常年給考古隊幹活,這批人都是互相沾親帶故的,據他說,有一次,他們挖一個古墓,出土好多金餅,他們每人都分了20來個。還說他家有出土的陶罐。都是偷偷私藏的,我不確定他是吹牛逼還是真的,但我懷疑,當考古隊官方的人不在場的時候,這事也是有可能發生的。當然,特別值錢的東西他們也不敢拿,可能是罪太重吧。
有的考古隊會在現場辟一間屋子當臨時庫房,有一次我去採訪,進到臨時庫房看了下,一間屋子裡有兩個貨架,類似超市裡那種,上面擺著銘文磚,玉器,帶字的瓷片,就是碗底有官字,證明是官窯做的,還有完整的花紋瓦當。
我問過考古隊的負責人,像古建築遺址,一般木頭構建早爛了,而石頭的建築材料,如瓦坊,花紋磚等,除個別品相完整精美的會收起來外,因為數量龐大,而且多是殘損的,收藏起來又需要特別大空間,所以一般繪圖完成後,就地掩埋。
看看考古發掘單位堆積如山的陶器和錢幣倉庫你就知道了,調撥是很小一部分,而且現在各地自主意識增強的情況下越來越少,流出一般不會,一旦發生就是刑事犯罪。今年可移動文物普查,最苦逼的就是統計錢幣,一枚枚登記造冊,基數以萬為單位計,也是百年難遇了,480庫大幹90天,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啊!致敬!
北京博物館辦海昏侯墓展覽的時候,館裡有賣海昏侯墓出土的銅錢,好像是二三十一枚,管理員信誓旦旦的說就是從海昏侯墓里出土的。
推薦閱讀:
※杭州出土的水晶杯真的是戰國文物嗎?
※東亞大陸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始,有幾個區域性的土著文化互相連鎖形成一個更大的文化圈,他就是華夏文化圈嗎?
※為什麼柔然崛起後草原上老大稱號由單于改為可汗並延續到近世,而單于稱號則漸漸消失?
※如何評價南庄頭文化?
※為什麼用陶輪製作陶器時陶輪一定要逆時針轉動?
TAG: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