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讀一本觀點自己不認同的書?

我年輕的時候也有這毛病,看了自己不認同的觀念就想吐,噁心。看不下去。恐懼。怕動搖自己的思想。現在沒有了。。。。。。

我想明白這事的主要原因就是動物和我,其他人,沒有誰比誰高級?沒有了這種自認為的思想上的崇高。自然就會對於不同意見,少了很多排斥,多了很多敬畏之心。

當然可能和世界觀基本成型也有較大關係。這個時候,你思想是堅定的。就不會有初時的恐懼。這時候看書,其實也挺有意思。看書真的會成為一個思想交流的過程。你會發現很多對方思想上的邏輯錯誤。當然也會有很多觀念,給與你啟發。


你看人家的書如果看的全是缺點,沒有一點可取之處,那正好說明你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得到。

這是一個關於蔣介石的一個故事,闡述的道理與熊十力和徐復觀的故事差不多。

——————————————————

余英時先生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的老師洪業先生告訴他,據蔣介石的侍從人員講,蔣介石看了蕭一山的《清代通史》後,問蔣廷黻:「你看這個書有什麼意見?」蔣廷黻是搞近代史的,對於同行的著作經常是不屑一顧。他對蕭一山的《清代通史》自然是大加鞭撻,批評的體無完膚。蔣廷黻走後,蔣介石對身邊的秘書說:「這個蔣廷黻不會念書,讓他看書盡看缺點,好處看不到。」洪業先生說,蔣介石是一個政治人物,也不是念書人,不過他說的這句話卻很有智慧。你看人家的書如果看的全是缺點,沒有一點可取之處,那正好說明你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得到。余英時先生說,蔣介石用碉堡政策對付共產黨,就從蕭一山這個清代通史中,清代的滅匪政策中學來的。。。。


那就吐槽唄。反正據我所知,你想紅的話,吐槽名家比吹捧名家方便多了


這就像你跟一個與你觀點不同的人對話,你是選擇直接打斷還是繼續傾聽,這是個人選擇。但沒有耐心終歸是公認的比較不合適的選擇。

對於看書這個問題,題主的描述明顯表達的就是一種看過我就能得到一個現成的工具,然後就可以各種用了,當然這也是可以的。不過書里的工具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碰到複雜的情況怎麼調整這些延伸性的東西我相信沒有哪本書可以窮盡所有的這些思考。

當然,題主也大可以說我只是想麻利地看完一本書然後就可以馬上get到一些牛逼的技能了,我不需要研究得這麼深入,這也很正常、也很正確。所以還是要以看書的目的來作為選擇的根據的。但是,這樣的看書方式總歸是一種比較淺層的閱讀,如果要更深層地去閱讀一本書那需要思考的內容就會多上幾個層次。

書是作者思想的結晶,觀點有適不適用的問題,但是思想是沒有絕對的對錯的。不論是什麼觀點都是有其前提的,沒有什麼觀點就是天然絕對成立的。多接觸不同的觀點,多考慮觀點背後的前提才能開闊眼界,否則就只能在自己的認知裡面轉圈圈了。人只能以自己的認知去理解事物。

而且大部分知識、觀點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推導過程和觀點結論是同等重要的。

舉個例子就是經濟學中的各種模型在不斷發展,也有很多古典模型被淘汰了,但是學習經濟學還是要學習這些古典模型,重要的不是那一個確定的函數關係,而是前提假設和最後的結論之間的動態關係。


知乎里的噴子們就是根本無法允許這世界上有和自己不一樣的觀點存在。

如果看到一條答案和自己的觀點不合,直接開噴觀點。噴的方式往往是舉出這個觀點將可能引發的最極端的事實,說明其不合理性,從而證明你整個觀點都是錯誤的。

如果你的觀點無法被這種方式進行抨擊,則噴子們會直接攻擊提出觀點的這個人。攻擊的方式當然是先揣測你的用意,然後將一頂道德的帽子通過這個用意扣在你頭上。

私以為,在知乎,並沒有更權威的機構來判斷觀點的正確性,靠民間投票產生的高票答案也並不能說明是正確的。觀點是否正確在這裡變得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答題者的邏輯和他看問題的角度,以及從不同的問題和答案中開闊自己的眼界。

扯回來,看書也是這樣,如果你光注重觀點的正確性而忽略書中的其他信息,那就只是個書噴子,不是讀書人了。

最後祝樓主能從閱讀中找到快樂。


前段時間有相同的經歷,我當時告訴自己:要知道別人講的是什麼,才能批判。所以就硬著頭皮讀完了。


忘記在哪看到的一句話了 如果一本書 其中有哪怕一句話可以讓你受益匪淺 那這本書於你而言就是有價值的


觀點不同的書籍就帶著不同觀點去閱讀,去體會一下當時的情景,然後對比現在


博聞識廣。了解不同的知識和觀點是確定自己觀點是否正確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最強烈的反對者才可能具有最令自己學習進步的機會。


我喜歡將不同個觀點比喻成 「八」,當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理解,眼界心胸不斷增大,你會發現「八」會變成「人」。


聖經,當成童話故事睡前讀給我女兒聽!但是,她還是喜歡白雪公主!


我覺得讀書的時候可以先把自己當成個局外人,以後來人的身份探明前人的思想和狀態、當時的風俗和習慣。如果發現讓自己感到不快或是明顯不適宜當下情境的內容,先不要著急抵觸,試著把它讀完,細細琢磨讓你讀起來不順暢的原因,並嘗試著以一個辯論者的身份舉證反駁,這期間你肯定會參考大量相關的資料,慢慢地在瀏覽和比較中自己對該問題的認識也會漸漸明朗。這樣整個過程結束之後,你不僅懂得了如何看,也懂得了如何賞和辯。


想起了很久以前有個在網上聊的還比較來的男生,有一次聊到書,他給我推薦了《中國不高興》,他說非常好,很值得一讀,他還把電子版發給了我,我也是非常高興就開始讀,可是我剛讀了個開頭心裡就開始打鼓,他是不是發錯文件了,可是名字確實沒有錯啊,再看看,可是沒幾分鐘,我放棄了,我真的看不下去,無論我以怎樣的理由我都不能說服自己讀下去,於是,我就不看了。我覺得讀書本身是一件非常快樂也非常個人的事情,好像有人說過讀到一本好書就像一次邂逅,所以我覺得就像邂逅也有愉快與不愉快之分,讀書也有遇到好書和不好的書之分,但是我覺得書之「好」、「壞」也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所以如果一定要較真的去讀一本有許多你不認同觀點的書,我想,若站在「看看別人咋想的,我不一定要認同」的狀態可能會輕鬆點。


讀書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看到的不是書中的觀點,而是隱藏在書中的智慧與對世界對生活的赤誠的熱心。


這就是世界,它在新城代謝,產生新的,排泄舊的,我看你為啥總是盯著排泄的那部分呢


教唆自己,就算是一坨代謝產物,能從自己找到儘可能多的營養,也是強悍的一種本事。


就僅從答主所說的烏托邦說吧,確實,所謂烏托邦就是個笑話,是有很多硬傷,但是也許可以換個角度,體會一下前人的對於美好人類社會的那種憧憬,我覺得這也是很重要的,畢竟書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科學意義上,更有一定的人文價值,不是嗎?


人生也像一本處處是漏洞的書,那你還要不要活了··


人生苦短,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垃圾上。既是處處漏洞,又何必去讀。


題主能出書了…


汝觀此書如觀一糟桶,桶板有長有短,汝觀長補短,桶大成,汝初成矣!


朋友圈吐槽


把自己當成高考作文的閱卷老師


觀點不認同不代表沒有可取的地方 還可以分析作者與自己觀點差異的原因 這個過程多有意思 總比看一本和自己觀點完全相同的書學到的多


一看問題標籤里居然有柏拉圖……

我暗中揣測,題主眼中這本思想落後、觀點過時、毫不現實的書叫《理想國》。

題主厭惡它的原因,是因為柏拉圖宣稱人不平等還反民主。

我在美國上大學時,在政治理論課上第一次讀理想國,讀到柏拉圖攻擊民主的論點時感覺後背發寒,因為他攻擊的現象沒有隨著古希臘城邦的滅亡而消失,而是現在還在社會中廣泛存在著。

我覺得題主需要反思下自己的觀念,你是不是思考政治哲學問題時帶著太多的現代社會灌輸給你的信仰,比如民主/平等是永遠正確、毋庸置疑的,以至於你無法接受不同的觀點。


推薦閱讀:

TAG:哲學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