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布置家為什麼不喜歡用地毯?

中國現在的建築物很歐美,內部裝修也普遍歐美樣式,歐美人布置房子普遍喜歡用地毯,為什麼漢人偏偏唯獨忽略了地毯


嗯……這個問題。少數民族家裡一般都是有地毯的,當然我家……特么的連廚房都有地毯的。

首先貴是一方面,確實地毯造價很高。還有就是,清洗不方便,每次幫我媽擦地毯的時候我都非常懷疑人生。太他媽不好清洗了。

還有就是生活習慣問題,好多漢族同胞家裡貌似連桌布都沒有誒……我家,恨不得飲水機上都有布,然後窗帘特別大特別厚的那種。不知道少數民族的人士有沒有同樣的經歷,比如說家裡來了很多親戚,那麼就在地毯上打地鋪。地毯確實可以睡很多人。

還有就是審美問題?大概漢族同胞不喜歡呢種很複雜的風格,偏好簡潔實用。

以上


1.因為塵土和濕潤。北方毛毯不易清潔,南方毛毯會發霉。北京地區比喀什地區濕潤非常多。中亞地區非常乾燥。

2.因為游牧民族易獲得優質羊毛。綿羊產毛,每年換一次毛,一般在春季,脫去厚厚的衣服。春季擼羊毛打成羊毛毛線,編織成地毯,染色,上花紋,上桃木膠。

3.以上地理氣候歷史原因造成漢族沒有形成使用習慣。我家族從土改跑到新疆,我家還有一張地毯,圖案精美,4*5m2,厚0.5cm,非常硬。打小沒見過作為地毯,一直墊在褥子下面。

4.地毯正確用法是鋪在客廳或者炕上,炕上還會有一個小桌子。脫鞋直接走在地毯上,盤腿坐在炕上。維吾爾族有這個習慣,蒙古族好像也有。


怎麼感覺題目問的槽點那麼多。

現在還用漢人這個稱呼總感覺怪怪的,放古代確實沒問題,擱現代的語境下還是漢族更合適一點。

中國現在的建築物也不歐美啊,新建的那麼多高層我是真沒感覺是歐美風,這種大容積的住宅不正是跟歐美反過來的么?歐美的建築物包括住宅分散的多,獨棟也更多,至於農村那更不像了。

內部裝修也不歐美,歐美室內的典型布置如 落地窗、壁爐中式裝修不算多,尤其是壁爐幾乎不存在的,除了裝逼用。模仿倒是挺多的,比如什麼地中海風、北歐風,但主流還是根據國內習慣來的。

回答問題,只是我感覺。還是習慣問題,在古代,漢族基本上就是個農耕社會,想獲取那麼多的動物皮毛還是比較少的,本身就缺乏原材料做地毯這麼費材料的東西,還是講求個因地制宜,比如漢族就發明發展了絲綢,顯然也很少拿來做地毯,太浪費,更好的當然是做衣服。

至於現代,大體上室內鋪地毯的還是比較少的。但是現在是一個個性化的時代,任何裝修風格出現都不應該感到奇怪。不過雖然沒有那種大廳大面積的鋪設地毯,但小面積的還是比較多的,比如進門玄關處,放置的還是蠻多的,不過這主要是方便換鞋,跟你想的那種可能不一樣。

地毯流行的地方,比如在中亞中東地區,很明顯跟氣候以及游牧業有關,都是那種乾旱半乾旱地區,畜牧業比較發達,動物皮毛多;至於歐美我真不覺得他們很喜歡那種大面積的地毯。


第一,買不起!第二,容易積灰,不好洗。第三,江南地區,用不著地毯


漢族早期是農耕文化,農耕民族傳統上用席,只不過接受高足傢具後就放棄了。織毯用的羊毛對長城以南來說不易得,羊毛織就的地毯在潮濕的南方也不易保存。

不再需要席地而坐的同時,地毯製造使用成本對我國中、南部來說又偏高,自然就沒有形成普遍使用地毯的民族習慣。


地毯實在是太貴了


其實並沒有。我認識的美籍華人(大多都是20歲之後移民過去的)美國的房子里都有地毯。在中國不鋪可能是因為容易臟也可能是是氣候原因。


別的地方不清楚,反正我們包郵區肯定是為了防止家裡長蘑菇


90年代剛興起裝修的時候流行過,但地毯容易有灰塵,地面又潮濕發霉,當時吸塵器又少又貴。

歐美真的比國內灰塵少,這個問題解釋起來就更複雜了,反正我以前知道的一個原因是水泥標號不夠。

現在歐美用地毯也是需要家庭主婦或者專門找人做清潔,維護成本很高的。中國人沒這種經濟條件維護。


因為後期成本和習慣


第一 貴

第二 不會打理

第三 個人生活習慣不夠衛生

第四 但又喜歡房間衛生


用不起~


先查一下人均居住面積,再回憶一下普通家庭房間能看到多大的空閑地板面積……很多家庭也就免強夠走路的,地毯怎麼鋪


窮,回答完畢。


推薦閱讀:

TAG:裝修 | 中國 | 歐美 | 地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