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紅酒你怎麼看?如何才讓你認可?


美樂和馬瑟蘭在國內某一些產區表現很好。一些霞多麗也不錯,小芒森也不錯,但受限於甜酒的釀造製作水平。鳳儀老師在課上講,中國其實可以考慮多生產一些起泡酒,因為氣候問題。

表現風土的好葡萄酒還是有的,誠意作品也是有的。雖然目前很多酒依然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釀酒是重要的,種植更重要。好的葡萄是基礎。可惜國內待遇一邊倒,搞釀酒的與搞種植的薪酬差別有點大。缺營銷人才國內酒庄普遍缺。以上三種崗位的工作,與酒庄老闆影響很大。

如何讓你認可?這個有點難。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專業者會好一些。


盲品啊,再來一次巴黎審判啊。同價位國產酒和舊世界酒的盲品的酒局又不是沒玩過,差距是確確實實純在的。國產酒架構鬆散,回味也不夠長(length,這裡我不太確定中文是回味還是回甘還是別的什麼),喝完之後5秒嘴裡除了酸甜就沒其他味。

國產酒不止做的不好,大多數還不認真做。單說桶這個環節,這個和風土,經緯度,氣候都沒關係完全是人為因素,桶用的不上心只能怪他們自己。要說葡萄藤樹齡不夠,種植區降水量不足或者季風沒有帶來足夠的水分,土質不適合之類的我們都能理解但你們為什麼不把能做的做好呢?

不用想我這裡說的就是寧夏。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我在酒庄工作,之前在進口葡萄酒品牌運營公司待過,身邊圍繞著一群有志於中國葡萄酒事業發展的有志青年們,還有懵懵懂懂趁著行業發展入了行的年輕人。商貿型進出口公司數不勝數,品酒師和發燒友層出不窮,大家玩過葡萄酒玩烈酒,玩完烈酒玩啤酒,茶也要帶上,說實話,美食美酒的人生還真是不錯,和朋友也好有個切磋和溝通的橋樑。不得不承認,研究酒是有意思的,喝酒也很好玩,但是判斷酒的好壞標準,好像在國內的迅猛發展中發酵得有一點點奇怪。

———賣酒人分割線———————

首先

賣酒的人,主要有以下兩種。

1、賣進口的,

2、賣國產的。

實際上這兩種人有很多的重疊,畢竟大家都是為了賺點錢喝點酒,進口國產不論,只要能給我利潤,消費者也是基本滿意的,我不會思考太多。

只要好賣,容易推廣,即使我不專業,不懂酒,但是憑著知名廠家的名氣和品牌引入流量,外加一些高利潤、相對不透明的產品搭配賣,利潤起碼還是非常不錯的,小日子也過得很舒服,網羅一群朋友。

很明顯,基於這樣的賣酒心理,進口酒可能更好賣一點,因為價格利潤空間高,進口酒的廣告又鋪天蓋地,一部分消費者嘗鮮的心理也好銷售。

市場現狀是,進口酒國內銷售份額在35%,國產酒65%,但是進口酒普遍賣價更高,走中高端路線;國產走中低端路線。

—————喝酒人分割線——————

其次,

喝酒的消費者,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和銷售朋友的介紹,自己又沒有太多的專業知識,很難搞得明白手裡這瓶西班牙里奧哈葡萄酒應該值多少錢,貨架上擺的那瓶波爾多大區AOC是不是又比這瓶西班牙更有面兒。

消費的心理和需求千差萬別,一大半的人不懂酒又怎麼樣,喝酒的本質還是買醉嘛。能喝就行。喝不同的酒,滿足不同場合和社會地位的彰顯。

——————懂酒人分割線———————

愛酒人和懂酒人呢,通過學習也就慢慢完成了從上一種消費者到專家的轉型,可以成功而正確的分辨出什麼級別的里奧哈更貴,應該值多少錢;法國酒和西班牙酒的區別和特色,產區不同特色和口感。

——————做酒人分割線———————

但是做酒人,感受就很複雜了。我們既要考慮幫我們賣酒的人的感受,又要考慮消費者的心理,還要先讓懂酒人認同我們。

其實消費者是最慘的,進口酒良莠不齊,很多賣酒的自己都不懂酒,都還沒有愛酒人懂酒,也根本稱不上是愛酒人,充其量是個愛錢人。愛錢人,憑什麼給想要喝酒的人推薦各種自己都不懂的酒??

吃土受累的真真的都是掏錢買賬的普通消費者啊。

進口酒市場也一樣的很亂,懂酒人交了好多學費,已經可以大大避免被坑的概率了。但是普通人都還繼續在掏學費呢。

——————個人小結論分割線————

那到底怎麼看國產酒?很多懂酒人,其實,你們有評判的權利,但是無法影響到市場。不懂酒的還是不懂酒的,賣酒的喝酒的都是那一批人,誰又能聽的進去我們的褒貶不一呢?喝到的,感受到的,才是最真實的。

是有不那麼好喝的,但是,也有性價比非常非常高的。

就是因為我們做酒人的天然劣勢,所以我們願意把能賣100元的酒賣70。

對於消費者,我認為,不管是進口酒還是國產酒,別戴著有色眼鏡,別太相信那些廣告,也別太相信那些所謂的專家。相信你自己,只要你覺得好喝,划算,那就是好酒。

對於專家和懂酒人,我建議,不要太迷信自己被教導的一套品酒方法。懂酒的人是可敬的,因為要花費很多的熱愛和精力。不過,也不用太快下結論,因為餐桌上的人,可能很難懂手裡捧的這碗飯是怎麼種出來的,又為什麼要這樣烹飪。不懂原理的舌頭,可確實是多了。

是的,相較而言,一定是時間長的地方的產業發展得相對更完善。但發展300年的葡萄酒產區和國家,在如此成熟的產業背景下,也依然還是有惡性的、不道德的商業競爭,也依然還是唯利是圖,消費者不缺好酒喝,但是消費者同樣不可避免的喝到不那麼好的酒。

所以,不要覺得進口酒一定每一瓶都是好的,因為這是個商業社會。也不要覺得國產酒一定每一瓶都是差的,因為這還是個商業社會。

永遠都有利欲熏心,但利欲熏心為什麼可以騙到人,都是因為有真正的那一批好產品在。

——————最後的最後————

怎麼才能讓大家認可,

做為做酒人,就希望能夠和好的同行及朋友相伴,用口碑和市場發展起來,讓更多的人認知到我們中國一樣有好好的品牌。


1,端正釀酒人的態度。不僅有專業水準,還要有專業的責任心。

2,端正銷售人員的態度。要有相應的知識而不是培訓一周就上崗。

3,端正喝酒人的態度,別他媽沒事瞎兌雪碧。


國產酒怎麼說好啊,這麼舉幾個數據來說話:

第一:前幾年有過一個統計,河北、山東、遼寧幾個主要紅葡萄酒產區的葡萄產量(重量)小於葡萄酒產量(用升轉折算為重量)。那麼這多出來的是什麼呢,要麼是水,要麼是進口散裝酒進行勾兌。國產三大家的零售價300-500的酒基本上品質都完全對不起這價格,進口普通紅酒里用心去找性價比高的,幾十塊的酒就能輕易打敗這些所謂的XX莊園珍藏。。。

第二:眾所周知的糖分轉換酒精的公式,大致上一克糖能轉換的酒精有一半左右,酒精的比重比水輕,大概是0.789克/毫升,現在做一個算術題,要生產出10%酒精度的葡萄酒需要最少的含糖量是多少?10%酒精度是體積比,一升含純酒精100毫升,也就是78.9克,需要至少157.8克糖分,干紅的概念是每升酒的殘餘糖含量為4克/升以下。也就是說要生產出10%含酒精度的干紅葡萄酒(10%是干紅酒精含量的最低底線,一般是12%左右,高的在14%左右,義大利的阿瑪尼洛能達到15-16%)理論上需要葡萄的含糖量16%以上,加上糖分不是全部轉換成酒精的,還有其他副產物,實際上對葡萄的含糖量需要達到20%-24%,那麼這個甜度有多強呢,給大家一個參考,黑色皮的食用甘蔗(果蔗)我測過非常甜的大概是18%-20%,很甜的也就16-18%。在河北、山東一帶幾大國產葡萄酒收購釀酒葡萄的含糖量要求是18%。在新疆天山北坡產區要求是24%。

第三,我們常說的國產葡萄酒其實就是在超市能見到的有限的6-7個品牌,事實上從00年前後,國內誕生了一批有情懷的小公司,山西怡園是最早的一批典型代表,(這裡不是給他做廣告)我在09年香港的VINEXPO上喝過怡園的酒,當時很多老外也在喝,認真在記錄,因為的確有特色,他們是從種植開始管理,釀造工藝也全程按照國際最先進的方式進行,因為葡萄樹還不夠老,品質尚需提升,但是也能達到歐洲IGP法國VDP的水準。除了怡園,還有賀蘭山產區的N多酒庄最近異軍突起,品質不斷在提升。

最後我想說的是,國產葡萄酒在品質上的確跟國際相比有差距,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這些小的酒庄的工匠精神的傳承,品質上升空間還是比較大的,正常來說再有15年,國內能出品媲美國際品質的紅葡萄酒。只是可惜這些酒產量偏少,再就是價格偏貴,目前只在很小的圈子裡才能見到,未來的市場前景堪憂。加上土地政策如果無法保障這些葡萄園的持續運轉(承包權沒有所有權),隱患還是不少。


國產紅葡萄酒已有值得認可的種類出現,但是性價比遠不及國際標準。還需要時間歷練,客觀上來講應該會有國際標準的那天,另外走哪條路也是相關酒廠考慮的,因為人的口味在變,近幾年波爾多的列級風向都開始轉變,奔富類別的出現更符合亞洲人的口味和風格以及市場需求。中國地大物博,還是有一定的信心。


推薦閱讀:

TAG:葡萄酒 | 紅葡萄酒 | 紅酒銷售 | 葡萄酒酒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