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這種辯論技巧不好?

求解惑:史航說過「我終於知道為什麼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容易了,因為愛很萬能,卻無法驗證」;上一季陳銘因此屢遭吐槽,我意識到了奇葩說里大部分表達者都不太贊同他而不是單純吐槽這個梗。陳銘現在也改辯論技巧了。我疑惑的是,為什麼呼喚愛這種辯論方式不好?不好在哪裡?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愛不能被驗證?就算他不能被驗證為什麼就因此不應該被拿來辯論?求解惑。


我認為這種辯論技巧(其實更像是一種抒情的手段,不是辯論技巧的吧?)不是不好,是不適合奇葩說這個地方。奇葩說不是什麼高手雲集的高端局(辯論領域),它只是個辯論主題的綜藝節目。而陳銘作為華語辯論領域已經封神的結辯手,是不可能達不到奇葩說的水平的。主要問題在於,這一套話術本身是很偉光正的東西,放在奇葩說這樣本身就反主流的節目上,對著一群離經叛道的年輕人使用,難免在他們心裡激起「虛偽」的自然反應。加之陳銘又將這樣的風格保持了整整一季的時間,也難免使人厭倦。兩種負面看法加起來(再加上馬薇薇不時的調侃),陳銘「令人不爽」的形象就建立起來了。

但這不代表這種風格不行,它只是不適合奇葩說這個地方。不信你看看陳銘參加的演講節目,效果很不錯的。


這個問題貌似問得不好,其實仔細思考過後,還是有一定意義的。以下的意見純屬不成熟個人觀點,歡迎交流,求別噴我。

首先,「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是不是辯論技巧的一種,我這裡明確的說,不是。我個人寫關於辯論的文章的時候,第一件務求做到的,就是去神秘化。所謂的「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云云,充其量不過是和其比較熟的幾人的調侃,既不能精確的總結陳銘的辯論技術,也不能很好的描述出其立論的思路,故而對於「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的批判,本身就是個稻草人。

那麼,如果以最大的善意揣測,這個本來就不太精準的問題應該被拆解為兩個:第一,陳銘的辯論技術是否有缺點。進一步追問,如果有缺點,是否是因為其缺乏足夠的論證和邏輯推演,即「很萬能卻無法驗證」。第二個,在某一部分辯題上採取「正能量,主旋律」的論證基調(絕不是全部,即使以「奇葩說」這個小舞台的範圍來講,也非如此),會不會是人產生厭煩感的原因。第三個問題我想自己補充: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什麼值得學習或警惕的地方。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沒有。從純粹技術向來看,陳銘可以說是少有的三百六十度無死角選手。無論是立論、短反駁、長反駁、質詢、被質詢、總結,全都是超一流水準。我個人的意見,這幾項技術中,沒有一項哪怕是和他自己的其他幾項比,稱得上短板,更不要說其他的辯論員了。當然,我不太了解其是否有奧瑞岡比賽的經驗,所以此塊暫時不做結論。據我有限的觀看比賽的經歷來說,從競技辯論角度說,近年幾乎沒有一場比賽的發揮不是可圈可點的。舉例來說,星辯3半決賽2vs2環節,決賽;星辯4出線賽最後一場等,其水平用一句「大師」來形容,絕不為過。

接著追問,邏輯線不夠嚴謹,論證不夠充分,是否是陳銘的缺點之一?答案當然是否。邏輯線的完整是任何一個優秀辯手立論時的基本功,陳銘也不太可能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我們可以看到,哪怕是在「奇葩說」這樣最不適合鋪陳數據論據的場合,陳銘也在盡其所能給出統計性的論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經驗性的事件經歷上。那麼邏輯線的推演呢?我們試以《該不該屏蔽父母的朋友圈》為例,整理一下他的陳詞邏輯:

朋友圈該不該屏蔽父母

幾天前,我的朋友對我說,她的生活被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他的爸爸學會使用微信朋友圈了,從此之後她做任何事情都好像被限制了,深夜的電話只是因為上一條朋友圈的內容,在她無法忍受的時候,她屏蔽了自己的爸爸

我們與父母漸行漸遠,我們跟父母之間有了太多太多的代溝,我們會擔心;我們很多很多的隻言片語的信息被他們了解到很有可能會被誤解。很有可能帶來更多的擔心。當然了,父母離我們越來越遠,從上大學開始,我們和父母就是漸行漸遠的,像兩條不在一個軌道線的列車,就是這樣。如果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電視劇,一集是一年的話,前十八年父母完全的參與了,從十八年之後父母階段性的參與了,從我們參加工作在另外一個城市開始自己新的家庭新的生活,他真的不知道了。就是有這麼多代溝,就有這麼多橫溝在。那我們應該怎麼對待他,屏蔽?你擔心他了解隻言片語,所以留給父母那一條橫線,你覺得這樣他就不擔憂了。其實不然,我們為什麼就不可以選擇哪怕做一點,哪怕不夠,我們從打開我們的朋友圈開始,我父母跟我不在一個城市,我從小學到現在十幾年時間,現在每天有的時候給我打電話,三句話。父母打電話就問三句話;

吃了嗎?

吃了

冷不冷那邊?

還好

這段時間休息的好不好

不錯哦

電話就這樣了,我們聊什麼?我們不知道聊什麼,有時候我跟他說,我說我前段時間和***一起參加了一個比賽。***是誰啊?當她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停下了,我停下了。我怎麼解釋,這是一個那麼長的故事,我從那一段開始講起。我沉默了,你知道嗎?解釋不清楚,真的解釋不清楚,所以這就是在漸行漸遠。你知道親情都是處出來的,小時候你會覺得父母那些念念叨叨那麼心煩,等你長大了回頭看,多甜吶,沒有了。

我在長沙他們在廣東,距離不算遠,聊什麼?聊什麼啊?我感謝朋友圈吶。有很多事情他沒有重要到我要專門給他發一條簡訊去講,打一個電話去說。但是有朋友這個東西在;我今天發一條我吃飯的,明天發一條我上廁所的,吃喝拉撒睡,我一樣來一條。這就是話題 有人也許會覺得父母是出於擔心看我們的朋友圈,我們從來沒有這樣講過,我們也從來沒有這麼想過,早就過了那個年紀了。現在我只想跟我們那個漸行漸遠的父母不要越來越遠,我們拉一把好不好。今年,我的父母已經四十多歲了,我們距離雖然不遠

我現在每年見他們;過年 清明 中秋 十一 又到了過年,同學說你去啊!我想啊,課要不要上,就這幾段時間是我們都有假期,我怎麼去。我一年見四次,我覺得不錯了,我覺得每年見都很開心,但時間就那麼短暫。他們已經四十多了,按平均年齡來算,他們活到八十歲還有三十來年,一年四次 一百五十多面。這是我們最親的人吶一輩子,我也許見他不超過兩百面了。你讓他在朋友圈裡面多看一看我的容顏怎麼了,有錯嗎?

也許有人覺得就要讓父母覺得你永遠是個孩子,不要讓他看到你的一切,這就是對父母的尊重 真正對父母的尊重不是要在它面前你永遠像個孩子。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是,你的成長與成熟。父母心裡都有個孩子,我理解你們那麼多擔憂,這個東西不讓他看,那個東西不讓爸爸看。父母什麼沒有看過啊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母高高在上:我們要保留自己那一點領域,是的,那是個孩子氣的選擇,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把父母當做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他們是平等的他們只不過給予了我們來到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機會。除此以外我們所有的人格,所有的經歷,我們

所有的權利與生活中相處的方式,都是決然平等的。就像對待你每一個朋友那樣對待你的父母,這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尊重。所以,從打開朋友圈開始吧!

邏輯並不複雜。論點只有一個,朋友圈可以讓父母更加了解我們的生活,從而縮短與我們的距離,減少溝通的難度。論點精妙的邏輯推演有兩處:其一,因為代溝而缺乏溝通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而是雙向的循環。其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身份之差,是可以通過雙向努力而變得漸為平等的。父母對於子女的期待,不僅有「像個孩子」,更有作為人的成長。換而言之,陳銘的立論中,是以動態而非靜態的眼光來審視成年人的親子關係,提出構建了一個設想中更為健康的模式。陽光嗎?陽光。主旋律嗎?有一些。「萬能卻無法驗證」嗎?我不覺得。自然,如果這是一場典型的競技辯論比賽,那麼後續的攻防會相對更加深入一些,這套說法也絕非不可挑戰,但同樣被挑戰後也可以有後續的攻防,並不能掩蓋此框架視角獨到,修辭堪稱優秀的事實。進一步說,所謂「萬能」,在競技辯論的領域,被詬病的地方在於對方的立場可以使用同一套邏輯給打回去。但是上述的說法,似乎沒有這樣的問題吧?

第二個,在某些問題上,採取陽光派,「主旋律」真的吃虧嗎?這個問題恕我沒法代表大多數人的觀點,只能講講自己的看法。在競技辯論中,走主旋律路線,吃虧往往吃虧在自以為主旋律而忽略的必要的論證。比如,人活著必須要有意義,主旋律不?人可以單純為了活著做一切事情,非主流不?如果你看過去年的華辯老友賽,就會發現,正因為前者太近於我們的常識,以至於取此觀點的人往往少了必要的深度挖掘。話說回來,陳銘的「陽光」是吃虧的原因嗎?我覺得,如果把比賽分開看,一場歸一場,當然一點問題也沒有。每一個辯題的每一個立場,本來就可以走「冷頭腦」和「熱心腸」的不同路線,哪裡有問題了。至於連起來看,問題無非是一部分娛樂向的同學「審美疲勞」而已,不算大事。有一定競技辯論基礎的,試圖看門道的同學,恐怕還是學習為主。

第三個,有什麼可以學習的方面。這一部分只說給競技辯論的從事者。先說一點閑話,「奇葩說」這個舞台,老實講並不是天生為競技辯論辯論員而設。無論是賽制、評審、話題、節奏,都和通常意義上的競技辯論相差不少。能在這個戰場上生存下來的辯論員,無一不是曾經叱吒風雲的好手;但也並不是說,只要是優秀的辯論員,就可以留下了。舉例說,羅淼,王梅,在競技辯論領域的成績絕對要高於很多仍在場上的辯論員,但是似乎並不太被觀眾所接受。那麼留下的呢,多少也會為節目效果做出一定的妥協。這非但無損於他們的強大,反而有時更能說明他們的逆天實力,哪怕因為種種原因打個八折,七折,也能舉重若輕,大殺四方。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裡面出現的攻防和論點,並不太適合直接套用在傳統競技辯論比賽中。假如我的學弟妹從節目裡面抄論點,我大部分情況是要直接把他們拍死的。然而,陳銘的論點和攻防,絕對是個例外。今天下午為了備賽,我這個不看節目多年的人重新跳著看了看《奇葩說》第四季的部分內容。陳銘的每一個切點,每一個展開,幾乎都堪稱教科書級別。或許只有論據的嚴謹性可以稍加探討而已。那麼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是什麼?當然是對於問題的正面回應,和對於原本貌似「天經地義」的概念的深度論證。往往辯論員到了一定的程度,都會不約而同的發現,辯題中反常識的立場反而比「常識」立場某種情況下更好操作。學陳銘,首先肯定是可以學的,不像「學黃」,「學馬」一樣毒性十足,其次,學的就是正面作戰能力,學一學怎麼堂堂正正贏下攻防勝利。

謝謝。


胖友,你知道辯題中有一大類叫做價值辯嗎?

你知道為什麼價值辯中許多辯題的持方明明應該呼喚愛卻另闢蹊徑嗎?

往往是因為我們想呼喚,卻沒有陳銘的感染力。


知乎的萬能公式「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首先,你不能把奇葩說當成辯論賽來看。因為他們的服務對象是不一樣的。

奇葩說的受眾,更多的是抱著消遣娛樂的目的來看這個節目的。呼喚愛這種形式,我在各種雞湯中都可以看到,為什麼要在你奇葩說里看?

觀眾想看的都是你們要敢於挑戰常識,挑戰權威,說出驚為天人的話。(例如劍宗的「人類之子」一口氣拉了50票好像。)觀眾不買賬,陳銘只能改風格了。

而辯論賽,雖然現在也有一些功利的風氣在。但至少明面上,絕大多數人還是秉承著「追尋真理」的目標去辯論。

那麼呼喚愛,當然符合辯論賽價值導向的。作為辯論賽中的一種形式,一點問題都沒有。

順便呀。所有人都在「語出驚人」時,陳銘如果能堅持「呼喚愛與正義」,我反到會更喜歡他。

呼喚愛不論何時都是沒錯的。(大概)


我覺得,陳銘學長使用這種方式只不過是為了順應節目對他的人物設定,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未必是一個好的辯論技巧,但的的確確是增強節目效果的技巧,這就夠了。

我相信陳銘學長這種優秀的辯手在正規的辯論賽中一定是通過對各種不同的技巧的駕輕就熟,而非僅僅靠著呼喚愛獲得勝利。


不玩辯論,僅從觀眾角度。

陳銘的辯論於我很有說服力,為什麼大家一直調侃他?

我覺得他的論點比其他一些以表演渲染的辯手更有說服力。

『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 只是綜藝梗而已。

所以對於《奇葩說》你不能單純的站在辯論的立場上去評判,要時刻謹記這是一檔綜藝,即使是辯論類的,他也只是一檔綜藝。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在當今的辯壇,這種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結辯方式適合奇葩說比適合傳統辯論更多。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結辯應當承擔起總結全場攻防,處理核心爭點,提出比較供評審參考的責任,而拔價值的優先順序,往往在最後的最後。對於奇葩說而言,最重要的是打動在場的觀眾,呼喚愛打動觀眾很容易,掰攻防講邏輯觀眾只會覺得你很傻逼。


強答

因為很多人用不好,這需要相當的思想深度合適的切入點和高超的表達技巧。

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如果在場上只是單純反覆重複這句話就...需要有與這個價值的觀點和深度,所以需要一個巧妙的切入:既不讓大家感覺突然煽情都很尷尬、又不覺得當場跳戲十分迷..在切入之外還要把握「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時的程度,因為現實生活很多時候是非理想化的、人性會有自私卑劣的一面的、事情有悲慘殘酷一面的,在此程度上還要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如何不讓偏理想化的呼喚美好被現實分分鐘打臉...要把握程度和時機balabla……

最後..畢竟陳銘的表達、語氣、表情、語速、儀態等很多內容的結合已經甩很多人很多條街了...所以如果一般人有事沒事喜歡模仿著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這大家就都很尷尬了。


因為我們不知道怎樣的行為怎樣的思想才會被定義為愛。

愛是一種它無法用語言用學術用SCI表達出來的內心感受,它只屬於你的心。

反正我是不知道什麼才是愛,哪怕我很愛我的男友,可我的愛,只是一群看客的愛,我想表達給他的愛,不僅僅是這些的。


純粹覺得技術含量低。


因為現在白左沒有市場吧。像雙子神偷里洪金寶說的那句,空響炮,連跟煙都沒有。


推薦閱讀:

TAG:辯論 | 奇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