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覺得旅行青蛙這遊戲很depressing?
就一直等著收明信片,然後就那麼一個采草界面。感覺好壓抑。自己沒有下載,主要是看到女朋友在玩。無聊+無語。
因為別人是無意的放置,而你是刻意的等待
剛開始玩這個遊戲主要是因為好奇。
我想看我家娃到底還可以去多少地方。其實自己一個人玩挺無聊的,但是看到別人曬出來的明信片,人家蛙都有小蝴蝶小螃蟹啥的陪伴,就想玩下去。直到有一天…微博上有個攻略說可以調系統時間。因為遊戲的進程是根據系統時間來的。
剛開始我把系統時間往前調幾個小時,可以提前收三葉草。後來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我把它卸載了,然後把系統時間調到一年前再下載這個遊戲…接下來我只需要把系統時間一直往前調…
我可以收一年的三葉草…痛苦的是,我才把時間從2017年1月調到4月…我就已經受不了這個遊戲了…每往前調三個小時收一次三葉草,每天就是給青蛙買飯準備包裹收明信片…這樣的遊戲真的好無聊啊…因為沒有等待的樂趣了…有種很惆悵的感覺…請問...depressing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要和上一款爆火的四個野男人(戀與製作人)聯繫起來。
簡單對比下遊戲安裝量活躍時間線:
從上面四幅圖不難看出,旅行青蛙的崛起是伴隨著戀與製作人的動蕩衰落。也就意味著旅行的青蛙與戀與製作人的用戶重疊度在一個相對高的水平而且粘性上戀與製作人不如後起之秀旅行的青蛙。
眾所周知,戀與製作人是一款女性向的遊戲產品,重點是滿足女性戀愛期望值(經典韓劇曾經最著名的橋段),以多個男主圍繞女主獲得期望滿足。是眼下婚戀市場嚴重信息不對稱和城市拓張上,文藝女性青年無處安放自己肉體與靈魂的替代品。開一個月安裝用戶過千萬,活躍用戶過百萬,正當製作公司加大投資要創作手游神話之二的時候,旅行的青蛙以摧枯拉朽的姿態走上榜單。
旅行青蛙可以借用當下流行詞:佛系遊戲。你只有一個選擇對象(青蛙),你無法控制他,你能做的只有機械性的賺錢(割草),給它備好食物行李等它去旅行,幫它招待它遠道而來的朋友。你唯一能獲得的是它旅行中給你郵寄回來的明信片和一些你根本用不上的特產(只能招待它到訪的朋友)。而你氪金給它帶來的也只不過是三餐一宿(頂級的帳篷提燈餐具食物),也就這些,而且你從中獲得的收益曲線也幾乎是平行的,氪金給它帶來的變化也近乎沒有。那麼這款遊戲究竟如何打敗眾多遊戲,甚至把和四個野男人熱戀中的沉淪少女解救出來呢?
旅行青蛙,充滿佛性中的隨緣。一切皆有緣法,你投入什麼?獲得什麼,你家啊蛙將會怎樣?都是隨緣的。它好像是你家孩子,但又好像不是,你無法控制他的舉動行程將來,你能做的只是默默的看著他為它打包好行囊,僅此而已。他在旅途中遇到什麼人什麼事你都不知道,你能收到的只是他寄回來的照片和土特產,至於他過得好不好?交了什麼朋友嗎,學到什麼,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痛苦歡笑?你一概不知,你只能默默的看著它,等它回來或者是出去旅行。看著他在家寫寫作業(?)削木頭,或是安靜的休息。其實這折射的正是廣大北上廣深漂泊青年的一種真實寫照。就是現今工作青年與父母關係的一種濃縮版的映畫。父母遠在千里,個人生活打拚,一切的一切好像是和父母息息相關,又好像毫無半點瓜葛。說是養了一個兒子(女兒),其實養的就是自己的影子。也曾有過背上行囊說走就走,也曾在燈光下奮筆直書,那都是一個人的夜晚或是曾經漂泊的你對父母想念。這是現代中國式家庭的一種無奈。那麼為啥是女性佔據多數?甚至搶了戀與製作人的大量用戶?因為男性有王者農藥,有各種三國,有各種吃雞,但是女性呢?其實就是當前中國遊戲市場的空白,沒有女性思維的遊戲。各種打打殺殺,各種通關謀略,秀操作的也有,秀智商謀略的也有( @Lightwing 說的就是你),但是遊戲公司從來沒有去考慮過廣大青年女性客戶的遊戲訴求(最起碼中國沒得跑),無人去探求女性遊戲需求和心理活動變換。多數女性(不含任何歧視)想的是浪漫與驚喜,或是細膩的生活與旅行的一草一木風景感悟,享受的是生活的安寧與美好,而不是通關、集成或是殺戮的成就快感。哪怕是之前有所謂女性向的遊戲多是收集養成換裝為主(國產遊戲針對收集癖和處女座設下了太多陷阱),而不考慮女性對於生活細膩的觀察和敏感內心的宣洩。當戀與製作人爆款之後,越來越煩瑣的通關和圈錢導致大量用戶的反感,這時候一款無操作,無氪金,安靜的折射生活的遊戲旅行的青蛙出現了。彷彿一夜之間找到了心靈的寄託,覺得它就是你的孩子(其實它就是你嚮往的生活的影子)。各種遊戲理論分析接踵而至,但是沒有人跳出遊戲去看待,旅行青蛙不是遊戲,它只是一種生活一種生活的小驚喜和小美好。
@李EJ 作為本問題的女主角,一個出國留學的女知識青年。對於這樣的感悟也許更深,對於家庭父母的感受更能體會到這種雲養蛙的心理,折射出當初遠在異國他鄉給父母拍照寄特產的那種微妙觸動。而光翼兄本身就是出名的高智商遊戲控,自小就是西方冒險闖蕩精神的愛好者,他是不能體會廣大中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思鄉情懷,加上他社交能力不知道能有幾分( @Lightwing 自己答案說的,光翼兄你不要來打我)所以對於這款遊戲定位不理解在正常不過了。
最後說一句:你兩還是抓緊發糖吧
圖侵刪
社交遊戲的重點在於社交性,而不是遊戲性。
hhh我覺得這其實是個社交遊戲啊,反正我玩這种放置類遊戲都是用來給好朋友間閑聊提供素材的,互相交換自己的見聞收穫,一起總結養蛙經驗,還可以一起膜拜下大佬們用計算機知識做出的攻略_(:_」∠)_
因為這遊戲玩完,感覺
waste of time
就感覺儘快死亡
沒玩過,但想想都很exciting啊。玩這個遊戲要不斷給一個蛙蛙喂吃的,然後讓蛙蛙能夠遊歷各地,和各地的其他動物教朋友,不知道以為是國人做的。
簡而言之,這款結合了xu+nagedifangmeiquguo+tanxiaofengsheng的遊戲,怎麼會depressing?一定要把蛙蛙換成個你們都認識的人,把地方換成華盛頓、夏威夷、倫敦啥的,把其他小動物換成柯林頓什麼的,你們才會發現很exciting?
自己玩玩看不就知道了…
分享一下自己的,我大概是最早玩的那批人之一了,最開始玩貓,喜歡這個畫風,然後搜Hitpoint公司查類似遊戲,就玩上了青蛙。一般是閑置,利用碎片時間收草,買東西,坐等收明信片,有點集印花的意味…這兩個遊戲一起玩蠻消遣的,讓人心情好還不佔用什麼時間,不用操心,忍不住安利給了別人。
沒想到,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榜單第一了,一夜之間大家都在玩,而且好投入啊,每個人都在為青蛙擔心,被我安利的一個妹子本來是不屑這種小遊戲的,結果在我剛指導規則操作以後,就用初始的500多根草全部花光買了吃的,還都要貴的,我說你買點裝備呀,她說不要,就要給她買吃的。而且每隔幾分鐘就擔心一下青蛙去哪裡了,才20分鐘就已經完全進入狀態了。
這突然讓我想起我母親的心態。我們家差不多中產,一線城市,知識分子家庭,略老實傳統。母親從小在我的吃上面非常捨得花錢,這個年代物質是不匱乏的,但是她會把高檔進口食品啦,別人送的網紅名店的蛋糕點心啦都給我一個人吃。但大學以前,對於穿衣打扮,用品類電子設備都不肯給我買。穿衣打扮怎麼土怎麼來,稍稍想換個不是馬尾的髮型,也被指責攀比。在當年初中幾乎所有同學都用2000+的sony等彩屏翻蓋手機,高中有同學用3000+夏普的時候,我母親給我買了第一部國產小手機,1000來塊念叨給你買了這麼貴的東西,大學因為專業的原因,所有同學都有筆記本,他們終於也買了不到4000的筆記本,也念叨了很多年,補充一句,我們家的條件實際上比大多數同學是要好很多的。但是因為看著給人感覺略窮酸,和實力不相稱,偶爾在同學面前會受白眼。
說出這些事其實不好,畢竟父母沒有那個義務必須給你花錢,給你買貴的東西,也確實沒有比較的必要,而我在某些方面也有點摳,覺得夠用性價比高就好,藝術類護膚化妝品類等奢侈品可以在能力範圍內追求下,不要太過分。我只是沒想明白這樣的觀念來源,為什麼吃比任何事都重要,也許我們中國人本來就對吃更看重?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屬於打腫臉充胖子,表面奢侈炫耀型。
我還想到去年第一份工作,因為覺得體質差,我想利用午休時間去公司健身房跑步健身,加強體能,結果遭來老員工的冷嘲熱諷,覺得我太閑,午休有空去健身房。且不說這是私人時間無權干涉,我當時回了一句,跑個步最多半小時,大不了午飯不吃了,隨便帶點。她當時的表情就是一種很奇怪的樣子,覺得我想法永遠和她們不一樣。同事都認為吃飽吃好最重要,其他的都是其次,與我的觀念很不同,我覺得偶爾隨便吃兩頓沒什麼大不了。尤其是工作餐實在是沒有必要排隊等1小時吃飯1小時,耽誤時間,而且吃太飽犯困影響效率。
跑題了,回到青蛙,我觀察到了這個女生以後大概有做慈母的潛質,因為她上手太快,很快進入角色。而我玩了很久其實也沒把它當孩子看。它確實很萌,不過我會把它當寵物。後面詫異於眾人養兒子的心態。我養的方式是循序漸進的,剛開始摳一些,從最便宜的食物開始,先攢點錢一點點添置入門級必備工具,然後再逐步買貴的食物,工具也要持續升級中,大概我以後不會是一個很有愛心的母親,註定只能是個好貓奴...
之後我又推薦了幾個人,觀察他們養青蛙的狀態,還安利了男朋友,其實是好奇他有沒有那個耐心養青蛙(未來的小孩),會不會是個有愛的好父親(畢竟我看樣子不大會是個寵小孩的母親- -||)..因為這個遊戲太容易誘導人進入父親母親的角色。我覺得這類遊戲還是可以用來研究人的心理狀態的,哈哈。單純分享下看法和經歷。據說喜歡玩兒的女生都是拿青蛙當孩子養的。
你可以開始考慮下自己對養孩子的態度了。
不知道,最近突然看到很多人在玩這個遊戲,感覺我和社會脫節了。
因為我一直在等這個階段呀 我的兒媳婦
因為上班更無聊,感覺在浪費生命,所以就想玩這個養青蛙的遊戲給自己補補。
就像養狗。
偏偏這狗還不用喂,溜,洗,鬧。
想滿足自己的飼養欲就去看看,多省事。
看你怎麼玩吧,我就覺得還ok,想起來有這個遊戲就戳開遊戲操作一波,收點草,買點貨,然後關閉,能得什麼東西也無所謂。
其實這個遊戲本身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和大多數養成遊戲一樣,不過角色換了一下,以前都是遊戲里的虛擬人物取悅玩家,而這款遊戲卻把原有的可操控性大大降低了,大多數人都無法預見自己的操作會帶來什麼結果(不知道氪金可不可以),但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成了最能吸引玩家的點。
最後,作為一款實打實的單機遊戲,自然最適合在公司無網路的廁所蹲坑時玩。
知乎混了這麼久,你還是不懂東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