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物极必反,那为什么善的尽头不是恶?

这个问题我问过我的很多老师,他们都不能给我一个详细的合理的解释,大都是说这个定则有适用范围什么的,还是不懂,求大神解答。


之前的各位的回答,基本都陷入了空洞的死抽象的错误。把物极必反的“极端”理解为绝对和纯粹。并且对于这个“极”的哲学认识和阐明比较含糊。

At first,要考察前提“如果说物极必反”,这明显是个假设,指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这是道家提出的一个说法。我们必须先弄明白假设的前提,才能更好地讨论下去。

其次,要把握对立概念,必须有辩证法的思维,形式逻辑是无法理解辨证矛盾的。

有了这两点作为理解的前提,我们就可以接下去探讨了。

事物的发展,是向它的对立面发展,即向为它的它者发展。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对立,并不一定是外在的对立,很多时候就是事物本身内在的对立。形式逻辑是无法理解内在对立的,在它那里,对立只是两个并列的外在物,没有内在的联系,是绝对不相容的。

而“物极必反”,所指的一般是事物内在对立的发展。如生包含死,没个细胞,每个人,一旦出生存在了,就必然包含着死亡的因素,而且这种死亡因素的必然性不断发展,生的现实性不断丧失,这种对立的发展就表现在“生”发展到极端就为“死”。世界充满这样的客观矛盾,一方发展到极端会向对立面转化,物质高度发展(大脑)会产生精神、阳电和阴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微分与积分……

但是,说到善的尽头,切不可理解为“绝对的善”、“纯粹的善”——即完全不包含恶的善,这是不可想象和无法存在的,这只是我们大脑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正如大与小、长与短,这些都是我们大脑从现实抽象出来的概念,它只是在抽象中有存粹性,但是在现实中是无法纯粹的,也就是说,我们能理解与表达纯粹的大的概念,但是在现实中绝对是找不到纯粹的“大”的事物的。

列宁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区别”的辩证思想时指出:“非常正确而且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他自己的对立面转的发展。” 题主在思考这个命题中的善恶的时候,前往不要陷入黑格尔所说的旧形而上学的思维,即只是从知性的角度去思考本质、概念、范畴。过去的哲学家,觉得世界本质上要么是善,要么是恶,所以即使现象上有各种善恶,但最后都归于一个绝对的善或者恶,这是错误的。这种只满足于知性的抽象规定性,是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说世界是有限的是不对,说它是无限的也不对,世界的内在就是各种对立统一,从两个对立概念中把握统一才是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否则要么规定世界是有限的,要么是无限的,都会陷入康德的”二律背反“当中,不是理性无法认识,而是你只在知性而没到理性。

所以善恶这个对立概念也是一样的,没有纯粹的善恶。物极必反,说善达到了极端必定会向恶发展。这个”极端“不等于”纯粹“、”绝对“,而是说善的现实性、必然性的丧失。所以当善的“极端”(必然性丧失之后)就为恶。但是你说为什么善的尽头不是恶,是因为你把这个尽头理解为纯粹的善,纯粹的善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没有恶的概念的“纯粹的善”是无法想象的,这也就是我看到上面的许多回答都有的同一个问题,仅仅用知性抽象规定去讨论事物理性的对立统一。

Thats all. Thank you.

最后引用黑格尔《小逻辑》的一段话帮助理解:

同样,善与恶的对立也是这样。善与恶的这种对立,在近代世界中可以说是愈益深刻化了。假如,我们认恶为本身固定,认恶不是善,这诚然完全是对的,它们两者之间实有相反处。即使那些认为善恶的对立只是表面的或相对的人,也并不承认善与恶在绝对中是同一的,有如近来许多人所常说的,一物之所以成为恶,只是由于我们的【主观的】看法有以使然。但如果我们认恶为固定的肯定的东西,那就错了。因为,恶只是一种否定物,它本身没有持久的存在,但只

想要坚持其独立自为存在,其实,恶只是否定性自身的绝对假象。


因为不加限制的「物极必反」是错的啊。

考虑:forall x(
eg S(x)=0)

某人说:

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声称自己代表绝对善的人——我们只应以最恶去揣测他。

有些人竟然觉得这句话放在这里证成「善的极致就是恶」没错。好吧,考虑下面这个情况:

  • 有一个人宣称自己知道世界上一切知识,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假设,发现了能够调和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物理理论,还能……

你觉得这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么?不,我觉得这个人是一个傻逼民科。

滚回前面那句引用。显然这里恶的不是「善的极致」。这里恶的是「明明根本就不是极致的善,却认为并宣称自己是极致的善」。

善的极致能否达到不知道,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但是你要说这是恶。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

至于那些和稀泥的说法,比如说「好心办坏事」之类的,都说了这是坏事了,请问还有什么需要狡辩的吗?哦,一件坏事代表的是善,甚至善的极致?今天天气真是哈哈哈啊。极端宗教狂热分子代表的是极致没错,不挑食原教旨主义者给花生过敏的人喂花生是极致没错,好心办坏事是不是极致不知道,但是这些对于教条的机械性无反思的遵守,甚至连启蒙精神要求的最基本的反思都达不到,他们遵守的哪里算得上是心中道德律?他们哪里有仔细地计算幸福的最大值?他们又如何是从这些行为中完善自己的德性的?总而言之,这些事情和善有什么关系?

一个人,早上起来吃早饭了,这是好的,是正常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应该做的,也是善的。但是如果仅仅是那么低的意义的话,那么一个扫地机器人把地弄干净了,也在相同的意义上来说是好的,是正常的,是他应该做的,并且在一个极度弱的意义上来说这是善的:更正确的说法是他的设计者或者购买者对于解放原来这项任务的预期承担者的不必要的劳动力来说是善的。(甚至在这某些情况下也难说是善的,如果原本的工作承担者不是一个自由的劳动力,而是一个锁定在这个岗位上的劳动力的话。参考电话接线员的情况)

给定一些教条式的目的或者规则,我们当然可以将一切行为归为与之相符或者不符,但是从更大的格局上来说,这能否代表善本身就是可疑的。一个 AI 接到「搜集互联网上所有信息」的指令,如果单纯地将人类的所有网络设备都毁掉,也算是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这个目标,因为互联网上不再有任何信息了,但是这显然是荒谬的做法。这种荒谬性正是因为这个东西做的事情是错的,虽然它遵守了某些特定的规则或者命令,但是它做了错的事情。所有的道德矛盾里面,都正是因为我们能区分出来一件事情本身是善的还是恶的,然后才进一步说哪些规则没有那么高的地位,进一步给出论证或者辩护,而不是以一种「矛盾推出一切」式的傻逼思维来说:哦,那么因此善的极致就是恶。

以上。


如果有A和B两个人,他们几天没吃药,等了好几天,现在必须吃一粒才能活下去。而你手中刚好有一粒这种药。

如果你把这粒药给A,你对A来说是善,而对B来说就是恶了,反之亦然;如果你把药分为两半,两个人都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最终都不会活下来,你以为你尽善了,实际却一个都没救成。

善恶大抵如此。

———————

———————————

补充一些他人的观点吧,提供思考。

①人要善,必先经恶。你要先考虑自己, 你必须通过剥夺他人的恶才能使自己受益,让自己有能力行善才能行善,就好比你在索取后才产生回报。

②情境的对人的影响很大。在社会中,我们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让正直的内心变扭曲因素太多太多,这么看来,道德的松绑、人性的转化也并非一件难事。善恶实在一念之间,一个善良的人压抑久了也可能犯下恶魔的罪行。

③好比好心办坏事,善的心却结了恶的果。

希望对题主有点帮助。


物极必反的“物”是经验对象,现实世界中行义过度确实可能变成恶,但是善本身不是经验概念而是理念,它高于并能动地决定尺度。

传统文化中截取的格言俗语本身都很不周严,不能太当回事。

+1


如果说A,那么应该是B。可好像B不对,为什么呢?

答案往往是:A错了啊。

所以你这里也一样。

如果物极必反,那么善的尽头应该是恶。但善的尽头好像不是恶啊。

所以呢,“物极必反”这个事本身就不对啊。


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声称自己代表绝对善的人——我们只应以最恶去揣测他。

这就是物极必反。


这个问题前提就值得怀疑:事物一定是对立的吗,如果不是对立,也就不存在两极,也就难分善恶。事物真的是对立的吗?


那个,善或者恶,会有尽头么?

可以量化的东西,才会有多或少的区别,可是,善、恶,心念而已,这东西能量化么?能有多、少的区别?可能有“尽头”么?


物极必反在善的体现上,我有另一个角度的理解。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丛飞呢?

94年8月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05年确诊胃癌,无法再捐款资助。

我记得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故事。

丛飞住院后,手机放在林燕处,林燕接到这类电话最多,感慨也最多。有一天,林燕刚打开丛飞的手机,一个催款电话打了进来:“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林燕急忙解释:“丛飞病了,已经几个月不能演出了,现在暂时没钱给孩子们交学费,等他身体好了一定想办法寄钱过去。”对方听罢,半信半疑地盘问起来:“他得的是什么病啊?”林燕告诉对方是胃的问题,可能比较严重,对方听了,问:“那你问问他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2011年4月13日晚23时45分,丛飞的遗孀邢丹驾车在惠州被路上砸石头砸中挡风玻璃身死。

好人不代表一定会有好报。

善到极处,对别人好到极点,便意味着你无法对自己再好一点了


路西法效应?

由于过度自信自己的善良,导致对邪恶痛下杀手,最终导致自己的行为成为另一种邪恶。


物极必反

物的世界是客观的,惰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掌握的,所以我们能观察到反的限度,极在哪,这里因为物界的惰性,在同一条件下极不变,所以╮( ̄▽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而人的世界因为人的互为超越性,结果很难是绝对恒定的,好与坏,善与恶的结果在人的世界不会完全终结,而是持续影响,一件事有好的一面,必定有坏的一面,只不过在二者转换的临界点之前我们终究难以预料,让我不由自主想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所以极,表现的是各自的限度,各自的限度,各自的限度

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有过度地带

少年,你听说过九大阵营么(?ω?)


请答主回答这个问题前,题主问这个问题前 定义一下什么叫“善” 什么叫“恶”

类似的还有 请在讨论关于“道德”“意义”“好”“坏”“正确的”等意义暧昧的词汇的问题前 把这些词汇定义清楚

谁能告诉我你们讨论来讨论讨论去讨论的对象都是些什么啊(╯‵□′)╯︵┻━┻


在阅读了若干遍题目

如果说物极必反,那为什么善的尽头不是恶?

之后,恍然大悟,我们所有人都陷入了题主为我们设置的“逻辑陷阱”之中!

”如果......,那为什么......不是......?“这无疑是题主提出的问题,可是,这真的是一个“问题”吗?对,这不是一个“问题”,这不过只是一个“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所以,这所谓的“问题”只是题主的一个观点。

那现在就来具体说说题主是如何为我们挖的这个”逻辑陷阱“的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如果原命题成立,逆否命题成立.逆命题和否命题为等价命题,如果逆命题成立,否命题成立.

举个例子:

原命题: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逆否命题:若“两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

无疑,以上两个命题“同真同假

同时,任意无所附加的事物之间都是一种平行的关系,若是存在一种“推出”的关系,那么就必须存在一个桥梁,将二者联系起来。

如:若“3+2=5”则“4+6=10”,这个命题成立是有条件的,你不能野蛮的说“3+2就是等于5,4+6就是等于10”。

在这个命题中存在的桥梁就是“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将原命题转化为与之对应的逆否命题是有效避免陷入“逻辑陷阱”的有效方式,因为首先就打破了原命题“结论的必然性”,打破了看完题目之后的“理所当然”。

回到“题目”来

如果说物极必反,那为什么善的尽头不是恶?

现在我们将这句话转化为与此等价的原命题。

原命题:若”物极必反“则”善的尽头是恶“

逆否命题:若“善的尽头不是恶”则“物极不一定反”

初看题主问题时,我也在问自己“对呀,物极必反,那善的尽头不就是恶吗?”。

直到看到逆否——“这什么鬼?善恶又不是可测量的角度,哪里来尽头一说?极?——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极?善的尽头不是恶,跟物极必反有什么关系——桥呢?若真要说有关系,那就相当于你说,因为1+1=2,所以1x1=1?!”

(注意,我用的全是反问句哟~全是强调的肯定语气哟~)

说了这么多,我的回答就是——没有什么关系~

大家不要轻易掉进题主挖的坑当中哦~

类似的这种思维大家可以关注我男神 @Andy Lee


切嗣:我要成为正义的伙伴


“善”并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观念。观念如果发展到极致,也会变得像客观规律一样强大,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行为,普通人根本不可能与之对抗。但掌握最强大暴力的人却完全可以不遵守这一观念的束缚,并且他们还通过决定“善”的标准掌控着“善”的观念的发展。

「窃铢者诛,窃国者诸侯」

有没有观念能够脱离构建者和统治者而存在呢?如果有,它能不能发展到极致呢?如果能,那么发展到极致并且不受统治者掌控的观念,会是什么形态呢?有一种形态大家都知道:邪教。邪教符合上面的论述,并且信徒们都认为自己的信仰是“至善”的。

依附于统治阶层的观念必然服从统治者的利益,这是大恶;不依附于统治阶层的观念可能没有机会发展到极致,除非走极端,这也是恶。

从博弈论角度,利他者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时候,生存环境达到了最好,但美好社会的顶点也是即将崩溃的瞬间,因为这个环境也是损人利己者最好的发展环境,损人利己者通过寄生于利他者而生存。随着损人利己者迅猛发展,利他者灭绝,社会再次进入残酷搏杀的丛林时代,直至以牙还牙的复仇者诞生,通过消灭损人利己者重新建立基本的秩序。而当社会秩序建立起来后,利他者获得了生存机会并且发展壮大,通过道德的发展排斥不宽容的复仇者直至占据主流地位,社会失去了对损人利己者的免疫力。历史完成了一次轮回。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善的尽头是不是恶?从已知条件来看是这样的。但未来有无数可能,总有意外。


是啊。

比如,耶稣说要爱你的敌人。

再比如墨子视人之国如视其国。

物极必反也是螺旋上升的。


解释1:

善的尽头是止于至善,恶的尽头是罪大恶极

由此可见,物极,未必反

解释2:

a. 善恶不是同一的事物(,善和恶可以说是两种事物)。

物极必反的物是同一的物

故善的尽头不一定是恶(或者和恶接壤)。

b. 进一步讲,善恶只是对人的行为或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的评价

评价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存在。

物极必反的适用对象是事物,而非价值。

解释3:

善恶本身是同时共存的

同一件事物,同一个行为,同一个后果,对于不同的群体,对于群体中的不同的人,呈现出的善恶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该物,有的人认为善,而同时有的人认为恶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善恶是共生的。有善即有恶,有恶也必有善。因此,在单一条件下或者无限条件下,善恶不存在尽头,因为任何位置的善恶都是一个结合体

解释4:

看心情续。

—————— ? —————— ? ——————

最少还能续三点,待续的这些也是很重要的。

当然,主要还是前面那三点。

谢谢大家。


谁说善的尽头不是恶了?


你怎么保证大前提是正确的呢?


因为很多东西不物极必反


推薦閱讀:

有哪些可以在課堂上裝逼的知識?
路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求婚時大家送的/收的都是戒指嗎?
你為什麼從淘米離職?
如何看待男朋友記賬?

TAG:生活 | 哲学 | 调查类问题 | 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