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問大家如何看待可以量化的交易策略和偏主觀的交易策略之間的差別?

只單純的探討普通的交易策略(排除套利 高頻)大家是更傾向與一個能完全量化開平倉點位,開平倉倉位的交易策略,還是更加主觀,根據歷史,以及經驗進行分析判斷的交易策略,他們的優缺點也許很明顯,例如可以量化的不能適應於所有行情過於死板也許會讓利潤回撤過大等等,但是大家更傾向與哪種?


你問的本質統計概率和數學概率的問題。

拿骰子做比方,

量化系統測得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某種情況下下次得到6的概率是p,而數學概率上永遠是16.7%。

某個點位未來只有漲跌平盤三種情況,我做對的概率永遠是33%,我是這樣來構建我的世界觀的。個人認為世界是割裂,彼時和此時沒有線性聯繫。

基於我蒙對的概率永遠是33%,機會的選擇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 有的機會可能賺的多些,有的則少些(前方阻滯在哪裡,是否值得投入戰鬥)。
  • 市場氛圍和大勢的判斷:比如新股打板突破策略,現在大盤指數腦袋朝下,年底資金賬期,手工就可以選擇不做了。


干基金經理這些年,我見到一些成功的基金里,主觀和量化的都有,難分高下。但不論主觀和量化,大部分的基金都不是特別成功。主觀分析投資:優點是經驗可以疊加,比如巴菲特;缺點是市場難以預測,人為因素造成判斷失誤。量化投資:優點是有數據和歷史測試為依靠,缺點是過去表現好的模型未來不一定好,難以考慮到市場機制的變化。如果二選一,關鍵是看哪個適合你的性格、能力和思路。


不請自來,個人傾向於完全量化策略。

理由:1、市場不可預測;(大家能否認同?)2、用自己的判斷力做決策的策略,可能受制於行為的偏見;3、完全量化策略完全去除了交易決策中的情緒干擾,並且強迫你堅持規則,強化了紀律。

至於抱怨純量化策略在某些情況下死板的問題,這屬於系統性風險,無法迴避,是有益的,是獲得大把利潤的來源。


能代理贏利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把


量化交易是被動交易,主管交易是主動交易,大部分人來說是更加喜歡主動交易的,但是大部分主動交易都無法做到長久穩定盈利,而且大部分經過歷史驗證長期有效的量化策略是可以做到長久穩定盈利的。


大概就是alphago和李世石柯潔的差別。在一段時間裡,可能還有人認為主觀操作有好處,但到了某個拐點(更多的量化基金想明白一些關鍵問題),就會完全沒有可比性。

其實,如果文藝復興(巴菲特遠沒有那樣的收益率,也沒有那樣的穩定性)像alphago一樣公開,就已經不用比了,可惜這是賺錢的活,不像圍棋,所以沒必要公開。厲害的量化基金已經早走在前面了。


其實兩種策略之間的界限並不是很明顯,主觀交易說到底也是把經驗,數據,分析通過個人的一套思維邏輯變換成一套可供參考的操作方法,這種方法的本質也是概率,不可能百分百。量化交易也差不多,通過建立一套固定的參數,固化交易,也是有一個成功的概率,不會百分百。共同點是兩種方法的產生以及效果都取決於創造這套系統的交易員的思維邏輯和心理管理能力,還有就是把概率變成利潤。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術」的研究罷了。而「術」是否有用,不是取決於「術」本身,而是取決於掌握術的人,取決於人的「道」。用什麼術看個人興趣,只是工具,道決定最終的高度。


不管什麼交易策略,最終目的還是賺錢,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好


推薦閱讀:

很多炒股牛人說炒股多年,試過了各種指標和方法,突然有一天悟了,從此開始穩定盈利。他們到底悟到什麼了呢?
如何挑選翻倍牛股?
台灣政黨中所謂的"總召"又叫"黨鞭"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職能?
富豪和平民都虧了,股票的錢誰賺走的呢?
對不起,您的問題只有神仙才能解答——吐槽大會系列

TAG:股票 | 外匯 | 交易 | 金融 | 交易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