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真實的觀賞性和實戰性如何?

在古代武術能對戰士,捕快等提供多大的幫助,兩個武林高手在決鬥時觀賞性如何


說說我接觸武術的過程吧。大一那年我還是一個懦弱的胖子,一天晚上打工回來,看見天橋旁邊鬧哄哄的,我趕緊爬到天橋上去看。後來知道,是一個老太太買了新疆人的切糕,被坑了,旁邊一群老頭老太為她出頭。有兩個新疆人,是他媽彪悍,還動手推人,那老太太倒在地上,新疆人1號眼看要壓不住了,要動手了,手才抬起來,他正面的老頭往前走了一步,托著他的手肘一下子摁在切糕車上。旁邊的新疆人2號過來幫忙,因為角度問題,我只看見老頭在他胸口那託了一下。。。我不知道怎麼形容那動作。。。新疆人2號就往後滾了出去,倆人趕緊收拾東西走了


我就呆了啊


後來一個多月我死皮賴臉地混在老人堆里讓他教我。他的父親是中央國術館的學員,上過戰場肉搏過,後來覺得自己就這麼點本事,得傳給兒子啊,就開始教他,文革期間還帶去甘肅那見過一些傳人。不過他覺得沒用,去軍隊打槍去了,後來還去越南打過仗。


旁邊的老頭老太也慫恿他教個徒弟吧,然後他就教我打了五行拳,站了騎馬樁,還有三體式,還有軟十盤。他一直不承認我是他徒弟,讓我叫他爺爺。他說,本來他父親在國術館學的就雜,到他這根本就沒系統學習過一套武術。那次打新疆人也就是新疆人慫了,如果硬貼上來,他肯定就死了。拳怕少壯,年輕的時候再多來幾個也跟小孩一樣打。後來經過他我結識了一位練燕青的中學語文老師,然後語文老師又把我介紹給練八級的保安。這是之後的故事了

——————我跑題了但打了這麼多捨不得刪————

實用是真實用。但要經過實戰練習才行


觀賞性。。。這在以前是打給同樣練武的人看的,彙報家門和展示功夫。平常人摸不著頭腦的


實戰,有人問過袁和平為什麼不把實戰弄進電影,老爺子說,試過,不好看。


我本來不想借這個話題蹭熱度回答知乎問題 因為我覺得是一場鬧劇,

現在我改變想法了:

我理解的形意拳搏擊方法,有沒有價值,大家自己看,自己理解

免費的大家qq或者微信登錄就可以

兇猛形意,龐老師實用形意系列 - 功夫者 - 專業武術,格鬥,自由搏擊,空翻,健身養生-在線教育平台_培訓機構 - Powered By EduSoho

下載功夫者手機app速度更快,地址:

功夫者

我是練傳武的,也練中國跤,也接待過交流的朋友

教課過程中遇到個交流的小朋友

徐曉冬能打贏傳武,不代表所有人都行,歡迎知乎所有質疑的朋友來找我玩

我不打假,我打傳武黑,質疑傳武的噴子

你來,我見;交流是武者幸事,不會避而不見

1 我常規體重70kg,超出這個體重的我會找我師兄弟替我打

2 泰拳規則,mma我不會

3 全程錄像,輸贏都會放出來,感謝大家!

歡迎關注知乎專欄:實用形意 - 知乎專欄


觀賞性這東西是主觀的,個人認為無法客觀評判,是個人審美情趣的問題,比如是武術套路對打好看呢,還是電影里編排的動作好看呢,還是擂台上職業拳擊手互搏好看,還是街斗中摸爬滾打好看?不同人答案會不同的,我個人一點也不覺得武打電影設計出的動作是好看的,有的演員沒功夫,做出來的動作散軟無力,不協調,為了不讓觀眾看出來就得注意拍攝角度,不停剪切,一到整體鏡頭又要換替身,還要設計飛來飛去,飛起來的樣子一點也不符合重力原理,但是有的人覺得好看。套路表演中的對打套路也覺得不好看,雖然動作設計舒展大方,武術動作也用出來了,效果還很清晰,但這是配合出來的東西,不好看,如果把這個標準作為衡量武術實戰好不好看,那當然實戰不好看,拳擊比賽也不好看,有幾個外行真的能把整場拳擊賽完整看下來?所以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個人感覺有門道的較量才是好看,拳擊賽外行喜歡看拼拳,我喜歡看走位,雙方不進攻互相試探這個過程比ko,組合和擊倒好看多了。動作是否開展清晰不重要,格鬥之美就在於對時機、位置、距離、節奏的掌控和運用,個人覺得這才是格鬥審美,很多人說武術打架好看不好看用的大概是舞蹈標準吧,這個我只能呵呵,有句話叫做審美觀不同不相為謀,我就沒法看足球,原因很簡單,看不懂一群人在場上跑,要跑九十分鐘,就這麼幾次射門,我看不出隊形看不出戰術,看不出配合這個球看得有什麼意思呢,所以我領略不到足球之美,格鬥就是件很美好的事情,還不在於比賽雙方的水平,首先是那個對決的狀態,兩個拳手的氣魄和專註,緊張和放鬆同時存在的激髮狀態,贏得尊嚴的鬥志,然後是奮力的拚鬥,沒有人可以在搏鬥中玩世不恭毫無所謂,輸的不僅是錢和面子,是把自己肉體拱手送人讓人暴虐。擊打本身就是種折磨。人的潛能爆發出來,努力把握一切機會爭奪拼打的過程即使是技術拙劣我也覺得是美的;再然後,才是戰術之美,技術之美,對時機和角度的把控,完美的防範和進攻,思想和動作的和諧,這些都不在於動作是否優美,再次之才是所謂的招術之美,………

……………………

所以實戰的美觀實際上是本質美,在我看來一切真實的打鬥都是很有觀賞性的,而虛假的表演和展示反而沒有好看可言,所以格鬥本身就是這門藝術,實戰性和觀賞性的統一,只不過不是對所有人的胃口。一種東西它真實的反映了出與入,勝與負,生與死的自然法則,我便覺得再人為的賦予什麼形式上的東西都是多餘了。

………………………………………

說到好看又實用,徐浩峰的電影倭寇的蹤跡中設計的武打動作,就好看而且實用,但是大多數人卻認為不好看也不實用,舉個簡單的例子,是過肩摔這一招實用,還是通過步法身法造成使用過肩摔的具體技術實用?常人大概覺得最後那一下結果很帥氣,但懂的人往往會覺得造成結果的過程才是美輪美奐的。構建這一過程的理法更是美輪美奐。如果要說實用性和觀賞性結合,那麼應該是內在美和表象美的統一。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關注一種美而忽略另一種美,當我們內心忽略這種結合的時候,這種結合又何以能夠出現呢?


真正中國武術的觀賞性,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其實可以問一個問題,京劇有觀賞性么?它的唱念做打,現在咱們40歲以下的人,誰覺得有觀賞性?!50歲以下的,能欣賞的又有多少?!

真正的傳統武術,是要欣賞其韻味的,打得好的拳,其內在精氣神,外在手眼身步高度協調統一,看了以後就是全身痛快,自己跟著精神舒坦,就是這樣的感覺。

如同懂茶的人喝茶,和不懂茶的人喝茶的差別一樣。

不懂拳的人評價武術的欣賞價值,如同一個不懂茶的人說,這玩意兒真不如可樂好喝,然後一群人贊同。

固然這事沒有嚴格的對錯之分,但是這種評價之下,誰更可笑一些?

至於傳統武術實戰時的觀賞性,那是沒啥觀賞性的,因為基本上都是一兩下分勝負。太快了,來不及看。


我在上大學之前,一直以為武術是金庸小說裡面那樣的,或者是像武打電視劇和武打電影那樣的,有板有眼,一招一式。但大一的時候,一件事情改變了我對武術實用性的看法。

當時大學所在的體育部,有一批實習老師,其中一名女孩不到155的身高,非常清秀但頭髮很短。後來才知道,她是我們的青年長拳和簡化太極拳的老師。每次上課,我們都是球衣球褲球鞋這樣的裝束,只要是武術教學課,她肯定是拳衣拳褲,很穩重的氣質,當然,的確是太矮了……估計是從小習武的緣故吧,和練體操一樣,長不高了。

她教我們太極拳的時候,姿勢極為優雅,不過我們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男生,而且相當一部分是小地方的鄉下來的,態度很不端正,經常嘻嘻哈哈的。這位老師一方面是的確家學淵博,另一方面也可能對於我們這樣所謂民智未開的學生見得多了,也不責備,動作做錯了,也不當場叫停個別指導。訓練休息的間隙我們去抽煙,不聽她講解動作,人也就淡淡說一句「到時候考試動作做不到位,打分的不是我,你們也別記恨就行了」。

當時我們這幫人誰會把她這句話記在腦子裡,一直都是覺得「實習生擺個老師的譜,必然如此,不奇怪」。然後該嘻嘻哈哈還是嘻嘻哈哈,晚上臨睡前開卧談會,還拿她來做談資,信誓旦旦地說什麼將來談戀愛找老婆絕對不會找155這麼矮的之類的話。

過了一個月,青年長拳剛剛學完,開始學太極拳的時候,體育館裡來了幾名體育部的老師,另外還有兩名師兄,不敢說人高馬大吧,我身高當時170,那兩位師兄肯定高過我。然後體育部的老師拉過那小女孩嘰嘰喳喳一陣,我們見她一走開,當場放羊,抽煙的抽煙,躺在木地板上說笑的說笑。結果沒一會就看到那小女孩堅決不同意,搖頭,說「不用再勸了,我不動手的」。幾位體育部的老師也沒轍了,和那兩位師兄嘟囔了幾句,不外乎就是「我都說了吧,不願意的,算了吧,傷了和氣也不好」之類之類的話。

然後這一群人就要走,後來兩位師兄想了想,又和那幾名老師說了幾句,然後幾名老師聚在一起嘰嘰喳喳了一陣,算是同意了,著兩名師兄就親自來和那個小女孩說,而且一上來是一個抱拳的姿勢,那小女孩愣了一下,然後還了一個抱拳的姿勢,這時候就有意思了,幾名體育老師就走過來,跟我們要煙抽,讓他們自己商量。我們這才知道,那兩位師兄,一個是本校武術協會的會長,一個是不遠的另一所大學的武術協會的外聯部長(搞笑吧),兩個人據說都是打小練拳,也曾得過所在省知名武術教練的提點,知道這個女孩師出名門以後,慕名前來求教。說求教是好聽的,其實就是來「推推手」。

然後我們班的任課老師就很尖酸了,說「勸過他們了,不要傷和氣,而且人是來實習的,不一定能留校,好歹給個面子」云云。聽口氣就是說這兩位師兄其實不夠斤兩。我們閑極無聊就開始下注,一開始是兩包白沙賭一對一小女孩勝,然後聽任課老師說兩個人一起上都未必是小女孩對手,又開始多事,兩包白沙三包紅塔山賭二對一兩位師兄勝。

之後就看到小女孩和兩位師兄在那裡唇槍舌劍了十幾分鐘,總之就是不同意,但兩位師兄其意甚誠,最終小女孩拗不過了,就走過來找到其中一位老師,說「你給找幾幅散打護具吧」,我們一聽就開始鬨笑,班頭就說看來我三包紅塔山贏定了。小女孩根本沒理我們,就讓那位老師去找。

那老師也是個好事之人,一聽覺得是有戲,然後跳上大白鯊就絕塵而去,沒幾分鐘就拿著一個籮筐的護具回來,讓三個人挑。兩位師兄還不好意思,說這些護具都是男式的,沒有女式的,我們也不戴,要不然不公平之類之類。結果小女孩說「護具是給你們用的,我不用」,得,這回就開始到那兩位師兄不爽了,說什麼本來二對一就不公平你又不戴護具那我們怎麼好意思。那小女孩就說了一句「你們戴就打,不戴就算了」。

然後幾位老師就開始勸你們不要這麼心高氣傲,Miss C這樣說自然有她的道理,是為你們好,好不容易機會難得,就當討教吧反正也不傷和氣。兩位師兄很不情願就戴上了,一面戴還一面說「用不用這麼小看我們啊」之類的話。

好不容折騰完了,三個人遠遠走到體育館另一邊,離我們大概有兩個羽毛球場寬度加起來那麼遠。小女孩表示這就練吧,兩位師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名外校的就說了幾句話,看樣子是我們有護具了佔便宜,那就你先手吧。然後兩個人拉開架勢,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小女孩類似虛劈一掌這樣的動作,結果突然一腳橫掃踢在外校那名師兄的膝蓋側面(佩戴護膝了),當場把他掃翻在地,然後武術協會會長還沒反應過來,被小女孩把他的胳膊向上一掀,然後是用背還是肩膀還是胳膊肘來著猛地一擊打在前胸某個部位,整個人啪地摔在木地板上。

我們當時以為這兩人還能起來再戰的,那幾名體育老師也在我們這邊看著,還說笑「沒事,皮糙肉厚,扛打,怎麼說也得還下手吧」,結果看到兩個人躺那一直不起來,這回知道事情大了,連忙跳起來跑過去,最後外校師兄是兩個男老師架著上了大白鯊去中醫院,本校武術協會會長是打BP機通知了舍友,來了三四個人扶回去的。

後來這批老師實習期結束,我們和男生踢了一場友誼賽,在告別晚會上,小女孩穿了一套拳衣拳褲,練了一手太極劍作為壓軸節目。我們最大的變化就是上課學拳認真了許多,全班考試兩門拳都過了,卧談會也不敢再拿她當談資。

我從此相信中國武術是有實戰價值的。


作為一個形意練習者,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都從簡單易懂的道理說。觀賞性其實和實戰性很相關,混在一起講講。

首先沒見過內勁!!!隔兩米遠把人打飛一定是騙子!!!師傅倒是教過點丹田功,也告訴過丹田在哪,不過聽口氣像是在說著玩,平常練習的時候大多時候也只是打熬力氣,主要是站樁——對,就是類似於馬步之類的東西,我們有三體式,拴馬樁之類的,還有健身——沒錯,就是到健身房。

然後呢,就形意拳來說,很多是從馬背上端大槍這種這種東西上來的,化槍為拳,打人如走路。《一代宗師》里似乎說過這種拳法最終氣勢直來直去(原話不記得了),想像下騎兵衝鋒,不難理解。練習的時候呢,入門大多是五行拳,還有十二形,這些都是單一動作,不是套路,我接觸套路都是練了五行半年之後了,而且是最基礎的一個小套路,至今還在練十二形。就練習來說,相當於學了17個動作,每個動作教授的時候都是告訴你,這一拳是打哪,那一隻手是為了防哪,邁出小半步就為了卡位,後腿墊步是為了發力之類的東西,其實和大家接觸到的跆拳道之類,並無差距。打個比方來說,用胳膊揮出去打人,最多能起到撒嬌的功效,但是你扭腰送肩出拳,說不懂能把牙打下來,這不僅是中國拳法這麼教,哪國都是這麼教。並無二致。

中國拳法這種東西,最開始是從戰場上傳下來的,殺敵傷人的功效一定是有一些的。清末的時候很多名家當過護院,如果真是從頭到尾一直很渣,那麼那些地主何不雇些潑皮,而花大價錢找名家?但是誰給出了武術無用的錯覺的?

那麼就會談到觀賞性了。最初練家子的大多是苦哈哈,唯一幾個識字的寫個拳譜都是錯別字。說是窮文富武,但是高富帥練這玩意是為了泡妹子,窮屌絲其實也很難找到教書先生上學,把自己「賣給」師傅,去給人看家護院不失為一條道路。以後收徒弟掙錢也是正理,所以大多沒啥文化。宣傳自己練的好,沒啥文化說不清楚,總不能一找工作就找人打一架,所以,套路就誕生了!

套路有兩個作用,一是觀賞,二是輔助練習。輔助練習好說,打個比方十二形,你要自己數著練,難免有遺漏,變成套路,就好說了。再說就是觀賞!從某一角度來說,這玩意沒啥好處。從形意拳說,形意拳練起來很難看。因為你在和人打架的時候,你要打人,也要防著被人打,出拳不能出老,把手全伸出去;防止空門大開,你要盡量縮起來;為了戰勝敵人,經常還有些撿沙子撒臉的動作(別笑,真有)。這些動作是不適合表演的,太猥瑣了。諸如我們常見的太極24,初級長拳之類的,大開大合,練好了確實好看,但是它在某些方面是違反技擊的本意的,當然是傾向於觀賞性沒有多少實戰性了,否則廣場大媽絕對是國家主要戰力。類似於抬過頭頂的正踢,實戰里踹小腿骨不是更方便么?

而且在漫漫歷史長河裡,很多動作已經失去了本來意義再也不可能復原了,所以很多人不理解而加深了誤解。比如初級長拳起式中,上手畫大圓,之後虛步擺頭的動作,很讓人費解有何意義,很多拳法里,也保留有類似動作,意義何在?其實這是古時,人們開始比武時,將長袍撩起來壓在腰帶里,利於行動的動作,現在誰還能知道呢?

還有各種歷史原因,造成了我們對中國武術的一些看法其實並不全面。師傅常和我說,練不好不要緊,但不要練錯,現在的人已經不可能系統學拳了(系統學拳 是指系統學習形意拳體系,拳法之後還有配套的打樁,推手,刀叉劍戟各種冷兵器,統稱形意拳!),我們的主要責任是把我們知道是正確的東西普及出去,消弭誤解,讓瑰寶流傳下去。

上面說的是我學拳兩年以來的一些個人看法,接了形意拳的名頭,但不全是形意,若有拳友認為有不對的地方,請務必指正。認為有不妥的地方,也請告知。我盡量帶來些正面的東西。

附:初級長拳視屏:初級三路長拳(慢鏡頭)

並不好看的形意進退連環拳:高寶東車式形意拳 進退連環拳及四把拳


可以看看這個視頻封面《一代宗師》武術指導(韓燕鳴、韓燕武) 形意拳、八卦掌對練及用法(張晉「馬三」的形意拳)—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丑工夫,俊把式。


觀賞性這東西,各花入各眼啊。我看一些傳統武術的視頻,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漂亮得一塌糊塗,但是很多沒練過的朋友就覺得莫名其妙。很多朋友喜歡全國武術錦標賽的一些視頻,我就完全看不下去。


一部分傳統武術觀賞性很強,前提是你愛看著東西,如北方長拳系就很不錯,紅拳,華拳,太極拳,濃郁的中華文化韻味在裡面,南方的武術觀賞性稍微沒有那麼高,但是如果喜歡,看上去也很不錯,如大家熟悉的詠春和洪拳就非常凌厲和霸道。南方北方 各有各的味道,總之 ,我很喜歡,覺得很漂亮,是展現男人陽剛面的「舞蹈」

實戰性的話因為沒有很好的對抗土壤,所以往往會出現太極十年不出門的情況。目前普遍

打練分家,同樣時間同樣的玩家,很大打過練散打的。

但是實用性來說,只要你用心練習,發力順暢,那麼當與普通人對抗的時候還是沒有問題的。起碼一個虎撲(形意)中了就能推翻對手。前提是訓練得法得力,對方不是練對抗武術的。

但是整個體育里,健身的效果來說,武術套路又比籃球散打什麼的好,因為籃球散打太容易受傷,一身的傷痛。


戰士和捕快用的不是一般說的那種武術...該說比較類似刺刀術和擒敵拳的東西 不要太被武術來源戰場的說法誤導喔 誰家戰場上得來的東西要從那麼多動物身上取型 泰拳那種林入林出的除外 比如說練太極的 白刃相交你有那個閑癮化勁嗎?

有觀賞性的只能是等級差大 或者排練好了


只有實戰,沒有觀賞性。以福建地趟拳為例,交手之初就自行躺下,然後借用翻滾跌扑等動作製造機會,敗中求勝。另一種與之類似的就是狗拳了。這種搞的全身髒兮兮的拳法有個屁的觀賞性!


內家拳練到極致,非常好看,行雲流水

但是這是練到極致,即便是高手,打出來的拳也只是水平相當的同門能看懂,普通人看不懂

丑功夫俊把式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的


實戰的時候,真沒什麼觀賞性


高手過招,不過一兩招,三五秒,准有一個會趴下,老話叫「茶壺碰茶碗,嘩啦一聲准碎一個」。

雙方的步法身法、心理博弈、見招拆招、小活兒氣勁全在這幾秒鐘里,觀賞性實在是非比尋常。不過外行恐怕要失望,覺得眼前一晃就有一個倒下了。

當然觀賞性還要看兩人的姿勢是否優美,這裡說的是一種暴力美、結構美。這種美則取決於拳師自己的間架和對技擊原則的把握。比如明白了「用中取中」的道理,間架至少不會難看了;好用的招式大多都是合乎人體生理結構的,看上去不會難看。

實戰性就不用說了,幾千年打仗都用的武術,說弱是不可能的。只不過太平時代國家一直在閹割和暗中打壓武術,拳師的發展也太受限制,導致高手不多,傳統武術在國際擂台上的名氣不響。


練的是套路,健的是體魄!至於能不能打,要看你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有多少,也就是協調性!發力比別人更快,躲閃也比別人更快,下盤的穩定性比別人更好!如果最初是為了打架而學的,那就不用學了,你的慾望太強,受不了那份枯燥和寂寞!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