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表科研文章數世界第一,但為什麼每次看新聞都是我國又引進了哪國哪國的技術?
發表數量第一,不代表質量第一。
我們的科技水平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沒有什麼好避諱的。這表示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其實,有時候是因為我國有論文發表了或者研發做出來了,才有了哪國哪國技術引進的可能首先概念問題:需要引進才有的技術是不會發表的。
數量和質量問題還是其次。引進的技術很多是指工程方面的吧。工程技術方面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德國日本法國美國的機械、電子、電氣等成熟工業產品都是很領先的。
「發表論文數量」和「新聞報道引進技術」兩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媒體根據具體新聞需要報道「我國引進他國的某技術」,比如新造了高鐵,需要交代一下是自主研發還是引進技術。
需要交代我國技術出口他國的情況不多罷了。1. 論文發表數量第一不等於科研質量第一,也可能是雜誌數世界第一。
2. 科研成果不一定能直接轉化為工程技術。
技術和科學不是一回事,和發paper更不是一回事。感覺好多地方像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等把辦大學收學費聘教授發paper這一套本身弄成產業了,根本沒打算髮展技術
想像下某天朝鮮的新聞標題為:「核彈技術的引進」。這才叫新聞。新聞報道中的引進XX技術,是指某國在某個技術領域對我國開放了。這類技術領域大多涉及軍事、國家安全。由於涉密的原因是不會對外發表論文的。比如我國密碼學家王小雲_百度百科,她的工作:
王小雲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於2004年、2005年先後破解了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安全系統的MD5和SHA-1兩大密碼演算法,密碼學領域最權威的兩大刊物Eurocrypto與Crypto將2005年度最佳論文獎授予了這位中國女性,其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這是當初她默默無聞的時候做出來的工作。如果被軍方知道,肯定是不會讓她把成果發到刊物上去的。據傳美國軍方都在用這幾個加密協議,這個意義我就不用說了吧。
感覺這問題沒有任何意義。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哪個國家不在引進技術。從這問題之中只感覺深深的黑意。
從市場角度考慮,中國的大環境很不好,山寨盛行,知識產權的不到尊重,目標客戶只會追求廉價。使得獲勝者不是技術最先進的,而是最流氓的。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結果就是,如果我擁有了核心技術,我一定去美國,至少是印度開始生產,一開始就宣布絕對不使用中國零部件,即便高檔的阿斯頓?馬丁,中國供應商都會造假,對於一個新企業是承擔不起的風險,而勞動力成本此時並不明顯影響利潤率。
論文是需要不停的獲取支持的,而且高水平得論文很難去創造利潤,如果一個課題組得到第一筆基金之後出了成果,再次得到資助的幾率會很高,所以課題組也不會出現跳槽的事情,最近中國大力引進課題組發文章,自然就會迅速上升。而技術本身是可以創造利潤的,市場比資助更重要,對於國內的工程師,最划算的也是用來申請美國綠卡,之後由中國引進,最近關注矽谷的科技企業,見到好多華人名字,原因說了估計小號不保,大家自己上網搜索吧。因為科研有很多領域。引進的領域基本都是精密機械什麼的,這方面本來進步就非常慢。
而且基礎科研和應用之間隔的很遠。你現在一些領域牛B了,可能對下游產業的作用要過好多年才能體現出來。
常凱申日記強國,我們數字強國。那些恥笑常凱申的你們作何感想?
從我寫了渣渣東西(倒不是抄的,就是完全胡扯瞎BB)都能萬方,CNKI,ISTP的那一刻,我知道這科研質量完全沒救了
我國的科研論文的質量。。。大部分啊 真的是慘不忍睹。當你的論文只要交給出版方一頁三百塊就能被中文核心刊發(當然內容不能太扯),你還能對這個科研論文第一的基數抱有什麼太大的幻想
推薦閱讀:
※大學:大樓還是大師?科學知識生產中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角色
※理論物理是不是只有科二代 學二代 富二代才可能做得好?
※如何看待USnews2016年度世界大學工程學專業排名?
※科研是一場修行
※爬大板有什麼奇技淫巧?
TAG: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