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選擇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我多年前一直都認為,努力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努力,我們很難成功。
但是我高中有一個學長,當年高考只考到了上海華東理工大學,他讀了一年後轉去美國加州一個社區學校讀書,之後去了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現在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碩士。清北復交每年很多很優秀很努力的同學都在拼搏,我認為清北復交也有不少人比他更努力,但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去伯克利的。所以我選擇迷茫了,不知道到底是努力更重要還是選擇更重要
他父母不努力,他也無法有錢去加州社區讀書。可見,你父母不努力,沒出息。沒出息,還生出了你。我建議你把他們抓過來質問,為什麼你們這麼窮。這麼窮還生了你。如果我是你,如果我的一生都被父母的能力所限制,我現在就去出家。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既然父母沒財力,沒眼界,沒見地,孩子沒辦法去念碩士也是合情合理的。
從你自己來說,你高考不行,也沒辦法和清華北大的學生一樣去念碩士(實際上他們都去cmu, stanford, mit念)。在這個時候,根本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你無法和同樣選擇的人比能力,卻和能力不同的人比選擇。眼高手低,難成大器。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選擇比努力重要!人生是由一個一個的選擇構成的,尤其是一些重要節點的選擇!比如:高考的學校和專業的選擇,工作的公司和單位的選擇,深造機會的選擇,朋友的選擇,伴侶的選擇,創業方向的選擇,合作夥伴的選擇等等。選擇在努力之前!而決定選擇的最終結果是由人當時所處的眼界決定的。選擇對了努力才會有成效!後面的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快!眼界換句通俗的話就是對事物的看法,是自我大腦思維的最直接的反應。所以才有開闊眼界的說法!支持選擇的後面還有目標,那個貫穿始終的越來越近的目標!選擇---努力---平台---更多更好的選擇---一如既往的努力---更高更好的平台!如此循環往複!作者:vivi鏈接:長大以後,你悟出過哪些不一樣的道理? - vivi 的回答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
補一篇:作者:vivi鏈接:選擇背後的智慧 - vivi的文章 - 知乎專欄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看看潘石屹的有關選擇的四個故事!
潘石屹:我想講我的幾個小故事,也是我人生中幾個比較重要的轉折點。
第一個故事:
90年我們成立了萬通公司,到91年,我們賺到了第一筆錢。都是二十歲出頭的人,賺到第一筆錢非常興奮。我記得馮侖常常說一句話:你看看,我們沒錢的時候都賺到錢了,現在有錢了,不知道要賺多少錢!這已經成了他的一句口頭禪了。他這句話也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我們也覺著可以賺很多錢,就不斷地在海南島炒房炒地。
幾單之後,炒其中一個樓房的時候,突然王功權提出:這房子有沒有產權證啊?我說,你說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只認鑰匙,萬一把鑰匙拿過來,房產證不是我們的,不也白搭么。他就派我去海口市規劃局去查一下,有沒有這個證件。
那時候有沒有房產證,就是規劃批沒批,有沒有土地證這些證件。我去查的時候,海口規劃局的一個幹部說不讓查。我想,不讓查,王功權給我的任務怎麼去完成呢?結果碰到一個朋友,就和他說,要查查一個項目有沒有規劃的審批,這個規劃局的幹部就不讓我查。他說:海南島人你還不知道,我給你出個主意,五斤橘子,兩條三五煙,帶上去,百分之百讓你查。
我完全按照他說的,買了五斤橘子,兩條三五煙,帶著上去了。把東西往桌上一放,這小夥子把抽屜打開,橘子倒到裡面,煙放到裡面,給我一個大本子,說你自己去看去。我就自己看。查了一下我們的項目,是有(證件)的。我這人特別好學習,除了看完自己的,我還要看看別的項目的。我就一個一個看,五斤橘子兩條三五煙不能看一個數就走啊。
當時海口的常住人口好像是十五萬人,還有我們這些跑著去的,沒有戶口的人,大概也有十五萬人,一共就有三十萬人。我把海口市規劃批了的面積,也就是市政配套費都遞交了的,加起來,除了一下海口的人口,我記得數字是四十九平方米。當時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積是七點四平方米,而海南剛剛建省,在海口這樣一個不富裕的地方,電都沒有,一個紅綠燈都沒有的地方,建房子要接近五十平方米,北京才七平方米多。這就是房地產泡沫啊,跑的越早越好。於是我就趕緊跑到北京來,做了第一個項目,在阜成門這邊,萬通新世界廣場,賺了不少錢。海口的企業家,多少企業家,基本上全軍覆沒,出來的很少。
有好多人說,我們幾個人,能夠從海口這邊逃著出來,能夠從海南島的92、93年房地產泡沫里逃著出來,非常聰明,很有遠見。其實呢就是算數,就是建築面積除一個人口數。就是常識。
不要把這些商業的東西搞的多神秘,一會兒佛了,一會兒道了,一會兒鬼了,一會兒神了,沒有這麼神秘的東西,就是要尊重常識。當全中國最好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只有七平方米的時候,你作為海口,接近五十平方米,就是有問題的。所以就能逃到北京來,發展得還不錯。
現在馮侖的口頭禪就是:我們從海南島逃出來了,北京的CBD一半是我們建的。當然有星城國際、我們建的SOHO現代城、建外SOHO、SOHO尚都、朝外SOHO、陽光100幾個項目,我們六個人出來,把北京一半的CBD建起來了。
如果是當年沒個常識,我們還在海南島呆著,早就破產了。所以這個是第一個故事,我總結的道理就是,不要把任何事情看得太深,要尊重常識。當然張教授講的這些曲線、數學模型,該學的也要學學。這東西有點太複雜了,他出一本書就送我一本,沒有一本是我能看得懂的。
講第二個故事吧:
到北京來,我們做了萬通新世界廣場,賺了好多錢,賺的當時都沒有概念了。因為當時土地增值稅還沒出台,成本很低,我記得每平方米的土地的價格是兩千七百塊錢,建安費幾千塊錢,最終成本是五千到六千塊錢。最後銷售的價格是三四萬塊錢。賺完錢後,我看到一張報紙,記得是香港的《明報》。94年95年的時候,《明報》的記者就通過衛星的照片看了一下,朝鮮半島上面,從「三八線」分開,北邊的一部分黑燈瞎火的,南邊的一部分燈火通明。這個人就寫了一篇文章,說一個地方富裕不富裕,GDP和這個地方的明亮程度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這個「三八線」是分界線,北朝鮮就沒燈,南朝鮮燈就特別多。
我看完以後,感覺很有道理。以後到什麼地方去賺錢,就得順著光走,到光明的地方去賺錢。但我手裡也沒有衛星啊,我怎麼能夠看到光呢?我有汽車,所以我就開著汽車,繞著環路轉了一下,只要繞到北京的西邊,就黑燈瞎火的,國務院的部委從來不加班的,一到晚上就全是黑壓壓的一片。只要到了東邊,就燈火通明。按照這個道理,越光明的地方,GDP越高,越光明的地方就越有錢。我就不能在西邊,應該到東邊去做,就到了國貿周圍。所以我們SOHO中國,圍繞著國貿橋方圓一公里的地方,大概做了十二三年,也才有了馮侖說的這句話:我們從海南島來的,建了北京百分之五十的CBD。所以這個是我的第二個故事,就是到光亮的地方去,順著光明走。
第三個故事:
今天,中國的房地產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政府說房地產是自助產業,要健康理性地看待房地產。我是怎麼看呢。今天中國的房地產,跟1992年海南島的房地產是一樣的,所有的情況都是一樣的:過剩,房子非常多。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當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積只有七平米多的時候,住房需求大,房價就壓不下來。有段時間國家每年出一個政策,壓房價,叫「國八條」了、「國六條」了、「國四條」了、新的「國四條」了,一年一個文件,壓不下來。因為基本的需求在。
可是到了今天,我們的人均住房面積是多少呢?現在已經是三十多平方米了,接近四十平方米了。而每年增長的速度是多少呢?每年竣工的面積是十二億平方米,如果是六億城鎮人口的話,就是每個人每年增加兩平方米。五年過去,所有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就能增加十平方米。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
所以到今天為止,我們看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爛尾樓、空置樓房非常多。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房子沒有充分利用起來,鋼材、水泥的需求量也大幅度下跌。我記得08年09年,鋼材的價格是六千塊錢一噸,而今天鋼材的價格是一千九百塊錢一噸。換算成斤,沒有一斤大白菜貴。
中國的鋼材,要從巴西和澳大利亞把鐵礦石運過來,再和中國的鐵礦石一比一混合,到高爐里加熱才能冶煉出來。大白菜呢,是一個小籽,放到地里,澆點水,就能長出來。現在鋼材的價格還不如大白菜的價格貴,因此,房子的過剩,鋼材的過剩、水泥的過剩,數量是非常大的。
所以,作為一個明智的開發商,又到了一個選擇的時候。選擇背後的道理,是常識。不要想的太複雜,東西多了之後,價格就不行了。有好多人問,你說房價會跌嗎?我不敢說。為什麼呢,因為還有一個央行。全世界的央行,自從有了以來,就愛發貨幣。中國的央行是這樣的,外國的央行也是這樣的。如果他把存款準備金再降低,利率再降低,市場上的錢多得不得了,好賴房價也會漲。可是從基本面來說,基本的需求已經大大地滿足了,閑置的房子非常的多。
我就思考,當我們的資源這樣的過剩,每一個城市的房子沒有充分利用起來,我們應該做什麼事情?想了差不多三年時間,海內外看了一圈,差不多想明白了。要做什麼事情呢?就是利用今天最有力的,最普及的技術——互聯網的技術,把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像滴滴打車,Uber,能夠把汽車的資源利用起來一樣。手機上的一個APP,把多少汽車管理的中間環節給消滅了。還有一個叫AIRBNB的軟體,他就是把零零散散的對住房的需求,和全世界的房子鏈接在一起。沒有給社會增加一套房子,可是把每一套房子的利用率充分地提起來了。
做別的東西我不會,但我看到中國的辦公樓空置率特別多。我們能不能通過一個軟體,把對這些閑置空間的需求都利用起來?我們做了一個共享空間,名字叫SOHO3Q。做完這個後,毛大慶從萬科辭職了,要創業。
我說SOHO3Q 先給你提供一個辦公室,你先在這辦公。他一邊辦公一邊琢磨,結果做了一個跟我一樣的東西。他問我怎麼看,我說毛大慶,你在萬科的時候,跟我們一樣,跟SOHO一樣,在過去的二十年時間,給中國的房地產做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房地產的名聲多壞,要很客觀地來看,十年前建的房子,就沒今天建的房子好,二十年前建的房子,就沒十年前建的房子好。所以,房子的進步速度是非常大的。而建了這麼多房子,把中國從人均五平方米、七平方米的住房面積,增加到接近四十平方米,這就是房地產開發商的貢獻,是為這個社會做了有益的事情。
可是今天,在全都過剩的時代,我們再去建房子已經沒有意義了。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把已有的、沒有充分利用起來的資源利用起來。
張維迎:潘石屹先生的演講很精彩,他核心的思想就是,很多企業家的判斷力是來自於常識。能不能在再加一個故事,你當時為什麼下海?
第四個故事:
潘石屹:我下海那年是1987年。當時我在一個單位,這個單位是一個國務院的部委。現在呢,變了妾了,它的名字叫中石油。我就在這個單位裡面,收入非常高。我記得我的工資收入是一百零一塊錢,而我爸爸是工作了好幾十年,又犯錯誤又平反,他的工資是六十九塊錢。可是我在單位天天無所事事。在我們這個機關裡面,八百多個人,除了一個調度室的人有點正經事情,剩下的事情,工會、婦聯、宣傳、組織部,包括我在的部門叫做總經濟師辦公室,什麼事都不幹。確實是百無聊賴。
我分進去的第二年,又從別的學校來了一個女同事。我們科長說,陪這個女孩子去領個辦公桌去。我說好,因為後勤部在哪我都比較熟悉。我就帶著這個女孩,去領這個辦公桌去。當時,我們領一個辦公桌,然後每一個人發件石油工人穿的棉襖,就算成為石油戰線上的一員了。幫這個女孩兒把棉襖領了,然後就來挑桌子。兩個抽屜的桌子,挑了一個小時,我說咱們拿著個桌子趕緊回去吧。她說,潘石屹你可不知道,這張桌子要陪我一輩子的,我得仔細挑。
我感慨,真是啊,要在機關里呆著,我就得和這個桌子陪上一輩子。所有的東西都不會變化的。我回去以後一晚上,我就琢磨,我說我得下海,就跑到深圳去了。這就是我下海的經歷。
看到這個問題的描述我很心塞,題主要明白一點,很多時候是你沒得選,只有經過努力,你才能擁有比以前的自己更多的機會,但這並不代表你努力了就會擁有比其他人,包括那些不努力的人更多的機會,因為有些機會是他天生就有的,例如相貌、身高、家境帶給他的機會。
同樣是女生,一個辛苦讀書出來當一個小白領,累得苦哈哈還拿不到多少工資。另一個長相中上,身材高挑,讀個空服大專出來,當上了空姐,雖然也很辛苦,但賺的比你多得多,分分鐘還能嫁到高富帥,嫁到青年才俊。
大家都是同學,一個去北京讀了名牌大學,可還是找不到有落戶指標的單位,一直當北漂,直到找到一個北京人結婚才能把戶口落到北京。另一個在普通三本讀完書,當市長的父親直接給她找了一個北京的國家事業單位,輕輕鬆鬆就成了北京人。
其實這些跟你舉的那個例子差不多,那你能怎麼辦呢?因為這些就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價值嗎?我只能告訴你,那些機會本來就不屬於你,所以如果你不努力,你只會比現在的你更糟,是不是更糟以後你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吐槽:切,我混的不如你還不就是因為你有這有那?我想那時候你只會更後悔沒有努力。
所以沒有選擇的時候就請努力吧,等努力換來了更多的選擇,就請好好選擇吧,如此良性循環下去,每次努力後每次選擇後都比以前更認同自己就OK了。至於別人的機會,那始終是別人的,而不是你的。
你問這個問題,說明你的人生格局也就這麼大了。
努力理應是常態,而不是一種吃虧。我常常認為,一個見識短淺,不思進取的人,哪怕是站在高位,也只是暫時的。選擇更重要。選擇決定了努力所能達到的高度以及所需付出的努力。努力應該是一種常態,無論如何選擇。但題主的例子不是選擇與努力的關係,出國又不是隨隨便便出的,大多數人是沒得選啊。
(長文慎入)
一、從這兩者本身的含義上講,其實並沒有可比性,因為這兩者並不衝突,你選擇對也好錯也好,都不妨礙你努力。
二、其實大多數人拿這兩者比較,比的是一個人的成功,「選擇方向對了更重要」還是「努力拚搏」更重要,這樣的話,就存在可比性了。
而主流的意見是:選擇對了比努力更重要。
或者說,大多數人,都認為,選擇的對錯,往往比是否努力更重要!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努力比選擇重要得多!
1、很大一部分說選擇更重要的人,都只是在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一個事實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夠努力的。
所以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碌碌無為。
「別跟我說天賦,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還遠遠沒有到拼天賦的地步。」
然後我們身邊又總會有一波人,她選了個好老公,看上去比我們過得輕鬆自在多了;他選了個好岳父,所以一路平步青雲,官運亨通;他選了個好行業,工資待遇特別高……
我們看到那些光鮮亮麗的,讓我們艷羨的人群,尤其是曾經和我們一樣天天擼串天天吹牛的人,我們都不覺得人家有什麼了不起,只是關鍵時候選對了而已。
所以我們開始感慨,有時候,選擇真的比努力重要,你看我這麼苦逼,天天累的跟狗似的,還不是什麼都沒有?
這種現象,只是說明了選擇很重要,卻完全無法證明,選擇比努力重要。
在你還不夠努力的情況下,是沒有資格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當壓根兒就沒有努力這回事的時候,這種比較,這種結論,你不覺得很無稽?
所以,說選擇更重要的,你先問問自己,你足夠努力了嗎?
你是不是在想,選擇錯了,你再怎麼努力有什麼用?
所以,你就心安理得得放任自己的怠惰了,對不對?
2、很多人的努力,只是虛假努力、表演努力。首先,請你搞明白,「忙」和「努力」是兩個概念。你「忙」並不代表你就很努力,這很好理解,我不展開說了。
其次,一個人努力,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行動上的努力,二是思考上的努力。
我認為後者比前者更重要,但常常被人忽略。
我們常常都愛做一些不用動腦筋思考卻比較費時間費體力的事情,而不願去做一些需要耗費大量腦力進行深度思考的事情,儘管後者看起來好像更輕鬆。
你比如說,很多人寧願機械地執行領導下達的任務,也懶得去多想這個任務的真正目標、執行途徑、注意事項等等,所以活幹完了,往往拆強人意。
很多人想要跑步鍛煉身體,堅持了一個月,也沒打算去學一下跑步的一些學問和講究。
我們似乎總是潛意識地、本能地就會迴避思考,尤其是深度思考。
我們從來不覺得「懶得多想」也是一種懶,甚至是更致命的一種懶!
大多數人都不願做個「有心人」,不願意去琢磨生活中的各種小細節,也從不願意對自己的生活總結什麼。
事實上,儘管「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我們依然只是想做個勞力者,因為勞力者更輕鬆,勞心者更累!
勞力者很容易給人以「努力」的形象,自己也很滿意自己的這種努力——這就是虛假努力。
每天很忙碌,不讓自己停下來,不看電影不打遊戲不泡吧,卻從來不去動腦筋學習總結——這是在表演努力。
這兩種努力下,你沒有成功,就不要說什麼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了。
因為你是個思維怠惰者,並不曾真的努力。
3、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狀態,會是怎樣的結果?選擇與狀態的組合,一共就四個,我們來看看不同的組合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好了。
1)選擇正確+努力,毫無疑問,這是最好的結果,我們會在正確的方向上一路騰飛。
2)選擇正確+不努力。我們會在心裡默認設置:既然選擇的方向是對的,那麼努力不努力,都差不到哪裡去吧。
即使不努力,一生也不會有什麼大錯,不求大富大貴,衣食無憂應該是沒問題了。
好,姑且認為這是成立的好了。
3)選擇不正確+努力。很多人看到這裡,一定開始雀躍了,因為如我第一點裡所說的,他們的一貫調調是:如果選擇錯了,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豈不是越來越錯?
我得承認,這種可能是存在的,但前提是,你只是虛假努力而已!
那就是,你一條道走到黑,不喜歡思考,懶得去總結,像頭蠻牛一樣,只會低頭往前硬幹。
真正努力的人,願意用心思考的人,即使在錯誤的方向上,他也會及時發現,並且不斷修正、調整。
所以,選擇錯誤+努力,最後的結果,即使不能盡善盡美,也無怨無悔。
4)選擇不正確+不努力。那就混吃等死好了,任何糟糕的結果,都屬於活該,不想多說。
也就是說,好的選擇,不努力也白搭;不好的選擇,只要你肯努力,也未必不會有好的結果;無論選擇如何,努力都只會讓你更成功。
你可曾聽過,只要選擇對了,努力不努力,你都註定成功?
4、不曾真正努力的人,沒有資格說自己選擇錯了說選擇正確或者錯誤,其實有點兒極端,這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
我們不妨換一種說法,「好的選擇」和「壞的選擇」好了。
我們總是在面臨著各種各樣不同的選擇,並且一直在做著不同的選擇。
可是,大部分時候,不到最後,我們是不知道這個選擇究竟是對是錯是好是壞的。
有時候壞的選擇,通過努力最後得到的結果,可能比好的選擇卻不努力得到的結果要好一些。
就好比你選了個對象結婚,在一段時間後,可能不管在你心裡還是別人眼中,都會有一個評判,認為你選的好或者不好。
這個選擇已經做出,任何結果都有可能。事實上,婚姻里是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的,出現問題時,最好的面對方式是什麼?
難道不是先努力想辦法改善關係解決問題嗎?
還是翻來覆去不斷地拷問自己,我當初選擇他/她,是否是個錯誤?
即使要問,也請你努力嘗試各種途徑改善失敗之後再問吧。
選擇的對錯或好壞是不確定的,努力與否卻是你可以確定的。
5、努力會讓你做出更好的選擇。誰不想做出最好的最合理的選擇?
每個人都想!
可是,好多時候我們總是選錯,後悔不及,然後就開始感慨說:選擇才是最重要的啊!
好吧,選擇很重要。
可是,做出正確的選擇,可不是憑直覺。
雖然沒有任何方法能保證讓你做出最好的選擇,但是卻可以通過努力,大大提高你做出選擇的合理性。
比如說,要上大學了,你選哪個學校更好?
1)你只有努力學習,成績越好,你才有更多的選擇,才有機會選更好的學校。
2)你只有儘可能多地搜集你備選中的幾所學校的信息,你選擇適合你的學校的可能性才更高。
3)你只有開動你的腦筋,分析你所收集到的信息,包括從長輩、朋友那裡聽來的信息,你才可能做出自己的判斷。
而這裡最重要的,無疑是第一點!
你不努力,有時候你連選擇權都不會有!
6、努力本身就是一種選擇。選擇很重要,沒有人否認這個。
那麼,無論你選擇哪一天路,哪一個方向,在你往前走之前,就有另一個選擇擺在你面前:
你要不要努力?
你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麼請問你,選擇努力還是不努力?
如果你也認為努力是更好的選擇,那麼「努力」就有它的普世性。
也就是說,無論你面對什麼,怎麼選擇,你最終都應當選擇「努力」去實踐這種選擇,才是更合理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哪個更重要?
6、我不知道方向是對是錯,光努力這件事情,就足夠動人了最後一點,我不再辯駁究竟哪個更重要。
我只是覺得,每每我們做出選擇的時候,通常都不太篤定這選擇是好是壞,我們能做的,就只是努力讓自己做到最好,讓自己沒有遺憾罷了。
即使選擇真的最重要,你不努力,也很難做出最好的選擇。
即使最終真的證明我們的選擇是錯誤的,可是,光努力這件事情,就足夠動人,就足夠無悔了。
你說呢?
人們往往在選擇之後,認為選擇之外的東西不那麼重要了,總希望選擇一下就能帶來很大收益,而實際上往往是選擇之後的選擇和行為讓你之前的選擇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選擇和努力哪個重要,我覺得堅持更重要,明白自己要什麼,然後有耐力有勁頭得去努力去做好選擇更重要。沒有一勞永逸的事,蓋棺定論的時候還沒到呢,在伯克利讀書之後還有人生。
南轅北轍,緣木求魚。這兩個成語告訴我們,方向選錯了,越努力偏離目的越遠。選對了方向,努力才有意義。
2011年本科入學,計算機專業轉到了土木2015年畢業
努力是為了有更多選擇,但說選擇不重要的,你們肯定不知道有個專業叫生物。
選擇決定了上限和下限,努力程度決定了你在這個區間的位置
當你沒法選擇的時候,只有去努力了。
把朋友寫的一篇文章貼在這裡,《努力都不管用了,屌絲還怎麼逆襲?》文/ 蘇小則
天道酬勤,是傳家寶,是座右銘,但是最近不管用了。
選擇大於努力。方向錯了,努力只是讓你死得更快,勤奮不過是戰略不清時的避難所。這些觀點以更高明的姿態,廣泛傳播於朋友圈。
最早看到「勤奮無用論」,是一篇講健身的文章。文章說,在健身房,很多人每次都累得滿頭大汗,堅持幾個月,但是既沒有減脂也沒有增肌。而有些人,花一些時間琢磨健身規律。比如,一次有氧運動多長時間合適,一次無氧運動幾組合適。這些人只花了很少的時間健身,卻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得出結論:玩命健身無用,懂得健身規律有用。
之後,大佬雷軍也語重心長:天道不一定酬勤,深度思考比勤奮工作更重要。這句話是投資了小米的劉芹在和雷軍聊天時總結的。雷軍之後,也有多位創業大師級的人物發文,大意都類似——選擇大於努力。
為什麼一個延續幾千年的道理,這幾年就突然失靈了呢?
我在大學時第一次接觸到「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的時候,正為戀愛傷神。我琢磨出一個簡單的道理:選擇A當女友,A脾氣好,輕鬆就可以過得開心;選擇B當女友,B脾氣不好,再怎麼努力哄著她,也會經常吵架。選擇誰當女友,大於在一起後的努力。
之後自己創業,才知道什麼叫「紙上得來終覺淺」。做錯了產品,即使做出精品也會積壓;做對了產品,即使不夠好也可以脫銷。
每次錯誤的選擇都是血淚教訓,我恨不得把「選擇大於努力」用亞克力字打到辦公室的牆上。
幾年折騰下來,公司初見規模,我卻感覺非常疲累。每每夜深人靜的時候,能安慰我放鬆心情儘快入睡的,反而不是「選擇大於努力」,而是那句踏踏實實的「天道酬勤」。
如果把一件事情拆分成選擇和選擇之後的努力,顯然是前者重要。但是如何做出最佳的選擇,不能一拍腦袋就決定吧?資料收集、數據分析、請教專家,這不也需要努力嗎?
雷軍的「深度思考比勤奮工作更重要」,其實是一句自相矛盾的俏皮話,深度思考就是勤奮工作,兩者沒有可比性。雷軍的意思更多的是讓大家知道思考的重要性。
對於創業者,或者想要逆襲的屌絲,更直白的一句話是:選擇上的努力,大於選擇之後的努力。
說白了,「選擇」是一個人必須要掌握的技術,但也只是「術」,而「勤奮得來回報」則是統管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是「道」。
如果真要在辦公室打亞克力字,我還是想打「天道酬勤」,畢竟這是一句溫暖的話。
你的努力決定了你是否有資格選擇,而有時候,選擇可以一票否決掉你所有的努力。看你敢不敢擔風險了。
就我自己來說,努力誰都可以做,抉擇不是誰都有勇氣選。如今悔炸,從EE轉到材料狗…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只學習不玩耍,聰明孩子要變傻。)All play and no work makes Jack a mere boy.
(盡玩耍不學習,聰明的孩子沒出息。)什麼?你現在要問Jack玩耍重要還是學習重要?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不是絕對的但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我年紀輕輕對這話理解也不深,還是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