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境界不可說?

問一些修佛道的修到什麼程度了,都說不可說。不說明卻又讓人信他的話,這不是讓人迷信嗎?為什麼不可說,說了有什麼影響?

ps:當初問這個問題就是被群里的一些人給氣著了。問他們丹道怎麼修,一個個給我拽文,讓他們解釋又解釋不了,就說去修,修到了就知道了。更可氣的是一個個給我說要謙虛要放低姿態,但是我謙虛放低姿態是為了學東西,你都不教,讓我放低姿態,憑啥?!

我覺得,要學丹道、佛學,就算我不知道最後的景象是什麼,但是起碼的你得把效驗、方法、步驟之類的說清了,讓我能從理上證悟,知道你這個邏輯是對頭的。否則不動腦子和迷信有啥差別?


「不可說」的意思,

不是說我有一個秘密,但是不能告訴你

——這叫故弄玄虛,這叫裝神弄鬼。

佛法不是神棍的雜耍伎倆,佛是眾生的佛,道是天下的道,

所以佛法沒有秘密,

諸佛菩薩巴不得所有眾生知道並且掌握一切迅速成佛的方法以離苦得樂。

又怎麼會把真正的寶貝當作秘密一樣不肯示人?

就這小心思、小格局、小市儈的小心眼兒還能是佛法?

參選居委會主任也沒戲啊!!!

回過頭來說到底不可說是什麼意思。

其一,

我們假設一個命題:

現在有一個盲人,從來沒有看到過任何東西。

現在,我們怎麼通過語言描述給他紅色是什麼樣子?

顯然,我們做不到,對不對?

也就是說,我們沒法通過語言,讓對方知曉一種自己從未經過的境界。

誠如佛陀,也沒法通過語言描述,讓眾生知道到底佛的智慧如何。

其次,

紅色,是眼睛(眼根)通過能看的功能(眼識)所看到的顏色(色界),

從眼睛推而廣之到耳、鼻、舌、身體、大腦,

就有了六根、六識所緣到的六塵。

而佛陀的智慧,

——也就是平時所謂的空性啊、自性啊、般若啊、明心見性啊、本地風光啊、本來面目啊……

這個東西壓根就不在六塵境界里。

就像上面說的,紅色的色塵境界,盲人緣不到。因為他只能緣到一片黑。

那麼圓滿智慧的境界,不在六塵里,我們用六根緣不到。

換言之,用我們的身體、各個器官,是沒法緣到真正的佛的智慧的。

而唯有靠定慧實修,契入最終的無上正等覺。

所以,才有了不可說,

所以,才有了《金剛經》上,佛說自己從來未說一法。

不是他不說,也不是他不想說,

而是這個玩意兒,說不出來……


我小的時候夢想著吃一頓米其林三星,我通過努力工作變成了一個有錢人,現在可以頓頓吃米其林三星,小時候同村的現在長大了還不思上進整天遊手好閒的一個小夥伴,問我米其林三星到底有多好吃,都有些啥味道的菜,我只能告訴他我說不出來,因為有些食材他活到現在壓根沒見過也沒聽過,我說的任何味道都會引起他對米其林三星的誤解,可是我跟他說味道不好描述,就是非常好吃,你賺錢自己去吃。他愣是跟別人說我是個裝逼犯,有啥味道說啥味道嘛還不好描述。我冤死了我。


最高票是兩位佛門弟子,那我從道家角度來吧。

道德經中最經典的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

有兩種解釋。

1,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解釋的道,不是真正的道。

因為道是一種高度,是一種至高的境界。而當我們可以描述它的時候,它就從至高變成了可描述。那境界就低了。低了,就不是至高,自然就不是道了。

這就好像,你說自在,自在是一種什麼體驗?

真正自在了,只有自己感覺得到。我吃飽了睡過會兒,我自在。但是你吃飽了睡會兒難免不自在,你可能還想來口西瓜。大家境界不同,自在不同,自然標準不同,每個人的道,也就不同。與其浪費時間解釋,不如自己修。

2,道可道非,常道

這樣的道,那樣的道,都是道。

境界沒有一個統一標準。更多的是每個人的體會和層次。

我想達到的跟你想達到的肯定有不同,這個差距有可能大,也有可能不大。

還是拿[自在]這個境界解釋,如果我和你都覺得自己達到了自在的境界,那麼這兩種自在是不可拿來比較的,因為他們都是自在。

我們的自在,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很高的境界,但是我們不能拿來對比,所以自然不能去描述了。

就這樣。。。為什麼邀請我,我還是沒弄明白


因為有些感受不能用語言文字描述,非經歷過不能體會。


好好用心不造作的活著,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每到一個年齡段就到自己的一重境界,期間遇事與人的種種選擇和感悟都是自己的,然後被心緒攢著漚著,時間長了,任和誰都說不出口。因為就算說出來也是妄然。倒不如逢一場大雨的時候,伴一首歌抽一根煙,看著眼前的景色腦海中的曾經就會慢慢浮現,趁此再與往事干一杯。轉身的時候,就又是一條好漢。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同意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即便同是漂泊,也各有軌跡和方向。能遙遙相望或者更幸運一些互為依靠,已然萬福。


新人答。文字的局限性與知行合一的必要性。


層級不一樣。跨層級的描繪難以完整準確。勉力為之反而似是而非。但是仍舊是可以通過體悟,漸進式的修鍊感受一二。


兩位高票所述已經很詳細,我臭表臉來補充一下。

除了『說不出』這種情況,還有『不如不說』的情況。比如修到某種境界,有某種景,那你沒聽說過,修到看見了,這是確實修到了,可以和別人印證。但要是別人已經告訴你了,你修到看見了,你說這是已有意識捏造的幻覺還是你確實修到了呢?說不清了。所以還不如不說。

還有的時候是沒修到,『不能說』的情況。你修到了哪,可能需要一個操作才能過關。但你沒修到,別人告訴你了這個操作,你就可能因為這一念誤操作,結果就難說了。

所以從探索明理的角度,東西說得越清楚越好。但從修行的角度,心裡的念頭越少越好。如果抱定信心跟師(但也不能盲從),就不如少問多修,和眼下無關的不問。


境界不可說的原因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人生的經歷和過往,以及自己的知識讓每個人對境界的理解是不一樣。感悟境界說的就是悟道,悟的是自己的道。


謝邀,如果你真的對這些感興趣,不妨去看看 @十萬個為什麼道長的回答和文章。也許能收穫不少東西


為什麼說呢,說出來是炫耀嗎?會有人從中受益嗎,還是說了後會錯誤的引導他人?說之前思考下這些問題


道之出口,淡而無味


金剛經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一說就錯,說了就是著相.


虛空不可丈量,思維不能比劃,有些境界也就不可說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句老話還是應該有實際基礎的。


推薦閱讀:

什麼是悟性?如何提升?什麼是智慧?如何獲得?
從六字真言修持密法淺談道教對密宗的影響
郭店楚簡本《道德經》
說「養生大要」
道教裡面有沒有佛教中六道輪迴理論的分類或內容,或者說六道輪迴是否符合道教的正見?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