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探索月球,未來中國的深空探測項目有哪些?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成為天文學家,更多與天文學家研究生涯,職業發展,工作生活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討論。
更新一下到今年(2017年)上半年月球以外的最新的深空探測計劃。
火星:月球的嫦娥計劃分了「繞落回」三次(加上備份機其實有5-6次),火星打算縮短為兩次,2020年環繞和著陸,2030年左右採樣返回。可以預見,2020年這個火星發射窗口會有多熱鬧,到2021年,計劃中的火星車至少就有NASA的Mars2020,歐空局的Exo Mars2020,印度的Mangalyaan 2(可能有火星車,可能2020年發射),還有中國的這個(還沒起名字?),一起飆車應該很好玩吧23333
金星:今年貌似又不提了,畢竟難度太大,收益太小。繼續觀望中。
小行星:2023年左右考慮飛掠3顆近地小行星1996 FG3, Apophis, 和一顆待定……算是緊跟NASA的腳步吧。NASA去年發射了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OSIRIS-REx(近地小行星Bennu),還有Discovery Program 5進2中了倆小行星計劃Lucy(6顆木星特洛伊小行星)和Psyche(主帶小行星16 Psyche)(NASA Selects Two Missions to Explore the Early Solar System)是打算2021-2023年發射的。
木星系:木星系會是下一個重點目標。打算2030年發射,2036年到木星,重點應該是木衛(尤其是木衛二和木衛三),這部分如何在歐空局的JUICE探測器(計劃2023年發射,2030年到達木星,重點是4顆伽利略衛星,尤其是木衛三)之後找到新的探測空白應該還需要琢磨。之後還打算繼續往外飛到天王星(圖上的時間應該是打錯了,應該在2048年左右),也就是說下面十幾年裡中國對外太陽系甚至更遠的探測也是有期待的。
來源:Mars, Asteroids, Ganymede and Uranus: China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Plan to 2030 and beyond
更多行星科學相關歡迎關注專欄相期邈雲漢~
按照我的理解,「深空」探測項目不包括近地軌道、地月軌道和L1/L2點的探測器(有時L1/L2點似乎也被納入深空範圍內?)。根據我的了解,還有以下幾個項目:
- 2020年火星探測項目,軌道器+著陸器+漫遊車,這個估計大家都非常了解了。
- 2022年考慮飛掠3顆近地小行星:1996 FG3, Apophis, 2002 EX11。(討論中,未立項)
- 2025年左右的金星和木星探測任務。(討論中,未立項)
消息來源:http://www.chinaspaceflight.com/
在常見的上下文中,深空探測(Deep space exploration)略有別於空間探測,強調距離遠,至少要出地球軌道,因此通過衛星對地球及地球附近的空間環境進行探測,一般不放在深空探測範疇里。此外,這裡的探測也有別於觀測,尤其有別於天文觀測,因此,即使把天文望遠鏡發到日地L2軌道乃至行星際空間,一般也不放在深空探測範疇里。最後,空間基礎物理實驗、生物醫學實驗等等,一般也不放在深空探測這個話題里。
因此,當我們談論深空探測的時候,一般約定俗成的探測對象是地球以外的天體,探測方式是抵近、飛掠、繞飛、著陸等過程中的遙感以及原位探測以及取得樣品返回地球(或者未來的月球基地)進行詳細研究。
「項目」這個詞也容我啰嗦兩句。項目有不同層面、不同階段、不同來源的。例如:國家航天局正式立項,國家財政款項到位,工業部門開始建造實施的項目;國家層面的Funding agency例如基金委、科技部等針對具體的探測對象,給予資助,開展背景研究、預先研究的項目;科研院所自籌經費,自選目標,開展研究乃至自主實施的項目;非政府組織資助開展的項目;等等。
根據我了解的信息,除了月球之外,國家航天局在其發布的藍皮書中指出,還將火星作為探測目標[1].
國家尚未正式立項、科研院所已經預先開展科學研究、技術攻關的項目中,對外披露也較多的是小行星探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已經針對小行星探測開展院級自主研發,率先解決探測器飛得遠、壽命長、落得住、能自主開展探測任務等一系列關鍵問題,同時也以此為基礎,同行星科學領域的國內外專家以及研究機構探討未來探測任務的科學主題、細分科學目標、預期科學產出等。過去,探測月球主要解決的是能否成功的問題;未來,針對小行星的探測活動中,科學需求驅動力將增強。此外,鑒於美國、盧森堡先後頒布了針對太空資源開發的法案,我們也應該關注到,正如航海經歷了政府資助的個人英雄主義探險到商業貿易驅動的大航海時代一樣,深空探測也將被好奇心驅動的英雄主義探測任務拉開帷幕,並迎來商業探測與開發的高潮[3]. 我們已經多次在國際會議中公開建議過將新近發現的近地小行星[2]與主帶慧星作為探測中的多目標,先後開展取樣返回和原位探測。
參考文獻:
- 《中國航天發展藍皮書(2015年)》精彩內容一覽_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 天文學家發現新的地球「准衛星」:至少100年都將"不離不棄"
- Visits of two renowned Chinese Space Centers
2020空間站計劃,2020火星探測計劃,2030空間太極計劃等等。
半死不活的火星,還有拍的死死的水星金星土星小行星,什麼你說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宇宙之大,人類就老老實實在地球上呆著吧
正巧前不久嫦娥首任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來我校做了一個深空探測的報告。葉院士說過,火星是肯定要探測的,這方面已經落後印度了,要趕上來的
未來5~10年,我國航天將加快實施以火星探測為重點的深空探測工程,啟動研製我國重型運載火箭工程,加速推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等航天重大項目實施。我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重大專項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已圓滿完成「三步走」發展目標的前兩步。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加速建設,已研製發射多顆新型衛星,其中高分二號衛星解析度達到0.8米,使我國遙感衛星步入亞米級時代。未來5到10年,中國航天將緊盯世界科技前沿,瞄準制約航天發展的瓶頸問題,夯實材料、電子、工藝等基礎,增強核心元器件、關鍵原材料的自主研發能力。目前,我國新一代航天運輸系統研製已全面展開,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代表突破了新型發動機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帶動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長征八號等系列化發展,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基本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系,新增遙感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衛星等近百顆衛星實現在軌運行,提供連續穩定的業務服務,推動空間信息應用規模化、業務化和產業化發展。今年是中國航天規劃年,國防科工局將編製完成《航天發展「十三五」規劃》《空間科學「十三五」規劃》,發布201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組織完成中國首部《航天法》草案編製工作。同時,今年也是航天創新年,我國將陸續實施多項重大創新任務,長征五號、長征七號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實現首飛,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等空間試驗室任務將實施發射和運行,中長期駐留。高分三號衛星、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等新型遙感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探測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空間科學衛星也將陸續發射。
除了月球 還有火星//*不久前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宣布計劃於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補全一張新的路線圖作為 @haibaraemily 答案的補充。
中國在未來將會把空間站越推越遠,並會開始嘗試無繩太空行走。
火星,它是除地球天然衛星月球外地球最近的行星.
兔子帶你裝逼帶你飛
火星,金星,太陽
好像是火星
百度上對於深空探索的描述如上 但是我覺得應該還會有更多含義吧 所以探索方向也會多樣
從國內航天技術的水平來看 應該在近期把重心放在火星上吧
中國的發展遠遠超乎你我的想像!
火星
主要是火星
2020的火星任務是帶有政治獻禮色彩的任務,時間節點應該會儘可能保住,當然這個任務起點很高加之長五的問題,可能會延期,但基本不可能取消。之後的小行星任務看過規劃,但應該還沒立項。氣體巨星的任務就只能說是有考慮,但具體的規劃不清晰。
一位智者說過的:"對於那些對我們太過遙遠的東西,過多的探索會導致提早的滅亡"。
月球中國人還上不去,得等到2020年,而美國早已偷偷把月球上的好東西揀沒了,剩下的都是土。但是綜合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咱們發展的速度是快於美國的。美國是利用現有的科技和資源緩慢進步並遏制中國,中國是在想方設法的各種套路實現快速發展,估計還得20年趕上美國,30年把美國甩在屁股後面……
不明所以,金星那麼近,為何要捨近求遠去火星……我知道火星很火的
推薦閱讀:
※逆天的巨無霸火箭你知多少?
※核燃料是否能用於航空航天?假如一艘發現號那麼大的宇宙飛船裝備核燃料,那飛多遠之後會將燃料耗盡?
※如何評價印度新型大推力火箭 (GSLV Mk-III) 搭載無人太空艙成功升空的消息?
※關於中國學生設計衛星上天的事情?
※【T-228d】植物艙I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