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克服選擇困難症?

吃飯點菜的時候,糾結到底要選哪道菜?淘寶買衣服,挑來挑去總是下不定決心到底買哪件?既浪費時間,往往最後選擇的還會是最初看中的那個。女生會更容易有選擇困難嗎?怎麼克服?


很長時間,看到這樣一篇雞湯文竟然有些感動。貼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這裡傳達了一個理念:選擇沒有好壞,即使失敗也有意義。關鍵是,你的選擇是否基於自由意志。

我弟弟小時候和爸爸出門,回程天氣很熱,路上有人賣冰,爸爸問他要不要吃,他搖搖頭說:「我不熱,我不要吃冰。」回家後我爸爸寫了一篇日記,說孩子很懂事,知道家裡窮,即使想吃仍回答不要。

我弟弟做的選擇,滿足爸爸而非自己的慾望。弟弟是我這一輩小孩的縮影。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生存是唯一目的,怎麼可能讓你做選擇?就算讓你選擇,你也知道哪個選項是大人想要的。

你以為孩子在做選擇,但是他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另一種是,他的選擇是為了滿足大人,而非自己,像我弟弟和我女兒就是這樣。

敢要的哥哥,做最大的夢

兒子女兒和我生存的年代不同,他們從小就有很多選擇機會,但兩個孩子從小在「做選擇」這件事上,反應截然不同。

哥哥很自我,每次都選最好的、最大的、最貴的,總是反反覆覆、猶豫不決。妹妹則很堅定、沒有一絲猶豫,總選擇最簡單合宜的。他們小時候我有種誤解,以為哥哥不懂自己要什麼,而妹妹很會做選擇。

一直到妹妹二十幾歲,跟我抱怨一件往事,我才知道誤會大了。

有次,全家去香港玩,念小學的哥哥和幼兒園的妹妹,回程可以去玩具反斗城各挑一個玩具。妹妹一開始就挑了個哪裡都買得到、不到一百元的小黑板。哥哥從進門那刻起,一直挑一直換,最後挑到一個八百元的蝙蝠俠。結帳途中,看見一個限量版、要價四千元的蝙蝠俠,又換:「我要這一個!」他媽媽終於發火了,認為他沒主見,只會選最貴的,不准他買。是我出面緩頰,替兒子說好話,兄妹才皆大歡喜帶著自己選中的玩具回家。

事隔二十多年,妹妹對這件事竟然還耿耿於懷。她說,選完就後悔了,可是我們讚美她的堅定,拿她的表現罵哥哥,所以她不敢換。但她很羨慕哥哥,每次都這麼堅持的要,不惜大哭大鬧,最後都得到想要的。

就如女兒說的,我兒子是要選就選最好的,努力爭取。從小,他喜歡的女生都是全校最漂亮的。高中時我還幫他追過女生,雖然沒追成,他也不以為意,至少試過了。

大學畢業,他想出國念電影,沒拍過電影也非相關科系畢業的他,竟然填了美國電影研究所最好的前十所學校。我在電影圈的朋友笑他;我也勸他選擇符合他程度的學校。他說:「爸爸,出國念書要花那麼多錢,如果不能念最好的,我在國內拿文憑就好。」後來,他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畢業作品回國也拿到了金穗獎。

他就是這樣,一路都要最好的,努力去要。別的父母可能會罵他一頓,說他好高騖遠、不實際。可是你為什麼要阻斷他對未來的想像?何不讓他去,失敗了再想辦法,只要他願意承擔後果,為選擇負責就好。

不敢要的女兒說:「我要休學!」

從小溫暖體貼、做選擇果斷,人生看似一帆風順的妹妹,高中時面臨了很大的生涯困惑。高一上學期結束,她跟我們說:「我要休學!」

從小在我們家教育下,她知道,生命有許多可能;但她念的明星國中瀰漫著「只有前三志願才是學校」的價值。她那年沒考上前三志願,這個挫敗讓她對自己沒自信、對學習產生懷疑。

我女兒提出想休學,我要她給我半天想想。我和太太去散步,半天后我們同意了,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自己規劃休學後的學習與生活;第二,把高一念完再休學。

整個高一下學期,她都在為未來的休學生活做準備。規劃休學後,每天早上七點半聽《空中英語教室》,然後開始一天的學習、創作、看書加強國文能力、找課程補強對天文學的興趣等。家中還留有一本寫滿同學祝福的紀念冊,她向全世界宣告要休學,斷了自己的後路,決心下得很大。

辦休學手續的前一天,她寫了一封信給我,說她這五個月夠了,她其實是在鬧情緒,因為高中考壞了,所以過不了關;現在想通了,決定高中讀完,大學要念設計。想通了,知道念高中是為了什麼,就比較快樂、比較甘願,她選擇念完高中後考大學。

我非常平凡,如果我的孩子很乖、很優秀、一帆風順,我會像一般父母一樣,非常高興。但多數的情況是,你的孩子可能很普通、學業不突出,也沒有特別優秀。我只是很了解,生命本來就是這樣曲曲折折。

我念過生物系、當過生物老師、放棄在美公費攻讀博士的機會返國寫作、寫過小說與散文、做過電影與電視,每次生命的轉換,沒有因此就不害怕。我只知道當老師無法滿足我、我只知道我不喜歡美國的科學家生活,但我喜歡什麼?我並不具體,當我隱約知道這似乎是我要的,我就去追求。

在這樣心情下長大的人,當了爸爸,會很小心翼翼的,不輕易撲滅孩子的想法,不輕易告訴孩子應該做些什麼。

我並不是多麼英明的爸爸,知道孩子未來的道路。我只是真心相信,大人一輩子做這麼多錯誤的選擇,真的沒有比較高明,不會知道哪一個選擇是真正「正確的」選擇。而且,選擇也無所謂對錯。你是誰?你要什麼樣的人生?都會決定你做的選擇。

就算選錯了,人生也不會因此就毀了。兒子也曾經問我:「如果我到後來去婚紗店當攝影,你會不會很失望?」我說不會,然後說:「如果你告訴我,我終於明白我走錯路了,或是電影根本沒有路了,你當婚紗攝影把自己養活,有什麼不好?」他說:「這樣根本不需要去美國念書那麼久。」我告訴他,那是你人生中很珍貴、奢侈的一段生活,爸爸可以幫你做到,我也很高興。我大學念生物系四年、醫學院工作兩年,公費到美國念書又放棄,不是浪費了十年嗎?我後來做的電影、電視看似和這些經歷無關,可是我的確因此和別人不一樣。

我為什麼那麼放心讓小孩做選擇?因為我已經看清楚,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義,失敗也好,走錯路也好,最後都讓你變成今天的自己。

孩子小的時候我很少會跟他們說:「我教你。」

只是在他做選擇的時候,陪著他去看,你是怎樣的人?有哪些優點?適合什麼?從他的個性中找出他適合的方向,他會比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較不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選擇困難面臨的處境無外乎兩種:

一是要割捨,也就是勢必會失去沒有被選擇的東西,這種失去令選擇者感到痛苦,沒有人會希望失去。而選擇失去哪樣東西的控制權又在於自己,這種控制權又使選擇者面臨負全責的壓力,使其本能的想逃離這種壓力。

二是結果不可控,不知道自己選擇的是否是最優的,人人都希望完美都渴求最好,也有貪婪的天性,未知的可能性會使選擇者陷入後悔的情緒,特別是選擇的結果不理想時,「早知道當初選那個就好了,我真蠢」,以往這種不愉快的記憶,會使選擇者在選擇時恐懼再次遭遇這種情緒。

應對這種情況,可以有兩種策略。

一是將選擇過程變成分析過程。有些選擇者在選擇時沒有進行思考,「我該怎麼選我該怎麼選」,他迫切希望能有個選擇的結果,又希望選擇結果是好的,但他沒有去想到底怎樣的結果才是令自己滿意的。比如我要去超市買洗衣粉,這個目標很明確,但不具體,買怎樣的洗衣粉呢?這時候可以先羅列需求再列優先順序,如果要買最便宜的,總價除克數算出每種洗衣粉每克多少錢進行選擇,就優先滿足了自己最想滿足的需求,減少後悔可能。其次,如果選擇太多,也可以先用排除法排除一些選擇。

二是將選擇過程變成隨機過程。意思是像抽獎一樣,無過度思考而單憑直覺,結果好就是好運,這樣是降低了對結果的期待。點餐的時候隨便選,好吃就如中獎,不好吃就如不中獎。如果吃到不好吃的,首先是意料中,其次下次吃到好吃的同類食物,對比度更大,滿足感更大。

那為什麼會浪費時間?

如果高考選志願選個幾天,很少會有人把這當浪費,因為結果將對人生有很重大影響,必須慎重。如果吃個飯吃半小時,但選擇吃什麼就選了二十分鐘,估計就覺得時間浪費了。因為時間成本太貴,這種損失的感覺會加重以後選擇的煩躁感和逃避感。其次事前沒有進行時間管理,淘寶買衣服,那要逛多久呢?這次一定要買一件衣服作為結果嗎?逛著逛著,可能心裡想著,再逛逛也許會出現令我滿意的衣服呢,正是這份希望讓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所以選擇之前有沒有規划過要用多少時間做選擇呢。如果這段時間內沒有得出結果,有沒有plan B呢。


第一,能否不要太過關注這個問題,也就是藐視它。

凡是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習慣,無外呼三種,即:一部分人是果斷的,一部分人是優柔寡斷的,還有一部分人介於兩者之間。這其中的優柔寡斷,實際上就是選擇困難。你大概就屬於這種氣質類型。因為優柔寡斷的人很多,很普遍,他們同樣可以生活的很好,所以不用緊張,不要刻意和過分關注。果斷的人,善於拍板,敢於做決定,可能更適合做管理者,而後兩者,可能更適合做幕僚、執行者,但是,都可以生活的很好,不應該太過於糾結。

在一個群體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一個中心人物。大家一起吃個飯,點什麼菜,總是有人說,隨便。吃完飯後,是去唱歌,還是去看電影,總是有人不願意發表意見,說:隨便,你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這種經常「隨便」的人,其實就是不願意做選擇的人。但是,在這種場合,也總有一位絕對或相對比較有權威的,代替大家做出決定。如果個個都有主見,那麼這個飯可能吃不成了,這個飯後的活動,也會取消。所以,生活中,安於不做選擇,或少做選擇,並不是一個什麼大不了的問題。除此之外,在家庭中,夫妻之間,也是有主從之分,不是絕對平等的。但是凡是互補型的夫妻,可能關係更加和諧,如果兩個人都有主見,都喜歡做決定,一定難以相處。

可以分析一下,你如果是一般性的從屬性格,比較優柔,其實接納自己,也無所謂,不要太當一回事。假如與母親在一起,她願意做決定,只要不衝擊你最核心的價值觀,讓她去選擇好了,也樂得自己清凈,把心思專註到學習和工作上去。今後,找一個喜歡當家的男朋友,也這樣生活,也是不錯的選擇。人們喜歡把不操心的人看做是一個福人,一切都有人安排好,何樂而不為。所以如果屬於此類情況,你大可放下,專註學習和工作。

正好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說的好像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西服就兩個顏色?為什麼?他說,這樣,我就可以不用把時間浪費在穿什麼衣服之類無關緊要的選擇上。可以專心思考重大問題的決策。還有一個喬布斯,蘋果的前老闆,老是穿一件黑色T恤,為什麼?也是避免在穿衣選擇上消費精力。

這裡就涉及一個人的能量的分配問題。選擇也是一件相當費體力的活,如果花在穿衣、吃飯上耗費的精力太多,那麼在做其他更重要的事的時候,就會筋疲力盡了。所以,把主要精力花在學習和工作上,花在自己感興趣的事上,很重要,不要為一些無關緊要的選擇,把自己的「電」耗完了。

當然,對於有的人而言,可能不是這種情況,而是無論事情大小,都會帶來選擇困難,可能無法自拔。有可能是選擇困難症,有點強迫性,不由自主。嚴重的,可能每到做選擇的時候,冷汗直冒,心跳加快,這就屬於心理問題了。如果自我調節無法完成,尋找一定幫助是必要的。

現在,我們按照後面說的請況來探討。

第二,找准原因,理性面對。

從心裡和個性特徵看,一般來說,選擇困難,其原因無非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擇對象太多太豐富,且差異不大,影響選擇;二是依賴、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判斷,或者根本沒有自己的判斷。也可能從小父母太強勢,喜歡替你做主,或者你自己也曾做過決定,但是因為決定錯誤,受到過度懲罰,導致你心理留下陰影,從此害怕選擇。三是怕承擔責任。自我防禦太強,深怕選擇錯誤之後,給別人帶來不愉快,受到責難。四是追求完美。容不得任何瑕疵,總想選擇最好的。五是討好型人格。總是怕因為選擇失誤,損壞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等等。六是無原則,價值觀缺失。就是對人對事對物,沒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沒有對錯、是非之分,總是從眾,隨大流。七是意志力薄弱,害怕困難。本來很想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但是,因為要取得這個東西,需要克服一定困難,需要一定意志力做支撐,但是因為怕麻煩,懶得操心,所以放棄。八是自己對自己需要什麼並不明確,還沒有想清楚,等等。

你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最近發生的一次選擇困難,只要仔細分析,總可以在以上原因中找到一種或是幾種。然後,有針對性克服它。這樣,就可以慢慢讓自己解脫出來。

怎麼解決?心理老師說,一切改變都取決於自己,諮詢師只是起輔導作用。對於你而言,因為是選擇的困難,所以改變也要從選擇開始。我們不妨一起做做以下一些選擇題。

一是作出方向性選擇:是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任其自然?這個問題不解決,以下的討論都沒有意義。

二是意志性選擇:要解決任何一個問題,特別是要改變自己多年的習慣,可能是痛苦的,需要有堅定的意志。既然你已經做出決定,那麼你願意以堅定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難去達到這個目的嗎?還是害怕困難,難以堅持?如果你選擇堅持,我們就做下一題。

三是行動性選擇。既然你下定了決心要改變,那麼就要選擇立即行動,從今天做起,從細小的事情做起。而不能選擇拖延、等待。

如果以上三項選擇做好了,你就可以開始行動了,找一個諮詢師,幫你分析原因,然後列一個計劃,也許,要不了多久,問題就解決了。


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什麼是你最看重的。心理諮詢師往往會給出一道選擇題:健康、金錢、愛情、事業、友情、親情,這六方面與人生息息相關,思考它們對你的意義,如果不得不先後放棄其中的5樣,你會依次放棄什麼、保留什麼?經過認真思考,被最後留下來的那一個,就是你最珍貴的,就讓它來決定你的選擇和取捨。如果你的選擇能夠圍繞著它進行,遺憾就會少很多。

  其次,審視自己,做好人生規劃。這需要你先回答一些問題:你對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最不滿意的地方在哪裡?類似的不滿在成長經歷中出現過多少次?想做哪些改變?為什麼要改變?想做的改變是不是和價值觀一致?要做這些改變,有什麼優勢可以利用?經過對自己的審視,擬出的人生規劃可以成為人生指南,這樣,面臨選擇時會相對容易。

  最重要的一點: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所謂「完全正確的選擇」並不存在,我們所能做的最正確的選擇,就是「永遠認為自己的選擇很正確」。或者說,每一次做選擇的時候都要相信,不管你選擇了什麼,那都是在當時你能做的「最佳選擇」。

其實我是copy過來的。。。。


做一個滿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


當我們嘗試在腦海里對一些選擇划上「」,「」和「=」時,其實我們已經在下意識里做了一個假設:我們假設像「喜、怒、哀、樂、美貌、責任、善良、道德」這些價值(Values)是和「長度、寬度、厚度、成本和分數」等科學價值一樣,可以用尺子去衡量的。

換句話說,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覺得科學的邏輯思考是尋找這個世界真相的唯一鑰匙。當我們越聰明,越容易嘗試用『科學邏輯世界』的成功經驗去努力分析每一件事情。但事實上,這件客觀世界裡總結出來的標準,並不適用於我們的主觀世界。有些選擇艱難,是因為我們在尋找哪個更好,但事實上它們可能根本沒有辦法比較。

因此,選擇必須遵循自己的內心,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選擇什麼樣的路。


一個字 follow ur heart 『慫『。


——舉個雙十一購物的例子

你可能看上了三款商品,比如手機,名包……

a最好的低端x性價比

b最好的中端x老旗艦

c最好的高端x最新款

——如何選擇?

a效率法,直接上最貴最好

b目標法,買個人重點需求

c成熟法,買最成熟度款式

——總結

a時間&>收益的成功人士【苦其金錢,節約時間】

b理性&>感性的將成功人士【苦其心志,獲取資本】

c物質&>精神的大眾人士【苦其身體,獲取物質】

——你現在知道怎麼選擇了吧?


選擇困難症

其實歸根結底很大程度就是在意別人的看法和過度在意選擇之後造成的結果

比如:我穿這件好看還是那件好看。實際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看,自己覺得好看最重要。

點菜的時候糾結哪道菜好吃。實際上點個自己感興趣的菜甚至名字也行。

還有就是要知道 不好吃不好看也不會損失什麼,這個選擇並不會決定你的人生

把事情簡單化

買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自己覺得好看就行

不要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

跟從自己的內心


網頁公開課如何令選擇變得更加容易概括為

1、精簡

2、具體化

3、分類

4、由簡入繁


我是一個「選擇恐懼症」患者,每每遇到人生中選擇題時,不論是大到「人生方向」,比如「要不要出國」;還是小到雞毛蒜皮的瑣事,要不要吃一個韭菜餡包子,總會讓我糾結,甚至有時候到近乎「崩潰想屎」的狀態。

值得欣慰的是,我不是孤獨的!我身邊也有很多和我一樣的重症患者!其中女生居多。

但是,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折磨自己,這是何必呢?

所以我就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這樣?畢竟我想成為一個「風一樣洒脫的女子」,這個毛病太影響我的生活質量了。所以我要剖析下自己,分析了下我的癥狀,並對症下藥。如果覺得對你也有用,不妨選一劑良藥,來個一療程!

1

自詡的「完美主義者」坑死人不償命

我總驕傲的跟別人說「做這件事我就要把它做到最好」,這大義凜然的樣子,著實還是有幾分魅力的。但是!這往往是造成我陷入一個不敢開始的尷尬境地。

為了最好,我是不是得多搜搜資料?得和懂得人多聊聊?把能發生的可能性都想到?把我不知道的領域都學習學習?

比如,我想寫一篇關於「某個網紅髮展」的文章,然後我就先去搜美照,搜資料,看他的ins,關注她的facebook,看她創立的公司,搜別人寫她的文章,然後我發現,別人寫她的文章寫的都好棒呀,「圖美胸大腿長」,不是,我是說「全面真實有趣」,然後我怎麼能跟她們寫的一樣呢?我得寫點不同的,接著搜資料…那我寫啥呢?要不我換個題目,寫時尚資訊吧…搜資料去(循環同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困了,早點睡吧,明天在寫,因為我得寫出一篇「完美的文章」!

你說這個狀態啰嗦不?糾結不?墨跡不?

某種「完美主義者」就是這樣,用「最好」做幌子,在糾結中消耗著創意靈感,浪費著時間、消磨著自己的積極性。時間久了,容易喪失對自己的信心。

要知道,所有的產品都1.0、 2.0、 3.0的版本遞推,你不做出1.0 你就不知道2.0 要做哪些升級換待;你不完成這一步,你下一步的行動就又走在別的後面。

其實,哪有什麼完美不完美,只是心底總用標準來評判自己,怕自己的成果不盡人意。

所以放下評價,才能自然高效的施展才能

要銘記不要想「做到最好」,你「在做就好」

2

說到底就是太「貪心」

我就是一個貪心的人,既想朝九晚五,又想浪跡天涯;既想放浪不羈,又想理智嚴謹;既想成熟老練,又想天真爛漫。

在我眼裡貪心是一件好事,你能說想改變世界的喬布斯不貪心?你能說創造一個購物狂歡節的馬雲爸爸不貪心?你能說顛覆計程車行業的Uber CEO卡蘭尼克不貪心?

他們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貪心極了,而這種貪心讓他們的人生永遠充滿了挑戰。

而我們身邊也不缺少顏值和才華兼顧的斜杠青年,家庭事業雙豐收的企業家。所以貪心沒有什麼錯,但是如果控制不了貪心,糾結在兩個都不想放棄的事情上,很有可能最後兩件事情,都不盡人意。

所以要成為一個會做人生減法的貪心之人。

喬布斯減掉對自己沒有意義的大學課程;馬雲減掉安逸的英語教師工作;卡蘭尼克減掉法律的束縛,社會的標準和他人的眼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都會用人生減法,去擺脫束縛自己做決定的枷鎖,而不是在什麼都想要的貪婪中搖擺不定,躊躇不前。

貪心讓一個人更敢於設立遠大的理想,相比很多人,你的人生也有更多的十字路口。但貪心背後一定要學會用減法來做決定,因為不管哪條路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唯獨停滯不前最可怕!

用「貪心」擴大自己「生命的維度」!

但千萬別陷入「貪心的泥潭,不能自拔」

3

別永遠活成一個「沒擔當」的孩子

之前也和朋友聊過,我們90後的確會有怕承擔責任情況,從小都在追求「對」的環境中成長,因為做錯了會被批評,被找家長;因為嘗試新鮮的事物會有風險,總有人告訴你「還是安穩點好」;因為與眾不同,標新立異會被人當做「另類」和「奇葩」。

我也是深受「對」教育的毒害,高等院校的受害者佔比會更大一些。

到了大學,突然大面積科技創新了,突然有條件自主創業了,突然讓我們搞個人IP了,突然有一群曾經離經叛道的「錯孩子」成了年少有為的網紅了!我們這群「對主義者」猝不及防呀,摸不著頭腦呀,一臉懵*呀!突然發現選擇多了,沒有對錯了,卻糾結的不知道如何前行。

在參加的一些分享會上,總是感覺到大學生永恆的話題就是迷茫,包括我在內,也一直在迷茫中摸爬滾打。在一年多的探索中,我感覺每一個迷茫的人都在試圖尋找一個「對」的方向,一份「安全感」。因為恐懼於承擔責任,所以在茫然中消耗時光並暗自神傷。

其實對錯的束縛早已不在,千萬別站在虛假的牢籠中自我催眠。如今沒有對錯,只有敢不敢於擔當。

每一個選擇背後都會有代價

承擔這份代價,是擺脫糾結的最直接方法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分析的「選擇困難症」的癥狀和對策,雖然有些小白雞湯,但對於生活中的瑣事也是相當好用。

舉個生活中的栗子 :對於購買產品時,選擇困難症發病的誘導因素有兩種:要麼因為有很多相似的東西都很喜歡,要麼是因為想要買到最合適、性價比最高的那一個。這時候的就服用第二劑葯,不能太貪心,其實每個都差不多!貪心只會讓你費時、費錢,別無他用!

覺察自己、剖析自己是改變自己、超越自己的前提條件,所以如果身為「選擇困難症」你有什麼癥狀,你有什麼良藥,都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交流互動。

REGION|小白說

REGION【小白說】專欄

一個歡迎大家廣泛留言討論、思辨的領域

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探索自我

在新鮮事物的接觸中學會包容

最終實現真正的自由

喜歡請關注我們

REGION,一個陪你共同成長的原創公眾號


所有的好的不可能一次全被你得到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


我一直認為自己有選擇困難症,直到昨天跟男票認真談論這個事情,才發現其實有很多因素影響,並不完全是選擇困難症,且聽我說。

案例一:大學以前買衣服一直是母親代勞,母親會直接挑好款式買給我,我自己從來不會做主動的選擇,也沒有什麼審美,偶爾有幾次自己選擇,發現選的要麼貴了捨不得買,要麼是不搭調不好看,還有很多的時間是直接穿親戚朋友給的舊衣服,或者姐姐穿剩下的衣服,這樣我就完全不需要自主選擇。

影響結果:這樣的結果大概是最嚴重的吧,一是失去了自主選擇的能力和自信,二是失去了基本的審美能力。

處理方案:以後多自己去逛街,逼著自己去做決定,多次決定後慢慢發現做決定的技巧,其實也不是那麼難。

案例二:上班後每次去店裡買衣服鞋子都很糾結,要麼糾結於款式,要麼糾結於價格,淘寶上買鞋子我通常會查看同款50件以上,然後收藏其中20件以上,然後再通過各種割捨將其中10件加入購物車,然後再從鞋子品牌,價格,評價,質地等各種維度來篩選出其中3件,最後就將這三件交給男票去過濾,他第一眼覺得哪個好就買哪個,最終能不能買到一雙喜歡的鞋子,完全在於自己是否狠得下心。

影響結果:每次買一件東西都需要糾結很久,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整個購買周期很長,最終還不一定能買到一款喜歡的。

處理方案:每次買衣服鞋子之前,可以按照分析排除法來進行選擇,比如:自己是否已經有同款的衣服?自己是否已經有同色系的衣服?自己在這個季節的衣服是否不滿足自己的需要,確實需要再買一件衣服?自己的衣櫃還放的下多一件衣服嗎?自己能接受的預算是多少?看中的這幾件同款的衣服哪一件質地更好?哪一件價格更合適,接近自己的預算?哪一件是自己喜歡的品牌的,質量和售後更有保障?今天來買衣服的目標是買一件短袖還是長衫?或者最終的,強買不如巧遇,碰到自己喜歡的,只要不超過自己本月開銷總預算,那就買吧,因為下次不一定再能碰到這麼喜歡的了。

案例三:每次周末中午都不知道吃午飯吃什麼,男票問我吃什麼,我問他他也不知道,他問我我也不知道,經常餓到不行,只能兩個傻逼吭哧吭哧吃烤饅頭就老乾媽,或者煮荷包蛋龍鬚面,或者煮速食麵……或者跟他大鬧一通,憑什麼每次吃什麼都讓我選,你就不能做一次主,你還是不是男人,然後引發爭吵,破壞感情……

影響結果:以後每次午飯吃什麼依然很頭疼,而且多次的爭吵會嚴重破壞感情,互相覺得對方沒有擔當,互相看不起對方,久而久之,逐步惡化直至分手。

處理方案:為什麼難以做選擇,你發現了嗎?那是因為沒有選項,如果直接問中午吃什麼,在沒有強烈的想吃的食物的情況下,確實一下子想不出來想吃什麼,但是如果能給個選項,選擇做起來就好多了。1.如果是要去外面吃,就不要坐在家裡做決定,走出去站在一排店門口看,這時候有了選項,選擇自然容易得多,比如好久沒吃火鍋,那麼今天可以吃一次,好久沒吃烤魚,那麼放在明天吃;2.如果是要點外賣,那就打開外賣軟體,按照附近商家選擇,想吃什麼選什麼。3.如果要在家裡吃,可以之前先把自己會做的菜寫在本子上,日復一日就會積累出一個菜譜了,這樣後面再想選擇吃什麼的時候直接拿著菜單點就可以了,也不用太費勁。

最後,很多選擇困難症者覺得自己是,完全是心理暗示自己就是,屬於心理上的對號入座,其實每次自己告訴自己我不是選擇困難症,我就是都喜歡,或者我就是覺得貴了,我就是幾件都不是很喜歡,然後按照分析排除法去做選擇,最終一般都能有個比較良性的結果,能做出選擇就是勝利的第一步,以後慢慢培養自己做事情果斷堅決的態度,這樣會給自己節省很多時間。

謝謝大家,寫的不好,不要轉載。


關於點菜的建議是——模式化組合與個性化相結合。

模式化的組合在於,首先一點依據就餐人數,比如說三個人,朋友聚會的情況下三菜一湯/四菜一湯可酌情增減,多熟悉這樣的固定搭配,偶爾更新菜樣,一般情況是足以應對的。

其他方面的選擇可參照以上自行腦補。


買什麼款式的衣服或是選擇吃哪家店,客觀來說,女生表面上確是選擇困難居多。可這又不打緊,因為她們最終還是會買,還是會吃。

在真真重要的決定前,女生往往顯得比別人想像中大膽,雖然也會陷入一段苦惱之中,但一旦決定了變不再回頭,就像選擇離開你,或者嫁給你。

題主不必太在意,反倒也有覺得你可愛的呢,這些小細節上的選擇經歷多了自然就知道想要什麼。要是細節控的話,道不同不相為謀


給題主說一個簡便易行的戰勝選擇困難的事例,希望能幫到你。

我跟@盡量少說話在合工大一起考研複習的時候,每天都為中餐晚餐吃什麼而苦惱,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把所有選擇編上號,例如:

1-黃燜雞米飯 2-吉祥餛飩 3-蘭州拉麵 4-蓋澆飯 5-美茲克漢堡 6-沙縣小吃

然後用微信搖骰子,搖到幾號吃幾號。

後來為了避免連續吃重樣的,找了一個替補:替補-快餐盒飯。

連續搖到同一號時,偶數次用替補代替。


其實很好解決啊。淘寶顏色選擇上,要靠直覺。


你喜歡,你需要,你適合。


如果你是一個理智的人,請嘗試按照需求來選擇,如果你不是一個理智的人,也請試著按照需求來選擇。

點菜的時候可以先把自己最喜歡的點上,這是剛需;也可以把自己最不喜歡的無視掉,剩下的菜你想想,多來幾趟不就能嘗個遍了嗎?在我看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球踢給陪吃的那個人。


我覺得有選擇困難症,主要是沒主見,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是由於長期別人幫他做主,自己懶得去選 去出主意造成的。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選擇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