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華北、華南、東北等地區如何劃分?為什麼這樣分?有什麼地理、政治、經濟意義嗎?

華東,華南,華北,華中,東北,西南,西北


細想一下,這個應該算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又不容易分清楚的概念。

看似簡單實則龐大,似乎有序卻又雜亂紛繁。攙和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習慣觀念、軍事。

六分?七分?.....八九十分都有。慢慢道來。

現在的區域是根據行政、地理、經濟摻雜劃分,加上歷史風俗習慣。.

先說按照行政區域劃分的分法(根據省市的行政代碼)

此種6分法是比較主流的分法之一,其基礎應該是建國初設立的六大政區(或六大經濟協作區),加上解放初軍區劃分影響。而港澳台是一國兩制後才有的,官方稱謂加上民眾習慣,不能算是區域劃分名稱。

缺點:中南,南北地域跨度太過長,區分度不好。比如:我即便知道中南的概念,但海南和河南居然在同一區域內!(南北跨度2400公里,還不算領海範圍。什麼概念?就是從巴黎連直線到莫斯科的距離)。現在能用得上的」中南「稱謂一般只有三種情況(1,中南系的大學。2,中南半島,當然,這不是中國的啦!3,追述以前的軍區和行政大區相關內容)

接下來開始繞,下面這個影響因素太多,但以主流意見劃分(沒有對錯),有經濟、政治、地理、歷史、風俗等綜合因素。也可看作對上述分法的闡述。

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政治上內蒙全部劃入。)

深紅色為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被歸為華北地區的省份,淺紅色為搖擺的區域。

圖中,寧、陝劃為華北是因為地理上華北西界是以黃土高原還是青藏高原東側為界存爭議。

東北: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淺紅色,現為內蒙古東四盟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赤峰市、通遼市)此圖中淺紅色不包含錫林郭勒盟,但在一些書面上認為內蒙東五盟市屬於東北。

華東:(六或七省一市,台灣不在轄下)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上海市

中南: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西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北: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西南:重慶市、貴州省、四川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沒有找到好圖。直接一張來說明吧。

這張圖是建國初就劃分的;
西北三省二區,西南四省一區,西南和西北範圍一直比較穩定。

當然還有一種更主流的區域劃分法,是7分法:

其他不變,中南拆分為華中和華南

華中: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

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沒圖。)

可是。華中有這樣的分的,江西被划進去。

可是,華南有時卻又是這樣:紅色從深到淺依次為狹義的華南、民國教科書上的華南和中國的南方地區。

華中?沒完,還有這種: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上海市(長江流域)是民國時期的叫法。如下圖:

現在開始說東南(東南地區),這種說法是單純按照方位劃分的,但在論述氣候災害(比如颱風登陸時,一般就會用到)、區域局部發展及港口、地質資源等時會用到,包括範圍有大有小。

最大範圍:江蘇、安徽、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港澳台)

最小範圍(核心):特指福建、廣東、(港澳台)。

但常見用法:1,瓊粵閩(港澳台)2,閩粵浙(港澳台)3,粵閩浙滬(港澳台)4,粵閩浙滬蘇(港澳台)等等

以上就是劃分的主要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為什麼這樣劃分?

歷史原因:現在的劃分方法,不管是明確也好,混淆也罷,都有歷史延續影響。

政治因素:①建國初的六大行政區劃分。此種分法隨高崗事件後撤銷。1961年恢復設立地方中央局(範圍劃分與六大區一致)。

軍事因素:①六大新政分區是帶有軍事職能的,設有司令一職。也可以說是戰時體制。

②十大區劃分範圍又是依據軍區範圍劃分的。

經濟因素:是區域劃分最主要(現在)的劃分依據。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狀態和需求影響。如圖。

文化風俗及習慣:不是顯現的,但一直在其中。比如,華南的範圍。蒙古的中東西三個區域歸屬。

個人影響:直接下圖。

這幾幅圖很明顯的個人影響了。

跑遠了收回來,說一下劃分比較有爭議的省份

江西:華東,也可以是華中還可以是中南,勉強華南。

廣西:中南 ,也可以是華南,還可以是西南,還能夠是南。

河南:華中,也可以是中南也可以是華北。

內蒙:西北,可以是東北,也可以華北。

繞暈了,還有......

大西部:大西南:西藏、雲南、四川、廣西、貴州、重慶

大西北:內蒙、寧夏、陝西、甘肅、青海、新

總而言之,當大家看到或者聽到提及這些範圍名詞的時候,

首先參考前後語意的銜接。

然後分辨是以經濟(國家經濟區域劃分一直在變化)、行政、自然災害、文化、歷史為主題。

就能很好區分和理解。

--------------------------分割線---------------------

差點忘了還有一張圖。(找了好久),這裡的東北、華南、西北、華北、西南概念又不一樣了。

這又是天氣預報里的劃分方法了,如果是聽天氣預報就依照這個就不會混淆了。

這裡就不說各個企業公司自己的劃分方法。

以上。


個人認為官方的劃分和政治有非常大的聯繫,如:

  •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8-1949)的大區劃分:

(大區排列順序:華中、華南、華北、塞北、東北、西部)

先給個結論,南京政權是一個輕微漢族本位主義的海洋政權

翻譯成黑話也可以叫皇漢化的、買辦化的政權。

這和國民革命發起者主要是東南沿海傳統士紳與新興資產階級有關。前者承襲士大夫的民族主義精神,懷戀漢明;後者迎接來自歐美的西洋文化風氣,心向海洋。

南京這個國都,同樣顯示了這種特性。他是前漢人王朝明代的開國首都,位居漢文化區南北軸線中間;也是中國南北海岸線中心,近代最大通商口岸上海的後花園。

南京政權的這兩重性質決定了其大區的劃分方法:

1.中原/邊疆:漢夷之分定基調。

因為這種輕微的漢族本位主義,整個國家首先被理所當然劃分為漢文化區(中原)與漢文化邊緣區(邊疆)兩部分。

前者即華北、華中、華南;後者即西部、塞北、東北。前者和明代的疆域,也即傳統的所謂漢地十八省,基本重合。

(漢地十八省地圖)

(大明帝國圖)

漢文化區本質也是農耕所能適合的最大區域,也就是農耕文化區。

2.華北/華中/華南:三條江河定乾坤。

漢文化區中華北中南的劃分,則主要基於水系帶來的文化區域差異。

華北指黃河(淮河、海河)流域,華中指長江流域,華南指珠江流域等。人類遠古以來的文明,都是基於水系形成的。中國主要即是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從這個意義上說,華北中南又可分別大致稱為黃河文化區、長江文化區和珠江文化區

(中國水系圖)

3.有南北無東西:三座港城向海洋。

如果說中原/邊疆的劃分是因為輕微的漢族本位主義造成的,那麼只對中原地區做南北方向的劃分,而不做東西方向的劃分,則反映出南京政權的海洋性特質。

華北、華中、華南對應的三條主幹江河,即海河、長江、珠江出海口對應的港口城市,也是近代最大最重要的三個通商口岸,同時也是南京政權重要的三個「直轄市」(時稱院轄市),即天津、上海和廣州

由此,穿過海洋通過這三座城市抵達中國大陸,隨後沿著主幹江河深入內陸,便構成事實上的每個區域的政治經濟主動脈。因此,同一條江河所經過的地區,不可分割。而在每條江河上重要的樞紐城市,則成為國家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我們可以從南京政權的院轄市分布中觀察到這一點:

  • 華中長江沿岸:上海、南京、漢口;
  • 華南珠江沿岸:廣州;
  • 華北海河沿岸:天津、北平;
  • 其他:青島。

(1930年院轄市列表)

其中不屬於主幹江河沿岸城市的青島,亦是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更反映出南京政權的海洋化特徵。

  • 共和國時期(1949-至今)的大區劃分:

(大區排列順序: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又稱六大政區)

建國以後的北京政權,和南京政權不同,是一個主張中華民族概念的大陸政權。

北京作為國都,也顯示了這種特質。它是西北、華北、東北三個地區(三北地區)交匯之地,而三北地區則又對應了蒙、漢、滿族聚集區。相對於南京位處漢文化區南北軸線的中心,北京實際處在北端邊緣;同時,北京也處於中國南北海岸線極度靠北的位置,遠離主要的沿海港口城市,代表了其大陸性。

有別于海洋政權通過江河、港口構建政治經濟動脈的特點,北京政權則通過人造鐵路網來實現軍事控制及整個計劃經濟體制,並緊緊圍繞首都北京為中樞。

六大政區的劃分,實質是來源於建國前中共中央的六個局,但是也體現出了其和鐵路幹線分布的一致性:

(今中國鐵路「三橫五縱」幹線圖)其中華北即對應京包線、東北即對應京哈線、華東即對應京滬線、中南即對應京廣線。此時京九線尚不存在。以北京為起點的四條鐵路主幹線,恰對應排列在前四位的大區。


國共內戰(又稱「解放戰爭」)後期,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勝利進軍,大片大片的國土解放,如何管理飛速擴大的解放區,成為中共中央亟待解決的問題。

軍事管制委員會就是根據人民解放戰爭仍在進行這一特殊情況,由當地最高軍事機關對地方實行軍事管制的機構,是帶有強烈軍事色彩和具有臨時過渡性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初形式。 1949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決定成立管轄數省的「大行政區」,在實行軍事管制的同時,通過自上而下的委任方式,建立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各地情況,使權力機構逐漸實現由軍事管制委員會向人民政府的轉移。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第十次政務會議決定成立《大行政區人民委員會組織通則》起草小組,最終確立了建立大行政區的決策。即華北人民政府、東北人民政府、華東軍政委員會、中南軍政委員會、西北軍政委員會、西南軍政委員會。 1954年出現了高饒反黨集團,中共中央認為要改變當時的大區體制,中央直接管省。[1]

1950年9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增設「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1951年12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又設「政務院華北行政委員會」,代行華北一級地方政府工作,確定華北列為大行政區一級。

1952年11月,中央撤銷其他五大行政區人民政府和軍政委員會,統一設華北、東北、西北、中南、華東、西南6個中央人民政府行政委員會。至此,全國正式劃有六大行政區。 到1954年6月,六大行政區取消,地方行政機構統一於省市地縣制。

這就是中國七大區域的由來。

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8%A1%8C%E6%94%BF%E5%8C%BA


【錯,不是以河南為中心,而?是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1,接下來是順時針:

東北2,華東3,中南4,西南5,西北6(身份證首位

有點相當於五星紅旗:五次大區圍繞首都大區

如何劃分?就是那麼劃分的,有官方的劃分。

為什麼這樣劃分?主要是基於對全國管理的一種需要,相當於省之上的一個級別,類似巡撫、總督。當時新政權初定,管那麼多省不方便。

有什麼意義?當然有,形成了今日的【東西南北中加東北西北的】經濟政治格局。


東北: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南面是黃、渤二海,東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內側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遼闊的松遼大平原和渤海凹陷。東北區平原面積高於全國平原面積的比重,東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呼倫貝爾高平原以及山間平地面積合計,和山地面積幾乎相等華北。

西北: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崙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作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區」是指「中國西北內陸乾旱半乾旱區」,是中國三大自然地理區劃之一。

華北:一般指中國北部2省2市1區所在的區域,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主要有丘陵、平原、山地三個地形帶。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華北地圖氣候。地理意義的現代華北指的是和黃土高原,南起秦嶺—淮河,北至長城—燕山。

華中,自然地理上狹義指中國秦嶺、淮河西部,南嶺以北,巫山、雪峰山以東的長江流域地區。行政上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廣義華中還包括陝西、山西、甘肅東部、寧夏、內蒙古南部、四川東部、重慶、貴州等在中國版圖中部的地方。

華東:按照地理區域劃分一般狹義指中國東部6省1市(包括台灣省為7省1市)所在的區域,包括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和上海市、台灣省。廣義華北包括狹義華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東部、東北三省。1950~1954年曾為一級行政區域。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為主,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華南:自然地理廣義上指中國淮河、秦嶺以南地區,而根據現在的行政區劃,最狹義的華南僅包括廣東(包括東沙群島)、廣西、海南(包括南海諸島)、香港和澳門五省區。華南地區位於我國最南部。北與華中地區相接,南面包括遼闊的南海和南海諸島,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等國隔海相望。西南界線是我國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的邊界。

西南:自然地理區划上包括現在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以及陝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廣西北部。西南地區以四川盆地為中心形成發散狀的分布。

東南: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華東)的南部,包括浙江、福建、台灣三省。

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廣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十二個省、市和自治區。"10+2+2"是西部地區的最新定義.中國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市(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成。


這裡面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把河南放在哪,解決這個問題,答案迎刃而解!


其實要搞清楚這個很簡單,當然區域劃分是個很讓複雜的東西,不過如果你抓住要點,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確定下我國大致分哪幾個區域,

一,東北

二,華北

三,西北

四,西南

五,華中

六,華南

七,華東

當然華中華南可以並為中南

其他的我不想多說,學過中心地理論的話就知道每個地區都有一個中心城市。

把這個東西套在這個問題,我能想到的就是你想知道自己所在的地區離那個中心城市近,在某種程度你就可以說自己是哪裡人了!

其次,確定下各個區域的中心城市,當然我不認為只有一個,也可以是一條線

一,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哈爾濱 長春 瀋陽 大連 這四個中心城市輻射的地區大致就是東北地區

二,華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北京 天津

三,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西安 蘭州 烏魯木齊

四,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 重慶 成都

五,華中地區的中心城市 武漢 鄭州 長沙

六,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 廣州

七,華東地區的中心城市 上海 南京 杭州

其實我覺的本來這個東西就是能模糊的東西,但是因為各種需要必須確定各個地區的邊界。所以就會出現讓人感覺很不能接受的事情,比如內蒙古東北的呼倫貝爾草原屬於華北。

再次,之所以還有很多模糊不確定的劃分,比如江南 中原等等 這個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不開心


學習了


寫得很詳細,不知有沒有經過考證,有點亂,還是看現在的割分靠譜,歷史了解起來要細品才有味


學習了


學習了


不如這樣吧

安徽和江蘇的北部送給山東,兩省南部合併成江蘇省。這樣山東也不尷尬了。

還有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四省把江西瓜分了。每人一份,這樣江西就不尷尬了。

還有把廣西也拆了,桂北地區給湖南,中間破開,東部還給廣東,西部給貴州,這樣貴州也有出海口了,就不會窮死了。

還有內蒙東部歸還東北,甘肅那個東部突角劃給陝西,青海北部還給甘肅。這樣美觀多了,要不兩條大蟲子造型挺不好看的。


稱之為中南?


建國後分七大區,後來華南華中合併,變六大區。七五成為東中西,十五分出東北變四大區域。


這是依據相對中原的位置劃分的,河南關中為中心。


推薦閱讀:

TAG:中國歷史 | 政治 | 經濟 | 地理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