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應該在社交平台上表露太多?
比如QQ空間、微信,你們會發哪些方面的東西呢,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會表露到什麼程度?一方面是覺得沒必要交淺言深,另一方面卻感覺圈子比較小想通過這些社交圈讓同類看到自己,迅速了解自己,所以是不是應該多表達自己呢?
在生活里,我和真實的人說假話。在網上,我和虛擬的id說的都是真話。
不應該。
尤其是太多的表露負能量
我們姑且粗暴的將你的好友分為:關心你的人,不關心你的人,討厭你的人
再將你發的內容粗暴的分類為:好事,壞事
好事→關心你的人→為你感到高興
壞事→關心你的人→為你感到傷心好事→不關心你的人→看不到
壞事→不關心你的人→看不到好事→討厭你的人→這臭傻逼又裝逼了
壞事→討厭你的人→裝逼的臭傻逼活該嗯 就是這樣,自己體會吧曾經這個問題困擾著我好久,雖然現在也沒有想的有多明白,但是在這個過程下來,自己思考的有些許收穫,可以供題主參考。
「社交捆綁著我們的生活」
1- 我開始思考別人的自拍和合照是不是也有這個意味,也許一部分的他們發朋友圈不是炫耀,只是為了記錄相對較好的生活。而且因為社交網路的出現,讓一個人是否有趣得到最直觀的體現,如果別人的朋友圈都是美女和美食,那麼只有左手與文字相伴的我不是顯得「十分屌絲」?於是我需要形象塑造,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見到的所有美女和美食都發到朋友圈,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2- 現實是現在朋友圈充斥都是美食,自拍,廣告,我們好不容易在朋友圈裡po一張圖,發一條雞湯文,內心想著大概或許會有多少人來贊我們, 我們給別人點贊,讓別人假裝自己活得很好,別人給我們點贊,讓我們假裝自己活得不糟糕。在朋友圈裡我們好像回到了小時候,世界再一次以我們為中心,沒有人會忽略我們。所以之前我就聽到過這樣的一句話,願你活得和朋友圈裡一樣快樂。 3- 題主說的,希望通過社交平台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可是我覺得社交更像是一種交易,不過你得先把自己變成一個有趣和有用的人,才能發現和吸引到更多有趣的人。 社交平台的朋友是容易交,卻只是成酒肉之交。 就各取所需吧。 朋友,就是可以聊到一起的人。若還可以一起做事,那便是中國合伙人了。 4- 沒必要交很多朋友,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站出來,相反很多蜻蜓點水的感情還會造成困擾。越長大發現在乎的圈子越小,這不是壞事兒,你只要守護好該守護的人就夠了。就是這一小撮人,在你以為會孤立無援的時候,他們早就挺身而出站在那了。 5-人一輩子時間有限,我們不必要把過多的時間都投入到那麼多不必要的事情上,人和人是不同的,每個人對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分配的精力比例也是不同的,道理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我覺得沒什麼意義,社交關係也可以隨著自身的社會位置改變,所以智者更多的是把時間放在自我提升上。 總的來說就是,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以上僅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剛來知乎不久,手機碼字好累,歡迎大家吐槽。互聯網給了人民最大程度的表達自己。
而人民卻永遠學不會的什麼話才有必要說。從現在開始,減少互聯網垃圾,從我們做起:
- 飯菜什麼的沒必要拍照和髮狀態了,反正你也不會倒回去看,倒回去看你也吃不到。當然除非這頓飯有其他的意義,例如和心愛的男友吃的第一頓自助餐。但第一次就夠了。還真有人吃10次發10次。舊時候就只有偉人才會這樣做,因為偉人吃的雞蛋都寧舍不同。
- 同樣的一條狀態,把朋友圈、微博、QQ空間、豆瓣全發一次。who TM care?
- 朋友圈的標籤功能,一定要用一定要用,什麼話應該和什麼群體說,自己要有個數,別今天給董事長看到你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明天又讓同學看到「希臘退歐擔憂消減推升亞太股市」,你這個逼裝錯對象了。
- 電影票什麼的,你是第一次看嗎?不是,你的朋友是第一次看嗎?不是,那你發給誰看?25元一張的炫耀個什麼?
- 企業廣告類的,我知道你和公司簽了合同,但是你是你,公司是公司,沒必要用你自己的私人圈子給公司做廣告,這除了傷害了你朋友的眼睛之外,毫無用處,你可以問問他們會不會點進去看?稍微提到一下倒是沒關係,硬廣什麼的你是在逗我。難道部門的業績就會因為你這一條小小的朋友圈而改變嗎?(當然如果公司你是有份的忽略這一條。)
- 連續發送2條及以上的狀態,間隔時間不要少於10分鐘。如果一條說不完,就說明這條東西不適合用朋友圈來發送,如果一條能說得完,你分兩條發是要打架嗎?
- 推廣微商賣面膜什麼的,你們可以隨便發沒關係,反正你們早就被屏蔽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 一條出遊的狀態,不需要把所有的感受都寫上去,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表情一大片,首先是沒人在乎,第二是沒人在乎,最後一點是沒人在乎。簡簡單單的「今天和閨蜜出去玩,嗨森」,加3張美美的自拍,不就是很好嘛?(前提是美)
- 自拍為什麼要最後一個說,因為如果你真的很美,發發沒關係,我們當福利看,如果你真的不怎麼好看,那你發出來的效果是小於等於不發的。就這麼現實。
- 集贊錦鯉天地會什麼的,這個就是考驗智商的時刻了,拿起手機屏蔽吧~
- 有空再補。
- 這件事是真實的嗎?
- 這件事來自善意的嗎?
- 這件事重要嗎?
對,這就是蘇格拉底著名的三個篩子,放到現在真是無比適合。
實驗剛做完,又累又困又餓來答題。之所以想答,其實是我因為我自己也想過這個問題。在我的思想和外界環境互相影響磨合過程中,漸漸形成了以下模式。 QQ空間——生活瑣事,快樂共享。空間是我最老的朋友了,儘管在知乎人們都愛取笑空間里的內容,我還是喜歡沒事發條說說,記錄我的生活瑣事,對於一些搞笑的小點子也會發上去。這樣大家那些不能常聯繫的朋友,甚至你的父母親戚都能知道你過得挺好;另外,這些小東西拿來跟眾親們扯扯皮,最妙的是人們的評論啦,不時地能讓你笑到嘴抽筋。當然,另一方面,看看別人的狀態,了解朋友在幹什麼,當看到everything is all right,也就安心了。——但是,一些深刻的事情,袒露你心裡深處的小九九之類的東西就算了,覺得別人看了可能會覺得我矯情。那麼微信是不是要寫這些?是也不是。
微信——我愛思考,但我思考什麼你們也別猜。微信相對隱私,從設計上就是如此。而且,發微信帶圖片是多麼理所應當的事。所以,寫點東西配個有意境有深度的圖就可以在熟人堆里裝X了。別人總會問我你寫的那啥意思啊,我愛打個馬虎眼,其實,我寫的那些還確實都是些生活感悟什麼的,但是有時候可能直接說出來顯得稜角明顯,故意打打擦邊球,寫得隱晦。那有人會問了,你既然覺得大家都不知道你寫什麼,你何苦在這裡寫呢。其實,怎麼說呢,你還是希望在你的熟人圈子裡找到個能夠理解那心情的人,但是又想免於直抒胸臆的俗套和矯情。久而久之,我發現有的人習慣我了,有的人還給我說你的圖配的不錯,有的人還說你是「哲理景」,有的時候還真有人懂得我說的是什麼還有了共鳴。
微博——我就大膽了。幾年前,我特意默默地申了微博賬號,沒有熟人,完全把自己置於陌生人的圈子裡,我肆意揮灑我的價值觀,我的喜惡。我可以直接對於某些現象去批判,不必讓周圍的人覺得我是個杞人憂天、不安分的憤青;我可以談任何近期喜愛的作品、作者和演員,不必因為別人根本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而讓別人覺得「我們其實真的不好你那一口兒,你發了我們也不知道裡面的趣味」。願意聽我咧咧的人自然會關注我,不願意聽我掰掰的人更能轉頭走開。因為與這舞台沒有私人牽扯,才能肆無忌憚揮灑你的愛恨情仇嘛。 知乎——我又找到一個私人的地方。問題我愛問什麼問什麼,愛答什麼答什麼,我能找到那麼多跟我有類似心情的人,我還能找到那麼多引起我共鳴甚至提升的答案,知乎對於我的好處是:原先我覺得我在平常人之中是個想法不太一樣的人,而現在我能看到這裡有那麼多不一樣聚集,形成一種獨有的氣氛,有時候我就可以寫寫我在別處不怎麼寫的事。 細想了想,事情會演變成這樣,大抵是因為:可能,我的心裡還是會覺得孤獨,與小圈子裡的大家能分享的有很多,但不能分享的也有很多,但我又不甘心無視心裡那些沉浮的想法,我渴望在熟悉的人裡面找到共鳴者,如果在熟悉的人裡面找不到了,我也盡量不去用自己某些格格不入的狀態去侵擾別人,那就通過網路去讓我的語言碰觸世界範圍的共鳴者,但是,不可能所有事都能找到共鳴者,那就讓那些文字留下的痕迹再去碰會以後的我,然後讓以後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去共鳴。所以,有時候我都想寫作了,只不過水平還不夠格罷了。qq空間一百年沒更新過了。我就是那種不用qq的百歲老人。
微信朋友圈屏蔽了很多人,而且轉發的都是一些文章或者文藝周邊的鏈接。(沒看錯,我在裝逼)就發過一次曬照片的。要說隱私暴露最大的應該就是豆瓣了。因為豆瓣上一個認識我的人都沒有,所以我想說啥就說啥。豆瓣就是我完全的生活。知乎也暴露不少,從我喜歡回答的問題類型,到具體回答的內容,都能夠看出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low逼。至於微博,大號從今年2月再也沒更新過。因為一直用小號玩,小號沒人知道,所以我想說啥就說啥。要問我這麼孤僻自閉的人有沒有朋友,當然是有的。
個位數的知心好友,我卻已經覺得很知足了。而且,我一直有個自己,是只屬於自己的,那個自己我不會讓任何人看見,即使再親密。切莫交淺言深啊!慘痛的教訓啊!
每發一條,隔幾天就刪了。
社交行為有很強烈的認同需求。所以我覺得無論是線上線下,表現出來的,往往是自己最缺少的、最嚮往、或最需要別人認同的。當然這玩意也不一定,多多少少吧。回到題目來說,在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虛心謹慎言行,多學習的社會風格,所對應的「線上社交風格」應該也是一種謹慎、多看少言的表現形式,所以兩者是對應的。
個人覺得線上還是少說話,畢竟厲害的人太多了,多看看,多學習吧。
這個問題也是我想問的。前天生日感悟挺多的,發了一條微博,但感覺自己影射太多東西就刪了。昨天在微博發了兩組自己的照片,發完之後又覺得是不是太過度曝光自己了。於是來知乎搜下,就看到了這個問題。我總覺得只有在自己特別孤獨,特別閑的時候才會這麼依賴社交網站,渴望通過社交網站獲得別人關注讓自己顯得沒那麼可憐。我主要用的社交網站就是QQ,人人,微信和微博。QQ和人人已經是兩片荒地,基本都刪掉了,(如果我不用一個社交網站我就喜歡刪東西。)只留下很少東西。我其實不是一個喜歡曝光自己的人,以前不喜歡拍照,喜歡寫東西也寫的非常隱晦,還只給指定的人看。所以基本QQ和人人就是這種狀態。微信基本就是20%的自己。實習之後開始用微信,發現大家在微信都是吃吃吃,拍拍拍,玩玩玩。微信加的人真的很多很雜,一開始我會加很多標籤,那時候還有男朋友,和他出去玩的照片也都是給指定的親密的朋友看,只有發比較大眾化的吃吃吃才會對所有人可見。後來發現這樣太累了,就全刪了。現在給微信的的定位就是想讓別人看到的自己,其實是不夠真實的,但加的都是同事、親戚、相親對象,交淺無法言深。微博基本就是80%的自己了。微博是09年開始玩的。那個時候還寫博客,博客有個掛件,在裡面更新了第一條微博,所以感情非常深。雖然寫的很早,但13年之前的基本也刪光了,忘了刪微博的原因,大概覺得以前太傻吧。之後陸陸續續也在更新,加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比起微信朋友圈來說也是比較少的,大多也是同學,所以很放心的做自己。但微博比起微信來其實是讓更多的人看到你,畢竟這是一個太廣的平台了。所以現在也表現的不多了。我覺得曝光自己還是要看度吧,我也在摸索中。社交網站也是一個讓自己做自己MKT的地方,你有什麼賣點,有什麼吸引人的方面,值不值得別人和你交朋友,該表達什麼其實和公司做MKT差不多。對了,還有知乎。在知乎是沒一個人認識我的狀態。昨天答了知乎第一問,感覺挺不錯的,所以決定多來答答題。就醬,比心。??
別人只會看你笑話
看個性,看成熟度。寫,最好是十年二十年以後、也不會後悔。不寫,也不會留遺憾。
人生匆匆,總共就那麼點事,想說就說,不想說就不說,全圖個自己樂呵就行了嘛。
不過,我一般都只對特別熟的人開放。交淺言深確實是大忌。隨性就好,不討好誰,只為了自己開心,與人分享這份開心
有現實中熟人,不表露,這種平台只是做樣子塑造形象陌生平台只要不涉及個人信息,尊重人,隨你發揮
第一次答題。這個問題我想也是很多人的困擾,稍微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已經很久沒有在QQ的空間或者說說發表什麼東西了,QQ在用還是因為以前的一些同學朋友的關係。現在基本上一上線就隱身。至於工作的話,申請了一個小號,只有上班的時候才用,回家一般就不開的。現在換了一個同名的QQ號準備從新開始。其實我自己的話,在周圍的同事裡面也不會去過多的表露,確實也有題主所說的交淺言深的問題。所以在工作QQ裡面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內容。然後上了知乎這樣的社區,覺得很好,就關注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比如說攝影啊,比如說我現在所處的行業的話題,之前也是潛水了很長的時間。也可以多看看感興趣的問題裡面有一些答覆的比較符合自己的價值觀的同學,就關注一下,時間長了,自然就能找到同類了。今天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就忍不住了。只是個人淺見,希望能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