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過三皈五戒,但是以後工作難免會應酬,遇到勸酒或敬酒的我該怎麼辦呢?如果不喝對方會認為沒面子而介懷?
不 飲 酒 戒
●釋 名
具酒色、酒香、酒味,飲之令人昏醉、放逸之飲料名酒,飲則犯戒。
酒有二種:
谷酒,用五穀所釀造者。
木酒,用花、果、種、根、莖、葉或藥草所釀造者。
●制 意
一、失禮儀。酒能令人迷醉,失禮貌威儀。
二、破凈戒。醉時能破一切戒品,墮落惡道。
三、失定慧。酒醉亂心,昏失明慧,令人興奮散亂,痴迷顛倒故。
四、損財利。使人消耗財物,損依報故。
五、增疾病。引生多種疾病,損正報故。
六、生災禍。引生蹶仆傾跌、鬥毆兇殺、車禍等事。
七、三世諸佛法爾不飲酒故。
●次 第
前四為性戒在先。酒戒為遮戒在後。但菩薩戒則酤酒重於飲酒,以損害眾生,違背菩薩道故。
●具 緣
具五緣成犯。
一、是酒。(凡作酒色、酒香、酒味、飲之能醉人者) 二、酒想。
三、有飲心。
四、無重病因緣。
五、入口咽下。飲則咽咽犯。即咽一口犯戒一次,按口咽計犯戒罪。
●輕 重
一、自飲犯五戒中酒戒。
二、酤酒釀酒,犯菩薩戒,罪重。
南山律祖云:飲酒,有人於下加辛餚者(五辛、蔥、韭、蒜等)正文無此。然既受凈戒,焉啖膻臭,理不可也。
註:今按吸煙,亦應判為不可。
●開 遮
開緣有二:
一、病時遍以諸葯治之無效,非酒不愈,方始服之。
二、若以酒塗瘡(即外科用藥酒無犯)。
麴,酒糟不應食。受酒戒者不得吸煙及食五辛。
●犯戒果報
◎飲酒
一、死墮灌口地獄。(釀酒,墮酒河地獄。酤酒,墮酒池地獄。)
二、生於人中,愚痴狂妄,不信正法。(即不信因果性相諦理)
●持戒果報
◎戒酒
一、神志清明,恬靜安寧。
二、善持四重,不犯眾罪。
三、來世生人天道中,不墮三途。
●對 治
修明慧行
觀察思惟飲酒過患:
一、資財散失,福德漸減。
二、諸根暗昧,智慧退失。
三、現多疾病,飲食減少。
四、增長嗔心,斗諍殺害。
五、淫慾熾盛,諸欲隨增。
六、多失禮貌,形不隱秘。
七、泄漏秘密,事業不成。
八、毀辱父母,不敬師長。
九、父母不喜,眷屬嫌棄。
十、不敬三寶,破齋犯戒。
十一、身心散亂,遠離靜定。
十二、違背正法,多作非法。
十三、善人相遠,惡人相親。
十四、多不遂意,增加憂苦。
十五、曠廢光陰,惡習難改。
十六、身壞命終,死墮地獄。
這是懺雲法師的五戒表解。
其中。犯酒戒需要幾個條件成熟,
1、是酒
2、知道是酒
3、有飲心
4、不是代替藥物治療
5、喝到肚子里
這五個條件,都湊齊了,犯戒,如果缺一,不犯
其中別的都很好說,就唯獨一個,飲心。
這個東西,只有自己清楚,
到底是應付場面,實在不想喝而不得不喝,還是自己真的想喝。
如果自己本身不想喝,逼著不得不喝,不犯戒
但是自己也貪酒,也想喝,喝了自然犯戒。
自行斟酌……
我不是攪稀泥和自欺欺人,確實戒條如此,
我親眼看過很多人從所謂的應付應酬變成了不醉不休……
修行是自己的事兒,持戒是為了修行。
修行在生命里的份量有多重,持戒自然就有多精嚴。
敢於犯戒,勇於開脫,或者不以戒律為然的,
只能說明學佛修行在他那裡就是生活調劑,而不是解脫之道……
恭祝一切順利……吉祥圓滿
最後附上一句我常講的話——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
五戒里有不妄語,你就實話告訴對方你持戒不飲酒就好了
既然受戒了,為什麼題主不覺得犯戒是很沒面子呢?所以,我認為還是題主對戒律不夠重視,對戒律的愛護心還不如自己的面子或者一些凡夫的看法重要。
嚴格來說,戒酒就是不能喝。
放寬點的話,如果被逼無奈,事後也該至心懺悔。
再者,五戒是可以分開受的,如果違緣多,酒戒也可以暫時不受,受了後如果犯的機會多,建議舍戒,等戒心強,違緣少,再重新受。菩薩的歸宿亦歸茫茫人海,隨順眾生亦不忘初心。
既已受戒,定當持戒。要明白持戒是為自己,受益的也是自己。你可引導對方改喝茶呀。
謝題主邀。
這個問題可以分三部曲解決吧。第一,受戒之後,在應酬場合說明自己的信仰,請對方原諒;第二,如果對方不原諒,但次數頻率並不高的情況下,酌情飲酒,事後拜佛懺悔即可,記得時時提醒自己,不是要飲酒作樂;第三,如果實在沒有條件持守這一條戒律,則可以去捨去酒戒。在這個答案的最後會談到舍戒儀軌。受戒不是要我們做生活的怪物。出家人好一點,在寺廟中的環境可以保護自己,在家人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這是正常的。所以受戒者不必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強行實踐某條戒律條文(比如梵網經菩薩戒中關於燒臂燃指的規定)。拘泥於戒律文本,而過度拘禁(或者過度放鬆)自己的身心,是和佛教精神相悖的。
最後談一談舍戒。
首先說,舍戒並不一定是什麼丟臉的事。努力後實在做不到而捨棄,是對戒律、對自己負責的一個態度。當然並不是做不到就一定要捨棄,因為做不到才有受戒的意義,讓自己有條約可以去儘力遵守,只有確實地踐行過了,實在不能去遵守,才可以酌情捨去。當條件成熟時,再重新受戒,有出有進,這才是佛教的健康發展。否則只入不出,只許受戒而不許舍戒,這是邪教風氣。舍戒的儀軌是,找一個能聽懂自己話的人(只要他能明白你下面的話就行,因為下面舍戒的話涉及佛教知識,所以一般還是需要找一個佛教徒)。
舍戒者需要對聽眾說:「弟子某甲(自己名字),今舍酒戒。做X分優婆塞(優婆夷)。」X是根據捨去酒戒後還要守幾條戒律定的,一條叫做一分,兩條叫做少分,三條叫半分,四條叫多分(五條叫滿分)。當然優婆塞是男眾,優婆夷是女眾。所以如果是我,捨去酒戒還有殺盜淫妄四戒要守,就要說:「弟子黃角,今舍酒戒,做多分優婆塞。」聽眾表示明白了,這條戒律就捨棄了。就說到這,謝謝閱讀。斷愛除其欲 竭河無流兆
能明此愛本 是謂名苦際斷愛除其欲者。
愛之為病 眾患之本。以拔愛本 枝葉不滋。於中自拔 永斷無餘。欲本自滅 更不復生。由愛生欲流。
猶如駛河漂溺生類。億千萬眾喪其命根不得全濟。河竭之後 眾生往來無形傷害。是故說曰。斷愛除其欲 竭河無流兆也。能明此愛本。是謂名苦際者。愛為形質 欲為枝葉 痴為潤津。若彼學人思惟妙觀。能斷此者 超越苦際。是故說曰 能明此愛本 是謂名苦際也。很多時候一句話就能解決,看你認為是義重還是利重了。你要是認為義重要,那就會不去選擇這種需要走在戒律邊緣的工作。如果認為利重,那一切都是自我可憐而已。別說什麼都是社會逼的,沒有活路啊,等等。自己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能然而貪慾無限。當然覺得生活得不好,有一百萬覺得沒到兩百萬,所以就得「被社會逼」,繼續干某些違心的事來滿足自己的貪慾。但凡有點真本事,從事技術行業,憑知識技能過上小康不困難,要麼就是慾望不大,比如一個月掙個八千就夠了,非得靠一些手段,來「更上一層樓」。這兩樣佔一樣,或許就沒那麼多糾結了。另外,也提醒一些朋友,如果做不到不要受三皈五戒,受戒後破戒,反而果報更加嚴重。
實言相告。如果仍然逼你喝酒,一點尊重沒有,又何必在乎他的面子?一般沒有那麼各色的人,大都是能夠理解。反而你自己支支吾吾,說不清楚,別人會認為你不給面子。
事後…………懺悔,拜佛念佛,求佛加持!
推薦閱讀:
※念佛應該念哪位佛的佛號?或者是念哪部經?
※受了梵網經菩薩戒,兩年後上大學了怎麼樣半月半月誦戒?
※什麼唯識,唯識與心理學有什麼聯繫?
※吃素就是慈悲嗎?
※想讓長輩念佛,該怎麼努力?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