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大步勵志教育?


我們學校也在搞這個,個人完全持反對態度。

從「三大步」勵志教育看「kitsch」(媚俗)

我在二十分鐘前剛洗完澡,倉促的在電腦前敲下這篇或許有著許多疏漏之處的文章,然而這其中的每一句話,卻句句都是我的真的想法。

著名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他的著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寫過下列一段話:

「看見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

和所有的人類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們所感動,多好啊。」

倘若你的確感覺這個場景很美好,那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你倘若並非出自真心,而是受周圍人的情緒感染而陷入到了一種非理性的衝動之中,那便是昆德拉所說的「kitsch」,我們姑且把它翻譯成媚俗吧。你要考入好的大學,要實現人生價值一類,這全然不錯而且十分正確,但倘若你受周圍的人的情緒所感染而陷入到了「考上理想大學」這樣的非理性的衝動之中,那便只能說你陷入到了媚俗的怪圈之中。

19世紀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 ?勒龐在他的代表作《烏合之眾》中指出了盲目從眾的危害:在群體中的靈魂佔上風的,並不是對自由的要求,而是當奴才的慾望。說的多麼好!多麼辛辣!多麼一針見血!我在群體中沒有受某個人,更寬泛地說是某個實體的支配,而是受到一種信念的支配:考上理想大學。我們姑且不說在我們中間,有沒有不想考大學而想去摸魚的,放牛的,放羊的或者其他一種任何與考上理想大學無關的信念的人吧。統一的信念,造就最缺乏理智和愚蠢的集體。

然而,這種愚蠢與缺乏理智並非這個群體中的大部分人所為,而是受到一種強制性的命令:「每天念三次!」倘若我不念三次的話,那麼我會被認為與集體的趨向不符合,乃至於被批判成集體得罪人,這真的是我現在所能聽到的最為荒唐的事情了。

你要考上理想大學,是因為你確實希望考上理想大學,這是正確的。然而若要讓你相信什麼「與集體一致」的屁話,你便萬萬不可相信,受集體的思想所綁架的人,於行屍走肉無異。

讓我們想想那些其他的集體吧,我姑且以各國議會為例,在議會中,有沒有不理性的時候呢?當然有!遑論不理性,就是互相開罵,針尖對麥芒,也不稀奇,然而議會卻是以集體的最高利益而行動一致的,因此它雖然會走彎路,但卻始終向一個正確的目標前進。

我們若是不被集體的思想所綁架,那麼是否能對別人的思想不管不顧呢?當然不能!正因為我們在一個集體之中,我們才具有幫助這個集體中其他人的責任。倘若我們能夠使集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拒絕這種思想綁架,那麼即使是最為強制最為聲嘶力竭的命令,也在這個自覺的共同體中毫不起作用。

接受和擁抱理性吧,讓自己成為「真的」人


百度百科在對自我評價的介紹裡面提到了荀子的勸學,所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反之亦然。以扭曲的方式像學生灌輸過期雞湯,最後學生的發展大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大家都是有苦說不出,可確實也沒有辦法。解決方法無非兩種,一是全體抵制,不過尚需勇氣;二是建立完善的精神層面教育體制以及相對的精神評估機制,任重而道遠。

也同樣引用幾句《勸學》吧。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又管他興風作浪呢?

與諸君共勉。

--------

呵 被建議修改 好 好 好。


看百度百科上的評價,說要激發和喚醒學生內動力。我想起來有一系列書,教怎麼在生活中運用吸引力法則,所謂「心想事成」,有異曲同工之處,但這法則至今還是被認為「偽科學」,畢竟只有積極的心理暗示沒有行動有什麼卵用 。

我就不信這玩意能對不學習的人產生什麼心理作用。


最近學校才開始的

個人覺得是勵志信的方式不錯,但是你寫信麻煩通順一些,內容正常點呀!

還有發的書錯誤多多,不會校對?

還有大中午剛睡醒就讓你起來唱國歌,沒毛病!


這個問題的答案感覺有幾個被刪除了?


我們學校還開三大步勵志教育現場會了 我只覺得每天都在被勵志


針對上述發表的關於「三大步」勵志教育評論談到的一些問題,本課題組進行一次正式的回復:首先對關注並交流問題表示感謝!其次,網路雖然言論自由,但建議不要無端進行人身指責以至攻擊;再有,建議學校在應用「三大步」的時候,要認真做好教師思想工作——更新育人理念,突破傳統束縛,大膽嘗試新成果,勇於實踐新思路。

首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勵志信,勵志信是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的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三大步』育人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課題組研究創作,創作人員包括已故著名詩人汪國真老師、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正司級)楊春茂教授、全國特級教師青龍一中申志洲校長和「三大步」勵志教育創始人王軍老師等,勵志信均為集體創作,凡有「王軍」署名的均為王軍老師根據中國中學生特點,根據積極心理學規律進行了再創作,較為貼近學生學校現狀。

勵志信的編寫,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以教育部中小學生德育大綱為總綱,綜合國學精華,並從當下中學存在的德育問題和心理問題切入,系統創作,每個年級十封勵志信,對應十個德育主題。並且做到了主要主題相互穿插,比如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做到了重要主題在初高中或者不同年齡段安排重複、深化或映照,比如幸福、自信、誠信、責任、友善和愛等;做到了不迴避應試教育現實、不迴避學生早戀現狀和濫用手機現狀。

勵志信內容,有校園「手機禁」的《我能夠對手機說不》,有正確疏導「早戀」的《靜待花開不搶拍》,有熱愛校園的《我得到了一枚校徽》,有熱愛祖國的《我是中國人我有中華魂》,有根據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創作的《友善箴言》等數封勵志信;青春期系列有《我的人生我打造》、《我的青春我作主》、《我的學習我主導》和《我的健康我守護》等;熱愛農村系列的有《愛父母我以農民子弟為榮》、《愛勞動我以勤勞樸素為本》、《愛家鄉我以青龍人而驕傲》、《愛農村我以農村改造為理想》和《愛自然美麗鄉村我的家》;關於愛的勵志信有《學會愛,厚德載物》和《學會孝,行孝當下》等。內容全面涵蓋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六大方面的十八個要求。

再和大家交流一下集體朗讀勵志信。集體朗讀勵志信,給道德價值一個定義。課題組認為,在學生的核心素養中道德應該排在首位,道德價值至高無上。世界三大宗教佛家、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均由「先知」把人必備道德品質編寫成「教義」或「經文」,並採取一定的儀式進行誦讀,應該說這種儀式是對內容的定義,宗教把它放在一個神聖的環境里,用一種莊嚴的儀式定義了內容的至高無上,在神的視野下,巨大的威懾力產生了積極的道德教育功能。

我國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無神論,但這個要求沒有否定道德價值的地位,相反地,在我國把道德價值放在了最尊貴和最重要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曾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養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我國教育「立德樹人」成為高於一切的根本任務,國家公務員的選撥「具有良好的品行」,被列為基本條件。

我們這種對美德的敬重,用「全體起立、挺胸抬頭、雙手捧信、齊聲朗讀」的形式進行,不能說是過分要求;我們全校師生在操場上,「升國旗、奏唱國歌、集體朗讀勵志信」,更是需要,中國因夢想而輝煌,人生因夢想而精彩,捧起人生夢想,讀出中華精神。根據積極心理學規律,積極的心理暗示對道德價值內化作用巨大,集體朗讀勵志信,其形式就是一種積極的暗示,告訴同學們我們捧起的是中國夢想;其內容表述了具體的道德規範,更是深刻具體的積極暗示,告訴同學們中國夢我的夢「我的人生一定幸福,我的未來一定精彩」。根據近九年在數百所學校的實踐數據,其德育成效顯著,育人效果明顯。

現在的中國社會,似乎可以高高捧起的是以金錢為核心的榮譽、地位和話語權,而誠信和責任等道德被踩在了腳下,拋到了腦後,當你一本正經的、莊重嚴肅的雙手捧起一封《誠信是我的道德身份證》的勵志信時,當你捧起一封《我的責任我堅守》的勵志信時,大家感覺是好笑,還是值得敬重?一個班級同學「全體起立,挺胸抬頭,雙手捧信,齊聲朗讀」關於自強不息、關於厚德載物內容的勵志信,您的感覺是不應該是很做作?還是油然而生敬意?

這裡再和大家交流一下道德認知內容和學科知識的區別。課題組認為,道德認知內容為幾千年中華文明以至於人類文明的智慧,我們應該不折不扣地接受並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學習的形式可以是從兒時就開始的潤物無聲,可以是在學校里的高談闊論,也可以是圖書影視給於的淚流滿面,但我們沒有理由否定教育創新。研究數據顯示,對一場好的勵志演講或一部非常感人的教育類電影,學生只停留在不超出三天的感動,而離開此時此景全然回到從前;而學校德育較多走向形式化。以「集體朗讀勵志信」為主的「三大步」育人模式,對道德認知內容給以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採取了積極教育和感化「灌輸」相結合的方法,讓道德教育成為常態,使道德行為成為習慣。

對於各年級各學科的知識,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拜讀」,而應該用批判的眼光學習,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接受和內化,這樣我們才能有創新和突破,這樣我們中國才能有更多領域的更多諾貝爾獎榮譽獲得。可是我們中國的教育局限於應試,考試的方向決定了學習的方向,把學科的知識和考試題目提到最高地位,有的學校甚至把學科知識用集體朗讀勵志信的方式背誦。真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我們認為,學科知識可以批判性的學習,而對於道德價值應該無條件接受。

我國社會和校園的現狀是,拜金思想成為社會主流,色情視頻無孔不入、網路遊戲無生(學生)不涉、毒品誘惑隱形侵蝕,這些內容無師自通、有空必入,知戒而欲防不能、知非而欲罷不能。手機濫用屢禁不止,在這種情況下,道德價值對於學生的意義無可厚非,道德習慣對學生的意義更加重大,勵志信以其神秘感增加學生的認同,集體朗讀勵志信以其形式之莊嚴增加學生的認同,而「集體朗讀」根據價值內化的「順從-認同-內化」規律,進行道德價值滲透。

當然,學校育人不能只是集體朗讀勵志信,每天三讀勵志信只是「三大步」勵志之第一步「讀」,而第二步為「思」(吾日而三省吾身),第三步為「行」(自評每天的行為),分別對應於道徳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一個德育主題進行二十一天,形成一個道德主題下的習慣(備註:習慣是潛意識的外在表現,控制潛意識讓積極因素保留以至增多、讓消極因素減弱以至消失,是積極心理學倡導的育人目標,而積極因素反覆刺激是樹立好習慣去掉壞習慣的推薦做法,近十年實踐數據顯示,「三大步」做法對學生大量輸入「正能量」,理論依據紮實、操作性強,育人效果顯著。

學校育人要構建全程、全員和全方位的體系。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還有:初中三個年級、高中三個年級的主題班會課(每周有,學期更新),全員育人導師制(成長導師育人體系),班級課程體系和學校評價體系;各年級學生用書《勵志冊》《成長冊》《課程冊》《活動冊》,教師用書有《中國德育創新——勵志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十年間課題組共舉辦全國學術會議二十餘次。

「三大步」勵志教育(全稱為「中小學『三大步』育人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是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的教育部重點課題,課題為「九五」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深化研究,課題批准文號為:教科規辦【2009】15號FFB090628,課題研究歷經十八年時間,研究成果以其獨特的創新智慧實現了學校的德育常態和習慣養成教育常態,專家稱「三大步」開創了「中國德育的里程碑」。

王軍,為「三大步」勵志教育的創始人,為教育部課題《中小學三大步育人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課題組組長,為中國教育學會課題《中小學全員育人導師制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課題組組長,汶川映秀中學名譽校長。王軍曾三次高考,曾三度失業,經歷坎坷而具傳奇色彩,其以專註的科研精神收穫了中國德育的奇蹟,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創造了冬泳奇蹟,其曾兩次參加國際冬泳錦標賽,數次橫渡長江橫渡黃河,2015年6月25日,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王軍作為一個平凡人,彰顯了勵志人生追求夢想的力量,領軍「三大步」勵志教育,當之無愧!

中國三大步教育,以「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為育人理念,致力於打造中國「德育晶元」,每年均有計劃地推進公益業務,其必將成為世界聞名的、像哈佛大學一樣的私立非營利組織。在高中學校,實行有償服務,售買圖書均「不折不扣」;在初中年級,有計劃推進公益業務。現在我們正以「科研出彩,服務出色」為理念,精心打造「教育報國」為己任的專家團隊,全心全意推進「德育晶元」為核心的偉大事業!

高三勵志信的編寫,核心訴求為「亮劍高考」,課題組對主題的設計依然根據積極心理學規律,重點研究了高三考生的主要心理特點「目標苛求、目標焦慮和目標失望」,根據高考的不同時間節點研究設計了「亮劍高考」特色的勵志信(現已更新為10.0版本),因其倡導「高考可勵志不可為志」的積極教育理念,對考生進行積極引導,很多同學正常發揮,有的同學激發潛能,經過近十年的學校實踐,效果較為顯著。更多信息請瀏覽中國勵志教育網的實踐頻道http://www.lizhijiaoyu.com/html/list_1306.html。也可根據搜索「單位名稱+『三大步』勵志教育」,或「單位名稱+**年高考」關鍵詞進行搜索研究。多年的實踐,用事實證明:實施「三大步」勵志教育,不為成績贏得成績,不為高考贏得高考。

「三大步」勵志教育課題組

2017.2.20


三大步教育,挺有效果的,老師不理解。只要學校一行政推行就會有意見,新課改也是。需要過程。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勵志 | 時事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