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軍事上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雙方打得怎麼樣?


且看解放軍1979年對越作戰的準備有多麼倉促

1979年的對越作戰,場面上不大好看,不夠乾脆利落,不夠漂亮精彩,傷亡還有些大,因此解放軍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多年來飽受非議和批評。無可諱言,軍事上的存在的問題是嚴重的。但我們認識問題,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俗話說,「功夫在詩外」,換個角度看問題,或許能夠看得更加透徹、深入。而且要搞清楚原因,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那麼1979年這一場有六十萬兵力參加的中等規模局部戰爭,我們的戰前準備有多麼倉促呢?

1,為了保衛祖國邊疆的穩定,保護我邊民的和平勞動,(1978年)11月間,中央軍委召開會議,研究中越邊境地區的形勢,認為有必要進行自衛還擊作戰。後來,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擴大會議,專題研究這個問題,決定進行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張震回憶錄》

2,1978年11月6日,總參作戰部譚旌樵部長電話向軍區傳達:「中央指示,我們要狠狠懲罰一下越南,請你們研究一下,在什麼地點、什麼時機、使用什麼部隊……」————《**大事記》

3,1978年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命令,決定向中越邊境集結部隊,進行戰略展開。————《**大事記》

4,1978年12月10日,我軍受命向中越邊境實施戰略展開。————《14軍保衛邊疆史》

5,1978年12月10日,我軍受領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任務。————《13軍簡史下》

6,我軍於1979年1月1日至月底,先後分兩批將31師、32師由乙種師擴編為甲種師。————《11軍簡史》

7,1978年12月12日,奉軍區命令,我軍所屬部隊開始向中越邊境開進集結,準備執行作戰任務。————《41集團軍軍史》

8,第43軍於1978年12月10日接到中央軍委關於開赴廣西準備執行作戰任務的命令。————《43軍軍史》

9,我軍於1979年1月2日接受準備向中越邊境執行自衛反擊作戰的任務。————《54軍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基本總結》

10,突出的是和平麻痹思想,缺乏打仗的思想準備。開始相當一部分同志感到突然,說:「沒有想到要到廣西,沒有想到要打越修,沒有想到接受任務這麼快。」已經確定第三批轉業的1400名幹部和準備退伍的5200名超期服役的老戰士,更沒有打仗的準備。————《43軍緊急備戰和向桂西南開進總結》

11,當時突出的是四種情緒:一是麻痹情緒,認為開到邊疆,「無非是嚇嚇越修打不起來,;二是懷疑情緒,「出境作戰是否正義?』感到打出去理不直,氣不壯;三是耽心情緒,幹部耽心戰士上不去,戰士耽心幹部指揮不好,自己耽心自己完不戍任務,還耽心「北極熊」插手,耽心打仗影響四化;四是個別人有怯戰情緒。————《13軍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政治工作總結》

12,我軍長期處於和平環境居於戰略後方,聽到參戰的消息,不少同志流露出和平麻痹思想,認為不一定真會打仗,有的猜測是搞長途拉練,有的說部隊開到邊疆嚇唬一下越修,還有的判斷是調防。————《13軍搞好戰前動員,激發戰鬥熱情》

13,作戰對象是我們過去節衣縮食支援的同志加兄弟,作戰時機處於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時候,部隊接受任務後,由平時到戰時的彎子轉得急,一些幹部戰士對中央的決心不太理解,思想不適應打仗的要求。————《14軍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政治工作基本經驗總結》

14,部隊剛到廣西邊境時,開始缺乏打出去的思想準備。————《42軍中越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政治工作報告》

15,這次作戰前,有許多同志對越南反動當局的地區霸權主義野心和反華侵華的罪行,了解不多。仍存在著同志加兄弟和社會主義友好鄰邦的印象。————《43軍中越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政治工作總結》

16,回顧10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的**工作,給人們的一個重要啟示是:要重視對周邊國家軍隊情況的研究,平時要做好準備,為戰時打好基礎。越南曾是我國的友好鄰邦……但是一旦形勢發生變化,越南變立刻反目成仇。由於平時缺乏準備,所以,當越南在我們家門口瘋狂推行地區霸權主義、大肆侵柬反華的時候,**工作部門手頭沒有任何有關越南和越軍的情況資料,一切都是從頭開始,被迫倉促上陣,這個教訓應該牢牢記取。————《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工作綜述》

17,因此,戰前部隊突出的問題是:有些同志對越修的反華罪行知道得不多不具體,恨得不深;有的擔心打出國別人說我們是侵略————《55軍搞好戰前教育的體會》

18,兵員補充多,調動快,任務緊急,所需物資準備時間短;由於作戰對象由原來的朋友變成敵人,中越邊境由原來的後方變成前方。因此廣西南寧以南地區過去既沒有倉庫,也沒有軍需儲備物資,各項工作都要從頭做起。————《廣西邊境自衛還擊作戰軍需保障總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

歡迎關注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請打開微信搜索 cpcliusi


以1979年戰爭為例,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先說越軍。

1979年的中越戰爭中,越軍不失為一支英勇頑強的軍隊。基層官兵普遍實戰經驗豐富,單兵戰術素養很好,戰術上狡詐多變,尤其擅長游擊戰和小股作戰。

越軍士兵普遍能使用多種武器,經常是一人多件武器,分散設置,獨立作戰。其射擊技術良好,戰場經驗豐富,短點射多,打幾下換個地方,善於利用地形地物隱蔽自己,發揚火力,同時避免招致對方的火力打擊。

越軍在山嶽叢林地帶行動敏捷,戰術動作靈活,衝擊快,撤退也快。戰鬥時機警果斷,守衛陣地時抵抗頑強,後撤時邊打邊跑,不好跑時迅速分散,散不掉時就地躲藏,躲不了時易容變裝,善於化整為零,化軍為民,有較強的野外生存能力。

越軍善於游擊,機動能力好,常以冷槍、冷炮襲擾對方,獨立作戰能力強。

越軍搶救傷員、掩埋屍體動作快,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對方的士氣。

面對中國軍隊的大兵團作戰和優勢炮火,越軍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點:害怕密集炮火打擊,在炮火打擊下常會鑽洞、潛伏或逃散;害怕側後遭到攻擊,當發現對方實施迂迴的企圖,即搶先奪路而逃;畏懼短兵相接,不敢打近戰、白刃戰;害怕對方偷襲和堵路;作戰意志有時不強,遭到攻擊時會很快撤守陣地等等。

總的來看,1979年之戰時的越軍,在戰鬥中表現出的技、戰術水平還主要是游擊戰性質,雖然單兵戰鬥技能很好,但形不成有力的拳頭,無補於大局。越軍表現出的戰鬥意志也並不強於中國軍隊,甚至還不如抗美戰爭中的老一輩越南軍人更加勇猛頑強。這可能是因為參加1979年之戰的越軍大部分為地方部隊、公安和武裝民軍、衝鋒隊,正規化訓練差,游擊習氣嚴重,因而表現並不是很好。越軍的主力作戰師當時大都在柬埔寨戰場和二線作為預備隊,少數投入實戰的如第3師、316A師,其表現就好得多,倒是和中國軍隊打了幾場硬碰硬的正面攻防惡戰。

到了後來的兩山輪戰時,越軍的兇猛頑強勁頭又上來了,如1984年收復老山之戰、7.12之戰,1985年1.15之戰、211高地戰鬥等,都是反覆爭奪的惡戰,贏得了對手的尊敬。這也是因為參戰的多是越軍主力作戰部隊。由此可見,僅以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越軍的表現來評價整個越南人民軍,也並不是很準確的。

再說我軍。

對於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的人民解放軍,多年以來流傳有不少負面評價,如認為其表現很差,傷亡很大,戰術落後,不少新兵是去戰場上送死,打不過越南人等等。

歷史評價,首先要以史實為依據。1979年的中越戰爭孰勝孰負?人民解放軍攻堅必克,連奪高平、諒山、老街、柑塘,掃蕩越北,威逼河內,勝負還有什麼疑義嗎?

既如此,我們就看一下,被評價為表現很差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打勝了呢?

首先,1979年時的人民解放軍,絕大多數部隊近30年沒有打過仗,嚴重缺乏實戰經驗。與百戰精銳的越軍相比,差距很大。

其次,人民解放軍多年來深受政治運動衝擊,「文哥」中搞「三支兩軍」,軍事訓練廢馳,很多部隊多年執行生產施工任務,拿鋤頭比拿槍熟練。即便是全訓值班部隊,也是長期低水平、低層次訓練,與越軍真刀實槍地上過戰場無法相比。

第三,決定發起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時,正值1978年秋、冬季徵兵剛過,參戰部隊補入了大量毫無軍事經驗的新兵,而臨戰準備時間卻只有一個多月。部隊進行了戰前的緊急訓練,惡補技、戰術和戰場知識,抓緊時間提高體能。然而,要想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又談何容易!只打過幾次槍,投過幾顆彈的新兵,上了戰場後,繳獲了越軍的武器卻不會使用,這與能夠熟練使用連以下編製多種武器的越軍士兵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當年部隊中的營下以幹部都沒有打過仗,團級幹部也只是部分有過戰場經歷。而且,因為長期「左」的積習,部隊基層幹部中有一大批所謂的「學習標兵」,拿拿筆桿,表表心得可以,軍事業務拿不起來,上戰場打仗更是不行。

這樣的一支軍隊,在開戰初期遭受到種種困難和挫折,傷亡大了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人民解放軍終於能攻堅必克,決勝於疆場,主要原因如以下所述:

第一. 軍魂猶在

所謂軍魂,就是一支部隊的光榮傳統。軍史上的赫赫武功、英雄業績,鍛鑄於這支部隊的靈魂之中,不論傳承多少代,每一名普通士兵,都會自覺地向先輩看齊,樹立起使命感、榮譽感、責任感和必勝的信念。在這種發自內心榮譽與信念的感召下,他就能在戰場上爆發出全部的力量,成為英勇頑強的優秀戰士。人民解放軍的歷史,就是一部軍魂飛揚的歷史。從他誕生的那天起,就成為了一把鎮國利劍,使無數中外敵人魂飛膽寒。

儘管經受了20年政治運動的衝擊,然而人民解放軍的軍魂猶在,每一名站在軍旗下的士兵,都會渴求著像先輩一樣在戰場上殺敵立功。也正是如此,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這場戰爭中,這支軍隊湧現出了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李成文烈士、陶少文烈士,抓起爆破筒沖入敵群的「楊根思式的戰鬥英雄」李水波烈士,與敵人在機槍眼處爭搶爆破筒的「黃繼光式的戰鬥英雄」楊朝芬,以一支56半自動孤身殲敵56名(上報為20名)的「孤膽英雄」岩龍烈士……

《亮劍》中有幾句話說得好:「這支部隊(李雲龍的獨立團)很特別,從團長到戰士都有一種氣質……只要一點火星,那嗡的一下就是衝天的大火!」

是的,這是一種氣質,一種戰鬥氣質,敢於亮劍,一往無前,遇到敵人就嗷嗷叫的戰鬥氣質,這就是軍魂。

第二. 政治先行

一支軍隊,有沒有戰鬥力,歸根到底是每一個戰鬥員是否知道為何而戰,是否能認同自己參加戰鬥的意義,進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戰鬥,爆發出旺盛的戰鬥熱情來。人民解放軍從建軍時起,就是政治先行,有著優良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教育廣官兵為何而戰,從而鍛造出了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也因此,才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不斷發展壯大,直到打下了共和國的江山。

1979年的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臨戰前,參戰部隊的各級黨委對廣大官兵進行了統一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控訴了越南忘恩負義,猖狂反華,在邊境製造大量流血事件的罪行,從而激起了廣大指戰員的無比憤慨;接著是深入的思想動員,進行對越南搞地區霸權主義的仇視、鄙視、蔑視教育;同時廣泛開展了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增強官兵殺敵立功的光榮感和使命感,極大地激發了全體參戰人員的的戰鬥熱情和敢打必勝的戰鬥意志。

一支知道為何而戰的軍隊,力量是無窮的。

第三.國力、軍力勝出

政治意識鮮明,求戰情緒旺盛,這還只是軟體。一場戰爭的勝利,缺少硬體基礎是不可能的。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中國軍隊能在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取勝,歸根到底是因為國力超出、戰略主動、戰術積極、炮火強大、官兵驍勇。也就是說,整體國力、軍力勝出越南一籌,這是越南無論如何難以超越的。戰爭是國家實力的較量,國家實力正是在軍力上反映出來。中國當年雖不是富國、強國,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越南當年的國力,與同期的中國相比仍是差了太多。要不越南也不會在中國和蘇聯之間糾結了那麼久,戰爭爆發後,還非要拖蘇聯下水。

當然,中國軍隊在戰爭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點。如戰場管理不嚴,違紀現象較多,有臨陣自傷的,有丟棄武器的,因為組織不力,個別部隊發生了誤殺友鄰部隊掉隊官兵和民工的現象,還有拿越南老百姓的東西、虐待和槍殺俘虜及平民的。異國作戰,情況特殊且複雜,有些現象的發生可以理解。但是作為紀律建軍的軍隊,應該是非分明,這也是軍魂。

在最後的撤軍回國階段,第50軍150師448團在回撤途中遭到越軍襲擊。因領導不力,處置不當,部隊作戰意志不強,共被圍失散542人,其中219人在戰後交換戰俘回歸,有一個連隊甚至是在幹部帶領下集體投降的,同時丟失槍炮400餘件,造成了中國軍隊在這次戰爭中最大的一次損失。

中國軍隊在戰爭期間俘虜了2000多越軍,自己被俘200餘人,比例為10:1,這個比例比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與聯合國軍的俘獲比要體面得多了。軍人在彈盡援絕之時,被迫放下武器向對方投降,這在國際上是慣例,不應該受到譴責。然而對於人民解放軍這種高度意識形態化的軍隊來說,繳械投降是絕對不允許的。事隔多年來看,應該有更寬容的心態。好在,1979年中越戰爭中被俘的中國軍人在交換戰俘歸國後,大部分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較之於1950年代抗美援朝戰爭中被俘後歸國的志願軍士兵,是幸運得多了。這也是時代的進步。

總的來看,中國軍隊的表現是瑕不掩瑜。

中國在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表現出來的軍力水平,與當時世界先進國家的軍事發展水平還是差了太多。因此,中國才要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增強國家實力,然後逐步建成一支現代化的強大軍隊。

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後,參戰官兵受到了全社會的熱情讚頌,被譽為是「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我想,軍人的使命是戰場。任何為國出征、灑血疆場的中國軍人,都無愧於這一崇高的稱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如顯示該用戶不存在,請點擊下面「搜一搜shentingxue2017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查找即可。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都打得不錯!

越南。敢於以小個子的資質正面剛大個,而且沒吃多大虧,其結局頗似38線北側的tg,即讓對面明白,戰爭的代價誰也承受不起。

tg。戰後邊境線上可站在山峰上俯視對方,而原來這是模糊的,也就是邊防更安全,更重要的是讓對方明白,我雖然很不樂意承受死傷若干萬人員的代價,但惹火了,我是可以把你揍個半癱的,所以你拉幫結派選邊站之前考慮好了,底線是別把我惹火了。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反過來說政治的一大部分就是純軍事。

純軍事的講。我認識2波人,一是792人員若干,主要是粵西人,層次不高。二是輪戰偵察大隊人員幾個,層次較高,戰後得以培養。792人員反映的情況是越軍能力低下,我軍長驅直入鮮遇有效抵抗,雖有人員傷亡,但時刻進退有據,主動權在我。(反映出越南當時沒有有效的組織和準備,缺乏基本戰略性情報獲知能力而被悶頭一棍)

輪戰人員反映的情況是越軍組織嚴密,戰區工事完備得當,戰術手段運用良好,防禦能力突出,不足是限於裝備劣勢及遇到心態同樣強大的tg,進攻雖也強悍,但賺不到多少便宜。防禦能力突出的結果就是tg不能組織大規模進攻軍事行動,否則傷亡的代價太大。因此輪戰的模式在雙方均強於防禦情況下演變為滲透戰,以偵察兵(越稱為特工)抵近抓俘摸清敵情和小股破壞,確定哪些部位強哪些部位弱,確定哪些部位可以打,再組織優勢兵力對弱者予以殲滅。輪戰人員認為,雙方個人戰力均等,營以下實力均等,越軍輸在持續的火力輸出即後勤能力相比較弱。


你們都好專業

我得印象里中國得分開說,就人本身而言不算解放軍最好水平,打的「不算好」,尤其是前期。就武器發揮而言,解放軍頭一次把在朝鮮戰場的經驗教訓甩給了越南,打的「很好」。

但是真正贏了的,不止戰爭本身,還得看看戰爭之外。

解放軍第一次在實戰中,以美國人的角度審視了當年志願軍的自己,感慨至余,我想這對整個軍隊思想乃至國家發展思路都很有意義。

解放軍得到了重整,順便給改革開放祭天,不用贅述了。

我們走出了過去同志兄弟意識形態哥們義氣的條條框框,對國際關係的理解上升了一個台階。

簡言之就是中國戲外打的比戲裡好

至於越南,我覺得他們「打的很好」,但也到此為止了。停留在戰爭本身的層面。

因為越南屬於被動反應一方,開戰時間,地域,規模,目標都是被動的。所以優秀的官兵,再犀利的戰術也很難突破中國給他設好的天花板。越南在這個天花板下守住了底線,即趕走「侵略者」,但沒有達到天花板的上限,即保住北方基礎設施,留下工業化的火種。

所以越南是戲裡打的比西外好。


家裡好幾個長輩都參加過,不過是西線,中後期物資很充分,家父還是炮兵,他所在的師是廖錫龍的部隊,已經用上了美式裝備———炮位偵查雷達,可以說是壓著越南打,不過也有犧牲,而且炮兵犧牲一次就很嚴重,只能說到這了…………

東線據說比較慘烈,也是聽說,畢竟沒有接觸過東線老兵所以沒有話語權!


我個人認為,應該分兩個部分回答。

一,79年開始的自衛反擊戰

二,84年開始的老山輪戰。

84年以後的戰鬥,因為參軍的時候是47軍,部隊很多團以上領導都是參戰過的,其中還有幾位著名的戰鬥英雄。

47軍的戰鬥代號一直酷酷的:黑豹行動(多次),蘭劍b……等等。蘭劍b網上有視頻。幾乎是單方面壓制性的(果然土共最愛火箭炮)。

還有一些諸如提著敵人的頭拍照,黑7連的黑7班這樣的黑歷史。


TG的炮群永遠烙印在了東西方兩大國眼裡

美帝的支援火力算什麼,TG可是拿常規武器打出核彈當量的!


推薦閱讀:

準備去越南旅遊,有哪些好的地方推薦 路線怎麼樣走最好,越南的消費水平怎麼樣?謝謝!
1973年美越巴黎和談前各方的軍事力量對比?
今夏到越南去看寮國
雜誌談到越南女性地位低,兒子吃飯後母親才能吃是真的嗎?
如何看阿里巴巴入股新加坡郵政這一政策?對中國或亞太區域物流業或者電子商務行業會有何影響?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越南 | 中國人民解放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