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時代選擇隱居的人會多一些?

看新聞《廣東男子棄百萬年薪選擇隱居》有感,想問一下大家。


傳說中的時代——三皇五帝甚至更早,說起來也就是原始部落,據說大家的思想覺悟都很高,因為少了很多物質與社交的麻煩,又不必學習數理化推動科技發展共建和諧社會,這樣一來,每天吃飽了晒晒太陽談個戀愛,其餘的就在感悟人生了,感悟多了,便生出智慧來,你知道,人有了智慧,就會驕傲,不合群,走在街上不舒服,於是就往沒人的地方跑,那會兒你隨便跑來跑去成本也不高,反正房地產啊旅遊景點等等全沒開發,隨便哪裡找個山洞就check in了。

那會兒普通民眾就覺得這些人很屌,也不知道為啥,反正就是不明覺厲的原始版,這幫最早隱居 的人就是隱士文化的創始人,傳承了一種思考方式。換了現在,你出去旅遊在山上碰見個隱士你也認不出來,只是想這盲流子肯定腦子有問題,天天不洗頭也不嫌難受。

那會兒當領導的地位沒那麼高,黃帝大家知道吧,大領導,公款旅遊,跑到廣成子那兒問道,廣成子說像你這種傻逼我跟你有啥好說的你走吧,就是這麼屌,屌到這種程度就是神仙了。有些人是有些虛無主義的,覺得啥都沒意思,看雲彩看多了,看啥都是浮雲,堯帝的時候村裡面住了七兄弟,葫蘆娃的原型,其中一娃叫許由,很厲害,純農民,就種個地,啥也不幹,看別人做生意掙錢也不眼紅,關鍵是他什麼都不要,我這幾日領悟到,人牛逼的最高境界就是這個人啥也沒有,而且他啥也不要,你能把俺咋地,混到這個境界就是金剛葫蘆娃的境界: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堯帝不信邪,跑過去要拜許由當老大,許由說你該幹嘛幹嘛別煩我。你看,人家不稀罕這個,後來實在逼得急了,才跑掉隱居起來。這件事的厲害程度就像你本來在北京打份小工一個月三千塊錢,房租2500,突然一天馬雲跑過來說要把整個阿里巴巴交給你,你急忙擺手說不要不要,眼看他就要哭,你趕緊收拾細軟連夜刷了張火車票回老家種地去了。

然而,不得不說,隱士的時代已經過去,隱居這種歷史行為也處於消亡之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上已無隱秘之地,本拉登那麼雞賊不還是被揪出來了。還有現代社會的羈絆也很多,你跑到外地得辦暫住證吧,隱了半年被遣返回家了算什麼事?爹媽沒人養怎麼辦,你都不好意思產生那種想法,你要說哎呀,世俗真討厭,我要隱居去,別人就撇撇嘴說,你連兩室一廳都買不起你還隱居呢,你也不好意思反駁他,只能心裡默默的唱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

在古代,宗教成型之後也湧現出大批隱士,(這裡的隱士泛指大多數隱居的人,不必糾結『士』字),事實上宗教就是隱士們搞出來的,所以說精神力量是多麼強大,除了道士和尚知識分子,自然也有逃難避禍的流民團體,比如桃花源。不過選擇隱居的人依然多是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一般人承受不了寂寞,極個別的殺人犯跑到山裡去,沒有太強的信念只好天天手淫度日。關於近代中國的隱士文化,《空谷幽蘭》一書中有所研究,可讀,該書作者所嚮往的隱士生活就是每天抽個大麻晒晒太陽,想想也不錯。

總而言之,你問什麼樣的時代隱居的人多,自然是民眾精神層次高的時代,我認為隱居是一件嚮往自由、追求智慧的美好行為,並不存在那種『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的犬儒思想,這樣看起來,我並不覺得目前的中國存在真正的隱居,因為你根本沒有那個權力,在一個無所遁形的籠子里,你怎麼藏都沒有用,人家只是不想理你罷了。


道廢君子隱


大隱隱於市

小隱隱於山


推薦閱讀:

哪些瞬間,你特別心疼自己?
說起一個省份,一座城市,立馬能想起的美食有哪些?
PC塑料杯究竟能不能裝開水

TAG:生活 | 理想 | 隱居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