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發菩提心有幾種?


善男子。復有十二種勝法。菩薩成就。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

一者 安隱心為與一切眾生樂故。發菩提心。

二者 愍念心他惡來加能忍將護不生異相故。發菩提心。

三者 大悲心為荷眾生大重擔故。發菩提心。

四者 大慈心為拔一切惡道苦故。發菩提心。

五者 清凈心能於余乘不生願樂故。發菩提心。

六者 無染心為離一切煩惱濁故。發菩提心。

七者 光明心為求無上自性清凈光明照故。發菩提心。

八者 幻心能知諸法究竟無物故。發菩提心。

九者 無物心能知一切無所有故。發菩提心。

十者 堅固心於諸法中不可動故。發菩提心。

十一者 不退心能證諸法究竟盡故。發菩提心。

十二者 度諸眾生不生厭心如說修行故。發菩提心。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云:「從心力的角度來分,有如國王之發心、如舟子之發心、如牧童之發心三種。國王們首先要摧伏一切敵方,得到自方的擁戴,先自己登上王位,再維護屬下臣民。同樣,希求自己首先獲得佛果,之後再將一切眾生安置於佛地,這種發心就稱為如國王之發心。所謂的舟子,也就是船夫,他們的願望是自己與所有的船客同時趨向江河彼岸。同樣,希求自己與一切眾生一同獲得佛果,這種發心就叫做如舟子之發心。牧童們為了使牛羊先吃草喝水,免遭豺狼等猛獸的侵害而將它們趕在前面,自己隨後而行。同樣,希求先將三界一切眾生安置於圓滿正等覺的果位以後,自己再成佛(,這種發心稱為如牧童之發心)。其中如國王之發心也叫做廣大欲樂之發心,這種發心者的心力屬於下等;如舟子之發心也稱為殊勝智慧之發心,這種發心者的心力屬於中等,就像至尊彌勒菩薩的發心;如牧童之發心稱為無與倫比之發心,懷有這種發心的人具有非凡巨大的心力,就像至尊文殊菩薩的發心那樣。」


十信位中,所要修學的前五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以及定心,其實也就是 世尊在三十七菩提分法當中所說的五根以及五力。當這五心逐漸堅定,也就是相信依於自心如來藏,並且在諸佛菩薩的護念以及教導之下,確實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逐漸生起了大作用力;將來在十信位滿心的時候,就能夠初次的發起大菩提心,並且發願朝向佛菩提道來邁進。譬如,世尊在《雜阿含經》當中有過這樣子的開示: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為信根?若聖弟子於如來發菩提心所得凈信心,是名信根;何等為精進根?於如來發菩提心所起精進方便,是名精進根;何等念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為定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為慧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慧根。」(《雜阿含經》卷26)

摘自《華嚴妙智網》


佛教發菩提心有三種:聲聞菩提心;緣覺菩提心;無上菩提心。

聲聞與緣覺菩提心,是佛陀為小心劣根眾生設置的臨時中轉站。無上菩提心是佛陀為大心勝根眾生宣說的究竟圓滿的終點。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 佛學入門 | 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