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類網站最終都應該走社交嗎?問答類社交是否是一個偽需求?

個人認為:

提問與回答雙方並沒有一個明顯的社交需求


問答網站核心功能在於答疑解惑。通過標籤分類推薦 以及搜索功能可以將問題的曝光率加大,同樣社交元素的引入也是這個目的,可以將問題曝光給更多有可能回答的人知曉,同時給與關注或者回答的人明確的反饋,他的回答是否被認可。

當然,現階段這種社交的元素引入過多,在問問里很明顯,好友關係鏈的引入其實對於問答本身價值並沒有那麼高,通過空間等snsfeed的傳播很難說找到真的對問題有貢獻價值的人,因為好友並不代表口味相投,興趣點一致。不如知乎或者微博主動關注這種有價值。


社交並不是一個要去達到的目標。社交實在太普遍了,無處不在,有人就有社交。所以,社交這個「需求」沒什麼偽不偽,問答社交、微博社交、QQ社交、酒吧社交、電梯間社交等全是真實存在的需求,這不過是社交的各種場景,或者是不同的方式而已。

問答類網站當然不應該最終走向社交,「最終都應該走向社交」這個觀點是錯的,不僅是問答類網站,其實所有和 Social 有關的網站最終都不是走向社交。社交的本質是關係,這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終點是什麼?其實就是在關係之上產生的各種互動,各種需求。 說白了,社交網路其實就是基於各種關係而產生各種互動。比如開心網的基礎是同學和同事關係,這幫人在開心網上幹嘛呢?簡單說就是圍繞各類遊戲,應用,轉貼的互動;又比如 LBS,是圍繞地理位置的互動;再如新浪微博,從圍繞 140 字的互動升級到圍繞各種應用,遊戲,音樂,視頻的互動,對於一個 1- 2 億的網站來說,沒辦法,人慾即天理,人長期扎堆的地方就是社區,互動更多是必然的,亂也是必然的。

在知乎,問答就是互動。每個人每天都有很多的問題,在知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讓從來沒有答案的問題獲得解答,說實話,一個人真實的交際圈是有限的,當你要旅遊的時候,周圍真的找不到這麼多的旅遊達人;當你要創業開公司,周圍真的沒有經歷相仿的創業者和律師,而他們現都在知乎上。

起點和終點是不能顛倒的,知乎的問答是社交問答,而不是問答社交。


問答社交確實是個偽需求。不大可能因為我們關注用一個類型的問題我們就交上朋友。更何況又沒有用戶與用戶直接溝通用的產品,所以問答網站也沒打算實現這個功能。

但是引入社交元素(關注、被關注)確實必須的。因為問答內容生產之後,需要有傳播機制才不至於讓內容變成一灘死水。通過給問題添加分類,用話題引導的方式驅動問題的傳播,傳播力和傳播範圍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引入一部分人際關係,傳播力會遠大於單一用話題引導問題的方式(關注話題的人數是固定的,關注該話題的人的人脈圈卻很巨大)。所以目前所謂的社交,主要還是為了給內容提供一種流通、傳播的機制。不然的話,內容死在那裡不流動,再好的東西也不會被挖掘出來。

大多數加入社交元素的網站實際上解決的不是社交問題,而是把它當成了一種信息傳播工具。簡單說,keso回答一個問題能被幾萬他的關注者看見,而原本那個問題可能只有幾個人關注。


問答類網站著重知識分享,社交的功能其實非常弱。

知識類的一般都是理性的知識,而社交網站的很多內容都是私人性很強的感性交流。


問答類網站最終都應該走社交是個什麼鬼?

問答嚴格來說算不算社交行為,我說可以算是,但你這麼問讓人摸不著頭腦,問答類社交又看不懂是什麼鬼了,我還可以說淘寶上購物評論也是社交行為,旺旺那就更加多社交行為了。

but,so?

有什麼意義?

問答社區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高問答的匹配率,建立流暢的內容生成機制,讓用戶可以最快的獲取自己想要的答案,或者智能的推薦他感興趣的回答內容,整體上肯定是圍繞內容這個核心點的。這個過程中肯定會產生社交行為,但是社交不會是核心。這就類似淘寶也有評論回復,甚至還有旺旺,但是你肯定不能說淘寶是個社交產品,阿里也不可能異想天開通過旺旺去打QQ。

這兩年看了太多的產品老是喜歡幫自己加個社交的概念,我其實不太懂有什麼意義,也許坑投資的時候可以多估一點,但是看看這幾年做的比較好的產品沒有一個是因為做了邊角料的社交而壯大的,美團、搜狗、MIU哪個是因為社交起來的?都是因為核心做得好,專註定位專註用戶。

總之,社交這個行為大部分產品嚴格來講都有,比重各有輕重,對於這些產品來說都不是核心,可以是日活推手也可以是輔助功能,但對大多非社交產品來說,少了也不會撲街,至於答題類產品社交是不是終點,我只能說我幫騰訊報警了。


提問者的起初需求肯定是想問問題,但是當他(或她)看到高質量的吸引人的答案就特別想了解、結識作者這也是人之常情。通過話題找到共識的圈子,這就引發出社交的需求。


我的回答是:面向C端的產品都需要結合社交元素,但未必要做成社交網站。可以從三個角度思考:1.問答類網站出發點是要解決用戶什麼痛點需求?2.問答類網站運營過程中靠什麼來吸引流量、激活用戶?3.問答類網站發展到一定階段,如何實現流量變現?

第一個問題:問答類網站出發點是解決用戶求知的需求。一方是問題提問者,另一端是問題回答者。高質量的問題、高質量的答案是問答類網站首先要提供的。那麼,引入社交元素能有助於此嗎?顯然是的。比如:知乎目前所做的,針對問題可邀請某個專家來回答

第二個問題:問答類網站運營中依然需要依靠高質量的問題、高質量的答案來吸引流量、激活用戶。但是當信息進入冗餘階段之後,該怎麼辦?整個提問、回答的過程是否有趣好玩將會變得非常重要。因而引入社交元素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個問題:問答類網站運營到一定階段之後,存量資源將變得非常豐富,包括各種各樣的知識、各行各業的專家。這些資源為流量變現帶來了可能。盈利模式可以有很多種,比如結合某個領域知識進行出版,挖掘知識達人推出精品課程等,當然也可以撮合知識達人在線上或線下與粉絲見面進行延伸性質的知識問答。對於最後一種模式,就具有社交的元素了。

最後補充一句,問答類網站是先有知識需求,再有社交需求;而社交類網站是先有社交需求,再有其他需求,比如知識需求。


社交從來不是目的,社交是手段,也是進程。

目的在於促進人類的社會性流動,擴展思維,最後發現更豐滿的自己。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話凄涼,但從來都是適用的。人類的每個決策都是下個決策的鋪墊,問答也好,社交也罷,都是為了生存、愉悅自己、發展自己、展示自己、安全自己、享受自己罷了。

主觀性和自我性永遠無法從人類行為中剝離出來。對於問答網站來說,無需避諱這一點點自私,相反,開闢一個無私的環境,容納這一點點自私,互利共贏才是王道。


推薦閱讀:

TAG:知乎 | 問答網站 | 人際交往 | 問答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