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中國貧富差距的馬太效應?
02-05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這種現象自古有之,富者終會消亡,貧者不會代代,順其自然,無愧於心就好。
說一說一個很雞湯的故事:
一個酗酒的父親有兩個雙胞胎兒子,二十年後一個成為了成功人士,一個則窮困潦倒。記者分別採訪他們,為什麼會過上今天的這種生活。
他們的回答都一樣:「水讓我攤上這樣一個父親呢?」
這個故事的寓意水都明白,前者心態很好,後者心態糟糕,所以一個成功,一個失敗。但是以往的論述在「心態」二字上面止步不前。試問:為什麼在同樣的條件下,兩個人的心態卻完全不一樣?失敗者也不是沒有過挑戰命運的心態,卻被生活所磨滅。為什麼成功者可以把一個好的心態保持二十年?
深究心態的背後,我們能看到兩者關於世界的假設不同:水該為自己的幸福負主要責任?如果一個人認為:我要讓自己幸福,我負主要責任,父親是輔助的,那麼他會想:現在父親不如不別人,我要和別人一樣好,自己就更加努力。
他就會成為那個成功人士。
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幸福主要靠老爸提供,所以老爸不好,自己自然生活得不好是天經地義,心安理得。
他就會成為那個窮困潦倒者。
對「我的幸福水負責」的內在假設導致兩者面對挫折的不同心態。而決定對自己幸福負責的人,在遇到外界條件糟糕的情況下,自然會更加努力,外界條件好,也是踏踏實實,心態自然好。而放棄自己幸福的人,則終日憂心忡忡,怨天尤人也是必然的事情,心態肯定糟糕至極。
好心態的背後,是關於世界的不同假設而決定的。
上述文章引用「拆掉思維里的牆」
ps:物質上的馬太效應是客觀存在的,你無法改變,但心靈上的馬太效應其主動權完全取決於你。
心靈為主、物質為輔,是為王者。
物質為主,心靈為輔,是為輸者。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