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沒有像《宮本武藏:劍與禪》這樣的巨作?

聖人述而不作。如果沒有關令尹,道德經都沒有。


禪為眾生禪,劍皆個人劍;武不以單而論,智不為私而為,故大多無法混談。


偏題一下,李連杰霍元甲這部電影,成功地表現了以武入道的思想,而且還是利國利民的大道。為什麼日本沒類似的電影。


fuck

不屑於。兵書有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太白陰經、虎鈐經、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哲學有易經 老莊。術有劍經手臂錄。等等一坨坨的。

日本為啥誕生不了鹵煮火燒 焦圈 豆汁 這種偉大的美味?


日本那種單面開刃的武器恕【我】不能認同那叫做劍。

兩面開刃,方正修長,配以劍格劍穗,這是我所認為的劍。

日本的劍豪以及諸多的劍術流派起源於幕府時代諸多的武士,類似於僱傭兵的存在【這裡表述有誤,後文會做糾正】,憑藉一把刀,尋找效忠的主人。說難聽點,他們手中的刀是自己的武器,而他們是不握刀的人的武器。

武士道的精神是什麼呢?忠誠。

這不就是一把好武器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需要的特證嗎?

中國歷史上是存在這樣的時代的,春秋戰國,士人中的一部分,憑藉自己的武器,為了自己崇高或者卑劣的目標,被稱為俠士。

正史里他們被稱為刺客。

後面的時代里,僱傭的劍士難以尋覓蹤跡。

只有一個最簡單的原因,戰爭是國家的戰爭,不是武人的戰爭。

日本人是崇尚個人英雄的,鬼神呂布冠絕三國的武藝,真田幸村無敵於世的能力,就是劍道存在的根基。

劍道是劍豪們的劍道,不是劍的使用者的劍道。

在中國,不可能有人憑藉自己,憑藉自己高超的武藝決定一場戰爭。

關二爺只是演義,李元霸也是傳說。

三國無雙荊州之戰里,就算用二爺殺了于禁龐德曹仁等等,也逃不開敗亡而死的悖論結局。

中國歷史里沒有為比斗誰為天下第一的劍,沒有能夠左右一場戰爭的劍,也不會存在成為什麼什麼的象徵的劍,只有殺人的劍,以及觀賞的劍。

說到底,劍只是武器而已,要麼用來殺人,要麼用來純粹的觀賞。前者是殺人的精神,後者從來什麼不談精神。

賦予它太多無謂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

——————————————————

這裡所認為的劍,只是從歷史實際而言,並不是要談劍文化的深刻內涵。

我個人十分喜歡劍被賦予的君子,正氣,堂皇等等意義。甚至是刺客的決然。

但嚴格的講,這些意義不是歷史賦予的,或者說來源並不主要是歷史。因此我不做探討。

——————————————————

評論指出我的表述有些問題,在這裡做出道歉。

我不是要黑日本或者要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只是站在我的角度看到這個問題。

對於武士刀精神,我選擇忠誠這一項是因為對我的觀點有利。

關於武士是不是僱傭兵我的表達確實出了問題。

我想表達的是,武士作為一個有著出色個人能力並且希望能夠做出點什麼的階層而言,類似於戰國的門客,或者食客。但是對於主上的效忠又類似於中世紀的騎士。

對於僱傭兵這個有著明顯金錢色彩的辭彙表示我的歉意,確實是我表達的不對,但一時之間想不到合適的辭彙,信口胡謅,再次表達歉意。


看了一下大家的答案,感覺都有一些道理。如果我的觀點有重合的,就算巧合吧。很粗糙的說一些,肯定會有很多錯誤,歡迎大家指出來。

第一點,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武只是術,無法稱之為道的這一點理由表示贊同。武,是術,更是技,往往被看輕,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可以被輕易打敗。項羽不願學劍,說要做萬人敵,什麼是萬人敵?做將軍,通兵法,敵萬人。所以個人英雄主義在中國行不通,封建社會也不提倡個人英雄主義。

第二點,由第一點引伸,武士道在日本盛行,和曾經日本的作戰方式和作戰規模應該也有很大關係,在戰國時期,日本的一次戰爭投入人數有限,領導衝鋒隊伍的大將往往位於隊伍最前方,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武力和勇敢就相當重要了。但是在中國,就不可能發生。中國傳統重文輕武,因為主武的將軍多是粗人,和舞文弄墨的文人比紙上談兵,肯定是不如的。像明末的袁崇煥,文人一名,卻精通兵法,讓他去衝鋒?簡直是搞笑。

第三點,關於武士道方面。其實說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如何,是有道理的。為何?像以武入道,這種高難度動作是有人做到過的,不然我國武術也不會出現一些非常高超的技擊,比如八卦連環掌秘技。這些武術需要內外調和,需要心境的調整,明顯是入道的。但是問題在於,真正接觸到入道的武術,或者說傳承下來的,又有多少呢?這樣下來,又怎能發揚光大?第四點將著重討論這個問題。

第四點,我們討論武道是不是一種誇張,是否拉低了道的境界。對於道這個詞,從老子以來,就很玄,大家都仰視它,似乎只有聖人才配稱道。至於道是一種高超的道德標準,還是事物認知的集大成,很少明確區分,因為懂的人少。什麼叫懂的人少呢?我不懂,你也不懂。你說你懂?你說說看。你就說個這?我也懂啊,這怎麼能稱之為道?非要非也,道可是很高深的,玄之又玄,你我怎麼會搞得懂?所以最後幾乎沒人敢稱懂道。或者說,道的標準是很高的,一般的言論,就不配稱之為道。你看,文人把道的標準抬的這麼高,又怎麼可能允許武人,他們眼中的粗人稱道呢?

所謂更宏大的世界觀,似乎更高明,但是那又如何呢?沒人繼承的世界觀,沒人實踐的道,最終只能扔進歷史的垃圾箱里。

而日本對道的標準看似低,卻降低了道的門坎。認真便是道,日本將它的優點發揚到了極致。認真擊劍,便是劍道,認真插花,便是花道,認真沏茶,便是茶道……所謂的道,不過是一種極致,一種認真的態度。而這種認真的態度可以被大多數人所傳承,這就夠了。

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把持高標準的人不消失,被評為反面的人也不會消失。而把持道的高標準的文人不消失,被輕視被看做粗人的武者也不可能將自己的道弘揚。

而在現在,這種道不也是不被承認的嗎?中國傳統的思維依然在影響著世人。大家還是不怎麼看得起日本的武士道,花道,茶道,等等。

至於題主所說的更為深遠的哲學……就有點扯淡了,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博大精深,但不至於說隨便都能引伸出新的哲學思想。哲學思想是有,也都是圍繞著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家,道家。這是中國哲學的至高代表,不會有其右的。


劍聖武豪等有的是,但是他們不寫,也沒有必要寫(有寫的基本都是寺院或者道觀自己看一看就得了,沒必要搞得全世界都知道)。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經過各種實踐啊啥的,明白或者領悟了人生和世界所謂的終極的道理,而這些玩意兒最後都萬法歸宗或者殊途同歸到哲學問題上了,有儒釋道三家的純粹經典基本都說完了,知道道理比他們寫得好的人更多,所以劍聖武豪們就繼續去領悟和印證(注意不是驗證)就行了。

類似於這種事兒,最後基本都彙集到哲學問題,最後都或多或少地歸口為儒釋道三大體系內了,人家書啊說啊早都講完了。


可能是受莊子說劍的影響。往大說都得提到山河社稷日月星辰,往小說也得來個人就是劍,劍就是人,鑄劍成慧劍,慧劍斬凡塵之類的。


日本劍聖放到中國就被稱為一介武夫。

文化上來說古代中國人更喜歡吟詩作對建功立業,練武能幹嘛?胸口碎大石?不如去看兩頁兵法。

練武頂多是為了生計,去少林寺當和尚也能混口飯吃。

前面也有人說日本的茶道花道劍道在中國不過是泡茶插花劍法,但是恕我無知不知道在中國有沒有聞名於世的泡茶大師,插花大師,劍法大師。如果在古代中國一個男人專註於泡茶插花聊天會怎麼樣?看你街坊鄰居不噴死你。

(求別拉黑我,上面都是我瞎說的)


儒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過大,文為貴,武為賤。處處壓制戰士文化的發展。

最後,在宋代,把自己都玩死了。


可能是由於中國武術和道家思想融合得非常緊密,大家都在同一套思想體系下,所以就沒有特彆強烈想通過著書立作來表達的觀點吧。

另外傳統的武術傳承也有點法不輕傳的味道,所以越是走心的東西越不願意公開談論。如果李小龍能活久一些,也許他會把他的武術哲學思考著書立作表達出來。

看一下這段採訪:李小龍接受採訪(中文字幕)應該就能感受到李小龍也受到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的深刻影響。

也有可能是因為道家思想是一種非常彈性的思維框架,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沒有一個絕對立足點,一開始就提出了「自然」這樣一個即存在又不存在的終極追求,所以實踐者唯有不斷的實踐和追求,沒什麼好說的了。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早上打發時間寫點東西。 日本所謂的劍道,花道,茶道之類的,個人觀點,這些在中國之所以從未被冠以「道」,便是中國與日本文化上的格局的不同。 中國少有東西能稱「道」的,之所以如此,用道德經的幾句話就可以解釋了,「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這句話以我個人的理解就是一個「易」字。變易的易,如天地運轉,斗轉星移,水流無常。 中國傳統文化上不會把「道」去依附到一個具體的事或物上,因為道的觀念太大,也太無常。 然而,不論說得有多好聽,劍,花,茶,就那麼點東西,有範式,有目標,其他的就是個人差異。都是有形有象有名的東西,還達不到「道」的那種高大上境界。 有點偏題了,中國劍術從來就不是什麽高大上的東西,習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學武防身老感覺有點假,要防身練跑步比什麽都強。練武幾十年,說不定還是會被路邊一塊板磚給拍死。 自古以武入聖的也就關羽一個人而已。關羽,武力雖然強,但在其武力之上還有功和義。 自古中國能稱「聖人」的屈指可數,基本都得立德立功立言。無論你劍術多逆天,讀書多牛逼,這些都只是基礎,大樓蓋得如何才是重點。不能說你基礎打得五星級超豪華,就一定能蓋出一個舉世無雙的大樓。

再說回道。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練武不論你練的是劍還是什麽,都是要爭一個「強」字。用通俗點說就是「天下無敵」。其實對天下無敵這四個字聽著很霸氣,很厲害,其實本質上並不是那種天下我最厲害,誰都打不過我的意思。「無敵」這兩個字的實際上是有「隱忍」,「寬厚」,「無為」的意思。差不多就是「不與人為敵」的意思。一個人練武就基本上不可能不與人為敵。

這裡說一下,日本很多關於劍術的傳說,比如「一之太刀」、「無刀取」這樣。很多描述得神乎其神,但實際也沒人見過的記載。還有很多吹牛吹大了的故事。

記得好像關羽那種正史記載衝到萬人軍中把對方老大宰了,割了頭再跑回來似乎還真沒聽到過。

個人感覺那種傳說中的神技一樣的東西很可能就是一種心理戰,讓人對自己產生一種畏懼感。萬一有不怕死的,關門群毆打死也沒人知道。


之前看到這麼個說法,日本講究「窮其一生不斷戰鬥得到的真理稱之為道」,中國大多數講究一個「玩」...


還嫌武術裡面玄學不夠多?只要你承認那種東西是「巨作」,中國這種「巨作」汗牛充棟,知乎豆瓣文青每天都有「小作」。日本人擅長包裝,某些中國人善長買賬。同樣的東西掛中國牌子就是土裡土氣,掛日本牌子就是佛里佛氣


因為中國的劍道根本就不是往聖的方向走的,聖之為聖,在分利與民,在至善,在知行完備。包含劍在內的武道如果想達到聖的境界,在於止戈立功,在於樹立道德典範,所以劍和劍法離聖的概念很長遠。

如果將劍向著脫離武器本身的法則和哲學的方向發展,在中國有另一種產物——劍仙,劍和劍法在此處作為溝通宇宙真如的媒介,人們修持它達到萬法歸一探尋真理的目標,其他武術亦如此,如少林以武入禪矣。


戚繼光《拳經》

俞大猷《劍經》

用於練兵。

說白了,跟現在《軍人基礎體能訓練手冊》一個級別,屬於部隊工具書。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