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師如何備課?如何了解學生的難點?備課時又如何抓住重點?
公立校的老師?一般新老師都會給指定個「師傅」吧?
看教參、問老教師教參上對於重難點都有標識。這地區孩子普遍什麼樣,學校里的老教師比你清楚。多問,不丟人。
上過課記得多反思多總結。
做老師都喜歡好問的孩子,乖~這個問題其實有些宏大,感覺就像問如何製作太空梭一樣。
勉強回答一下。所謂備課,教學準備,其實就是在預先回答一些問題。預先考慮和準備一些自己在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老教師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已經把在教學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回答的七七八八了。
所謂的重點和難點本身也不是非常精確,重點不一定難,難點不一定重。若是非要找出所謂的重難點,本身其實是需要大量的統計工作的,舉一個例子。
英語學科。針對考試大綱或者課程標準中的某一個知識點,如定語從句。
是否是重點?考試中這一知識點出現的頻率是多少?相比於其他的知識點是多,是少?
是否是難點?考試中學生的得分率是多少?針對高考考試,每年的考試院都會出版一本《考試說明》,裡面有對考試試題相對比較詳細的難度和區分度等各項指標的分析,相信對教師的教學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此外,教師針對學科知識點是深入理解也非常重要的。還是上面所說的定語從句,其實針對這知識點不同的考查形式也會有不同的難度體現,是指在單選題中考察,還是在寫作題型中考察?通常情況下,教師和學生所需要回到的問題大概如下:
一、針對老師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1、教給學生什麼樣的知識,什麼樣的技能,什麼樣的態度。(what to teach,知識,技能,態度)2、如何有效率,有效果的給學生教授知識,教授技能,教授態度。(how to teach形式,邏輯,過程)3、為什麼要給學生傳遞這些知識,技能和態度。(why to teach)4、教師所教的是什麼樣的學生(who to teach)5、教師本人的自我探索和修養問題(who is teaching)1、2其實是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關。
3、4、5其實是與教學動機和師生關係有關
在此之外,還有靜態的教學設置相關問題。二、針對學生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即,學生的需求是什麼?1、要學習什麼樣的知識,什麼樣的技能,什麼樣的態度。(what to learn)2、如何有效果,有效率的學習相關的知識,技能,態度。(how to learn)3、為什麼要學習這些知識,技能和態度。(why to learn)4、學生人格的成長和發展(who is learning)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何進行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學和學習需要師生雙方的互動和努力,在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具備的前提下,還有師生關係這一重要影響因子。
準備一堂課程,其實不用過於計較一次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多次的整理和總結總會產生質變,教無定法,當你覺得備課輕鬆而容易的時候,其實很可能是因為你已經放棄了思考和反省。凡事都怕認真二字么。
——————————————————————————————
最後,廣告,我開發的課程。看到的境界和達到的境界不一樣,我分享的是我看到的境界。新老師看過來——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
希望能有所幫助!多聽 多看 多想 多問
多聽
一般集體教研會或者備課組會議上,都會有經驗豐富的教師發言,注意多聽他所說的內容。新教師一定要多聽課,經驗豐富的教師課要儘力每節都聽。此外也要聽其他教師的課,有比較才知道區別差異。多看
除了聽課教研會,教參和輔導資料要多看多做,新人多做題有助於快速把握授課重點,尤其是歷年考試題。考察頻繁的無疑是授課重點,此外教參上也會有一些。
多想
有了聽課資料和重點內容後,就是如何將這些內容較好的柔和在一起,啟發自己的學生上課去集中精力思考。這部分內容就看教師本人的課堂把握能力了,可以向老教師借鑒,但畢竟班級情況不同,學生能力不同,會有很大差別,切忌生搬硬套。所以需要自己獨立思考一套針對所帶班級情況的方法。教學完畢後要根據學生的作業反饋來評價自己的教學,切忌你自己覺得「行雲流水」,但學生卻「左進右出」。新教師一節課的內容時間把握很重要,如果情況允許,可以講慢點。切忌為了趕進度滿堂灌,你講完了,學生未必學進去了,這是新人易犯錯誤。多問
針對自己的情況,可以多問問老教師,多問幾個人。自己的備課筆記,上課的教法以及其它有疑問的地方都可以拿來問。多問多反思,然後立刻去做看反饋。老師教的好不好,要看你的學生學得怎麼樣。學生學習你這門課其實除了這些與課本知識點有關的內容以外,還有一個對你本人的信服程度有關。這就牽扯到你的教學手段了,比如作業布置與批改,針對學生作業情況的反饋(比如有無懲罰獎勵措施),很多地方都可以使學生對待你,對待你這門課的態度有很大區別。
我們學校針對學生評價教師就有這麼一個問題選項:課前無興趣,課後有興趣課前有興趣,課後仍有興趣課前有興趣,課後無興趣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新人教師非下苦功夫不可,第一學年必然任務繁重又辛苦,做好心理和身體上的準備吧。
我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來說說備課的問題:
原創 塔主 巴別塔
我從兩個方面說 —— 原則 + 實際操作。
原則篇
好老師永遠從學生身上反映出自己的能力。
我們暫且只討論線下課程。如果在一個口語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只是記筆記、根本沒張嘴,這就是失敗的口語課。在一個閱讀老師的課堂上,如果學生只是背單詞記語法規則,根本沒讀懂什麼意義,沒有通過轉換視覺信息獲得真正的交流,這也是失敗的閱讀課。
問自己一個問題:我上課的時候,學生在幹什麼?
實際操作
如今我的備課方法如下,供大家參考。
?1 要先看人數。
20人以下的班級,20-50人的班級,以及50人以上的班級,各不相同。線上跟線下也不同。
如果20人以下,相當cozy。老師講述、學生練習、學生之間互動的時間基本是1:1:1.
20-50人是最頭疼的人數,要看他們的水平。老師講述和學生活動時間比基本是2:1。當熟悉了學生水平之後,再做調整。
50人以上,除非非常熟悉,一般使用公共演講方式;也要看教學目標,可以最後試試分組。
線上課程完全打亂以上邏輯,以後找時間再說。
中心思想: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想想他們會練習到什麼?他們會學到什麼?他們走出教室之後,還會記得什麼?
2 看教學目標。
凡事都要有目的。
常有人問我「語法怎麼教」,我一般會反問「你為什麼教語法?」 —— 對方往往是一臉「我沒想過」的表情。
對,請想一想,你教的東西是幹什麼的。
「從用入手」就是教學目標。
你回想一下,從小到大我們學了多少沒有「用」的東西。你教了學生他們「用」不到的東西。這些知識並非是廢品,只是老師沒把他們和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看不到前途。
舉個例子:你心想要教過去時,你就這樣問自己:
過去時用來做什麼?——描述過去的事情。我們什麼時候要描述過去?—— 敘述經歷、講故事、分享經驗。—— 這就是用處。
所以這堂課的邏輯如下:
我們今天來學學怎麼給別人講故事,講故事需要什麼語法結構呢?過去時。好,我們來講講過去式。
你甚至還可以加個場景,例如到警察局報案、寫自己的簡歷、在面試時自我介紹…… 這都是更加實用的用處。
你這樣教,學生就可以看到知識的前途 —— 「從用入手」。
3 教學架構
成熟的老師通常有自己得心應手的教學架構,有人鍾情TBLT;有人愛玩PPP。
每一種教學架構都有自己固定的程式,只要了解了這些教學基本方法,一切都是套路。
我會按照學生的水平來選擇教學架構,如果並不熟悉學生,而且估計今天學新內容可能會吃力,通常會用PPP。如果今天是一節built on the past的進階課程,而且已經比較熟悉學生了,會用TBLT來做些有趣的練習。
4 教學資源
我給很多老師的建議通常是花點時間找資源。
(中文長難句)找資源是英文素質僅為平均水平且未能熟練玩轉課堂活動的老師們出奇制勝的捷徑。說白了,就是找一找authentic material,翻個牆吧,找找學生沒看過的東西吧。但是水平要適中,要合學生的胃口和能力。
這一招真的很管用。
5 教學遊戲工具箱
手裡一定要存很多好用的遊戲和課堂活動。在塔客學院里,我們生猛粗暴地講了300多個課堂遊戲,聽說讀寫、按場景分類、按用途分類。這其實就是我自己的備課方法,平時只要看到了有趣的遊戲,或者自己上課改裝過、好用,就趕快存起來。以後教什麼課都隨手拈來。有個工具箱,神馬都不用愁,要啥拿啥。
老師都是怎麼備課的?
一節課上得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備課。從人數上來講是分成自己備課和集體備課,先分享一下自己備課。
一、老師定位:老師就是課程的「編、導、演」,這是關於老師的定位。好的老師應該是:心中有學生,腦中有課程,渾身是教法。
1、編劇,實際上指準備工作,根據課程內容,選擇適合的講解方法、教學方法、計劃教學活動和時間安排。正常人的認知特點是從「具體方法,到抽象理論,再到概括方法論」所以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選擇有趣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
導演,就是讓哪些學生來協助老師一起演完這堂課。還是前文提到的,了解每個學生的水平和性格特點。在知識方面,可以做摸底測驗,在性格方面就需要課下多了解了,在非授課的過程中了解,記錄分析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問題。比如一些重點、難點可以提前安排部分學生預習,下節課可以請學生一起完成講解工作。
演員,老師是一個好演員,除了完成說話內容,還要有語音、語調、表情、肢體的配合。還要有神秘的技能,傳奇的經歷,包羅萬象的故事,和催人奮進的激情。寫到這裡,感覺寫的都不像是人了,這是神仙啊。
2、對於學生定位,由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老師來說,學生對課程的理解不準確、不深刻,有片面性都是正常的。所以我們要尊重學生,在課程加以引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課程中來。重點要反覆講,難點要變法講,再通過學生的反饋,驗證是否達成了教學目標。
二、備學生:任何教學方法,其實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教材是方的,學生是圓的,如何有機的把教材和學生結合在一起,就是課程的關鍵。上課中要通過互動了解學生水平、觀察學生反應、傾聽學生反饋、發現學生優點、並鼓勵學生參預互動。備學生主要圍繞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知識現狀、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徵等內容展開的。
1、一堂好課的五個層次,遞進關係,分別是:聽的懂,喜歡聽,記的住,用的上,有意義。學生的現狀是什麼?學生的興趣點是什麼?如何讓學生理解知識點?能給予學生掌握技能的具體方法是什麼?未來這個技能能否讓學生用的上?如何影響和改變學生的態度和價值觀?上邊每個問題都可以獨立寫一個論文了,當然這還是在理想的狀態下。
2、現實中的問題是,學生的水平通常不同,老師還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教學方法。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說:「影響學習的唯一最只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此進行教學。」老師要對每個學生的水平能力有一個了解,這樣才能很好的組織教學,尤其是老師和學生都會有因年齡差而出現的代溝。比如前段時間我給學生講禮儀課,學生們就沒聽說過「襪樁」這個詞,我只好又解釋了一下。
學生都能分成三類,理解能力強,中等,稍差。一般來說,老師的教學重點應該在中等生身上,稍差的學生只能通過非授課時間或其它方法解決了。老師要設計三類不同的問題或者操作,讓每個學生練習。能讓每個學生和自己都能得到提高,就需要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和練習方式,這個就是孔子說的「因材施教」。
3、培養學生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有人說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遇到未知問題的解決能力,當然,這個未知也包括了我們老師的未知範圍,那應該如何解決?答案只有一個,我們不但要教方法,還要有方法論。
4、了解學生每個人和每個班的特點,個人除了掌握每個學生的姓名,還要盡量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班級包括班風,這個班的組織構成等。對學生還要了解包括學生群體流行什麼歌曲,玩什麼遊戲,看什麼電影電視劇。為什麼了解這麼多啊?就是為了減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代溝。同時,也可以做課程中的興趣點,把知識點與時下流行元素結合起來,授課效果就會大大增加。
5、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教學目標要以終為始,教學首先要解決教學能否達成目標的問題。了解、掌握、運用的三個層次目標,還要對應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和價值觀,還要找到重點和難點。還要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理解、分析、運用、創造能力,還有心態、情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寫到這裡都快寫不下去了,太複雜了。說了這些還是在說老師的基本功,還沒提到老師的風格,品格。當然,這部分最重要,筆墨也最多。
三、備課:終於說到備課的內容了。備課內容分成兩條線,一個是明線,就是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暗線還是學生的狀態和心理變化。
1、了解課程的核心理念:技能課拆解是針對某一科課程進行分析,所以我們首先要把課程的觀點和重點核心想清楚,比如《商務禮儀》的核心思想,是對自己和對他人的尊重,在不同的場合要正確的使用。這在課程大綱里有所說明,請做參考。試講前也是必須要呈現的。
2、對課件結構的分析:主要是課件分析、包括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時安排、教學道具準備等,這些需要請接受拆課的講師必須自己親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來,每門課都需要畫思維導圖。在認證講師試講時,也需要要先畫出這門課程的思維導圖,再進行試講。
3、授課過程拆解:這是課程拆解的重點。請講師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熟悉每一屏,此屏準備怎樣教學,上下屏之間如何過渡,為什麼要這樣安排等等?還要按教學九環節進行分析。包括:獲取學員注意力、建立連接、介紹框架、激活舊知、引入新內容、練習反饋、複習、設計行動計劃、課程收尾。特別注意的是課程不是講師把課程說清楚就行,更多的請學員們自己導出答案。這也是課程培訓與傳統授課的重要區別所在。這需要在講師提前熟悉和理解課件的基礎上,再進行一定的自我二次設計,在試講的時候,除章節本身內容外,還要能夠表達清楚每個步驟的意圖和前後步驟之間的邏輯關係。課程拆解的試講通常是隨機抽取10-20頁,請學講師試講,這項內容是作為能否順利通過講師和課程認證的重要評估之一。
4、掌握課程中的故事案例:這是講師急在拆解課程時需要豐富的完善的內容之一,課程案例是授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果故事案例不理解,則無法講授課,而且很多枯燥的理論觀點是要用工作案例來說明的,課程拆解過程中要給新講師充分講解故事案例。
5、掌握課程中的互動活動:在課程拆解的過程中,每個拓展活動必須請老師從頭到尾按步驟實施一次,這樣才能保證在實際授課中達到遊戲或活動的預期效果,由於技能課里的遊戲通用性較高,也可以在其它班級里試用和實踐,如果組織過程沒有問題,再回到正式課程中使用。
6、了解事物形成的本質原因:技能課不像技術課,技術課更類似數學。技能課拆解不是純粹的理論,它注重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答案的推導過程。因此我們要在課程拆解時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把事物的所以然說清楚。類似:火箭助推器的寬度為什麼等於兩匹馬屁股的寬度?這個也是課程實施時候的難點,也是常見的興趣點。
整體來說:
1、了解講師定位,了解學生狀態,即備學生。
2、了解課程的核心理念,掌握重點難點。
3、掌握課程的整體過程,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和過度。
4、掌握知識點、案例、互動、練習及測評方法。還有課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5、按照教學大綱,把以上的內容形成備課筆記文本教案。
6、使用思維導圖,默畫出授課過程,標出重點難點,興趣點。
7、根據教學大綱和思維導圖,模擬授課,對著鏡子或牆自己講一次。
還有,集體備課,大體上就是模擬實戰、互相演練,互相點評了,其它過程差不太多。
只要備好了課,成功教學已完成了一半,其它的就是實戰和千錘百鍊了。
雖然是培訓機構,不過帶了兩屆新老師就來說說新老師的問題吧
才看到寺主人的某個答案覺得非常好,她把工作能力分為了「道」「術」「器」三類,放在教師這個工作上也可以這樣分「道」教學風格,教學理念「術」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器」教學流程,教學技能新老師剛進門一般會從技能,方法上加以培訓,讓他們很快能上手教學,但是往往問題是他們有時候在某些環節設計上難以取捨,甚至提問的設置都會有所糾結。這是因為他們對於教學目標並沒有琢磨透。 我認為教育沒有好壞,只有合適度及目標設置的差別。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執行中的矛盾,都是教學目標沒有參透產生的疑惑。 我們這邊新老師的備課在不知學生水平的情況下會被要求大量觀摩和實踐體驗。結合指南大綱,反覆組織教研討論。我又摩拳擦掌地來了哈,繼續我的乾貨大實話模式:
題主的問題是:新老師如何備課?如何了解學生的難點?備課時又如何抓住重點?
所有矛盾都幾乎集中在這個「新」字上,那我先甩一句有的人不愛聽的觀點:
任何一堂課,都可能有遺憾。
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都一個樣,所以身為新教師,盡量做到最好,不過你第一輪教的時候,都會有不足的,關鍵還是後期積累和完善,一口吃不成胖子。
好,言歸正傳。
1.自悟教材
一篇課文擺在那兒,自己先巨認真巨認真讀三遍!!記住,不能全是默讀,也要張嘴讀至少一遍。這樣你就會發現某個生字、詞語不好理解,不好讀準確。抓住了,就做上記號,然後翻字典,看教參,搞定它們。
2.對照教參
教材中的課文,也許有的你根本不屑一顧,但選它肯定都是有目的的,要認真研究作者謀篇布局方法,看教參上重點講解的句子,有側重地抄在你的課本上。
3.看課後題
每一道題你都要比學生先做,包括背誦全文,課後題一般都是很基本的,你要上完一節課,學生連課後題都不會做那就慘了。
4.查閱資料
有些課文需要旁徵博引拉資料,才能讓學生達到情感共鳴,比如小時候我上《詹天佑》這課文的時候,我覺得乏善可陳,後來我當老師教的時候,我就得想,怎麼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偉大呢?我又查閱了一些資料在課上引入了詹天佑遇到的其他困難,帝國主義者為了阻止詹天佑繼續修建鐵路,竟秘密綁架了他的女兒女婿,致使他的女兒慘死。我實時教學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學生們內心的震動。
5.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時候,必然「備學生」、「備學法」。
對新老師老說,並無其他,去聽課吧!同組老教師的課,網上課堂實錄去搜吧。
http://www.youzhik.com/ 優質課網
http://www.sp910.com/ 教視網
中國知網
都能給你一些小幫助,但你記住,那畢竟是別人的學生,不是你的課堂。
你第一遍教,運用了某些環節,在實踐中你必須琢磨這環節真的適合你的學生嗎?如果發現學生根本沒理解,這環節再棒,以後都別用,舍了,要不就改。
你得做筆記,我現在覺得,無論你教得多麼花哨,都不如學生懂更重要,因材施教才是真理。
6.寫教案
對,到這兒才寫教案。教案一定要寫,剛開始不會寫,就買一本《鼎尖教案》抄,抄到課堂的基本流程慢慢就熟記了,教案不止給領導看的,最重要的是你抄不到的東西,你自己的東西,1——5過程中你悟到的東西。
7.寫教學反思
有的學校要求,有的學校領導不要求,我認為當然記錄下來是最好的,你的遺憾在哪裡,你下次才能提高。
最後,補充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講語文課文,不要逐段逐段滿堂灌,如果你把教參上的東西這麼講給學生,學生看課文就是割裂的,而且他們會覺得上語文課就是做筆記,筆記還是跟他們買的教學參考書上一樣的。
2.教師就是教師,你不是演員,備課,尤其是公開課,別竟想著怎麼教得出彩,你得思考如果你是學生,你會遇到什麼問題。
3.上課時,能讓學生合作、自主完成,就放開手腳,比如講文言文的時候,短的,就讓他們自己拿著工具書去梳理意思嘛,你一句一句帶著又枯燥又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畢竟你最後是要教會學生掌握某種能力。
4.如果你有通篇考察全局的能力,你可以自己整合教材,比如某冊書中第二單元第四課主要用了借物喻人,恰好第四單元第三課也有,放在一起。一個講,一個練。
最後推薦一下我的拙作,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o(* ̄︶ ̄*)o:
第五屆豆瓣閱讀大賽入圍作品《影子遊戲》:https://read.douban.com/ebook/36162319/
第四屆豆瓣閱讀大賽入圍教育類作品《太陽底下》:https://read.douban.com/ebook/24126290/
豆瓣9.0分行業專欄《教你如何擺脫菜鳥教師標籤》:https://read.douban.com/column/1917908/
哈哈,新老師啊。別的他們都說了,我就說一個。第一次板書,不要象我當初那麼沒出息,握粉筆的手都在發抖。
找學校里的一名資深教師,去聽他的課。
把手機或攝像機帶著,錄下上課的語音或視頻。
回去後,反覆聽,反覆看,腦子裡模擬畫面,嘴巴跟讀。
重複10遍,你就可以照葫蘆畫瓢了!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迅速擺脫新手教師控制不住時間,把握不好節奏,使用不好板書,處理不好突發事件的窘境。
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luckier you will be.
別的老師聽課後,絕對會震驚:尼瑪,這是新手?
學生聽課後,絕對會抱怨:尼瑪,這是X老師附身?
模仿,模仿,再模仿。
重點與難點?你當初讀書的時候有感覺嗎?
資深老師的手勢,表情,語言,你全部吸收!
至於自己的風格,先脫離新手期再說吧!
一個實習過兩個月高一生物教師的運營專員得現身說法!
我已不在學校,但學校充滿了我的傳說。
那個帥比的生物老師!
謹以此文獻給帶過我的老師!以及被我坑害過的四個班的童鞋們!
——Larus新老師備課,最好的辦法就是模仿老教師。
新東方內部是可以聽課的,新老師可以進到名師的課堂去觀摩。尤其是北京,可以直接去霆最頂尖老師的課,是誰就不說了。其次,新東方內部也有分享,也有針對新老師研發的課程,講課的也都是最頂級的老師,什麼高級培訓師,首位女培訓師,學了他們的課的確受益匪淺。除了模仿名師之外,我覺得新老師其次要做的是在上課中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表現。每天晚上把自己的課堂表現好好過一遍,把有問題的,不知怎麼處理的總結出來,實在不行問主管。我覺得新老師剛剛開始備課時是沒有自己的風格的,一開始的時候都是在模仿,慢慢地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有自己的風格了。 這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畢竟一開始我們一頭霧水的時候能做的就是去模仿到最好,然後在不會做錯的情況下去添加自己想法。網上有很多資料,有的資料是精品,有的是基礎框架似的,沒什麼新意。先選擇基礎框架的參考資料,畢竟是自己教授,自己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在框架上加加減減。然後再去看精品的,對照後取長補短。現在上課基本用ppt課件,資料也很全。 關於重難點,一開始也是參考教師用書和同事,當然如何突破重難點,如何讓學生學得又快又好需要時間的,經驗都是慢慢積累起來的。一開始能做的就是充分備課,認真對待,這堂課開始的時候狀態是胸有成竹的。 被學生問得不知如何回答可不好 Σ( ° △ °|||)︴
不論是過去的「滿堂灌」或「啟發式」,還是現在的「合作式」學習,都不能脫離開「讓每一堂課充滿活力,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我們的設計是讓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經驗、體驗建立了聯繫,搭起了教材內容通向學生生活世界的橋樑,讓我們的教材內容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和認知慾望時,課堂才會充滿生命般的活力,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識才能轉化為學生的能力。 一、怎樣設計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呢? 1 要把教材內容結構化。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結構就是事物是怎樣關聯的。只有我們把知識建構在學生那棵「知識樹」上時,教材上的知識才能在學生身上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因此,我們要對教材內容認真研究,要「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提取教材的綱要信息,然後架構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上。 2 要把教材內容問題化。一石激起千層浪 巧妙的問題設置,常常會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要多從學生的「興趣」方面來設計問題,讓教材內容更切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要能激發起他們的聯想和創意。儘力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自己的努力,一個個地進行問題的「求解」,進而激發起一系列問題,讓課堂活力四射。 3 教材內容操作化。 做中學,用中學 「死」的書本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種種「操作」,才能「內化」為學生的頭腦中的經驗體系。因此,我們要科學地設計一些多樣化的練習系列,根據學生現有條件,設計一些實驗、實踐方案,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實踐,幫助學生建構起有意義的知識體系。 4把教材內容最優化,提煉出內容的精髓 要讓學生對你的這一堂課始終有興趣,不僅僅靠巧妙的問題設計,還要根據教學的目標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煉出內容的精髓,用最恰當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的眼、耳、口、手、腦都協調起來,使學生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愉悅情感,從而保持住對這堂課的長久興趣 二、學會「開放性、創造性」的備課 1 教材善用,多些調適 自己想教給學生的方法、思想、價值觀等巧妙融於其中的教材,就是好的教材。如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不一定用教材中的文章,某位學生的一篇優秀作文,或某篇精彩的美文,只要能讓學生更好理解閱讀方法,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更好地獲得真知的文章,都是我們要備的內容,不一定對教材上的每篇課文都去備,都去講授。 2 設計靈活,多點空白 我們要盡量多設計幾套教學方案,為課堂上的靈活運用作好準備,這樣才能發揮出備課的巨大作用。當然,這些方案是不一定寫在備課本上的,可在自己腦中「預演」一下,以應對「不測」。同時要注意,我們的教學方案是需要一貫性的,不要讓學生難以適應,進而影響了教學效果。要在穩中求變,如詩歌一般,要有空白美,空白的地方就是我們聯想和想像的地方,也就是我們靈活處理的地方。 3 形式多樣,別具一格 除了寫在備課本上這種通常做法外,還可備在課本上,備在優盤上,電腦中,甚至是紙片上,哪種形式便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就採用哪種形式。備課形式除了老師獨自一人外,還可以採用集體備課和學生參與備課等形式,增強交互性,真正讓我們的備課實用和有價值。並在實踐總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備課特色。 4 善於「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備課 在以個人電腦、網路技術和多媒體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技術革命的出現,為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物質基礎。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互聯網、學校遠程IP教育網的開通以及越來越完備的電子備課系統的出現,為我們的備課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我們可以利用這聲、光、色把我們難以實現的實驗,在一堂課內得以很好實現。各種各樣的素材紛紛呈現,實現了許多「不能言傳,只能意會」的夢。網路上同行們的優秀課件,優秀教案,是我們無聲的老師。我們可以共享這無窮盡的備課資源,來提升自己的備課水平,縮短自己的備課時間,為自己,更為學生提供了不少「方便」。
101教育PPT,匯聚超過35萬個課件、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習題等全學科海量優質的教學資源,支持按知識點快速搜索定位資源,方便教師更精準的找到優質資源製作課件。還可以通過手機控制課件,方便教師掌控學生學習進程。在互動課堂模式下,隨堂練習結果實時反饋,學情報告及時呈現。
大專院校進修ing,科室裡面有個很喜歡在辦公室工作的老師,很負責任那種,每天都很專註在教學上面,很佩服啊!我這種畢業生菜鳥遇到這樣的前輩算是好運氣咯!打算這學期的進修都跟著他學好了!我也很困惑怎麼備課,教學。我覺得對於新老師來說,重要的是要調整好心態,不要想太多,一根筋地專註在專業裡面吧!前輩們都是很熱心的,會大方指點迷津,一起加油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