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常講的做人做事要「拎得清」具體是什麼意思?


在不同場合,含義有微小的差別,主要的意思有:

1,思路清楚,理解力強。

2,懂道理。

3,懂規則(包括潛規則)。


呵呵,這個在江浙滬方言中貌似都有。

體會其中的意思,就是說要會做人,辦事情要像樣子。(這個『像樣』其實也是一個江浙方言詞)

打個比方,鄰裡間出現一點糾紛,爭吵雙方各有各理,這時就需要一個『拎得清』的人來調解,這個人說的話能夠讓雙方都感覺有道理、不偏袒,說話說在點上。

(補充一句:任何辭彙,都是有語境的。不同的語境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也是語言的魅力。)

拎得清的反義詞『拎勿清』,就是形容一個人說話做事、對人對物,都有『糊塗、隨便、分不清輕重、理不順次序』的意思。

中國這麼大,方言很有意思。在廣州的時候聽粵語,很多』專門詞『都不好理解。好在自己是杭州人,這個上海方言詞,還是理解的。 不知道上海本地的知友有沒有什麼意見~


大約就是識時務,為人處事很討巧的意思。做為一個上海人,深感覺很多方言真的不太容易解釋·····


拎得清,歷史上是指清末至民國時期西化的上海人特有的一種行為,使用人群集中在民族資產階級,外企買辦和外國留學知識分子里。具體指對人有界限感,互相尊重,知道自己的權利,懂得拒絕麻煩,也不會輕易去討別人的麻煩,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能得到什麼,以及方法和途徑,有一種自知的精明,深刻理解自己的階層和責任,有一套特有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很容易識別,和比他下一層的階級,格格不入,很少有跨階級通婚。對於奴僕比一般封建官僚和地主開明,但是也並非全盤西化,也有中國文化的底蘊,做事也有中國人的規矩。這種人是民國時期的中國貴族,上海聚集得最多,叫老克勞,現在上海只剩下少數民國時期的老克勞,但是拎得清作為一種備受推崇的行為方式,留給了現在上海人,成為了約定俗成的社會行為規範,並影響到了全國各地,現在的拎得清,使用範圍增大,指能清楚的認識自己的階級和局限,有界限,懂拒絕,內心強大,有分寸,待人接物符合自己的身份。

ps:我不是上海人,是學歷史的,以前對上海很有興趣,看過相關書籍。如果說錯了,請原諒!


個人理解的拎得清,是分得清輕重主次、 利害得失,不做失分太多的事,做人做事得體。不會親者痛仇者快。


看得清複雜事情背後的真相,明白繁雜事情里的重點,處理得好事情所涉及的利益關係


領導:"發現有誰違規違紀,可以來我這裡舉報"

領導內心os:"說說場面話,說說罷了,你們千萬別當真,要是這樣都拎不清,你們可別混了"

拎得清的意思也就是知道領導說的是場面話還是真心話


關於「拎得清」最近的感悟

人的一生,總有個階段要咬著牙前行,不然怎麼對得起該信任和尊重的親人?

真的是看《摔跤吧,爸爸》有感,被束縛了多年,一旦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就容易忘乎所以,父輩用一生的經歷教育我們鐵的事實,卻被我們用新潮的想法覆蓋掩埋,甚至毫不猶豫地傷害、「欺壓」,事實不是他們「錯了」,而是他們「老了」,力不從心了,沒辦法說服你了,只能等待時間、妥協時間告訴他們疼愛的孩子,什麼才是對的。

剖開那一層層背後的故事,其實我們都一樣。前些年的自己沒少犯錯、也沒少傷害身邊最親的人,擱《歡樂頌》可能就是那個拎不清的人,一失戀也會哭天喊地,如今呢,現在倒是恬靜如關雎爾,理智起來如樊勝美,內心裡依舊是個小蚯蚓,倒是羨慕安迪,卻不及半分,倒也不奢望,能一步步靠近也是好事,昨夜還在思考,倘若身邊有個小曲,我會怎麼樣?我覺得我會不喜歡,對於富二代的傲嬌和自作主張,甚至自以為是、不顧及他人感受,我應該不會喜歡。但是電視劇里呢?卻不得不被她迷得要死,更多的是她臉黑心熱那股拎得清的勁兒。

有時候或許不該被身邊什麼妖魔鬼怪所誤導,遇到鬼也要淡定問它「你是好鬼?還是惡鬼呢?有什麼可以需要幫助?」何況人呢?除了親人和摯交,其他些無謂的人何必糾結?何必難以拒絕?關鍵時刻不掉鏈子、腦袋清醒,知道該做什麼就行。


做事情有分寸 明白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推薦閱讀:

TAG:上海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