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誠探討為了大家,佛學信仰還是基督信仰接近真理?很多學佛者謙朴,自私深藏不誠實無縝思,基督徒有驕傲?


無論佛,還是基督。

重點不是真理,重點是真理被自己學成了啥樣。

神不虧欠人,人虧欠了神的榮耀。

佛也一樣。打著佛的旗號乾的沒一件自利利他的勾當……

用基督教的話說,別看別人,別被別人絆倒,自己建立自己和神的關係。

用佛教的話說,先自覺再覺他,然後覺行圓滿。

別用信徒的水平去揣度他們所渴慕的真理的高低……

真細摳下來,人無完人,這人完了!


佛教是高僧領受真理部分啟示之後,用自己的表達記載下來,提供後人研究屬於他的那一套。至於他那套和其他高僧是不是一樣,無所謂,正如佛家弟子說的,有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通往一個佛的境界。

佛教雖然聽起來是一個統一的宗教名稱,其實佛教的研究對象其實有千千萬萬。所以說到底,佛教還是是研究人的智慧。

基督教則不同,基督教研究的對象只有唯一的一個——就是上帝。上帝自己就是真理的本體,上帝不是被啟示的結果,上帝是給予啟示的原因。

題主說許多佛學者深藏不露,是因為他在修自己的行,他的修行是和你無關的,所以他可以藏著不必告訴你,讓你遠遠看著去體會。

基督徒不會深藏不露,因為已經認識上帝的基督徒,有責任要把真理告訴你。他們不單是在修自己的行,更大的責任是把不認識上帝的人帶回上帝面前,所以基督徒一定要說,就是傳福音,雖然這樣會讓人反感。


真如,就是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有點像康德的物自體)。佛教的「真如」這個設定,是比較接近「真理」。。但「真如」並不等於真理,因為「真理」之中包含了一些佛教並不需要解答的問題。在唯識中,有個很經典的問題,叫正智緣如。就是當凡夫在見道位生起無分別智時候,是可以所緣(且理解為「接觸」)真如的。但是在其中有個矛盾。就是生起無分別智是沒有相分的,即「正智緣如」的時候,人是沒辦法描繪真如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個問題直到玄奘赴藏才得到解答。玄奘改進帶相說以狹帶解釋正智緣如。狹帶者迫近之義(有點像數學的極限)。即正智緣如的時候,人是無限接近「真如」的。把句子中的真如替換成真理,你會得到一個很有趣的命題:人類是無法接觸到真理的,最多只能一步一步的靠近。所以你問,到底是佛教比較接近真理還是基督教比較接近真理?我不知道答案,但起碼佛教並不是真理,也無法接觸得到真理。但個人是比較贊同佛教說法的。不過假如有某些人說自己就是真理的,那就要小心咯。


近代科學的兩個基石:古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牛頓、薛定諤、普朗克都是基督徒。

基督教素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美國常春藤聯盟只有一家不是基督教建立的,其他都是基督徒建立的

醫院的來源就是教堂,以前有錢人去看大夫,沒錢人去教堂混口吃的,神父牧師於心不忍給他們看病,看的人多了就專門劃一塊地方用來接待病人,請大夫治病,久而久之成了醫院。近代醫學奠基人幾乎都是神父牧師,紅十字就是十字架的變形

佛教有什麼?故弄玄虛的地攤哲學還是死命要錢的大師?


現在越來越覺得,所謂真理,其實是每個人自己的真理。自己看到什麼,自己相信什麼,自己就存在於什麼樣的世界裡。相信名利,就會活在名利的世界;相信孤獨,就會活在孤獨的世界;相信真實和心靈,就會活在純凈善良的世界。並非唯心,而是因為自己信什麼,就會怎麼處事,身邊相同處事的人就會走到一起,不是相同處事方法的人就會越走越遠,也就會活在相同的世界裡了。

相信佛,就會以佛教的眼光來理解這個世界,基督同理。選擇宗教也是選擇自己的生活。講真,其實很多聲稱自己信的人是不信的,比如說信佛就是為了相信自己做善事來世會得到好處,本末倒置了,佛教為了勸人向善所以激勵人們,但是人們不應該為了利好而向善。所以其實真正信佛的人不是自私、深藏、不誠實的,而應該是盡量做到沒有小我、慎獨、誠實的,無縝思可能其實是多做好事不問前程。

基督徒如果只是為了能夠驕傲那麼也是一樣,信基督應該是因為自己能有這樣一個救世主從而覺得自己很驕傲,而不是為了和別人炫耀。


這就是一個引戰題啊。樓上基督教同學客觀回答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我也來提供一下自己的觀點,不為辯論高下,也不判斷哪個更接近真理,只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1. 佛教的佛陀是覺悟者的意思,佛教認為世界沒有主宰,人人都能成佛,而基督教里上帝創造了世界、是世界的主宰,且只有一個。知道輪迴「又有什麼用?」其實在佛教里稱為「苦集滅道」,即知道苦(輪迴是苦的一種)、知道苦的因緣、要消滅苦、要遵循一定的道路。遵循這個道路,人人都能從輪迴中解脫,成為阿羅漢、菩薩、佛。
  2. 我們習慣認為這個世界有一個起點(比如宇宙大爆炸),但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又是什麼呢?佛教認為時間是沒有起點與終點的,沒有創造者,每個人都有過無數次的生命,也都在地獄、天堂生活過(佛教認為這兩個也是生命形態的一種,只是壽命很長),但之所以經歷了這麼多還在輪迴,是因為我們的貪、嗔、痴和分別、執著(詳細點可以了解一下十二因緣法)。但是「一燈能破千年暗」,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是可以從輪迴中解脫出來的基督教則認為上帝創造了世界,你的生命結束之後上天堂就永遠在天堂,下地獄就永遠在地獄,沒有第二次機會
  3. 佛教認為「愛」的背後仍然是有貪嗔痴的,比如我生氣了就要把你趕出伊甸園。佛教提倡「慈悲」,慈悲是平等地幫助一切眾生,不管你信不信我、物種、善惡、美醜、種族、性別、性取向、職業、高低、貴賤、貧富,我都發願解除你的痛苦、讓你獲得安樂、衣食豐足、最終獲得解脫。這個慈悲也不僅僅是佛對眾生,而是每個大乘佛教的修行者都要努力去做到(起碼發願做到)的。
  4. 佛教認為因果是自然規律,每個人因果自受,即使佛菩薩也不能度無緣之人,隨業牽引受報,修行才能證果,直到最後解脫。基督教則認為人有原罪,神會末日審判,只要信神,他可以幫你贖罪,你就上天堂,不信你就下地獄。
  5. 成書時間可能並不能說明什麼。佛教里的四禪八定也不是佛教獨有的,而是佛教和更早期的印度教共有的。佛陀本人的禪定還是一個婆羅門教他的。佛只是一個普通國家的王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而不是創造)了世界的規律。在佛教教義里,佛陀的智慧是圓滿的,但佛陀的能力是有限的。基督教教義里,上帝則是全知全能,因此也導致了,「上帝能不能創造一塊自己搬不動的石頭?」之類的悖論。
  6. 佛教認為「緣起性空」,即一切事物是因為內在、外在的條件(緣)和合而生,但其並沒有一個永恆的、真實的自性。因緣具備了,佛出世,因緣不具備,佛涅槃。而基督教認為有一個永恆的、真實的、不會生老病死的上帝,他創造了世界。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買一本南懷瑾的《金剛經說什麼》(直接讀《金剛經》會比較難懂),買一本《聖經》或者是基督教的一些講記,一起讀,相信會對兩教的側重點、理念、目的、價值觀、修行方法的差異有更深切的體會。

《金剛經說什麼》,《金剛經說什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麻煩定義一下信仰。

認同一種哲學算不算信仰?認同一種哲學在我看來是理智思考的結果,假使學說有誤,但這種信仰絕不能說是迷信。

對一個神話迷信並放棄思辨和實證算不算信仰?事物都有兩面性,所以盲信一個神話未必沒有正面的影響。但是僅僅因為喜歡聖誕老人,聖誕老人就真的存在嗎?有時候僅僅看到一個表面事實就足以產生誤解導致迷信,更何況無數人一起編撰的故事?我看那隻能叫小說。把古代小說當成事實,還不如相信當代報告文學。

所以你說的真理是什麼?什麼是真?我看基督教未必比佛家更講理。


真誠探討為了大家,佛學信仰還是基督信仰接近真理?

回答:真理是什麼呢?

個人理解,真理包括真相和真實,真理永遠是核心,而不是毫無真理(原則)的【和稀泥】!

無奈再貼一次舊文,僅供參考。

【聖經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了,而佛(釋迦摩尼)則出生於公元前600年。】

請看聖經成書時間:

《聖經》從最早成書在3500年前左右(約公元前1500年)到最後成書的啟示錄(公元90-96年之間),歷經1600年左右,共有超過40個作者。

再看佛(釋迦摩尼)出生時間並且什麼是佛教,佛教徒相信什麼?

回答: 就擁護者、地域分布以及社會文化影響而言,佛教是全球主要宗教之一。雖然很大程度上它是一個「東方」宗教,在西方世界也日漸流行。佛教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宗教,但它與印度教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教導「業」(因果報應),虛無(世界的虛幻性),輪迴(再生的循環)。佛教相信生命的最終目的是「徹悟」。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公元前600年左右生於印度皇族。】

傳說,他生活奢侈,很少接觸外界。他的父母不願其受宗教影響,不讓他吃苦。但不久這庇護所就被打破了;他先後看到老人、病人和死屍;最後看見一個平和禁慾的和尚(不要奢侈和舒適)。看到和尚的平和,釋迦牟尼決定禁慾。他放棄了富足優裕的生活,在苦行中求悟。他擅長於節制和苦思冥想。在同齡人中他是領導者。最終,他的努力達到了頂峰。在「放縱」自己吃了一碗米飯後,他坐在一顆無花果樹下(也叫菩提樹)開始冥思苦想;要麼「大徹大悟」,要麼死去。雖然吃盡苦受盡試探,第二天,他終於徹悟。因此,他被叫做「覺者」或「佛」。 他開始把新悟到的東西教給已深受其影響的和尚們,其中五個成為他最早的徒弟。

釋迦牟尼發現了什麼? 徹悟處於「中間」,不在沉溺奢華或自辱。除此之外還有佛教核心教義『四諦說』——1)人生皆苦(苦諦),2)苦之因是欲(集諦),3)減少所求即可減少痛苦(滅諦)4)修八層道而成(道諦)。八層道包括1)觀2)意 3)言 4)行 5)出家 6)力(正確給力)7)思想(冥思)8)專註。釋迦牟尼的教導收集在「三藏」中。

除了以上教義之外,其它都與印度教雷同,比如再生、因果報應、虛無、和在定位中以泛神 論理解現實的趨向。佛教還有複雜的神明和貴人理論。像印度教一樣,很難確定其對神的看法。某些佛教教派是名副其實的無神論,其他的可以稱之為泛神論,還有一些有神論的,如凈土教。 傳統佛教關於一位無限存在的事實趨向於緘默,因此佛教被看作是無神論的。

當今的佛教有很多教派。粗略分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兩大體系。小乘佛教是為和尚保留大徹大悟和涅磐的僧侶形式;大乘佛教把徹悟推廣到俗家弟子。在這兩個體系內還有很多支派,包括天台宗、藏傳佛教、日蓮宗、真言宗、凈土、禪宗和兩部道等。局外人不要以為了解傳統歷史佛教就等於知曉某個特別佛教宗派的細節了。

釋迦牟尼從未認為自己是神,或者神聖的存在;他把自己看作別人的「示道者」。只是在他死後被一些追隨者提高到了神的位置,儘管不是所有信他的都那麼看。而基督教在聖經中明確地說耶穌是神的兒子(馬太福音3:17:「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孩子,我所喜悅的』」),他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30)。一個人如果不相信耶穌是神,就不能真正把自己當作基督徒。

耶穌教導他就是道路,從未有人指過這條路,如約翰福音14:6中確認:「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釋迦牟尼死的時候,佛教已經在印度有很大影響;三百年之後,它的影響覆蓋了大部分亞洲。記載釋迦牟尼言行的經文在他死後四百年寫成。

在佛教中,罪很大程度上被理解為無知。儘管他們認為罪是「道德錯誤」,但「惡」與「善」卻不被劃在道德範疇之內。因果報應是自然平衡不受個人影響。自然不屬於道德範疇;因此,因果報應不是道德尺碼,罪最終也不是不道德的。我們可以說,佛教認為人的錯不是道德問題,因為它最終不是人犯的錯,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侵犯。這種理解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對佛教徒而言,罪更多是出於失誤,而不是違背了神的本性。對罪的這種理解違背了人天生的道德良知,即人受懲罰是因為在聖潔的神面前犯的罪(羅馬書1-2)。

因為佛教堅持罪是非個人的,並且可以改正,它不贊成人墮落的這個聖經的基本教義。聖經告訴我們人類犯罪的後果是永久和無限的。在佛教中,沒有需要一位救主把人們從受詛咒的罪中解救出來。對基督徒而言,耶穌是唯一把人從地獄的永罰中解救出來的途徑。對佛教徒而言,只有過著合乎規範的生活和冥思苦想才能當上好人,才有可能指望達到徹悟和最後的涅磐。更多情形下,人們得重新投胎數次去補償因果報應。對佛教的真正信徒而言,宗教是道德和理念的哲學,是封閉在放棄自我的生活中。在佛教中,現實是沒有人情味沒有人際關係的;因此,沒有愛意。不僅神被看作虛無,還把罪解脫為非道德錯誤,拒絕所有物質性的現實;甚至人自己都失去了「自我」。個性本身都成了虛無。

當問及世界如何開始,誰/什麼創造了宇宙時,釋迦牟尼沒有回答,因為在佛教中沒有起初也沒有結束。相反,它認為生死循環是無止境的。一個人得問問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創造了人,讓人生存、忍受那麼多痛苦,然後一次又一次地死去?這可能引人深思,但有什麼用?基督徒知道神讓他的獨生子為我們死了一次,所以我們不會永遠受苦。神派他的獨生子傳達信息:我們不是孤單的,我們被愛著。基督徒知道生命不僅僅是受苦、死亡,「但如今藉著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顯現才表現出來了。他已經把死廢去,藉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提摩太後書1:10)。


大一統,萬教合一,便為真理。。


說謙朴我認了,雖然我這個人很謙虛。但說沒有縝思就不能認了,佛教有非常縝密的邏輯思辨的方法論。辯經聽說過么,喇嘛資格考試必考項目之一。

龍樹以邏輯方式闡述中觀論那是相當精彩的,想不明白的時候覺得胡說八道,想明白的時候覺得妙不可言。


有啥自私的?都是從經文里悟出來的自己的感悟罷了。

是自己的感悟,又不一定適合他人,總拿來出說拿出來講,你確認他講的就適合每一個觀眾?你確定有些極端觀眾不會給他扣個屎盆子?參照百家講壇…


呵呵,題主你老人家真好騙!!!要不你給在下打點錢過來唄,在下是佛,你這叫布施,呵!

O了個K的,玩笑歸玩笑,首先說明:在下就是學佛的!!!請題主出示讓題主自己得出「很多學佛者謙朴,自私深藏不誠實無縝思。」以及「基督徒少有無驕傲」這個結論的數據或判定依據???


從邏輯角度說,在不知道什麼是真理的時候是不知道什麼是最接近真理的。

至於從信仰角度出發嘛,新徒信什麼,什麼就是真理了。和信徒們是無法用邏輯溝通的。教徒嘛,從信仰角度出發來判斷的真理都是唯心的,說白了就是自己yy一個真理然後自己high。而且越是陶醉其中,大腦多巴胺分泌越旺盛,跟吸毒一個樣子。搞不好,人類的興奮體驗刺激才是真正真理。這也好比較了,什麼宗教的真理體驗越high,什麼宗教就越接近真理。


你把他們放進寺廟/禮拜堂/教堂,讓他們坐禪/蘇菲/冥想,他們就離真理近;

你讓他們帶著菩薩的法旨/真主的意願/上帝的使命四處亂竄,開衙建府,他們就離真理遠。

宗教的真理只存在於宗教的聖殿,個人的秘室。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尚書·泰誓》)

人間的真理只在人間!


對於一個有了靈魂世界的人來說,會執問宗教對與錯,哲學學說哪種是真理論點。我原想保持極"單單純純":埋頭到家庭生活辛勤和工作勞務,卻不能。

有人(信佛師兄)說人一定得謙朴,有另一些人(教會弟兄姊妹)說人得誠實。追求樸實吧! 【樸實】 真誠的人有勤勞樸實的性格,包括不少大學者,古代近代的歐洲大思想家性真誠,也厭懶,樸實,都也如此。老一輩鄉村人就不必說了,真誠樸實的想法念頭是他們每時每刻精神世界內容。現代人不愛享樂,專心努力,技能精益求精,安親護幼,一樣是【樸實】,最基本必要道德。 還得回到開頭說話,那個"不能","單單純純"做一個不問哲學與宗教問題的人的不能。


無論信什麼,不夠聰明就是會走歪,繼而讓大家對宗教有所偏見。佛教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它的大徹大悟不是說一句放下那麼簡單。光是去除執念多數人一輩子都無法完成,有的就行善積德一輩子,莫名其妙的認為佛修來世,哎,殊不知這樣的信善為了做好人忍得有多辛苦,真理啊,是一步步自己煉出來的,每一步都非常艱難。


推薦閱讀:

中國的心性自由和西方的宗教恐懼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後的兩個故事,你願意相信哪一個?
如何評價迪拜父親拒絕救溺水女兒?
遠古部落大祭司、酋長自己知不知道鬼神之說是虛構的?
想問問大家對科技和宗教之前的聯繫和矛盾?

TAG: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