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為50的十六分音符和速度為100的八分音符有什麼區別?

兩者有什麼實際意義和具體區別?


從時值來看它們是相等的,但是從節奏、韻律上來講它們是不同的。

這個時候要注意到一個概念上的東西,「節奏」和記譜中的「音符」、「速度記號「」不是一個概念,就像「音樂」本身和「五線譜」不是一個概念一樣。

音樂是我們聽到的聲音在時間中的行進,而五線譜只是記錄音樂的方式;

節奏是我們感受到這個音樂的韻律,而音符速度記號只是我們記錄節奏的方式。

以2/4、3/4、4/4拍為例,這裡四分音符為一拍,所以一拍里包含2個八分音符或者4個十六分音符

他們的韻律為:

當用八分音符記譜的時候,韻律就只有「強」「弱」兩個關係;

而用十六分音符記譜的時候,韻律就會有「強」「次強」「弱」三個關係。

可能這個從主旋律的角度大家還不容易區分出來,但是在實際樂曲中,和聲的變化也是有「拍」的,一般來說一個小節和聲會變換一次(當然這並不絕對),所以當音符和拍號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能看出哪一種組合是最為合理的。

以《茉莉花》為例,這裡用三種記譜法:

這三種記譜法我們都可以彈得一樣快,聽起來都一樣,但是上面三種記譜的方法哪種是最合理的呢?

第一遍我們會感覺到這些重音,要注意到第二小節有切分音,重音前移了:

第二遍我們會感覺到這些重音:

第三遍我們會感覺到這些重音:

很明顯第三遍的韻律不對,好像每個小節都斷氣了一般;實際上第二遍也不對,重音太過於密集,似乎也有斷氣的感覺。

正確的記譜法是第一遍,不僅十六分音符內在的韻律能表現出節奏感,而且每個小節的劃分也十分合理。

題主仔細琢磨一下應該能感覺到這些差別吧。


謝邀!兩種音符的絕對時值是相等的。

由於拍速不同,造成的心理感覺不同。這種感覺類似我們有時看到的一些視覺錯位的圖片,兩根一樣長的線段,會由於線段兩端的箭頭方向不同,而感覺到長短不同。

我們在組織音符的時候,通常會以節拍為單位一組一組呈現,而不是單個音符去呈現。

因此,在練琴時,如果你總是有趕速度的毛病,不妨把拍速放慢一倍。

速度為100的十六分音符,按照速度為50的三十二分音符去練習,因為50慢於心跳速度,更容易把控內心的整體節拍感,反而不容易越來越快。


不請自來

這個問題以前也困擾過我.曾經就這個問題還和很多位老師很深入的交流過.我覺得要較真的詳細說可以寫篇論文了!

嘗試淺述

一、如果你只是問快慢上是否有區別.

聽起來都是200速度一個音

結論:在不牽涉音樂性的問題上來說單個音符的快慢聽覺上兩者是沒有區別的.

接下來我們換不同角度看一下.

我們先從演奏者/演唱者視覺上和心理上看待這個問題.

由於我們在學習音樂處於基礎階段的時候時常會有刻板印象.當我們看到16分音符.即使是50的速度.我們也會覺得比100速度的8分音符要快.甚至到了高階一點的程度依舊會看到16分音符就覺得很快的現象也很常見.

結論:從視覺上對演奏者/演唱者造成的心理負擔上.我覺得是有差別的.

然後.我們再從不同時代作曲家選用的它們傾向性來看.

比如像前幾天f大的文章里科普的那樣.在巴洛克時期的代表人物巴赫的一些鍵盤作品中來說.16分音符不會特別慢.在貝多芬的作品中會出現比較慢一點的16分音符.

再比如如果按照一般我們理解的角度來說.當代流行音樂的作曲上.大多數情況如果選用16分音符.就不會刻意一定要慢速(比如樓主舉的50速度的例子)所以不同的時代的作曲家對於16分音符或者八分音符一定程度上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有些時代的作曲家作曲可能根本不會選用50速度的16分音符.

結論:從不同時代被作曲家作曲選用的角度來看.這兩者被選擇的可能性上是有區別的.

我們從音樂性的表達的強弱角度來看

(剛剛樓下很多人在說這個問題.分析一下.)

按照我們國家很多的理論書上描述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4/4拍的四組四十六節奏型.和4/4拍的四組二八節奏型.如果嚴格按照國內多數理論書上的強弱拍規定的話.那麼理論上因為拍子的關係而聽起來會有強弱不同.具體樓下貝斯手那裡舉例了.我就不詳細說了.

但是!!!

是不是只因為強弱拍的關係才造成了50速度的十六分音符和100速度的八分音符實際強弱是不一樣的呢?(這裡扯開一下話題)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由於實際演奏或者欣賞音樂的時候如果真的把音符的強弱搞的這麼機械的話.那麼聽起來會非常傻.具體從兩個樂器的角度來探討(鋼琴和爵士鼓)這個問題.

從鋼琴上來說

古典音樂大多數的作品極致的追求歌唱性.由於旋律時代風格作曲家的意圖等等原因.如果全部完全按照強弱拍這樣演奏出來的話非常破壞實際效果.所以不能因為音符的強弱拍、時值和速度問題直接得出強拍上的音符一定會強一些.弱拍上的音符一定弱一點的結論.

從爵士鼓來分析

首先爵士鼓是相比於其他實際上有非常明確旋律的樂器一定程度上避開了旋律的問題.那麼是否就能得出由於強弱拍的關係會產生強弱一定不一樣呢?那麼這裡有想強調的是爵士鼓中非常重要的一課:重音移位.也就是說不一定強拍上的音一定會聽上去強一些.反之亦然.

雖然爵士鼓沒有明確的旋律.但像鼓老師說的那樣:心裡沒melody的鼓手一定不是好鼓手

所以結論:強弱是綜合結果而不是通過強弱拍就得出來的.所以兩者的信息太少不能直接得出強弱結論.

最終回歸問題.這個的區別我覺得一定不要把音符和速度單獨挑出來看.而且回歸音樂的本身上.根據作曲家作曲的原意.結合曲子的具體來探討三個問題:1.兩者是否聽起來一樣?2.是否兩者可以替換?3.選用那種最佳?

歡迎探討指教.另外閱讀理解障礙不撕.謝謝!!!


以最基礎的鼓節奏為例,動次打次,「動」是底鼓的聲音,「打」是軍鼓的聲音。最基礎最簡單的節奏中,四四拍中「動」一般落在一三拍的第一個正拍上,「打」落在第二四拍的第一個正拍上。

那麼50速度的十六分音符就是動次次次 打次次次,100速度的八分音符就是動次打次動次打次。

這麼說可能有人不明白,所以我畫了個比較粗糙的圖更直觀,因為是手繪,所以不要糾結我的休止符什麼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第二條線的叉叉代表鼓裡的鑔,第三條錢的豆芽代表軍鼓,第四條線的豆芽代表底鼓。哦對了,上面圖的軍鼓畫錯地方了。

圖中上面的譜是50速度的十六分音符,按譜中的豆芽讀出來就是動次次次打次次次,下面的譜是100速度的八分音符,讀出來就是動次打次動次打次。

假如在樂隊的排練中,隊長告訴你,我們在這幾個小節中的每一個正拍上加上重音,這一段正好是50速度的十六分音符,鼓手在動次次次打次次次,貝斯手在棒蹦蹦蹦棒蹦蹦蹦,而你作為吉他手以為跟100速度的八分音符一樣,於是你在針扎針扎針扎針扎。。。

這麼說你明白了吧?


強拍不同,而且記譜視覺上也是有要求的


重音啊!重音啊!重音啊!

首先假定都是44或者42拍

去聽聽80拍的六連音和120拍的十六分音符,大概就這麼大區別


關於速度和音符時值不用解釋了吧。你這個問題是對節奏節拍和音符的時值理解不清。50的十六分和100的八分在演奏的時每個音符的時值的確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就是節奏和節拍,節奏和節拍也不是一樣的,我的理解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節奏包括了速度,小節、拍子數、重音位置及循環,節拍就是指確定拍號的小節里拍子的強弱規律。比如4/4排子里,相同時長的曲子里,速度不同在節拍上面的區別就是強拍與弱拍的數量是不一樣,所以曲子的速度不同帶來的差別也就體現出來了;在節奏上就是體現在重音的位置和循環上面,還有重音移位等處理上都會有明顯的差別,就是重音的密集差,整體感覺完全不一樣,就是大家常說的節奏感之類的吧。


速度一樣。節奏不同,重拍不同


強弱拍不同

舉個典型的例子,6/8拍和3/4拍,3/4拍每拍分為兩個八分音符。


仔細聽一下,強弱不一樣呀


所以 你要不要再確定一個問題?就是在几几拍的小節里呢?


貌似看起來是一樣,

但是放到小節里,

?????


你一天吃三頓飯和一頓吃三頓的量感受一樣嗎?


推薦閱讀:

TAG:鋼琴 | 吉他 | 電吉他 | 樂理 | 吉他樂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