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少的人,是不是對這個世界缺少好奇心?


我提的問題比較少(無論是在知乎,還是在其他地方),並不是因為缺乏好奇心,是因為:

  1. 有問題,習慣在各個渠道搜索,習慣自己想盡辦法通過閱讀和實踐先自己找出答案,或者要等自己建立一定的認識才提問,不輕易提問,要帶著自己的思考去提問,這也是為了尊重他人的時間
  2. 對某些領域的思考不夠深,提不出好問題。畢竟,懂得越多的人,越會發現有越多的東西不了解。我就是懂得還太少。

其實我心裡有很多「為什麼」,這也是我與人交流的口頭禪了,但一般能自己找到答案的,我就很少問了,尤其是在現代人的時間都越來越稀缺的時候。

Update: 以下為接受提問者@占士 的建議做的補充:要談普遍的情況

畢竟我不是心理學家或者社會學家,沒有做過調研,不能確定大部分問題很少的人是什麼情況,我只能說我贊同 引子,@19樓空間 http://19lou.com 的回答:對於成年人來說,懶于思考是最普遍的表現。

另外,從大家給我的回答投的贊成票中,也可以看出,他們認同我的個性化原因,說明這也是另外一種普遍性。


好奇心人人都有,不是說他問題少就沒有。

看他表不表現出來或者是如何表達。

我是個好奇心很強的人,而且經常在思考的時候會呢喃「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是好奇心外顯的人。拿我的感受來做這個問題的反例吧。

好奇心大致分兩種:八卦型和思考型。問題很少的人,大致也可以分兩種:

1.不執著於原理性問題的標準答案,除了他本身有可能知識儲備已經達到了百科級別,可以稱之為「知道分子」。也有可能是被現代超額的信息淹沒並習慣被動接受信息的人。

2.懶于思考。安於享受現有的標準答案。反例:同一個問題,我喜歡問許多人,因為每個人的思維不都一樣,他們的答案可以刺激我的思考。


我也在想,從上學開始我就不喜歡提問,但是喜歡回答問題。

我並不是特別喜歡思考人生,就像我一直做不好英語和語文的閱讀理解,這是一種偏執。


問題少,我解讀為不關心即時需要以外的問題,不關心認知範圍外的事物等。

現答案回答都是以自己有思考,而沒有提出問題的,其實本身積極上知乎的人群,求知慾較強,信息來源較廣,所以理所如是。

實際觀察當中,有些人的確對自己影響以外的事情不在乎或只限聽到為止。

A類:生活瑣碎,壓力,迷惘導致不想思考其他利己問題,思想自我封閉。

B類:對興趣範圍外問題不感興趣,原因是個人大腦只接受認知範圍內的信息。

C類:不太喜歡思考其他問題,直線單細胞思維,只思考即時要解決的事情。

D類:幻想類,不關心真實世界。和思維不在一個緯度的人相似。


其實很多時候自己有很多東西都不懂。不懂,其實已經存在疑問了。可是覺得如果提出一個愚蠢的問題,在網路的另一邊是否會有人覺得我這個人實在是不夠主動去解決問題了呢?因此遇到問題一般我會首先自己去搜索答案,自己去研究,到了實在沒辦法了才要提出問題的……這會不會已經是「是否主動、自己動手去找答案」的範疇了呢?


1、和自然科學相關的問題,大家一般不會去問,因為一句話就可以回答——自己看書去。

2、和人文科學相關的問題,又很少有標準答案,所以,問了,得了某一類答案,又怎樣呢?最終還是需要自己去體會去感受去悟。純粹只耽于思考,也得不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3、真的有很多人都不會思考,也不愛思考了。讀書是為了找工作,工作中有問題必須解決也是為了獲得業績,目的性已經幾乎代替了過程,而獲得快樂的簡易方式那麼多,誰還費力不討好地去思考呢?


我也在思考,一個提問回答的網站,到底能夠提供什麼新東西?如果大部分有關鍵詞的事實可以通過google了解,大部分完全陌生的知識可以通過wiki、百度知道獲得,那麼,還有哪些可以在Quora留下?猜測?印象式分析?這不又是一個bbs社區嘛。

也可能知乎的牛人還不多。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也許他更加喜歡自己獨立去解答


我的好奇心也很強,也喜歡問一些問題,但有時自己問的問題可能表達不盡詳細或者範圍太大,讓很多朋友無從回答,自己也很鬱悶,所以覺得自己的提問和理解都有問題,以後就很少問問題,儘可能的自己找答案,最後覺得好奇心的強弱不是問題的多少,而是自己懂得多少。

同意OurDearAmy 的答案,自己也更多趨向於此種方式。


不是,因為怕被你們聰明人嘲笑


問題多的人,是不是都是白痴?


問題少,很可能是感知力、理解力的問題,而不是主觀的好奇不好奇。


推薦閱讀:

科普之哭笑不得的心酸
情感和慾望淡薄,不知道是什麼問題,怎麼辦?(心理?)?
紐約爆炸、男星自殺、MH370殘骸| 面對脆弱無常的生命,你需要的不是追熱點,而是死亡教育
戰勝焦慮,是你必須要做的
夫妻緣分盡了,會發生哪些情況?

TAG:調查類問題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