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咖啡烘焙中,紅酒處理法是什麼方法?

群里人問的,我也想知道。貌似跟咖啡豆的烘焙有關?


SaSa獲得WBC冠軍以後,雷米蘇丹的品種,以及其使用的紅酒處理法,一度成為業內熱議的處理方式。

在咖啡果到咖啡生豆的處理過程中,會或多或少的發生「發酵」,不管是水洗處理方式,還是蜜處理方式,抑或是日晒處理方式都會經歷這個化學變化過程。參與發酵的物質不同(咖啡果皮,咖啡果肉,咖啡果膠,菌群種類,菌數分布),發酵環境的不同(有水無水,有氧無氧,PH值環境等),乾燥過程不同(容器材質,自然日晒,烘乾設備,翻動次數等),造就了不同的後期處理風味和口感。

老張(Jeremy Zhang,張寅喆)WBC世界賽用的咖啡豆,和90+合作的創造者系列,前期處理時有一個密封「溫水汆燙」的步驟,其目的也是為了控制發酵的程度。

如果讓以上這些與發酵有關的因素變得可控的話,就可以根據咖啡豆的特點和自己的需要,對處理過程進行科學控制。韓懷忠老師在《台灣咖啡萬歲》一書中,有記錄台灣咖啡這兩年在後期處理中的一些嘗試和突破。我有跟韓老師請教過關於「換品種」和「做後期」這兩種方法孰優孰劣。(當然,如果是好的品種加上好的處理方式是最理想的狀態)兩者相較的話,後期處理的成本更低,風險更小,見效更快。

說回到紅酒處理的話題上來。SaSa選用哥倫比亞雲層莊園(Las Nubes)的雷米蘇丹種(Rume Sudan),參考了葡萄酒處理的發酵過程,將咖啡果置於密封金屬容器里進行厭氧發酵,對發酵過程中的PH值,參與發酵的細菌種類和數量等因素進行有目的的控制,造就杯中的冠軍風味。這種控制發酵的過程,如果把它命名為「紅酒式處理法」的話,那最近兩年巴拿馬和瓜地馬拉的winey處理法就應該叫「紅酒味處理法」更恰當了。

「紅酒式處理法」命名的來歷源於其處理過程,而「紅酒味處理法」命名的來歷就是源於其處理結果了——飽滿的醇厚度,紅酒發酵風味,低酸度和極佳的甜度。(The result is a more full-bodied, slightly winey, sweeter coffee with less acidity.)

那麼「紅酒味處理法」的處理過程是怎樣呢?其實Winey的處理方式嚴格意義上來說與日晒的方式更接近,或者叫「高效日晒法」。採摘完全成熟的咖啡果實,用工業風力設備增加咖啡豆乾燥空間內的空氣流動,加速果實幹燥。


紅酒處理是生豆的處理方式


會不會是我自己使用不當

為什麼紅酒處理的咖啡聞起來怪怪的?


請問Fisher,紅酒味處理的前期也是把咖啡豆放到水槽篩選,然後再用工業鋒利設備加速果實幹燥,最後脫膠是嗎?那這樣和日晒有什麼區別呢?


推薦閱讀:

「我一喝咖啡就會困」是怎麼回事?
喝牛奶咖啡到底會不會長胖?
星冰樂為什麼不能去冰?
數據 | 牙買加出口咖啡到中國
深度好文,一個咖啡愛好者的手沖咖啡詳解!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