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已經沒有純正血統的漢族,這種說法對么?

這種說法的理論支撐,是歷史上五胡亂華、清軍入關等幾次民族大融合導致的各民族互相通婚。這種說法正確么?若正確,有沒有數據支撐?謝謝。


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遺傳學表明,漢民族是世界上血統最純正的民族。下面文章專業性很強系轉載:

中國漢族血統還是很純的,基因學證明中國歷史上北方的民族融合幾乎不存在

  我們先做一個假設,如果中國北方真的發生了大規模的民族融合,那麼突厥語民族(匈奴、突厥)、蒙古語民族(鮮卑、契丹、蒙古)、滿語民族(女真、滿州),應該和漢族有相同的共有Y染色體類型分布。

  但我們研究R1a1、C3c、O2b三個染色體類型,卻發現,漢族人中找不到這三種類型的Y染色體。

  首先說C3c,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資料庫里有560多個北方漢族樣本、1200多個南方漢族樣本(2004年時),裡面居然沒有一個C3c,而在外蒙地區的蒙古人中,這個比例為17%,在哈薩克族人中為12%,在圖瓦人中24%,也就是在突厥語和蒙古語民族人口中出現頻率都特別高!而560多個漢族和1200多個南方漢族人群樣本中,竟然沒有一個是C3c,基本排除了歷史上突厥語、蒙古語民族和漢語人群的大規模融合,至少在父繫上的Y染色體中找不到證據。

  其次再說R1a1,這個是中亞突厥語民族特有基因,在烏茲別克人中為20.1%,在Hkoton人中為80%以上,而在漢族人中,沒有發現R1a1,漢族人中有將近1%的R1和P,但不是R1a1,而是他們在1.5萬年前的遠親,中亞突厥人的R1a1出現在1600±400年,對漢族的Y染色體類型多樣性的貢獻為0!

  最後說O2,O2在560個北方漢族人出現的頻率為零,一個也沒有找到,而在滿族人中,為23%,在中國朝鮮族中為44%,在韓國朝鮮族中為32%,在riben人中為30%。完全可以排除北方漢族和滿語民族、朝鮮語民族的融合可能。在南方漢族人1200個樣本中,有非常少的O2,但不是O2b,雖然可以檢測到,但是也應該看到,在泰國O2(不是O2b)為63%,在壯族中,O2為36%,南方漢族的O2必然是來自這些民族,而不能隔著北方漢族來自東北亞地區。

  簡單說,漢族有R1沒有其子類型R1a1(M15),不可能來自突厥語民族!!

  有C3(M217)但沒有其子類型C3c(M48,這個是成吉思汗的基因,已經通過測定其後代而確定),不可能來自蒙古語民族!!

  不要說O2b、O2a,就是其總括類型O2(M95)北方漢族都沒有,不可能來自滿語、朝鮮語、泰語、馬來語民族。

  所以歷史上基本上可以排除發生過大規模民族融合的可能!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論證,漢族、藏族、羌族、白族、彝族、土家族等民族,有一種特別奇特的標誌性Y染色體類型O3e,也就是M134,各地都超過了30%,,出現時間95%的置信區間為2000~16000年,概率峰值4900±400年,這個必然是漢藏語系5000~6000年前共有的基因,而不可能來自任何一個其他民族。從另一個角度論證了漢族的基因在5000~6000年前漢藏語分化時就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變化,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北方地區的大規模融合。因為從概率上看,小概率不會在短短50~100代系內發生。

  成吉思汗基因C3c(M48),已經通過對遼寧阜新、內蒙通遼地區的「包」「寶」等其父系後裔蒙古人的實體證實,在外蒙地區為17%,是比較高的

  概率峰值出現在1100±300年,是成吉思汗家族Borjijin的,蒙古文意思是「灰色眼睛」的。

  在C3中,還有一個新的簇,人口比例超過了成吉思汗的後代,不知道是誰的,年代95%置信區間在500~25000年間,估計來自古代突厥語民族的

  在漢族、日本、朝鮮等民族中,都沒有C3c,漢族的C全部是C3(M217),主要是C3a。

  O的,其中O3e(M134)是漢藏的,其中M117在漢族和畲族人都很多,雖然畲族不是漢藏的。

  當然,我這個的假設前提是現代蒙古語、突厥語民族和古代蒙古語、突厥語民族是血統繼承的,而不是取代過程,我覺得這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東北地區和riben地區的D是D2,漢藏語很多民族是有D的,但基本都是D1(M15),藏族、彝族、白族等等,非Sino-T的也有瑤族的勉人中,超過50%的人是D1(M15),而漢族D1的頻率特別低,這點從漢藏分化起可能就形成了,後期東北和riben、琉球的D2對中原地區沒有影響。

  印度洋安達曼人、維達人,南洋的蘇門達拉、達雅克、沙撈越的馬來人的D是D,更古老些,和北邊的D1、D2都不同

  漢族人中的K是有M9而不具有M214、45、20、5四個點的,也就是說不是O、N、P、Q、R、L、M的但有M9點的,因為人數少而不單獨列出來了

  漢族有11%的K,新幾內亞(伊里安島)人的K、義大利人7%的K,喬治亞15%的K,各不相同,不是一類。

  我知道新幾內亞的是M230,漢族和彝族的是M147,義大利和喬治亞那邊的是什麼就不知道了。

  漢族沒有O2(M95)的,同意樓上中原的說法,O是有M175但沒有M119、M95、M122的,這個類型還不少呢。

  O不是只分那三種的,南方漢族人中O比北方高,類型多,顯示了他們的多樣性,可能是O的起源地,而遠端的地區,比如中亞的民族中,全部都是O3,單一所以不可能是O的起源地 。

  漢族人中還有一種有M214而沒有M175(O)或者M178(N)的,也就是不屬於O或者N而是兩者之外的第三種類型,這個在彝族、白族、納西族都有,在riben人中也有,表示為ON聯合型,在北邊是沒有的

  我知道「樂家」和羌氐人指的是什麼了,你們說的一定是H5(K)里的那個,看的是復旦的那個

  其實標記的里有O2的,是H11、H12,在北方漢族中沒有的,在南方有的,尤其是H12(M111),H5不是O2的 。

  如果歷史上漢族和蒙古,突厥,匈奴,滿族等民族發生過大規模融合,那麼在遺傳基因中就會顯示出來,會有大量的基因特徵和蒙古,突厥,匈奴,滿族等民族的基因相同,而實際結果是完全不同。

  倒是南北方漢人的基因完全一致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了。中國史學界最SB的結論就是「 民族融合論」。

  在復旦提取的20萬份漢族人樣本(從南到北)中,M122的比例是200:1,這就說,漢族主體血統太過鮮明,根本不存在民族大融合的問題。

  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1],漢族是世界所有主要民族裡,血統相對最純的[1][2].

  在漢族中,北方漢族和嶺南以北的南方漢族,無論是父系,還是母系,血統都十分接近,都很純.嶺南以南,福建的父系血統跟北方漢族完全一致,但母系卻有高達70%來自南方當地土著,所以說客家人或福建人是漢族相對最純的缺乏科學依據,因為這種結論沒有考慮母系大量混血的情況.

  漢族男子和非洲人生了孩子,能算純種漢族嗎?顯然不能,雖然從父系遺傳上是純種漢族。

  漢族,在嶺南以北,可以算遺傳學的北方漢族,基因高度接近,無論哪裡的漢族,相似度在80%以上。

  嶺南以北的南方漢族:

  父系跟北方漢族 85%接近

  母系根北方漢族 80%接近

  由於北方漢族也不能算就認定是純種漢族,因此嶺南以北的南方漢族,基本上可以算跟北方漢族一樣純的漢族,誰也不比誰更純,都多少融入微量的異族血統(當然比亞洲其他民族的血統還是純得多)。

  而在嶺南以南的漢族:

  廣東:

  父系跟北方漢族65%接近,母系跟北方漢族只有20%相似[1],廣東漢族的母系絕大部分(80%左右)應該來自南方當地的壯,傣,越南等百越民族。

  廣西:

  父系和母系都跟北方漢族有大概50%相似,另外根據最新的廣西醫學院的Rui-Jing Gan[2]等人的研究,廣西平話漢族,實際應該沒什麼漢族血統,只能算文化上的漢族,在血統上,與壯/傣/百越等少數民族血統基本一致[3]。

  福建:

  父系跟北方漢族100%接近(看來福建人還真是南下的漢族,父系根本沒有任何民族融合),母系則跟北方漢族只有30%相似[1][2]。

  資料出處:

  1,復旦大學的文波,李輝等人2004nia年發表了對中國漢族基因的最新研究,發表在世界最重要的學報,NATURE(自然)上:

  2, 復旦大學的Xue教授在2008年的最新關於中國人種血統的論文,研究再次證實了[1]的結論,論文採用了數量驚人的樣本,同時覆蓋了少數民族。

  3,廣西醫學院2008年的最新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證明平話廣西漢族實際沒有多少漢族血統,只是文化意義的漢族而已,血統基本跟壯族,傣族,越南等東南亞人種一致。

  英國《自然》2004年9月雜誌刊登了復旦大學金力研究員的文章,通過對南方各省漢人的基因研究,得出的結論和史籍記載基本吻合,證明漢民族的散播方式主要是通過人口遷徙傳播(也就是說,維繫漢族內部感情的第一位因素還是血緣聯繫),而不是政治文化擴張。比如福建省男性的Y基因和北方漢族具有100%的相似性,親子鑒定的結果證實了福建人源自中原的歷史記載。這也顛覆了台獨分子前些年叫囂什麼台灣人源自南島人,是一個獨立的血緣民族的說法了。

  我覺得現在基因研究水平尚不能揭示人種問題的全部謎團。比如說中國漢人至少經歷幾次自南向北,自北向南的數次反覆遷徙。漢人血系比較典型而肯定的遷徙有:史前時代由南向北遷徙,秦朝-元朝由北向南的幾度遷徙,明朝初年由南向北的遷徙(補充人口)等等。所以經歷這幾次反覆,漢族的標準基因在哪兒已經很難說清楚了,不過基因學研究所表現出來的漢族Y基因(父系)高度的一致性確實也可以證實漢族血緣數千年來的穩定性,這一點和史學家的猜測有一定的出入,也似乎提示了黃帝始祖的存在。

  再就是,除開遷徙的原因,北方少數民族確實幾度在歷史上在中原人口中佔有一定比例,過去一般認為這些少數民族融入了漢族,但是基因表現不太支持這種印象。事實上,北方大部分漢人的血統其實還是比較純的,我推測原因大概有幾個:

  第一個原因少數民族血統的人在漢族統治期間受到歧視和迫害,我最近讀《劉禹錫傳》,劉禹錫是匈奴劉氏的後裔,但他聲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而唐以後拓跋、宇文、長孫這些鮮卑姓氏日見稀少,也都可能說明這個問題;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基因差異較大的民族之間通婚出來的後代生存能力劣於同種通婚者(這是我的猜測),或者漢人男性先天生殖能力就遠遠超出北方胡人;

  第三個原因任何時代漢族人群在中原一帶在人口數目上都佔有較大優勢,由於古代人口統計不是很準確,我認為可能即使在南北朝,漢人仍在中原佔有壓倒性的人口優勢;

  第四個原因可能是由於某些意識到自己胡人血統的人對中原政權並不忠誠,最後遷徙外境或者叛逃;

  第五個原因可能是在朱元璋遷南補北的過程中,元末明初,北方因戰亂人口劇減,大量南方漢人被遷到北方,北方的胡人血統被稀釋。

  附全文:省去圖表和引文。

  研究單位:

  1. 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摩爾根—談國際生命科學中心,上海200433,中國

  2.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201203,中國

  3. 辛辛納提大學環境健康系基因組信息中心,辛辛納提,俄亥俄州45267,美國

  4.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細胞與分子進化重點實驗室,昆明650223,中國

  語言和文化在人群間的擴散有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人口擴張、人群遷徙模式;另一種是文化傳播模式,人群之間有文化傳播,而基因交流卻很有限。同一語系的歐洲人群的形成機制爭議頗多,爭論的焦點在於來自近東的農業文明和語言的擴散是否伴隨著大量的農業人口的遷移[1-3]。

  有著共同的文化和語言的漢族,人口超過了十一億六千萬(根據2000年的人口統計),無疑是全世界最大的民族。因此漢文化的擴散過程廣受各領域研究者的關注。通過系統地對漢族群體的Y 染色體和線粒體DNA 多態性進行分析,我們發現漢文化向南擴散的格局符合人口擴張模式,而且在擴張過程中男性佔主導地位。

  史載漢族源於古代中國北方的華夏部落,在過去的兩千多年間,漢文化(漢語和相關的文化傳統)擴散到了中國南方,而中國南方原住民族則是說侗台、南亞和苗瑤語的人群(百越、百濮和荊蠻)[4-5]。經典遺傳標記和微衛星位點研究顯示,漢族和其他東亞人群一樣都可以以長江為界分為兩個遺傳亞群,南方漢族和北方漢族[6-9]。兩個亞群之間的方言和習俗差異也很顯著[10]。這些現象看似支持文化傳播模式,即漢族向南擴張主要是文化傳播和同化的結果。然而,兩個亞群之間有著許多共同的Y 染色體和線粒體類型[11-12],歷史記載的漢族移民史[5]也與漢族的文化傳播模式假說相矛盾。本研究對這兩種假說進行了檢驗,證實漢文化的擴散中的確發生了大規模的人群遷徙(人口擴張模式)。

  為了驗證這些假說,我們把南方漢族的遺傳結構與兩個親本群體作比較,其一是北方漢族,其二是南方原住民族,即現居於中國境內和若干鄰國的侗台、苗瑤和南亞語群體。我們分析了來自中國28 個地區漢族群體的Y 染色體非重組區 (NRY) 和線粒體DNA (mtDNA) 遺傳多態[13-16],這些樣本覆蓋了中國絕大部分的省份(詳見圖1 和補充信息表1)。

  父系方面,南方漢族與北方漢族的Y 染色體單倍群頻率分布非常相近(見補充信息表2),尤其是具有M122-C 突變的單倍群 (O3-M122 和O3e-M134) 普遍存在於我們研究的漢族群體中(北方漢族在37-71%之間,平均53.8%;南方漢族在35-74%之間,平均54.2%)。南方原住民族中普遍出現的單倍群 M119-C(O1) 和 M95-T(O2a) 在南方漢族中的頻率(3-42%,平均19%)高於北方漢族(1-10%,平均5%)。而且,南方原住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單倍群O1b-M110, O2a1-M88 和 O3d-M7[17], 在南方漢族中低頻存在(平均4%),而北方漢族中卻沒觀察到。如果我們假定起始於兩千多年前的漢文化擴散[5]之前南方原住民族的Y 類型頻率與現在基本一致的話,南方漢族中南方原住民族的成分應該是不多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進一步顯示北方漢族和南方漢族的Y 染色體單倍群頻率分布沒有顯著差異(Fst=0.006,P&>0.05), 說明南方漢族在父繫上與北方漢族非常相似,也即南方漢人與北方漢人的血統很相似。

  母系方面,北方漢族與南方漢族的線粒體單倍群分布非常不同(補充信息表3)。東亞北部的主要單倍群 (A, C, D, G, M8a, Y, Z)在北方漢族中的頻率(49-64%,平均55%)比在南方漢族中(19-52%,平均36%)高得多。另一方面,南方原住民族的主要單倍群(B, F, R9a, R9b, N9a)[12,14,18]在南方漢族中的頻率(36-72%,平均55%)要比在北方漢族(18-42%,平均33%)高得多。線粒體類型的分布在南北漢族之間有極顯著差異(Fst=0.006,P&<10-5)。雖然南北漢族之間線粒體和Y 染色體的Fst 值相近,但線粒體的南北差異Fst 值占群體間總方差的56%,而Y 染色體僅僅佔18%。

  用漢族群體的單倍群頻率數據所做的主成分(PC)分析與以上結果相一致。對NRY 分析發現,幾乎所有的漢族群體都聚在圖2a 的右上方。北方漢族和南方原住民族在第2 主成分上分離,南方漢族的第2 主成分值處於北方漢族和南方原住民族之間,但是更接近於北方漢族(北方漢族0.58±0.01;南方漢族0.46±0.03;南方原住民族-0.32±0.05),這表明南方漢族在父繫上與北方漢族相近,受到南方原住民族的影響很小。

  就mtDNA 而言,北方漢族和南方原住民族仍然被第2 主成分分開(圖2b),南方漢族也在兩者之間但稍微接近南方原住民族(北方漢族0.56±0.02;南方漢族0.09±0.06;南方原住民族-0.23±0.04),表明南方漢族的女性基因庫比男性基因庫有更多的混合成分。

  我們進一步用兩種不同的統計方法[19-20]來估計兩個親本(北方漢族和南方原住民)對南方漢族基因庫的相對貢獻(表1),這兩個統計量用於單位點(single-locus)分析時比其它的方法更為準確[21]。兩種方法得到的混合係數估計值(M,北方漢族的貢獻比例)高度一致(Y染色體,r=0.922,P&<0.01;線粒體,r=0.970,P&<0.01)。就Y 染色體而言,所有的南方漢族都包含很高比例的北方漢族混合比率(MBE:0.82 ± 0.14, 範圍0.54-1 ;MRH:0.82 ± 0.12,範圍0.61-0.97)(MBE 和MRH 的定義分別見參考文獻20 和19),這表明南方漢族男性基因庫的主要貢獻成分來自北方漢族,也即南方漢族的主要血統源自古代的北方漢人。

  相反,南方漢族的線粒體基因庫中北方漢族和南方原住民族的貢獻比例幾乎相等(MBE:0.56±0.24[0.15,0.95]; MRH:0.50±0.26[0.07,0.91])。總體上北方漢族對南方漢族的遺傳貢獻父系比母系高得多( t-test,P&<0.01);各群體分別看也是這樣:絕大部分南方漢族群體中北方漢族的貢獻在父繫上大於母系(MBE ,11/13, MRH,13/13,P&<0.01,零假設為男女的貢獻相等為二項式分布),這表明南方漢族的群體混合過程有很強的性別偏向。

  南方漢族中北方漢族貢獻的比例(M)呈現出由北向南遞減的梯度地理格局。南方漢族線粒體的M 值與緯度正相關(r2=0.569,P&<0.01),但Y 染色體的相關性不顯著(r2=0.072,P&>0.05),因為南方漢族父系的M 值差異太小,不足以導致統計上的顯著性。

  表1 南方漢族中的北方漢族混合比例

  群體   Y 染色體          線粒體DNA

  MBE(±s.e.m)  MRH    MBE(±s.e.m)  MRH

  安徽   .868±.119    .929   .816 ±.214   .755

  浙江   .751 ±.084   .763   .631 ±.180   .540

  福建   1        .966   .341 ±.206   .248

  廣東1  .677 ±.121   .669    .149 ±.181   .068

  廣東2  ND        ND     .298 ±.247   .312

  廣西   .543 ±.174   .608   .451 ±.263   .249

  湖北   .981 ±.122   .949   .946 ±.261   .907

  湖南   .732 ±.219   .657   .565 ±.297   .490

  江蘇   .789 ±.078   .821   .811 ±.177   .786

  江西   .804 ±.113   .829   .374 ±.343   .424

  上海   .819 ±.087   .902   .845 ±.179   .833

  四川   .750 ±.118   .713   .509 ±.166   .498

  雲南1  1        .915   .376 ±.221   .245

  雲南2  .935 ±.088   .924   .733 ±.192   .645

  平均   .819       .819   .560       .500

  註:MBE 和MRH 分別為參考文獻20 和19 所描述的統計量。MBE 的標準誤通過1000 次自展(Bootstrap)獲得。把南方原住民族和北方漢族作為南方漢族的親本群體估計北方漢族的遺傳貢獻比例,假定2000 多年前開始的混合過程前後南方原住民族的等位基因頻率基本不變,並且南北漢族之間的遺傳交流不多。實際上,從北方漢族到南方原住民族的基因流動比反向的流動大得多,所以表中的估計值在沒有適當調整前是低估的。因而漢族實際的人口擴張程度應該大於本項研究得出的數值。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了兩項證據支持漢文化擴散的人口擴張假說。首先,幾乎所有的漢族群體的Y 染色體單倍群分布都極為相似,Y 染色體主成分分析也把幾乎所有的漢族群體都集合成一個緊密的聚類。再有,北方漢族對南方漢族的遺傳貢獻無論父系方面還是母系方面都是可觀的,在線粒體DNA 分布上也存在地理梯度。北方漢族對南方漢族的遺傳貢獻在父系(Y 染色體)上遠大於母系(線粒體),表明這一擴張過程中漢族男性處於主導地位;換個角度看,在漢族和南方原住民的融合過程中有相對較多的當地女性融入南方漢族中。性別偏向的混合格局也同樣存在於藏緬語人群中[22]。

  方法

  樣本

  採集中國各地的17 個漢族群體871 個隨機不相關個體的血樣。用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組DNA。結合文獻報道的Y 染色體和線粒體多態性數據,總共分析的樣本量是:Y 染色體23 個群體1289 人,線粒體23 個群體1119 人。這些樣本涉及了中國的大部分省份(圖1 和補充材料表1)。

  遺傳標記

  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限制性片斷長度多態性(PCR-RFLP)的方法[11]分型Y 染色體上的13 個雙等位標記:YAP, M15, M130, M89, M9, M122, M134, M119, M110,M95, M88, M45, M120。根據Y 染色體委員會的命名系統(YCC)[24],這些標記構成13 個單倍群,在東亞人群中具有較高的信息量[23]。

  線粒體上,對高變1 區(HVS-1)進行測序,對編碼區8 個多態位點作了分型(9-bp 缺失, 10397 AluI, 5176 AluI, 4831 HhaI, 13259 HincII, 663 HaeIII, 12406 HpaI , 9820 HinfI),有關方法已有報道[22]。根據東亞線粒體系統樹[18],用高變1 區突變結構和編碼區多態性構建單倍群。

  數據分析

  根據線粒體和Y 染色體單倍群頻率,用SPSS10.0 軟體(SPSS 公司)作主成分分析,研究群體間關係。南北漢族的遺傳差異用ARLEQUIN 軟體[26]做AMOVA 檢驗[25]。南方漢族中北方漢族和南方原住民族的混合比例估計用兩種不同的統計方法[19-20]:ADMIX 2.0[27]和LEADMIX[21]軟體。親本群體的選擇對混合比例的適當估計很重要[28-29],我們通過擴大東亞的參考數據來減小偏差。分析中,10 個北方漢族群體的各單倍群頻率(Y染色體和線粒體標記分別分析)的算術平均作為北方親本群體。南方原住民族的頻率平均了三個族群:侗台語群(NRY,22 群體;線粒體,11 群體),南亞語群(NRY,6 群體;線粒體,5 群體),苗瑤語群(NRY,18 群體;線粒體,14 群體)。通過樣本的混合比例與緯度[1,3]的線性回歸分析揭示漢族群體的地理格局。

  2004 年4 月28 日收稿;7 月20 日定稿;

  作者:月出東山之上1 時間:2014-05-20 19:10:23

  1 蒙元、滿清當然是中國的亡國時期,這我們沒有分歧。

  2 但滿清滅亡後,新政權是民主共和政權,與傳統華夏政權確實有極大的不同。但新政權內,漢族的主導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不算中國算什麼?這是華夏文明的升級、而不是滅亡,就像蠶變化為蝴蝶,形態確實不同了,但還是原來的那個生命的延續!

  3 隋唐的胡人血統問題:1 眾所周知,中國古人持有宗法理念,只承認父系,不承認母系(古代世界絕大多數民族都是如此);2 隋唐確有鮮卑母系血統,但在「宗法制」的社會環境下,當時沒有一個人會認為「隋唐不是漢民族的政權」;3 隋唐統治者自認為是華夏民族,也奉行華夏文化。

  4 決定一個人的民族屬性的主要是文化,而不是血緣;鐵木真的父系血統就來自於漢族(復旦大學李輝的Y基因研究結果),但沒有承認鐵木真是漢族;康熙擁有母系漢族血統,但我沒聽說誰認為滿清是漢族的王朝;匈奴、突厥、拓跋鮮卑王室有很多母系漢族血統,但沒有人認為它們是漢族政權。

  另外,評論歷史,就要尊重歷史事實,而不是為了當代人的所謂利益而隨意曲解歷史,漠視祖先的歷史正義,這種行為很讓人鄙視!

  傳統華夏文明真的滅亡了嗎?有如下事實:

  1 漢字依然是我們的文字;

  2 政權依然是中央集權制、漢族在政權中的主導地位顯而易見!

  3 雖然面對耕地承載力等種種問題,搞了計生,但今天我看到了新聞「張藝謀曾向父親許諾生兒子:若生女兒就去國外接著生」!

  4 雖然新政權一度迷茫,批判儒道佛等,現在卻宣稱「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搞了孔子學院、下文件要求傳統文化進入中小學教育體系;常委們紛紛接觸佛教大師,孔子也曾進入天安門。雖然價值觀一度迷茫,但回歸已是大勢所趨。

  華夏文明徹底滅亡了嗎?難道只有一成不變才是「活下來」?升級絕不是滅亡!

  現在的無數漢族民眾,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真是太可憐、可悲了!


這種說法沒有錯誤。但用這個詞來形容任何人類都是對人性的侮辱。

純種一般用來形容貓狗等寵物,也有用來形容馬等比較大的生物。為了繁育具有特定性狀的品種,需要在很小的範圍內,比如在一窩狗和它們的後代之間,反覆多代交配,這樣做往往會帶來大量的遺傳疾病等。市面上純種寵物很貴,並不是喂起來貴,而是因為成品率太低,被淘汰的太多,被處理掉的那些並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我搜純種貓,得到了這樣的提示,搜純種狗也是一樣的情況。


大多數人都是站在男性視角回答的,其實就是Y染色體決定論,相信女同胞們是比較排斥的,公平起見,國男反對國女吃西餐時,國女也應該反對國男娶洋妹,娶洋妹的中國男人,是對中國女人的背叛。


哪個民族是純正的。民族本來就是融合的產物。


中國有一股陰暗勢力,虛無化和矮化漢族是他們的目標。


現代漢族已經非常非常不純了

十分反感媒體的兩篇文章,一個說漢族純的,一個說中國人都是五個人的後代,純屬斷章取義的噱頭炒作文章

首先,y染色體單倍群只是人體基因的很小一部分,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整體血統,舉例,一個純漢人男子和一個黑人女子生了一個混血兒子,兒子的y單倍群還是o3,但是他明明就是混血而不是純漢人了

其次,根據網上查的到的公開數據,中國各省漢族y單倍群o3最高的也就是60%多,線粒體的漢人基因比例還要更低,何來純種之說,歷史上東夷,苗瑤,百越,鮮卑,契丹等族群絕大部分都融入了漢族

還有中國人是五個人後代一文,說的好像遠古中國只有五個人,然後這五個人生出了全部的中國人,其實並非如此,只是說這五個人的y單倍群擴散到了很多的中國人身上而已

更多內容可閱讀

可以參考我的這個回答 中國各地各省人長相,類型,基因,歷史,分布(史上最客觀,科學,詳細的分析版本)

中國人在地域上有沒有長相特點? - 復古攝影師的回答 - 知乎


沒有哪個民族是血統單一的,除非長期的與世隔絕,事實上漢族相比於世界其他民族來說,血統是極其單一,我說的是Y染色體的單一,也就是說父輩血統比較單一,合著民族融合愛好和平,從頭到尾都是我們欺負別人啊——————再補充一點,題主以血統來區分民族,不大合適,世界的發展給給各方越來越多的交流使民族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大家都是人類,智商什麼的區別也不大,還是不應該像對待寵物一樣糾結什麼血統純不純,會阻礙國家和世界發展的


網上看到別人發的資料,侵刪!

  這是一些資料 :

五胡亂華時期:漢代到西晉初年,入塞內附的胡人人口總數不過五十餘萬。西晉滅亡之後的五胡總人口,增加至四百萬到五百萬。當時的漢人總人口為二千萬,經歷過這些野蠻民族的殘酷屠殺後,北方漢人剩下五六百萬,逃去南方的為三四百萬。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漢人忍無可忍的拿起了戰刀擊殺胡人。中原漢民紛紛揭竿而起,迅速的蕩平了河北南部、河南、山西一帶的那雜種。羯、氐、羌、白奴滅種,其他蠻族嚇的跑回了自己的原居住地,幾百萬內遷胡人在鼠竄途中又相互進行了殘酷的野蠻攻殺,以致於孑遺的竟不到原來人口的十之二三。一方面是北方漢人的抗征,另外一方面是以祖狄,謝安,劉裕為代表的漢人對胡人牽制與打擊,加之不同蠻族間的互相撕殺。到北魏的拓跋氏

統治時期,北方漢人總人口數,恢復到一千萬,而鮮卑人口數與之對比不到百分之十。這還不算南方漢人的總人口數。加上北魏之後的六鎮之亂,分裂之後東西魏的混戰。下層鮮卑人死傷殆盡,上層鮮卑貴族跟上層漢人通婚。隋煬帝的正妻獨孤氏,鮮卑人;李唐的李氏家族,出自關內隴西,李姓為北方漢族大姓之一。現在許多野心家,很喜歡拿當時的上層通婚來說明李唐是胡人血統。在這裡,我想指出一點,哪怕是上層通婚,基本也是胡女配漢男,因為當時胡人男性因為戰亂,宮廷殺戮,而大批死亡。從血統上來講,難道是母系血統決定民族屬性嗎。我還想問問這些「大家」,請問李唐王朝穿的哪族衣冠,行的哪族之道,統治基礎是以哪族為主?

蒙元時期:「靖康」之變後,北方漢人大量南遷,經濟中心開始南移。到南宋末年,南方漢人總人數達到5000萬。而北方漢人則被蒙古屠殺掉一半,經歷過戰亂後,北方漢人大概只存活一千萬。但是請蒙元史專家別高興的太早。漢人人口數雖然下降,蒙古人人口數雖然上升。但請你們別忘記三點:一是漢人總人口數還是遠遠高於蒙古人的總人口數。二,蒙古西征以及後來的四大汗國,使得蒙古人的人口結構,呈極為分散的分布居住。三是蒙古人自身的內鬥與元末漢人的反元戰爭,導致蒙古人的人口數量極劇下降,其中還不包括大量逃回塞外的人口。請問,在這裡的狀況下,漢血里到底存留了幾滴蒙古血?

滿清時期:滿清入關,雖然殺掉幾千萬漢人。但入關的時候,人口不足十萬,到滿清末年,旗人總人口數。也只是幾百萬。到滿清末年,鴉片戰爭的時候,全國總人口數,為4億;到辛亥革命時期,全國總人口數,為3.1億。幾百萬人口,就叫囂什麼民族融合,不感覺可笑嗎?我請滿清史學家別忘記了這兩點:一是八旗里有漢八旗的存在,二是滿漢不通婚,包括滿八旗與蒙古八旗,也不通婚,這還不算後來的漢八旗大量被踢出旗。加之辛亥革命時期漢人對滿城的圍剿;滿人地位一落千丈,淪為社會底層。漢人可以娶滿女,而滿人絕難娶到漢妞。這個是當時滿人的社會地位造成的。專家們請用腦子想想,叫你的女兒嫁給一個名聲極臭,與乞丐無異的人,你們是否願意?不相信嗎,去看老舍先生的《月牙兒》。如此巨大的人口差距對比,你們有什麼資格談什麼民族融合。漢血里又到底融進了幾滴滿血?

(3)科學分析:現代科學日益發達,通過人類的染色體就能分辯出一個民族的血統結構。根據美國人類學權威雜誌《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所載:決定一個民族的父系血統的染色體,為Y染色體。漢人的Y染色體編號為M175下的O3—M122。M175下還可以細分為最大三個子支系:O1—M119、O2—M95、O3—M122。而O3—M122是古代漢藏語系民族(先羌,標誌性基因O3—M122)。根據數據統計,M175(O3—M122)Y染色體在漢人血統佔據壓倒性優勢。在黃河流域的山東、河北地區的漢族人中,O1—M119類型的比例都小於5%,在陝西、山西、湖北等省,沒有發現這種類型,出現頻率為零。O1—M119在南方漢人比例大一點,但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在黃河流域的河北、陝西、山東,長江流域的湖北、安徽、四川、江西等地區的漢族人中,O3—M122都超過了80%。而其他兩種編號,在蒙古人,日本人,韓國人那裡,卻出現了30%的比例。我不知道誰更應該叫誰為雜種?各地漢人的血統差異,只是在mtDNA上,而這個染色體,是母系帶來的。只能說明,漢人男性在歷史上,存在大量跟別的民族的女性通婚的情況。請問那些拿漢人血統開玩笑的小丑,極小點血統,能改變極大部分血統這個事實嗎;母系血統什麼時候決定了民族屬性了?現在我才知道,用少數抹殺多數,拿局部取代整體的人,通常是卑鄙無恥的傢伙。



什麼是民族?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中國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和「漢族是偽裝成民族的文明」?
如何評價這樣的史觀:憑什麼少數民族政權打漢人政權就是「侵略」?
甲骨文羌方的地望究竟何在?
是否存在「純血統」的種族?
國外都有那些族群是古代中國人的後裔?

TAG:民族 | 少數民族 | 中國 | 華夏 | 漢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