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可以成為萬曆年間的任何一個人,包括皇帝,你該怎樣做才能避免明朝的滅亡?

讀了《萬曆十五年》深有感觸,感覺偌大的一個帝國已經行將就木,單憑任何人的努力也無力回天,但是我心裡又覺得不甘,請教知乎上的能人賢達能不能給幾百年前的明朝指條活路?


謝邀,拯救一個封建王朝,這事不好辦。

明朝是漢族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它的問題是貪腐和黨爭,它的特點是國家的主體階層——士大夫階層已經爛到骨子裡了。

甚至根子都不在萬曆,要知道,早在洪武年間,耿直的朱元璋反貪就能三年抓光一科進士。

萬曆朝的貪官污吏是抓不幹凈的,連張居正都貪,怎麼抓?

即使萬曆提拔草莽幸進,這些幸進也會貪起來。

而黨爭更是無法解決,哪個黨派是乾淨的?要不要平衡了?而且即使你敢賭,一邊倒支持哪一派,其結果也會是由這個黨派再分化出新的黨派。

更遑論扶持資產階級甚至無產階級,那更是自尋死路。

……………………………………………………………………………

但這事,說容易也容易。

一切社會矛盾,歸根結底都是生產力與需求的矛盾。明朝社會矛盾的本質,實際上是生產力無法滿足貪官污吏+士大夫階層+普通民眾的需求和。

作為穿越客,最拿手的就是提高生產力。

最簡單的方法是穿成萬曆或張居正,萬曆可以繼續不上朝,張居正可以繼續搞黨爭和貪污。只要在歷史基礎上多干三件事就可以。

1,撿起成祖時期的航海技術,參與到大航海時代,到了日本有白銀,到了南非有鑽石黃金,到了美洲有玉米番薯,自家有絲綢茶葉,心再黑點,黑奴鴉片也不是不可以。

2,蒸汽機。

3,有了1的巨大財富,資產階級就會自發出現,有了2的啟發,研究機器就會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工作,此時把科技地位拔高,乃至到科舉的地位,也有了可能。

這樣,士大夫可以盡情腐爛,官僚可以盡情貪污,全世界的財富都在流向明朝,作為舵手,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警惕,維持住科技領先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海軍力量,不要做荷蘭和西班牙。


講及王朝輪替,以前書里都喜歡用土地兼并這個原因,只有大吃小,沒有小吃大,最終結果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而且如果僅僅是一代人也就罷了,能富說明有能力。多代積累下來,就會導致大量社會資源積累到無能的人手中,最後的結果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紳階級所掌握的財富畸形膨脹是幾乎任何一個王朝的癌症,而在中國,富紳階層通過特有的文官系統,影響力向上一直延伸到內閣,甚至到了掣肘君王的程度,引發各種併發症,連一些表面改革都被阻礙。

萬曆所要做的,就是勤勉一點,敢像朱元璋朱棣一樣敢砍人,砍完以後要擋得住文官們的不合作。嘉靖和萬曆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培養一派去打壓另一派,使得文官集團始終不能威脅到皇權。但是這些只圖個耳根子清靜的舉措是不夠的,要編製幾個大帽子往下蓋,什麼通敵什麼貪腐,那種動輒抄沒全家別人也不好說什麼的重罪,大規模搞起來。狠狠讓富紳往外吐銀子吐血,削藩,讓王權無可撼動說一不二。

更要配合理論引導,找幾個脖子軟的大儒,說點不一樣的東西,別讓富紳覺得自己有倆錢讀點聖賢書,就是社會中堅就可以天不怕地不怕。對富戶要敢徵稅敢徵稅。

然後,才是丈量土地明確地稅,確保對富紳的加稅不會落到貧民頭上,最後就是狠狠的對富紳徵稅,桑弘羊那種方法整。

萬曆朝,還沒有病入膏肓,無論怎麼折騰庫里都是有餘銀的,也就是萬曆礙於本身局限性懶得管,要不隨便讓富紳放點血,哪怕就漢武帝修陵遷富戶豪強,酎金案罷爵那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也足夠延伸明朝百十年的國祚。


太看的起自己了


一個這麼龐大的國家,豈是一兩個人可以管得過來的?所以有了無數官員代理。人以類聚,權力集團就出現了。作為一個皇帝,只能宏觀地利用一群忠奸不明的人來行使自己的權力,哪裡能面面俱到呢。而人多智慧大,一個成熟的集團會自動地利益最大化,皇帝沒有精力更沒有能力去控制他們。所以明朝的衰落是遲早的事。皇帝不過是一個信息完全來源於他人的宅男罷了,沒用的。


明朝到了你說的萬曆年間,實際上出現了三派政治勢力:心學派,代表人物海瑞、張璁;理學保守派,代表人物張居正;理學激進派,代表人物東林黨。這三派之中,最有利於明朝的無疑是心學派,而最反動的就是東林黨。東林黨在歷史上口碑還不錯,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崇禎時重新掌握了政權,後來又投降滿清,有了編寫史書的權力。實際上,東林黨是最為腐敗的,他們與閹黨勢不兩立是因為魏忠賢在天啟的支持下反腐,觸及到了東林黨的利益,因此魏忠賢成了大奸臣。

回答樓主的問題,我想這位皇帝應該這樣做。他需要具有朱元璋的魄力,能夠狠下心來反對腐敗,鐵腕鎮壓腐敗分子。同時,他也要有朱棣的高瞻遠矚,大膽起用心學派大臣,與理學做徹底的決裂,清算理學瘤毒。其實,在中國出現王陽明、李贄的時代,歐洲也出了一個人,他叫馬丁?路德,正是他搞的宗教改革使歐洲衝破了神學的蒙昧,走向近代。同時期的中國心學革命,則被當時實際掌權的理學士大夫鎮壓了,中國失去了一次機會。後來又有一次清算理學的機會,那是1644年,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經歷過農民起義的洗禮,新的統治者肯定會摒棄理學,把心學確立為正統思想。這時東林黨人認為,明朝若亡於滿清,他們還能做亡國奴,若亡於李自成,他們就想做奴隸而不得,於是他們投降了滿清。理學思想禍害了中國近千年,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通過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反右運動、wh大革命,才算是徹底清算理學。

明朝末年,實際上皇權已經被文官集團架空,這時需要加強君主專制,制約文官集團的腐敗,通過魏忠賢這些太監製衡就是天啟對抗文官集團的一個手段。只要打垮了以東林黨為代表的文官集團,剩下的事就好辦了。起用心學派重振朝綱,對內鐵腕反腐,對外加強練兵,擴大武將權力,消滅後金。在國內事情基本解決後,開海禁恢復大航海,與已經崛起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打打交道,師夷長技以制夷。無論是海上陸上,開疆拓土,永樂盛世可以重現。


明朝啊,

要麼推翻它,但是萬曆時期基本不可能,這個時候老百姓還能過下去。

要麼,學習漢武帝,解散現在的執政團隊,組建另一套政府,創建新的利益集團。

這個就要求有魄力,計劃周詳,最重要的要有識人之明,新組建的團隊有足夠的能力。

具體操作有兩個可選的選項,

第一個,學魏孝文帝,首先用內庫組建新的禁軍,帶著新禁軍,以東西南北巡之名,遷都,直接另起爐灶,另組建一套中央官僚系統,另一套京營系統,不過風險比較大。

第二個,學宋神宗,在朝廷里設立新部門,不需要新部門行政級別有多高,只要這個部門權力夠大就行,尤其要選資歷比較淺,有衝勁又聰明的部門成員,讓這個部門取代內閣,首先讓中央政府聽話,然後逐步在地方奪鄉紳的權。這個方法阻力比較大。

其他比較重要的細節上

內庭和親軍,一定要組建新的5000人左右的禁衛,人選孤兒,在內庭上效仿宋朝,在內庭辦學校,讓宦官去上課,文武都要學,宦官做到六品以上就外派做武官。

特務機構,撤銷東廠,西廠,取消錦衣衛查案辦案權力以及審判權,僅留做耳目。

組織上,組織更大規模科舉,擴大明經,明算,明法科等諸科人數,擴大國子監規模,給國子監開分校,給國子監生以諸科出身。擴大公務員隊伍,不說每個縣有幾千公務員,起碼每個縣得有一百以上吃皇糧的。用新的公務員系統取代鄉紳,控制住縣城,鄉里增強影響力。

經濟上,

首先確立貨幣以及稅收系統,從澳門葡萄牙人那裡學新的衝壓鑄幣的方法,逐漸提高政府信用,發行大面值貨幣斂財,解決長期混亂的貨幣體系和長期的通貨緊縮。然後酒,煙,茶葉,明礬等官府專營斂財。

確立稅收採用錢,糧,絹,棉,乾草,五種固定方式(這也是宋制,沒什麼好說的)。

設立常平倉,調控糧價,也是宋制,沒什麼好說的。

改掉一些爛大街的制度,比如戶籍制度。

這樣財政收入會逐漸提高。

軍事上,改革軍鎮制度,首先用禁軍為基礎,裁撤舊京營,組建新的中央軍,然後逐步從內地開始裁撤衛所為縣鄉,給衛所土改,分地。利用中央軍的威懾,掌控九邊,調換邊臣,

改革總兵制,財政改善後,肯定要建新京營,擴邊軍,利用這個機會建立專門後勤官員,剝奪軍官掌控的軍資。

到政府信用積攢到可以發行大額硬幣的時候就可以在盡量避免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大規模和周邊外貿和擴張了,這時候財政會更充裕,普通老百姓就會有餘錢了,也就有條件發展教育和科技了。

明朝的各項制度真的是已經爛大街了,能撐這麼長時間真不容易。


坦白的講,你成為任何一個人都沒用。1.權利制衡問題。(皇帝,文官,宦官之間的關係)2.不能以道德禮儀代替法律和權威。3.解決經濟問題(明朝敗於通貨緊縮)能解決以上三點,怕是只能革命了。


明朝的中央集權統治決定了要想改變它就只能兩條路選其一。

一、從下至上革命。穿越成陝西、河南或者其他當時地少人多的地方的底層官吏、破產士紳,向上世紀的共*黨學習,走農民起義—&>割據政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然後先實行計劃經濟,恢復經濟,再走資本主義路線,對外進行擴張,最終走上帝國主義的不歸路。

簡而言之,就是以中共的方式,走向帝國主義國家。(像不像!%#*%?¥~^_^)

二、從上之下改革,那就只能穿越成萬曆皇帝本人啦。先籠絡軍隊將領,拉上朝鮮,趁著打敗豐臣秀吉的機會,打劫日本金銀、糧食,然後聯合東南士紳,對朝鮮、日本進行商品傾銷,以緩和國內矛盾,積累改革資本。以對日掠奪、對朝貿易作為宣傳,鼓動、聯合皇親國戚,建立商隊、護航艦隊,展開南洋、印度洋地區貿易。以對外貿易的巨大利潤,吸引全國士紳加入,間接起到恢復生產力,培養資產階級的目的。接下來,就可以點科技樹了,進行英國式工業革命、全球性對外擴張。最後還是得走上帝國主義不歸路……

要想救明朝,就只能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走資本主義道路,發展成帝國主義……(這基本就是為啥那麼多穿越小說套路都差不多的原因………)

——————————————————————

純屬胡扯,要是有人寫了內容差不多的小說,那隻能說純屬巧合,歡迎大神評論區詳細指點Orz!


讀史而知興替。《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出版於1981年,當時正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這本書雖然說得是萬曆年間的事情,卻對當時的中國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即使到了現在在某些方面也很切合當下的改革背景。要想改革單靠一些細枝末節的技術性改進是起不到多大效果的。要想改革得先在全國上下達成改革的共識,改革的方向在哪,該往哪裡改;還得有一個強有力的階層或者集團能夠打破原先的利益格局,強而有力的貫徹改革的意圖。當下的中國似乎又處在了這樣的一個改革的十字路口,我們的改革方向在哪,該怎麼改?我們的方向自然是現代化,我們似乎明白什麼是經濟現代化,而且我們也在大步的往前邁進,但是什麼是政治上的現代化?是西方式的民主還是我們能夠自我們能夠找到一條自己的路?好多問題是難以回答的或者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即便什麼都不會,初中高中的理科知識全還給了老師,也可以參照,雍正王朝之類的電視劇,像雍正那麼做,也可以解決問題


開海,把新加坡佔住了。通商收稅。

當時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這些東西比現在的蘋果,汽車,LV還值錢。

一直到300年後英國用鴉片才讓中國白銀外流。


非典

先問可不可以,再問是什麼。

沒有什麼能長期阻止大規模掌握鐵器的人類放出人口指數增長的大殺器,除了工業化。短期有黑死病,可遇不可求,也只能延壽百八十年。

而大統一王朝下是不可能產生工業化資本主義這種異端的,歷史上所謂萌芽不過是寄生在農業上的手工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依附於農業興衰,才是歷史常態。

沒什麼好不甘心的,地理斌賦固然造成開局落後,但也造就現在坐二望一局面。已吃到魚身,還惦記魚頭,是謂想不開!

……………………確定沒有改題?………………

嚴厲打擊藏匿人口基礎上,加派人頭稅,遏制人口增長,

發明、推廣避孕藥,

第一條重點,第二條修飾,

從太祖朝開始,療效最佳,中期無望,晚期裱糊,

輔以豐年重稅,

發民力修水利,尚有餘力則修皇陵,民力不盡規模不止,

抑制非農產業,

確保平年每年能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糧食收上來腐爛,

豐年全國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良田休耕,

不解釋。


收商稅,降農業稅,大航海。皇帝有錢就能推大航海,造就新興權貴,權利洗牌,再調整科舉導向……大概就這樣吧。三十年不知道夠不夠!


我覺得明朝奔潰的根源在於經濟衰退。

海上貿易主導權已經落入西方人之手,西方人控制了制海權壟斷了貿易,擁有產自全球的南美的大量白銀壟斷了金融,而且擁有龐大殖民地生產各種原材料。

所以,明朝的對外貿易基本就是流血的傷口。而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貿易大國。不斷流血,直到奔潰。

海洋是經濟發展的關鍵。自從白人控制了制海權之後,中國的社會發展就陷入了困頓。從明朝中期一直到近代,中國在西方的壓力下幾乎喘不過氣來。

中國靠自身的話,怎麼做都無法破這個局。

最後是一戰二戰,西方國家自己內訌才給了中國翻身的機會。


唯一的辦法 皇帝放權 東南互保 遷都南京 安心發展 等到李自成和滿清瘋狂死磕兩敗俱傷後 聯軍北上 再造乾坤


竭盡全力,用皇帝的所有資源,大力鼓勵和推廣紅薯,提高糧食產量,對抗天災的能力。至於什麼分田地,做不到的。皇帝沒有那個能力。明朝的官僚們一直也在推廣一條鞭法什麼的。至於反腐,萬曆也沒有那個力量了。


推薦閱讀:

TAG:明朝 | 歷史 | 穿越 | 改革 | 歷史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