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月亮又叫寒蟾呢?

有什麼來歷嗎


遠在天外高處曰寒;

輪迴永生不滅曰蟾。


可以學習一下網易的雄文:崇拜蟾蜍:被人忽視的中秋節習俗http://c.m.163.com/news/a/C0RT9CDK0001885B.html?s=newsappw=18f=wx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奔月之後,她變成了蟾蜍。或許有人覺得,這是癩蛤蟆想吃嫦娥肉,事實恰恰相反,是嫦娥高攀了。在中國古代,蟾蜍是廣受膜拜的仙物,與它沾親帶故,都是有福之兆。嫦娥配蟾蜍,不是自我奮鬥的結果,而是託庇祖蔭。

嫦娥奔月後變成蟾蜍,不是癩蛤蟆想吃嫦娥肉,而是嫦娥高攀了

在中秋節這一天膜拜蟾蜍,是因為月亮與蟾蜍關係密切。都是月亮惹的膜,這麼說毫不為過。但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蟾蜍沾了中秋節的光,而是中秋節沾了蟾蜍的光。中秋節約摸起源於隋唐時期,北宋太宗年間,才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而蟾蜍與月亮結緣,遠早於中秋節,上可追溯至戰國。

嫦娥奔月的故事起源龐雜,東漢工程師張衡在天文學著作《靈憲》中的記載較為權威:

「羿請無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其大昌。』姮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大意是說,西王母賜給後裔不死葯,被后羿的老婆嫦娥偷去吃了,她找人算了一卦,結論是飛天大吉,然後就飛到了月球上。為什麼會飛怎麼飛不重要,重要的是,嫦娥飛天之後變成了蟾蜍。吃了不死葯化身蛤蟆,後世因此又將不死葯稱作「蛤蟆丸」。

嫦娥變蟾蜍,可不是張衡信筆胡寫,他參考了西漢劉安的《淮南子》。《淮南子·覽冥訓》云:

「羿請不死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西王母賜給后羿不死葯,但被嫦娥偷去,然後私奔到月球,后羿因此惆悵,無法續命。雖然沒有直接提到蟾蜍,但真正的粉絲,即使什麼也不說,也知道是誰。

劉安的嫦娥奔月其實也不是原創,而是取自民間傳說。《文心雕龍·諸子》援引戰國時代的筮書《歸藏》,稱其記錄了嫦娥奔月變成蟾蜍的故事,只可惜該書現已散佚。由此可見,月亮中有蟾蜍,是古人的共識。古人筆下的玉蟾、蟾兔、蟾鉤、蟾宮、蟾盤、蟾魂等意象,都代指月亮。蟾蜍即月亮,至少在戰國時代就深入人心。

蟾蜍即月亮,是古人的常識,從戰國時代就深入人心

屈原在《天問》中寫道: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翻譯成白話文是說,「月亮具有什麼特性,消亡了又再長起?懷裡有一隻蟾蜍,好處是什麼?」在當時,這確實是個「天問」,但現在人盡皆知,好處就是蟾蜍可以為月亮延續生命,否則月亮無法「死則又育」。

蟾蜍地位之顯赫,罕有其匹,它主宰月亮,有「月精」之稱,古人常將其與太陽神鳥踆烏相提並論,所謂「日中有踆烏,月中有蟾蜍」。劉安《淮南子·精神訓》有云:

「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氣者,風雨也。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日月失其行,薄蝕無光; 風雨非其時,毀折生災……」

大概是說:「人之耳目,就好比天上的日月,氣血就好比自然之風雨。太陽中有三足烏,月亮中有蟾蜍,因此人的耳目如同天上的日月,氣血如同自然之風雨。日月如果跑偏,就會出現日蝕月蝕,昏暗無光,風雨如果來得不是時候,大地就要遭殃……」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見著風,是得雨,否則出了偏差,後果慘重。

嫦娥變身蟾蜍後,成了為西王母搗不死葯的搗葯工,史稱「靈蟾舂葯」。考古學家常任俠在《重慶沙坪壩出土之石棺畫象研究》中記錄了蟾蜍搗葯的場景:

「較小一棺,前額刻一人首蛇身像,一手捧月輪。後刻兩人一蟾,蟾兩足人立,手中持杵而下搗。」

不知道蛤葯集團的名字有沒有致敬的意思。

蟾蜍的延年益壽功效,不僅體現在神話中,也體現在現實中

一個更為大膽的理論是,西王母的仙藥是以蟾蜍入葯,才有不死的功效。有學者總結,西王母的不死葯主要由三種原料構成,蟾酥 、靈芝草 、桂枝。

蟾蜍的這種功效歷來為追求永生的道教珍視,東漢道士張陵在《道書》中說:「蟾蜍萬歲 ,背生芝草 ,出為世之祥瑞。」膜拜蟾蜍之風,道教最盛,很多道教大佬甚至直接以蟾為名,譬如全真教五陽祖師之一劉海蟾、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白玉蟾。道高一尺,膜高一丈,誠哉斯言。

蟾蜍與月亮關係如此之密切,又集眾多優點於一身,「愛蛤之心,人皆有之」也就不足為奇了。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詠蛙誦蛤,蟾意十足。比如,唐季李商隱詩曰,「二八月輪蟾影破,十三弦柱雁行斜。」唐代李群玉有詩云,「揚花輸蚌蛤,奔月恨蟾蜍。」漢代《樂府詩集》中有「採取神葯若木端,白兔長跪搗葯蛤蟆丸。」這樣的詩詞不勝枚舉,絕對不止27篇。


古代漢族傳說月中有蟾,故稱寒蟾。


這個「寒蟾」讀音和「寒蟬」相同。中國有個老成語叫「噤若寒蟬」,意思就是像寒蟬一樣一句話也不說。而李白又曾念過兩首(句)詩「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就說明人們在看到蟾(蟬)時no comment的心情是相同的,也說明文學家「顧左右而言他」的工作做得太好了。


我不知怎麼找到繪畫的作者,大家幫忙艾特,侵權馬上就刪除,我也是我在知乎看到的。


月亮盈虧的變化,恰似蟾蜍死而復生。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政治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