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可以在清明春節等節日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寄託哀思嗎?
因為不燒就總是會連續夢到他們,燒了以後就不夢了,當然我也知道這一定是心理作用,但沒辦法。
清明節是一個追念先祖的日子,但對於基督徒,似乎多了一份掙扎,因為必須面對祭祖和掃墓等問題。尤其對於處在非基督徒家庭中的基督徒,如何既維護信仰,又遵循這一民族傳統習俗,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
追溯歷史,關於基督教祭祖問題早在天主教傳入中國不久之後就出現了,在持續了300多年的激烈爭論後才得以解決。
天主教傳入中國後出現的「禮儀之爭」
公元1583年,義大利人、耶穌會會士利瑪竇在廣東肇慶創立了第一個天主教聚會點,向中國人介紹數學、幾何學和力學等科學知識。這位傳教士穿漢服、苦讀中國的《四書》、《五經》,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提出傳教要「入鄉隨俗」,使用漢語舉行宗教儀式,為基督宗教在中國傳播奠定了基礎,被稱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
但不久之後,天主教內部就產生了 「禮儀之爭」,其焦點就是如何對待中國傳統習俗。當時利瑪竇同意中國信徒保留祭祖和祭孔的傳統習俗,而西班牙多明我會傳教士和方濟各會傳教士則認為,祭祖、祭孔屬於偶像崇拜,違反《聖經》規定,並派人到羅馬教廷控告以利瑪竇為首的耶穌會。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康熙皇帝介入了「禮儀之爭」,聲明祭祖、祭孔屬於中國傳統習俗,不屬於宗教活動。而1704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則針鋒相對,公然下令禁止中國信徒舉行祭祖、祭孔等活動。教皇特使鐸羅於兩年後來華,宣稱禁止中國信徒祭祖、祭孔。康熙皇帝得知後大怒,認為此舉屬於干涉中國習俗,於是下令驅逐反對中國禮儀的傳教士,同時派使節前往羅馬談判。1707年,鐸羅無視康熙的旨意,在南京宣布教皇禁令。
與此同時,康熙皇帝降旨,稱只允許遵守利瑪竇規矩的西洋人在中國,否則要被驅逐。然而1715年,教皇依然堅持禁令,並說違者視異端論處,這讓康熙大怒,下令拘捕傳教士並禁止傳教。儘管教皇於1719年派了使團到北京談判,但康熙皇帝拒絕接見並斥責他們不了解中國文化。
後來,羅馬教皇被迫讓步,於1720年宣布「八項准許」,同意中國信徒舉行非宗教性的中國禮儀。康熙下令只准許尊重中國禮儀的傳教士居留中國並禁止公開傳教。一直到1939年,羅馬教廷才撤銷了有關禮儀的一切禁令,為這場持續了300多年的爭論畫上句號。
天主教關於祭祖的問題在經過300多年的爭論後已經得以解決,但中國基督教新教教會還存在這個問題。清明節前夕,筆者為此採訪了前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廣東協和神學院黃繼新牧師和陝西寶雞曙光教會謝淵傳道,他們各自談了對於祭祖問題的看法。
祭祖關乎文化傳統,而非宗教信仰問題
前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談及基督徒能否祭祖的問題。在他看來,祭祖與拜偶像有本質區別,祭祖是一個孝道問題,而非宗教問題。他形象地指出,「中國人拜偶像要選擇『靈不靈』,而祭祖就不說『靈不靈』了,只會祭拜自家祖先。祭祖實際上是慎終追遠的問題。」
對於中國人來說,祭祖與其文化、傳統、生命緊密連接。祭祖最重要的價值不是宗教性的,即使有所摻雜,也是不重要的一部分。而談及祭祖中需要面對的燒香磕頭現象,盧龍光指出,這是文化的問題,西方人喜歡握手,而中國人喜歡鞠躬。磕頭,是活著的人在向先祖表達敬意,這是文化的一種表達方式,與拜偶像無關。
曾經反對基督徒祭祖的天主教如今已允許祭祖,而在新教徒中,有些牧師依然不接受祭祖,盧龍光認為這實際上只是避免宗教迷信的因素。成為基督徒和祭祖對於中國人來說不是二選一的問題,因為一個是宗教信仰,一個是文化傳統。
清明節時可追思親人、嘉言懿行、掃墓和獻花
廣東協和神學院黃繼新牧師認為,對於清明節和祭祖問題,基督徒的原則是盡責儘力、榮神益人、靈活變通。對於追憶和思念親人,基督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
「對於祖先好的品德,需要學習,信徒們可以一起掃墓,互相訴說祖先的優點;還可以獻花、修墓和禱告。」 黃繼新說,「對於修墓,基督徒有責任對先輩的墳墓進行修繕,對先輩的骨灰保管情況進行關注。尤其是對於信主的先輩,基督徒可以追憶他們的信仰見證,加以發揚光大;對於沒有信主的先輩,仍然可以追憶他們的優點,加以稱讚和珍惜。」而對於掃墓,黃繼新認為這表明了基督徒重視孝道,是榮神益人的事,也可以消除非基督徒的誤解。
「但是,基督徒在掃墓的過程中需要分別為聖,對於去世的親人,紀念而不祭拜,獻花而不燒香,祈禱而不跪拜,更不必吃特定食物,故意留下痕迹。」黃繼新說。
親人在世時孝敬他們是基督徒的孝道觀
對於一些人提出的「基督徒為什麼不能燒紙寄託哀思,為什麼不能跪拜親人,以及是否基督徒不食人間煙火、不近人情」的疑問,陝西寶雞曙光教會謝淵傳道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基督徒有不同的孝道觀。
《聖經》中有十誡命,其中《出埃及記》20章12節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謝淵認為,人與人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孝敬父母,這體現在父母還活著的時候,不是在他們離世之後。他贊成基督徒要「慎終追遠」,追思逝去親人的嘉言懿行,但這不等於要去「拜祖」、拜亡靈、拜偶像。
我受洗了。媽媽是基督徒,爸走了後我媽讓我代燒,她很虔誠,又怕我爸在那邊缺吃少喝,大過年一個女孩在路邊燒紙,害怕又難過,想想以前都是和爸爸給爺爺燒。後來沒過一年,我媽也走了,我天天做夢夢見他們,怕他們過不好,燒紙,進廟拜拜,全國的廟基本都去了。對於好不好,只要他們過得好就行,自己心安就行,我的確不虔誠,但是有什麼罪,讓我自己遭好了。經歷過後,死亡都無所畏懼,更不用說宗教儀式了
不要為了信仰而信仰,想去就去唄
推薦閱讀:
※活水的源泉
※《聖經》中的彌賽亞是怎麼回事?
※尋求基督教的兄弟姊妹意見!?
※作為一個基督徒,發現自己漸漸遠離上帝怎麼辦?
※西亞地區有多少阿拉伯人是亞美尼亞人的後裔?
TAG:基督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