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猶太人滅國了兩千多年依然沒有被其他民族同化?


猶太民族於3000年前形成後,生活在地中海東側的迦南地區,也就是現在以色列所在地區。公元2世紀左右,猶太人便開始進入長達兩千年的所謂「大流散」時期,被驅逐出故土,流散在亞歐非不同地區,說著不同的語言,連人種也不僅僅局限於白種人。

很奇怪,本身人口規模有限的猶太人,在漫長的歲月里,卻始終沒有被其他民族融合掉,而是靠猶太教支撐著自己的民族特性,並以猶太教這個共同文化為紐帶,將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強力關聯到一起,使得這個古老族群一直維繫至今。

猶太人為什麼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這還得從猶太人的謀生方式:商業有關。

3000多年前,古猶太人生活的迦南地區,位於新月沃地中央,而新月沃地是當時世界為數不多的進入文明階段的的地緣板塊之一,其頭尾串聯著尼羅河流域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最富庶的地區。

身處兩大文明板塊夾縫的迦南地區,是二者商業貿易的紐帶,而生活在這裡的猶太人,積累了明顯的商業基因。

不過,隨著羅馬的勢力進入迦南後,猶太人深受壓迫,於是便有了反羅馬的大起義。起義被鎮壓後,當時的羅馬皇帝哈德良便將猶太人驅離故土。在被驅逐出迦南這個極具商業價值的寶地後,猶太人的商業基因,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失。這與歐洲的政治和經濟結構關聯很大。

在政治上,歐洲自古就四分五裂,諸侯割據嚴重,形成大大小小的地緣板塊勢力而政治上的邦國林立,也嚴重影響著歐洲——地中海文明圈的經濟結構。

不過,猶太人卻從歐洲的政治分裂中謀得了良好的生機。中世紀的歐洲,有幾十上百個王國,王國之下有公國、侯國,乃至騎士,這些封建領主在轄區內,自主權並不小。

而極端分散的權力,嚴重削弱了政治對物資交換行為的掌控能力。封建領主想要獲得自己所需物資,只能依靠商人的紐帶作用,這也就提升了商人的生存空間。同時,由於封建領主眾多,彼此間存在矛盾和競爭,而商業利益對維持自身生存,乃至提升邦國實力有很明顯的好處,眾多封建領主也會拉攏商人。

而對於商人來說,擴大了生存空間的同時,社會地位也會相應提升。

而有顯著商業基因的猶太人,就算流離失所,但還能靠經商謀生。而大環境也激勵了猶太人繼續從事商業。

猶太人商業基因的傳承,對猶太人民族獨立性的保持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和中世紀歐洲的政治格局分不開。

儘管,政治權利極為分散的歐洲文明圈,使得封建領主們需倚重商人,但前提條件是這些和自己打交道的商人必須值得信任。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封建領主間,每個封建領主的敵人不少,也需時刻防備。如果商人跟敵人勾結起來坑自己,後果不堪想像。

於是,在歐洲討生活的商人必須滿足一些條件:

首先,是一群講商業道德,重視契約,將履行契約置於其他利益考量之上的商人。

其次,在身份上,商人最好是置身於政治之外的第三方。歐洲不計其數的大小勢力,他們政治關係錯綜複雜,地緣矛盾、民族恩怨、甚至宗教傾向等等,都是影響政治行為的變數。這種情況下,任何商人只要與上述問題扯上關係,就難免會對其在歐洲各勢力間的商業活動造成負面影響。

恰好,猶太人滿足這樣的條件。

猶太人是支離破碎的邊緣少數民族,沒有自己的政治勢力,尊奉的是猶太教,和歐洲主流文明基督教扯不上關係,猶太人這種獨立於歐洲主流世界之外的民族,得到了歐洲各方國王、公爵們的一致認同。

而猶太人為了為了在一個政治分裂嚴重的文明-經濟圈內從事商業活動,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民族性,在此之上,甚至強化為建立獨立的社群,隔絕與歐洲本土民族的交往,才能作為一個合格的第三方遊走於歐洲各個勢力。

而歐洲政治權力與宗教權力的衝突,以及不同宗教間的矛盾,也迫使猶太人必須保持民族獨立性。

從宗教立場來說,天主教廷必會排斥甚至驅逐、迫害猶太教這個異教,不過,從利益角度出發,作為中世紀時,唯一將自身權力架構覆蓋到整個天主教世界的組織的教會,也有強勢控制天主教世界內物資交換活動的利益驅使。

當然,封建領主會一致反對。整個中世紀,歐洲(西、中、南歐)天主教世界都存在嚴重的治權與教權衝突。雖然整體上,教權位於治權之上,但王權依然有相當大的獨立性,並不全受教權擺布,二者既相互合作,但又彼此戒備,衝突不斷。

內部紛爭不斷的封建領主卻對教權的反制是一致的,因為符合所有政治權力掌控者的共同利益。如果,教廷徹底壓倒猶太人,控制了歐洲文明圈的商業利益,那教會的力量也會大大增強,進而擴大對政治權力的影響力。而封建領主是絕對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再加上,天主教與東正教的矛盾不斷,要對猶太人痛下狠手,天主教還是會先盤算其中的利害關係。

雖然,在經濟上,歐洲文明圈是一個整體,不過,在宗教上,天主教和東正教各有各的影響範圍。

作為一個經濟整體,西面的天主教世界與東面的東正教世界,大量的商業交換在所難免。但天主教與東正教的一直的矛盾,又決定了兩大教權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全這種商業活動。而猶太商人正好將兩大宗教圈經濟關聯,不至於因宗教的對立,阻礙商業交流的開展,進而影響到整個歐洲文明圈經濟的正常運轉。

在封建領主政治權力的堅決反對,與天主教、東正教之間的尖銳矛盾之下,雖然,天主教容不下猶太人,但因利益牽連又無法對其痛下殺手。在各方勢力遊走的猶太人,要取商業利益,並能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這又決定猶太人必須堅決保證自身的獨立性。

而以上這些分析只是兩千年來猶太人在歐洲的處境,就算是孤魂野鬼,被各方勢力打壓,但依然可以維持自身獨立性。

之前也說過,猶太人不僅僅是在歐洲,在西亞、在非洲,甚至在中國,都有他們的身影,就比如在中國很有名的開封猶太人。那為什麼猶太人在這些地方,依然能保證自己的民族獨立性呢?

答案還是和其古老的基因:商業分不開。只要有利可圖,猶太人便能想盡辦法生存下去,並活得很好。

經過長期歲月的洗禮,在很多歐洲之外的地方,猶太人的民族意識也漸漸模糊起來。不過,猶太人用其敏銳的嗅覺,又嗅到了讓其大翻身的好時機。19世紀以後,猶太人在美國混得風生水起,世界上大量資源都在他們手中。為了擴充猶太勢力,猶太——以色列的民族意識喚醒風潮一時興起。幾經周折之下,便有了今天響噹噹的以色列國 。

那以色列是怎麼建國的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君,雲石君將為你解讀更多的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42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君,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猶太民族是以主要按文化而非嚴格按血緣而自我歸屬的民族,在以色列你可以看到各種膚色和生活習慣的猶太人。2000多年前猶太人從迦南之地被羅馬人趕出去流浪到世界各地前是和現在生活在該地區的阿拉伯人類似的閃族人,在2000多年的遷徙過程中,流浪東歐的猶太人混有斯拉夫人的血液,流浪到西班牙和北非的猶太人長得更像阿拉伯人,流浪到中亞南亞的,看上去有突厥人的血統,同樣中國開封系的猶太人跟周圍的漢人沒有顯著區別。

因此從血緣上來講,猶太人已經被世界各地的民族同化了,唯一沒有被同化的,也唯一可以把猶太人和其他民族區別開的是信仰,文化傳統和社區組織模式。

所有的猶太人都自稱自己是上帝的選民,都讀摩西五經,都讀塔木德。拉比在猶太人社區中的地位很高,在傳統猶太人的社會裡,拉比是全社區猶太人的精神領袖和人生導師,和牧師不同,拉比並不傳教,拉比的本職工作是教育本民族的同胞遵守先知先人立的規則並傳授智慧。

猶太人熱愛知識,重視子女教育,崇拜有智慧的人。猶太人的智慧書塔木德就是很多很多拉比歷經400多年彙編而成的教導本民族人民的為人處事的準則和安身立命的方法,這不是一本有關神學宗教的書,這更像是中國的四書五經,塔木德是猶太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凝聚,一本妥拉(摩西五經)一本塔木德構成了猶太人的精神世界,也把全世界猶太人按文化和價值認同凝聚在一起,和其他民族區別開來。

在中世紀的很多年間,猶太人雖然是一個少數民族,其智慧和文乃至生活習慣(包括吃潔食,勤洗澡等各種禮法)都是優於很多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的民眾的。現在的推測是很多流落到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在被強勢民族壓迫期間,如果日子混的很差,也沒有條件接受拉比的教育,很快就自動脫離「組織」,改信基督教或伊斯蘭教了,真正留在猶太教組織內的都是一些反壓迫的倖存者,或相對的精英階層,有點財產和積蓄能夠維護猶太社區運行的家族,尤其在東歐,這種反向選擇(並非猶太人都聰明重視教育,而是聰明/重視教育/愛積蓄的猶太人倖存下來了)形成了今天成就卓越的猶太人族群。


我認為這種觀點本來就是 不對的。

簡述如下:

1.猶太人沒有被同化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即滅國之前的猶大國兩個半支系。在漫長的兩千年中,散布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相當一部分已經被其他民族同化,比如一戰前的中歐猶太人,南美洲和中國的猶太人等等。尤其是二戰後,散布在以色列之外的其他國家的猶太人被同化的速度和比例遠超之前。歷史上猶太人沒有被同化,和長期以來受到的歧視壓迫下的自我異化有關。如果那兩千年中猶太人能得到現在公平平等的對待,可以相信,被同化的比例將是相當高的。

2.世界上相當多的民族沒有自己的主體民族國家,可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文化、語言和宗教(如果有的話)。在千年前,他們的先祖就已存在,只是大多在以後又分化成了各種民族。當然這也有民族識別的鍋......總之,放眼世界史,猶太人算是加強版,畢竟還有一個獨特的猶太教來加強凝聚力。但真的談不上是獨一無二的。

3.以色列在中國的輿論宣傳真是太牛逼了,而且和美國、韓國這種以文化為主的輿論宣傳方式不同,早期可能投入的金錢更多,但後期,投入就少多了。


因為他們極端排外,而且看不起別的族群,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因為有猶太教


被中國同化了哈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基督教 | 猶太人 | 以色列 | 中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