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老床位這麼缺,為什麼敬老院住不滿人?

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養老床位存在很大的缺口。

在城市裡,福利院的床位一票難求。

但是,我注意到,敬老院里卻經常住不滿人,這是為什麼呢?


最近剛好了解了一下,但是還是答不了全部因素。另外,此文沒有數據和真實案例支撐,所提的觀點應視為假說。

中國老齡化問題是很嚴重,但是還有一句話叫未富先老。這增加了我國老齡問題的棘手程度。

當前的這一批60歲以上的老人,出生於1953年以前。我們粗略分析一下1953前年生人。比如某甲,生於1950年的工商業資本家家庭,6歲時家裡的企業成為公私合營,以後逐漸成為公有。8-10歲遭遇全國性饑荒,當然城市裡的情況應該還可以。16歲時,恰逢文化大革命,某甲被要求和父母劃清界限,然後一起批鬥父母,或者某甲和父母一起被批鬥。28歲時文革結束,某甲可能因為競爭太激烈,加上書也忘得差不多了,沒有考上大學,但是幸運地進了工廠。到48歲時,快熬到退休了,廠子不景氣,下崗了。

這是一個悲劇的故事,這個故事的開頭,也可能是某乙,地主家裡的孩子,也有可能是窮人家的孩子。他幼時在搞合作化,長身體的時候饑荒來了,同樣青春期時來了文革,在學校時不懂知識的重要性,聽不懂下放到他們那裡的知識分子在說什麼。他也沒有獲得足夠的知識,就留在農村裡,老實巴交地種地。2003年終於取消了農業稅,現在有了農村養老,但是一個月100塊左右。總歸有點,但是這夠什麼呢?

不管是哪裡出生,都不可避免地經歷這些時代悲劇。時代在洗牌,新的精英通過新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文革時期的參軍者,文革後的大學生,改革開放後到90年代的下海企業家,在全體人口裡來說,總是少數。而大多數人口,富的變窮了,窮的也沒富起來。每一個宏觀問題,都是有鮮活的例子在支撐著。宏觀上的未富先老,只不過是人均GDP沒上去,老齡人口比例卻上去了。然而,具體到微觀,這種數據上的不匹配,就呈現為一幕幕的悲劇。

養老是一個極其花錢的行業。老年人可能享受的慾望都不多了。但是人老了以後,從總體勞動力中退出來,成為純消費者。老年人對醫院的依賴,對於各種醫藥、輔助器械的要求,對於護工的要求,都很高。

現在的福利性敬老院,床位嚴重不足。很大原因是這些敬老院收費很低。這麼低的收費,完全無法實現賬目平衡。沒有錢去置辦醫療器械,沒有錢去培養合格護工,沒有錢去改造設施。但是之所以能夠維持,是因為政府給予了巨額補貼,維持其運轉。

然而,普通敬老院卻無法維持這個低價格。他們要拿地(很貴),要建設,要花錢與醫院搶護校畢業生(在醫院裡的護士可以跟普通病人發發火,但是養老院的老人們,說兩句就可能不行了,因此很多護士覺得醫院好)。他們的價格居高不下,有支付能力的老人並不多,那又怎麼住得滿呢?


經濟狀況不錯的家庭無需去養老院。

條件一般的去不起『正規專業』的養老院。

按人口老齡化的現狀,集中養老是唯一的解決途徑。

不然4+2+1的家庭模式且夫妻雙方都是全職工作的,

不可能有時間精力能力照顧老人『周全』。

其實家庭養老的老人們大部分時間也是一個人獨處,

如果要兼顧家庭感情紐帶跟觀念接受問題的話,

社區式的半託管養老服務可能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您可能對養老院有固化認知,以為所有的養老院都是一樣的。

但是養老產業這兩年已實現半市場化(而且很快就會實現完全市場化,政府未來將只負責為低收入人群養老托底),市場化就意味著養老機構作為商業主體都將面臨著盈虧的風險。

現在入住率高的養老機構要麼是公辦的福利機構——個人需要支付的費用低,服務也還不錯,通過政府的長期補貼實現了高性價比,所以常年有人排隊,有的甚至要排幾十年才能輪到。

或者就是少數私立養老機構,這些養老機構的服務產品設計符合市場需求,通過嚴格的成本管理壓低了投入又能提供較好的服務。

那入住率低的養老機構呢?

有些是公辦的條件極差的福利院,即使非常便宜也沒人願意進去住。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私立養老機構中那些沒辦法盈利的大多數,大概佔了總數的80%以上。

這些虧損的私立養老機構很多都是沒有做過深入市調而盲目投錢進來的,以為養老機構和酒店一樣,只要有高大上的設施,就不愁入住率。Too simple,如果做不出適銷對路的養老服務產品,不做好市場營銷,投多少錢進來都是打水漂。

現在經營狀況好的私立養老機構都在琢磨剛需,也就是針對失智失能的老人的護理型養老院;都在探索連鎖化運營,既然單個機構做不出高收益,不妨試試規模效應;都在死磕精細化管理,就算是經營狀況好,不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一不小心還是得虧損。

不了解養老產業的朋友可能把它當作一個很賺錢的朝陽產業,但是受種種因素的制約,目前國內大多數養老機構在面臨著虧損。也就是說,現在的養老行業還不是一個大家所認為的只要投錢進來就能有高回報的行業。

再回到問題本身,入住率水平的高低從微觀上來說是每家機構的運營方式不同,從宏觀上來說是整個行業因為大的誤判走向了結構性產能過剩+供給不足。


挖坑


我們所說的養老床位缺口是以老齡化人口和養老院床位數為比較的,但是現實中我國還是以家庭養老為主,而且即使不是家庭內部的互助共濟,老年人也更願意選擇獨居生活。人們對於養老院還是有一定偏見的,再加上養老院本身建設和醫護人員的質素更加大了人們對於養老院的偏見

而且對於敬老院也是有分自費型和國家補貼型的,這些還是要不同看待的。

不曉得你說的福利院床位一票難求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這邊也就不能多說了。


簡單直白的來說就是資金問題。

中高端養老院:照料服務好,專業性強,醫療體系完整。費用高。

平價養老院:大多數家庭老人用退休工資還是勉強可以入住,然而服務水平低,專業性差。

以前會出現床位空缺,然而只是暫時現象,都不用往後多少年,就目前很多地方養老院床位供不應求。無論是高中低端養老院。未來的趨勢只會是沒有空床位。不誇張來說退休前就可以去排隊預約床位。因為也不一定能約上~


之前在某投資機構看了很多養老方向的項目

後來腦子一熱,覺得市場這麼大,不如自己出來開個養老院

這過程中也不斷在思考養老院床位供給不足,和實際入住率較低的矛盾的地方。

總結了一下,可能原因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消費能力不足

以武漢為例,中央城區,二環以內的老齡化問題嚴重,且這個區域的居民大多是老武漢人,有著不錯的經濟基礎(ps:武漢的二環大致相當於北京的四環左右,三環相當於北京的六環)。通過實際走訪發現,在這個區域內的養老機構,幾乎不分高端低端,服務優劣,入住率基本都在80%以上。而外城區域的養老機構,在收費要比主城區低30%左右,設施和條件都不輸於甚至全面超過主城區的情況下,入住率平均只有50%左右。

這些地方的老齡化問題也很嚴重,滿大街都是老頭老太太。但是為什麼養老機構的入住率上不去呢?

在郊區和主城區的養老機構收費有顯著差異的情況下,私以為養老機構入住率較低的原因是主要在於消費觀念的滯後,支付意願低。外城區的居民相對來說收入水平和觀念和主城區存在著差異,外城區大多是隨著城市發展,逐步被併入主城區的周邊鄉鎮,在觀念上更難接受老人去養老院這種在傳統文化上屬於不孝的行為。寧願在家自己看護或者請人照護,也不太願意送往養老機構。

2、空間上的錯位分布

在各個城市都逐步顯現出來,伴隨著政策的補貼,郊區的養老機構越建越多,但是入住率卻一直跟不上。主城區的老人越來越多想要去養老院卻在周邊找不到空置的床位。

交通。一般來說老人及其家屬在做出進入養老機構的決策時,方便探望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而當前的情況是,主城區的老齡化嚴重,養老機構卻較少,因此一床難求。而郊區的床位較多,但是看望起來非常不方便,因此空置率高。

醫療資源,主城區的醫療基礎設施要顯著優於郊區,年齡大了以後,對醫療的需求顯著增加,而位於郊區的養老機構難以提供配套的醫療基礎設施。

3、服務供給與養老需求的錯位

當前養老機構在籌建的時候,大多以綜合型,甚至養樂型為主。但我們實際思考一下,這一代老年人會在什麼情況下去養老機構。在自己能自理生活的情況下,與其在養老院交朋友,還不如就在家附近跟老朋友聊天玩樂。而真正對去養老機構有剛需的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對護理和醫療有著巨大的需求。然而這類針對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的養老機構數量較少,有實力將醫療和專業護理嵌入的養老機構實在太少,同時還要要求這類養老機構有一定的風險管控和承擔能力。


這個帖子時間相當久遠了。

1.從需求的角度來說,如果老人有可能應該還是會盡量選擇在家或者熟悉的社區養老,如果子女多,又夠孝順,就會在多個子女家輪住。除非不能自理或不能自理。

2.中端養老院或者有醫療介入的養老院,其實生意還比較好,比較差的都是低端的,誰都不傻,誰都看得到。

3.市場化才剛啟動,估計不久可能會有廉價但優質的出現。


貴!


貴是一方面,主要養老院的護理人員能否細緻的照顧老人,貴的養老院相對服務質量高,價格便宜的養老院,環境可能都不是很好,老人能否被照顧到也是子女比較擔心的問題。


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資源錯配的問題


產品定位以及潛在客戶轉換成有效客戶的問題吧。另外,個人覺得把所以養老床位統籌起來來判斷資源稀缺不太科學,很多地方這幾年是明顯過剩的。


科普來的


很多因素吧,敬老院相對於一般的養老機構來說收費較低,應該來說住的人多,但往往不是這樣,你會發現很多收費高的反而排隊,收費低的卻有很多空床。設施設備不齊全,護理員素質低,工資低且流動性大,就拿房間來說,很多敬老院為了增加入住人員一般單人間都比較少且價格相對較貴,雙人間的話老人和家屬會擔心雙人間兩個不相識老人的相處問題一般很少入住,多見是兩口子。多人間異味重,隱私保護不當,並且老人日常生活娛樂活動少,沒有活力等等,都是導致敬老院入住率不高的原因


那些一床難求的養老院都是當地政府政策重點傾斜,資金和設施較好,醫療條件好的公辦福利院。這些福利院屬於認知度高性價比也還不錯的,所以大部分老人會選擇這種,導致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同時,現在這些較好的福利院同時也涉足養老產業,床位就更擠了。

然而一些鄉鎮敬老院條件則差很多,房屋為舊式房屋改造而來,設施簡陋,護工缺乏且素質低,根本談不上什麼醫療服務。除了一些三無老人,都不會有人去的。


推薦閱讀:

TAG:敬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