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聖經中的:「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這句話?

最早從《人生的枷鎖》上讀到的,昨天又在人大外語角和老外聊過,但是他的解釋好像也不很深刻。我想「他們」應該是指那些愚蠢、貪婪、作惡的人吧。單純的赦免就夠了嗎?這種寬恕在中國社會是否具有積極意義?


很好的問題!

題主說的很對:「他們」就是指那些愚蠢、貪婪、作惡的人

我認為,題主提到的聖經中這句話,在整本聖經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這句話是我們能夠去愛那些不可愛之人的鑰匙,適用於任何人,任何時候,是處理人際關係的至高秘訣!

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這句話實際上說了兩件事:

1.理解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一天我在路邊走,經過一個水坑。一輛車嗖地過去,濺我一身泥水。「你個2B」,這話在我嘴裡正要噴薄欲出,心裡有另外一個聲音升起來: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我並不是說,要理解他,因為他也許孩子在家突然生病了,也許剛剛和老婆吵架正生氣。。

我說的是這個:

假如這個司機他認為這樣很拽,酷斃了,甚至他見你一身泥水的時候還在車裡罵你一句:窮鬼,LOW B。我們依然要赦免他。為什麼?

因為他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他不知道他這樣的行為已經給他自己的價值做了一個相當糟糕的評估。

他不知道他這樣做是在辱沒造人的上帝。

他不知道有一天上帝會照他所行的回應他。

他通通不知道,他只覺得,這樣好爽!他的價值觀被某種力量禁錮在那個可憐的地方,他被徹底迷惑了!

這個人所走的路,通往沉淪,他卻不知道。

如同偉大的朝-鮮人民一樣,雖然他們很窮,他們卻認為他們的生活無比幸福。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在認識上有很多盲區。卻自以為自己好牛。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我們無知,卻被一個聲音在我們心裡無數次的告知,你所做的是對的!這個我懂!

我們被迷惑了!我們被一種強大的勢力掌控了。卻樂不思蜀。

我們拒絕接受上帝,認為他不存在,我們不認識他。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不認識是因為我們無知。

抵擋上帝,就是通往沉淪走向死亡。很多人不知道,甚至嗤之以鼻。

所以耶穌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2.因為理解,因為愛,所以饒恕

我們無力救我們自己,著實可憐。所以神願意饒恕我們。

然而饒恕遇到一個問題,人的罪所帶來的這筆罪債如何清算?

這就說到赦免,赦免就夠了嗎?答案是是。

但是赦免的代價相當大,大到一個地步:創造宇宙萬物之神的兒子耶穌要被釘在十字架上替人贖罪。

當一個人所犯的錯誤越低級,我們越容易批評別人。

然而,我們卻總是想不起來:越是犯低級錯誤的人,越需要我們的幫助。

願耶穌愛仇敵的愛,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


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在沒有合適的三觀和原則的前提下(我不認為聖經對如今的社會是合適的三觀),這種寬恕不過是固步自封,自我感動的刻奇。公元元年的耶穌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原教旨基督徒一個都別,用多了就變成市儈「人在做天在看」的流氓邏輯,預設了對方的無知和自己的慈悲形象(反正主和天不會有反應,求赦免也不會有什麼代價)屬於無圖無真相時美化自己佔領道德山頭的百搭句,哪一方都能用,說了等於沒說。


神恨惡罪,但卻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愛我們。並且神也是召罪人,聖經里耶穌說我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神也重生我們,救我們脫離罪。

我們應當知道,沒有反對或擁護、迫害或跟從基督的差別。我們每一個人是罪人的時候,都是反對、迫害基督的。神不記念我們的罪,親自成為人為我們死,代替我們償還罪債。故此耶穌基督不記念釘他的人。神是公義的,並不能隨便赦免,一個人犯了罪就必須死,不然就必須有另一個人為他死。並且這個替死還需要有資格,就是說人若犯了罪,他自己就只配死,不配替別人死,替死者需要毫無瑕疵。

看見別的答案裡面有人說洗滌。洗禮這個字不對,既不是禮,嚴格來說也不是洗,應當是受浸。受就是被,浸就是埋在水裡。神不改良我們,只把我們埋葬並重生。我們與基督一同釘死,也就在水裡埋了,在受浸中一同埋葬,起來的時候也就一同復活。


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路23:34】

這是耶穌說的最偉大的名言之一,耶穌在臨死之時,並沒有詛咒害他的人,而選擇寬恕他們,為他們告解,為他們開脫,用海量汪涵都不足以形容其胸襟。

但基督徒卻濫用這節經文,反而顯得小肚雞腸、錙銖必較。

怎麼回事呢?

基督徒在與非基督徒辯論中,日趨詞窮時會來這麼一句。「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

  • 一來,辯論是一對一的事情,有事實擺事實,有道理講道理,這不就好了?你再搬個靠山出來合適嗎?

  • 再者,辯論才是多大點事兒,需要搞得如此隆重?需要上升到赦免的高度嗎?氣量狹小。

  • 最後,你向上帝禱告,跟我說個毛啊。這讓人聽起來不想是祝福的禱告,倒像是審判的禱告。上帝不到未日還不審判人類哩,你赦免個毛!

基督徒學習耶穌,要學其仁厚的內核,不要只學個表面,買櫝還珠。讀經時要把經文讀給自己聽,不要總想著讀給別人聽。

附一:

辯論很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行。辯論中沒有原則的人,生活中多是熱情似火,翻臉無情之輩。基督徒、非基督徒都是一樣。

除了訴諸咒詛漫罵,熱衷戴帽貼簽以外,還有幾種辯論中常見的暗黑招式。

一、傻逼,多讀點書吧。

這句話的暗黑之處在於,用絕對的語氣,表達精悍短小的口號,頗有真理般的衝擊力。會強迫你接受自己讀書少、水平低、見解差的暗示。

遇到這種選手,在下百口莫辨,只能生吞黃蓮。勉強怯生生地回一句,「你也是。」

二、組合攻擊

「聽說你好吃懶做,每天睡16個小時,請問你如何當上班長的?」

這時如果我只回答第二個問題,那我就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前面的預設,真成了好吃懶做的人了。因此應該連兩者都進行駁斥。

「你承認:人有罪性嗎?」

這時如果我只回答表面的問題「有沒有」,我就似乎接受了關於「罪」的定義,而將被引向承認「神」的存在。

因此我回答:我相信人性里有惡的部分,但這不是罪。

三、稻草人謬誤

為了駁倒我,給我安插不屬於我的觀點(稻草人),然後輕易駁倒此觀點(稻草人),以為駁倒了我。

四、訴諸無知

「你的證明可能有錯誤吧?」

此時,我就十分被動。可能性當然有啦,但不能把「可能」當做「事實」。

因此你先找出一二錯誤再說吧。

秦檜說,「岳飛難到沒有犯過罪嗎?」這也是訴諸無知的謬誤。

五、真正的蘇格蘭人的謬誤

某蘇格蘭人犯罪,就說他不是真正的蘇格蘭人。

比如:我在描述我的信仰經歷時,被駁斥,「這傢伙沒有真正信過。」

我無法反駁,因為只有最後在天堂的人才知道自己有沒有信過,對方也是一樣。

凡是某個常見的名詞被冠以「真正的」、「正確的」,我們就要當心,對方說的很可能是假的,

六、訴諸權威

「你讀一讀……的作品,你就明白了。」「看一看古代教父的書,你就更認識上帝了。」

此時,如果我去讀這些作品,三年五載之後都不知對方跑哪裡了。若我不去讀,就好像對方的理據更充分。

因此,我會回答:「即然你已經讀了,不防分享一下。更正下謬誤。」 結果對方支支吾吾說不出所以然來。要麼他也沒讀過,只是胡亂拉個擋箭牌。要麼他讀過,只是不經過思考,消化不了。此一招就使狐假虎威的人顯出原形。


這是在聖經的語境下的一個解釋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路 23:34

以下是自己在現今中國的語境下對該話的理解(有嚴重洗白嫌疑....)。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上所規定罪惡無非兩種,一種是因為無知(糊塗/無意/一時衝動...)所犯罪,另外一種是蓄意的故意(蓄意/謀劃...)所犯罪。

對於第一種情況,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對,他們對他們所做的行為不了解,如果他們在當時能夠對他們所做能夠全知(足夠理智/神志清醒),也許,他們不會選擇那樣做。

對於第二種情況,要有一顆盡量願意去理解他人的心。蓄意犯罪的,只是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而且沒人糾正,或者其所處的圈子讓其對此習以為常,才會衍生出這種想法。當然,說別人錯,不是義務,別人也未必聽。然而,事實卻是,對於違反既定的社會(生活)規則,這種行為確實是錯了。但又沒義務糾正別人,又要懲罰走在「錯誤」道路上的人,這不是一種困境么?

的確,對於沒有犯「錯」但走在「錯誤」道路上的人,沒什麼可說的。但對於已經犯「錯」的呢?他們的生活,背景,經歷...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成為要盡量理解對方的理由(或者洗白)。生活在貧窮生活的孩子偷盜,或許是因為生活所迫;家境富裕的孩子偷盜,或許是因為父母沒有教育...等等,要解釋,總有理由的。

但要理解(洗白)對方,並不等於對方不用為其行為付出代價。理解的意思,我覺得就是在其悔改的情況下,不計前嫌,理解其動機,成因...最後,重新根據其表現對待對方,盡量克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偏見。

再說下在日常生活中構不成犯罪行為的一些別人的侵犯。如果無意,個人感覺大部分情況都是由於對方不理解你,或你不理解對方。如果有意,先反思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讓別人覺得冒犯別人了?

最後,我覺得這種寬恕在中國很有積極意義,我覺得它能夠促成人的溝通。當然,需要注意的前提是別把寬恕與不對自己行為付出代價劃等號。還有一點我覺得跟積極意義擦邊的一個意義就是,人們能夠對社會的某些規則達成共識而不是在這種規則上有多元的價值觀。

ps:假如我身邊有一個剛傷害我的人,或者有一個曾經傷害別人的人,我又該如何?

我想我會首先保持警戒而且戒心會比較強,但態度又不是特別冷淡,再根據其行為來判斷,還會時不時主動與對方談下心。但我估計很長時間還是會有戒心...


你所有的惡都是你從生活中習得,別人犯錯,做為整體中的一員你也是有責任的,所以不要敵對他,不要拋棄他,要愛他,寬容他,也是在自我救贖


說的是人類的原罪人類沒有意識到,所以作為主的人要寬容大度,原諒人們的無知並勸人們向善。


高談闊論先打住,先解釋一下這個不曉得怎麼聽起來有股口音,山東,山西還是河北梆子?

附下圖,轉自知乎忘了誰的回答了,十分抱歉


不知者無罪。


在我看來這句話類似於「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推薦閱讀:

TAG:道德 | 邏輯 | 基督教 | 宗教 | 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