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跟一個姐姐聊天,她認為,現在的心理學總是把生活搞的很複雜,很多東西追根溯源有什麼用呢?
她說比方一個人出現問題,追溯到孩童時期,然後發現父母某方面做法不恰當,然後父母知道後還會自責。而且父母有工作 怎麼可能那麼理想化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想問,大家對這種觀點怎麼看?
這就像種地一樣,對於一些人來說,種東西就是把種子撒下去,每天澆水,等她長起來。他們不去思考種子的類型,土地的類型,氣候的變化,栽種的技巧。所以,他們也不知道,他們的豐收,欠收底是因為什麼。而另外有一群人,他們種地的時候,又要看種子的類型,又要測量土地特性,關注氣候的變化。從各種簡陋的計量數據,慢慢的變成了極為精細的判斷和測量。幾乎到了,在剛開始種田之前就可以判斷這個田地的大致產量和果實的尺寸大小。這之間的差別,同樣現在也出現在對於人的培養上。
上面好多人說最平易近人的心理學是精神分析……實話實說我對這個部分沒有多少好感。
但是,心理學的書也看了一些,雖然都是暢銷書級別的,而不是理論專著。因為……
我覺得這就跟你「看看暢銷中醫書做點紅棗銀耳蓮子湯喝喝很不錯,但是要是自己看看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就給自己開藥方,還照方抓藥喝下去,純屬作死」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想在生活中享受心理學的好處,你看看李忠瑩先生的書《愛上雙人舞》,《重塑心靈》,雖然如暢銷書一般淺顯易懂,反而比弗洛伊德什麼的有用,也有效。心理學服務不是一般人能理解和消費的,在美國,心理醫生需要8年的培育,很多心理醫生甚至有毒品的處方權。
我不知道你這位姐姐,是不是自己的人生比較順遂,還是雖然不順卻想迴避問題。
在心理上有心結是件很難受的事情,由此衍生出的不安、自卑等等,都可能伴隨一生。
追溯不是為了追責,是為了更好的接受自己,調整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試著去諒解當初能力有限不能做得更好的父母,避免自己再落入一樣的惡性循環。
考試做個考卷,也要回頭檢視,難道對人生,反而可以比較隨意嗎?追根溯源很多時候是為了在最大程度上使下一次同樣的問題得到優化。以史為鑒也是這個道理。
同樣也會培養我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題中提到的那個例子有些強詞奪理,意思是雖然知道這個人的問題是父母造成的,但因為父母方面很難遷就,所以這些問題的形成可以說是必然的而且可以理解的。僅僅因為不想讓父母自責而放棄去追究問題的根本,我想我們可能還處在最原始的年代,沒有進步。可能這就是心理學在國內作為新興行業所不被理解的其中一點。
誒……就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生活幸福美滿自己心理狀況安定富足,不會糾結痛苦無可自拔,那實際上也真不大用心理學,對於一般人來說涉及不到專業部分,最平易近人的心理學大概就是精神分析等諮詢方面了。如果您是HR,教師等那又是另外一種。但從諮詢上來說,如果您一切都好,諮詢師也不會求著幫忙排解,只有您或您的家屬覺得有問題才會用到他們。所以說只要您覺得幸福,那一切都好。如果您覺得心情不好,那諮詢師也歡迎您得到來。就醬。
一般五十往上或者心理學頭腦很差的,我不怎麼跟他們討論父母的過錯,但是也要詢問既往史來判斷咨客的人格特點,為治療提供方向。
很重的咨客也不會輕易深入探討,更關注「此時此刻」。
其餘的尤其是青年人,會探討的深一些,這是有意義的。一、讓來訪者不要對自己的下一代或者親人重複父母的錯誤。二、在探討的過程中讓情緒順暢的流動,這是有治療作用的。
另外去探討這些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去找父母報仇的,而是幫助他去理解接納這些,並改變自己和父母的相處方式等。最後從 這個姐姐的話里,我看到了:習得性無助,否認,合理化,還有憤怒。
最後,學習精神分析是為了治療願意讓你幫助的人。心理治療很多流派,精神分析是最不適合在類似於茶餘飯後討論的,聊聊解剖學都比這個強……是啊,有什麼用啊?當個快快樂樂的二傻子多好,不去追根溯源,不去探討未知,不去規避風險,不去以史為鑒。反正糟糕的事情發生了,一句『』反正都發生了,現在探討還有什麼意義呢?『』,這樣就可以既避免心裡上的不安,又逃避行為上的懶惰。人就是容易給自己找借口。是的,根本沒用。
複雜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簡化
字典里對人的形容詞幾千個,心理學家把幾千個整合為十幾個,
只是還沒有做好而已
看智商情商量表茫茫多,哪個心理學家不想全都合在一起,用機器掃描一下就能確定呢?
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_→沒看描述,答完發現文不對題。
描述裡面是一個現狀,而這個現狀跟心理學根本沒關係,
換個說法,都市人那麼忙,都不在乎科學,科普有沒有用,尼瑪都是一個樣的。。。再回到場景,父母和兒女,心理學的原則是幫助你解決現實問題,萬一兒女出了啥狀況不想去高考了,心理學家可以幫這種家庭。
這種時候心理學家也會盡量用最簡單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具體請看電視茫茫多的心理訪談(雖然做得不嚴謹,但畢竟是專家出手)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花茫茫多時間,研究各種各樣的病例,專家能快速準確地找到能幫助家庭解決問題的簡單有效方法嗎?
這就是治標治本的問題了 如果一件事情自己心裡過得去,那也就不用再看心理病了。就是有的人過不了那道坎,所以才要追究根源,對症下藥。
有因必有果~
存在即合理。
知識是知識,好何運用知識是另一種知識(或者說技巧),她還不能作出區分這其中的差別,在語義中經常混用。
或者說這個知識本身並不包含如何使用這個知識的知識,而大多數人問知識有什麼用時,他們想知道的是如何使用這個知識的知識,所以舉個實例就行了,既使她可能並不理解這個實例與這個知識的奇妙聯繫,但她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知道哪裡錯了 我們才能成為下一個家庭問題的終結者吧
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的父母( ′ ▽ ` )?有病 得治 要麼守己能平心結可以不在意細節 不能的渣渣有心結不知解就基本作死一生蠢人犯罪就不是罪了?
有工作就是不去關心理解孩子的理由嗎
心理問題!你看解放前有這個行業嗎?非洲有這個行業嗎?只有當人解決了溫飽問題後才會關注這個問題!為毛那個姐姐不關注呢!因為她還不夠有錢,當別人罵你是心理變態的時候,那是誇你有錢呢!
弗洛伊德那套精神分析已經過時了,也別談到心理學就說弗洛伊德。
心理學有一定預知的功能,但不是全部。
最後,不靠譜一點說,如果不靠正經的心理學來解釋一些東西,難道要靠星座,黃曆,血型這些來預測一個人的行為嗎?
樂嘉的色彩心理學就是扯淡,至於什麼心理暢銷書……哈哈,別逗了,都不夠談科學性的,有什麼好提的?請好好了解再對心理學發言吧,這是門挺嚴肅的科學來著。
——————分割線——————
已被評論指出滿滿的錯誤,本答作廢。題主你看看你選擇的話題,你有認真提問嗎……
題主你和你姐姐討論的應該是精神分析,哪怕人家是騙術,都靠給人諮詢(「治療」)和大學維持了很多研究者啊……
至於父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去教育孩子……這不是扯淡嗎,我覺得一個女性主義者會非常反感一個(沒受過正規訓練的)父親拿著弗洛伊德的原著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審視孩子成長和進行教育……
至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只需要在意一些適合「現代」(你們這群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的)家庭的培訓班,暢銷書的簡單知識就好。——如果真的有問題題了就去找家庭諮詢。沒錯,父母有工作,所以不需要細緻的了解情況。哪怕是有家庭主婦、主夫的家庭也不需要了解這些知識,因為傳統已經限定了家庭了。父母要把孩子轉交給學校的。學校有校園心理諮詢師,師範學生要看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課本……這裡不也用到了嗎。推薦閱讀:
※切入新興康復後市場,心知持要打造行業標準體系 | 愛分析訪談
※為什麼在中國做父母那麼累?
※道德素質和收入水平成正比么?
※別讓你的朝氣一點點死掉
※終身學習就是要不斷地深入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