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愛上讀書的?
謝邀 談不上很愛讀書但平均下來還是有一周一本書的樣子,跟很多真正喜歡讀書的人差距很大很大,讀書它對績點幾乎談不上很大幫助,亦沒有一項技能來的實在,更不及玩遊戲時的舒爽。最重要的是,我甚至不知道為了什麼而看書。也許是為了打發一些時間,又或者是間接地認識世界(沒有錢到處旅遊)。我讀書的境界很低,沒有什麼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的。個人腦子也不好使,看過的內容忘得很多很快,但還是會有那麼一些讓我萬分感慨印象極其深刻的部分。深度和涉獵廣泛更是無從所起,很多時候都是看看有哪些推薦書目,然後心血來潮之下就會買來看(所幸的是目前的所處環境這點不會很為難),有過看到一半就不想繼續讀下去,也碰過相見恨晚的內容然後就一口氣看完它哪怕是大半夜。久而久之,在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跟書上講過的情節很像然後我又恰好記得的話,心裡多少還是會感到一絲欣慰。又或者是跟某個朋友剛好看過同一本書的話,相處過程也可能會多一份話題可聊。在反覆地思考後也沒能真正想得出,但是我覺得其實想沒想通可能也不是很重要,很多事情持續糾結的話會影響心情反而不好。現在,背包里習慣裝著一部Kindle和一本沒讀完的書,雖然我知道大多數情況下還是給肩增加不必要的負擔,但是一有機會拿出來翻一翻看一看,心裡就會很開心。最後,分享一張個人比較喜歡的圖片同時也是我的微信封面(真不是打廣告而是因為我確實喜歡那句廣告詞而剛好風格又中我意)
謝謝謝邀…
因為真的沒事幹。(手動微笑)
還記得小的時候家裡電視還是黑白的,不喜歡那些哭唧唧的瓊瑤劇,也沒有綜藝,也沒有漂亮的芭比娃娃,偶爾遇到同年齡的小夥伴玩個盡興就算是最大的娛樂了。
所以我咋喜歡上看書的?我也不知道。只是,就慢慢的被那些方塊字給吸引了。我爸有無數本金庸的武俠小說,那麼厚厚的一本,他一本一本的看從來不嫌多累。我也有爸媽給買的,不過是兒歌書,沒事念念,學著電視里播音員的樣子,念得字正腔圓。還有爺爺,那時候他身體格外硬朗,沒事就喜歡寫兩個毛筆字,這時候就會把我叫過去讓我給他讀詩,我讀一句,他寫一句。爺爺在當地小學的收發室。老師們幾乎每人都會訂書訂雜誌,當然也包括各式各樣的報紙,嘿嘿,這時候我就成了這些報紙雜誌的第一手閱讀人,每次有郵局的郵遞員來送書的時候簡直是欣喜的要瘋的時候,那時候很多東西並不能讀的太懂,只是囫圇吞棗,喜歡那些故事梗概,不懂的東西快速略過,以至於讓自己從小練成的超快超快讀東西的能力hhh~印象極深的是小學課本中,有一段林徽因描寫她小時候去書店看書,因為沒錢買所以只能在書店看,每次看完都會有一種極大的滿足感,「每次讀完,合上書,咽一口唾沫,就像把看的東西都咽了下去」。那時候我看到書中描寫的那一段簡直不能再感同身受!收發室的書得儘快給學校的老師送去,報紙更甚,每次我有看不完的時候總央求爺爺:「這本慢點送,明天送好不好,我馬上就看完啦…」還記得那時候爺爺肯定會給我留出一本叫作小學數學的類似輔導書性質的雜誌,因為他知道我數學不咋好,,我每次嘴上應承著,但從來不看那本,因為全是解題方法,動腦筋的益智題,相比起來,我更喜歡那些文學趣味濃的文字故事,所以我數學貌似一直不好哼╯^╰現在細細想來那時候的時光大概是自己唯一一段沒有任何其他事物的打擾,全心全意只想讀的更多,看的更多的時候了。有點感謝那樣的家庭氛圍,那樣的特殊環境,小時候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電視綜藝,沒有電子玩具,少了科技的發展,也少了很多誘惑。嗯,就這樣。
還有,咋最近老有人提問我關於讀書,文化這方面的話題,難道是我在知乎已經樹立起高大上的文化形象了么.??o·(′?ω?`)?o·?..??o·(′?ω?`)?o·?.書拯救了我。在我一個人孤單地待在別人家裡,聽著他們說我爸媽的壞話的時候在我思念爺爺奶奶到做噩夢的時候在我被嫌棄的時候在我被很多人誤解的時候在我被孤立的時候在我感到全世界都拋棄我的時候在我感覺我活了這麼久卻無立足之地的時候在我被惡意嘲諷的時候在我最無聊的時候
在他們都不考慮我感受的時候
在他們只會要求我的時候都只有它們陪著我。對於我來說,它們不只是書,它們是一個個靈魂。我每年都會讀上五六十本書,這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
這是我2017年讀過的書目。看起來很雜,但實際上都是根據自己口味挑選出來的書籍,以歷史文化,小說散文為主。
我是怎麼愛上讀書的,我也快搞忘記了。這應該算是很久以前養成的習慣,那時我還在上初中,和我當時最好的朋友,拿著朱自清、老舍、郁達夫的經典散文集,在院子裡邊曬著太陽,邊捧在手裡讀。
讀散文,心態要很平和沖淡,跟著作者的文字去領悟感受他內心的情緒,沉浸在書中,才能領會其中的意境和思想。但小孩子毛躁,靜不下心。沒看幾頁我就溜了。
後來,我爸買了一套青少年經典讀書10本。我至今都還記得有我最喜歡的三本書《湯姆索亞歷險記》、《魯濱遜漂流記》和《格列佛遊記》。
小孩子很容易被奇幻的故事吸引住,我也是。很快就愛上了馬克吐溫叔叔筆下的湯姆,他太勇敢了,而且很善良。魯濱遜,他給了我很多從文字轉換成圖形的想像,但其中也有很多血腥的地方,比如說魯濱遜看到戰勝的部落氏族活剝生吃戰俘,給我的少年時代留下了陰影。
十四五歲的時候,開始讀歷史文化性散文。余秋雨,他算是我文化啟蒙老師。最初讀他的散文是《晨雨初聽.寫給青年學生的序》,後來是《文化苦旅》,再接著便是到了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
如果說,小說是將故事寫進了我幼小的心靈之中,讓我走進可以很奇幻的文字世界。那麼,散文便是將滋養心靈的陽光,它使得文明,文化的厚重賦予了一個小孩以思想的力量。我試著通過與作家對話去思考人與世界、自然的關係。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次「自我意識」的覺醒,開始有種和其他同齡人不一樣的感覺。
那種感覺很奇怪,我似乎意識到了書籍對我心理和生理上起了作用。最明顯的感覺是我比同齡人都老好多啊,不過也有好處,我的作文成績一直是全班最好的。語文老師總是在班上讀我寫的散文,尤其是那篇關於蘇軾的,甚至送到了省上參加作文比賽。
讀書,本身是一種做起來很舒服的事情,能讓人帶來快樂和滿足。投入時間的增多,它慢慢的變成一種習慣,一種技能,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榮譽、鮮花和掌聲。
從此,也就愛上了。
小學沒手機,不想聽課,然後上課還特么睡不著!幹啥啊?看書唄!好歹有個熱鬧看!
話說你們總是邀請我回答讀書類的問題,然後不給我點贊,騙我寫字!╯^╰
讀書,就像是品嘗一種美食,嘗過了,體會到那種甜了,你就會不知不覺喜歡上她。
有時候,她不僅僅是甜,還會有種讓你回味的香,吃過一口,你會閉上雙眼,細細回想。
去讀了,你就會體會到,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美和快樂。
余秋雨說過,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這也是我的願景,我剛堅持讀書一個月,是的,就一個月。在這之前,畢業後的這幾年裡,我從來沒有碰過書本。一年前,聽朋友圈一位屌絲逆襲的朋友的課,他說他從小學到大學都十分厭惡語文,更別提看書了。但是2014的時候工作上遇到問題,向身邊的朋友求助無果,於是就試著從書中尋找答案,沒想到書中還真的有黃金屋,問題迎刃而解。從那以後他就喜歡上了讀書,並且堅持讀書,隨後的兩三年時間裡從負債到身家千萬。
雖然他的逆襲不僅僅是因為讀書,但是不可否認,跟讀書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聽過他的課之後,我馬上就去買了兩本書,每天逼自己看半小時,內心迫切希望看到自己的蛻變。但是,只堅持了幾天,我就放棄了。
去年年底,一位辣媽在朋友圈裡推薦了一本書,她說她讀了兩遍,書里的一些思維對她幫助很大。我一看書名一一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因為作為窮人就想知道跟有錢人的思維差距在哪裡?迫切想看,網購需要時間,就上喜馬拉雅搜索了一下,還真的有這個音頻。那天我一口氣聽了好幾節,聽著聽著還真的上癮了。
差不多就是從那天起,我開始每天聽書,並且是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時間來聽。會上癮是因為書中作者分享的一些觀點切切實實對我起了指導性的作用。
比如,關於整理收納打掃,以前我都是看心情來做,並且在心底一直很抗拒大掃除的。但是聽了 微習慣 這本書以後,我發現打掃原來so easy 。作者在書里是這麼說的
.微習慣更容易開始,因為目標足夠小,小到不可思議,因此讓我們不會害怕開始。
.微習慣更容易堅持,因為目標足夠小,所以只要多做一點點,就會超越了自己的預期目標,沒有堅持的壓力,也就反而能堅持下去。於是我就給自己列了一個家務清單,每次只做一個,比如整理衣櫃,每周僅需一次。任務經過分解以後變得足夠小,只消耗極低的意志力,讓大腦以低成本啟動,大腦還沒來得及對這個行為產生抗拒我就已經做完了。
最後,以三毛的這段話來作為結尾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最開始開始就是幼兒園時候看的那些童話書了,但是記憶已經不深了,感受也全忘記了。還能記得就是小學時候開始看網路小說啊,漫畫什麼的。網路小說看起來很爽,就看了很多。漫畫什麼的很有趣,所以也看了很多。慢慢到了初中,覺得看網路小說會上癮什麼的,就沒有看了。然後這時候就看了很多散文,覺得散文很精美,自然而然也就喜歡上了,邂逅很多作家啊。余秋雨,三毛,席慕蓉,許地山,朱自清等等等。當時基本只看散文,不看小說。而後也買了一些小說,看了覺得也有趣味,就也開始看小說了。
現在高中,大概偶爾看散文,比較多看小說了,也認識了很多小說家。村上,太宰治,川端康成,夏目漱石,中國的小說讀的比較少。但是一直以來,從初中到高中都很愛讀古詩詞。
大概會喜歡上讀書,是從剛開始看漫畫的有趣和看網路小說的爽,讓自己至少是有了一點閱讀的能力,讀精美的散文也讓自己意識到文字之美,然後小說的故事性也讓人好像體會了一段人生一樣。各種類型的書籍,讀起來都是一份享受,讀多了,自然就會喜愛這個過程了。謝邀。
知乎首答。
我覺得自己喜歡讀書的主要原因是太寂寞。
從小時候開始,家裡爸媽不讓我看電視,要麼就是練字帖,要麼就是看書,二選一。
我也是比較懶,所以看書比較多,但是字寫的很爛。後來慢慢的就養成習慣了,尤其是在上語文、歷史課的時候,經常搶答老師嘴邊的話,(對,就是那種很討厭的喜歡接話的學生),再然後,我就發現。。。。我讀的書。。
我都忘了。。
都忘了。。。
忘了。。。。
但是習慣跟氣質可能養成了一點,在讀大學的時候覺得看韓劇很浪費時間,
所以我看了很多電影跟各類雜書??
到現在工作一年半左右,還仍然保持著閱讀習慣,一方面是職業需要,另一方面還是打發時間。
哈哈哈哈
還記得小學四年級的某一天下午放學後,班主任把大家都留下來,班級分兩組進行知識競賽。我還記得當初一個題是北京奧運會將在哪年舉行,還有好多歷史方面的知識,以及兩組相互問答。我其實在這方面是答對了幾題的,然而在猜謎啊等等其他類型題中,我們一組還是最終落敗了。我當時很不服啊,想著下一次的知識競賽一定要打敗他們。尤其是在相互問答的時候,問一些其他同學答不上,而我能答得上的問題,好好展現自己的才華嘛,在老師面前(其實是在小女生面前展現自己啦)。然後就開始看書看書,尤其是歷史方面的各種書籍,當時條件所限,身處農村,並沒什麼書可看,記得有一本是歷史問答的書。看了好久之後,第二次知識競賽並沒有如期而來,盼來盼去並沒有。但是,卻培養了我開始看課外書的習慣,之前可能真沒看過任何課外書。
然後在大學研究生期間,估計是真無聊,沒其他的特長,泡不到妞,也沒錢去玩,只好蹲圖書館看書。
現在工作了,除了看書,真的沒什麼娛樂活動,就看書不怎麼花錢了,一年花個幾百塊錢就能買到好多書了。沒辦法,找不到妞到處嗨。只能,一個人默默看書。我也不知道怎麼了,其實並不是想在書中找到黃金屋、顏如玉之類的,也不是為了打發時間,那是為了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了。
一切孽緣都是從高中時代的那個天色昏黃的下午開始的。
那個時候,校門口周圍還是有那種不到五平米的書店的,現在想想,裡面除了漫畫就是小說,明顯是在帶壞祖國的花朵們!(認真臉)忘了是為啥進去的,可能就是閑的無聊吧。反正在那個不到五平米的書店倒騰了一會後,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裡,我發現了那本書面發黃的小冊子。
翻開一看,那些惱人的古文一句都不懂,不過,無意間看到的一段描寫讓我止住了扔掉小冊子的念頭。「將柳腰款擺,花心輕拆,露滴牡丹開」………………………………呵呵呵呵,讀書使我營養不良,哦,不,是使我容光煥發……因為好奇心
初高中時候痴迷科幻和懸疑初中時閱讀 @蔡駿 的系列作品,有結合了歷史背景的故事叫《天機》,讓我印象極其深刻。看完後久久難以平復,出於好奇心和自己的對蘭陵王的想像,查閱了很多歷史(野史)。一個好奇點連著一個,我額外地了解很多除了書上的內容。了解蘭陵王這個人還不夠,我想了解他周圍的人,甚至是所處在的國家時代。這種好奇心開啟了我最初的對於歷史書籍的喜愛。高中時候買了整整三年的科幻世界雜誌,它是我最初的對於科幻的啟蒙。
剛開始看得挺辛苦的,因為很多名詞不明白,看完了就不明覺厲。但實在被裡面浩瀚的世界所吸引我把不明白的詞摘抄下來,等回家的時候查閱網路。還看了不少關於宇宙、天文、物理的紀錄片。好奇會培養一種閱讀興趣,有興趣,什麼晦澀的書都會被自己強烈的閱讀慾望攻克。
我個人覺得,不必強求要閱讀多少多少書。我總有感覺,看書也是要緣分的。
可能曾經多少次與那本書相遇過,但你沒有翻開過,或者翻開了卻沒有看下去。到了某個時刻,你出於一種想法看完了那本書,這時你真正的與那本書有關係。謝邀。從不在乎讀書有什麼功利性作用,作為曾經的工科生,喜歡人文歷史和古代文學,在繁忙的學習工作之餘,泡杯茶,看看書,可以給我帶來樂趣,使內心得到平靜,感到特別幸福。
潛移默化、囫圇吞棗以及無限制買書。我的父母都愛讀書,從小我們家吃了晚飯後就是一人一本書。我父母也不限制我看什麼書,他們看的《莽園》(80年代的文學雜誌)隨手放在家裡,我也拿來看,囫圇吞棗。後來長大才知道,那時讀的故事是很多是池麗寫的。一開始小學三四年級,很多字不懂,也不問,也不查字典,就是猜。後來慢慢看懂得多了,再後來就都懂了。五年級看紅樓夢,看簡愛……。爸爸從小就帶我去書店,到了書店隨便挑,往往買了書回家的路上書就讀完了,那就再買。後來上了初中,校門口有家三聯書店,我開始囤書:元曲選、張愛玲文集、宋詞詞典……。一直到現在,一書在手、一杯咖啡在旁,是我最大的人生樂趣之一。
謝邀啦?_??
昨天本來打了一兩千字,覺得原因闡述極其合理。
但是今天早上起來之後就開始要死不活的一天,突然覺得那些只是聽起來勉強和邏輯而已。說真的因為我是一個喪到爆的人,什麼擴充知識,廣泛了解,充盈思想都是後話。看書可能是為數不多的讓我還覺得能有那麼些許安寧的事情……除此之外,就是聽歌,旅遊,彈琴,僅此而已了。謝邀精神空虛的時候讀書容易愛上讀書,書中有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