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選擇留在大城市,而不回看似發展還不錯的家鄉?


在知乎上隨便搜一下,關於「應該去大城市發展還是留在家鄉小城鎮」的問題多如牛毛,高質量的回答也為數眾多。前年,我也貢獻過一個小小的答案 如何看待最近出現的「逃離北上廣」向「逃回北上廣」的轉變? - 團支書的回答 - 知乎。我的觀點非常明確:家鄉終將衰落,去大城市發展的這個歷史使命,即使我們不去完成,也終將由我們的子女完成。

兩年後的今天,我又來回答了一個類似的問題:為什麼你選擇留在大城市,而不回看似發展還不錯的家鄉?

沒錯,三四線小城鎮的衰落難以避免。但如果我們的家鄉在發展還不錯的二線甚至強二線城市,還有必要去北上廣深擠個頭破血流嗎?

這是由新國情引發的一個老問題。我們在思考「大城市還是小城鎮」時,不妨將之作為一條思考的支線。

仍然從人口學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將人口國情的改變概括為以下兩組:

1.三大人口負增長拐點接踵而至。

勞動年齡人口拐點:2013年

流動人口拐點:2014年

總人口拐點:2025-2030年

用不著懷念,中國的人口紅利期的確已經過去了。

2.一線城市嚴格控制人口規模。

3.國家提出了「4個全球城市+11個中心城市」的城市發展體系。

---------------

從新的國情中,我們可以提出兩個問題:

1.總人口減少的情況下,各地之間的人口爭奪戰必將更加激烈,人口流動的趨勢和增長時代還是一樣的嗎?

2.非一線的大城市(比如說這11個中心城市)是否可能從一線城市類似自廢武功的人口控制中,提高自身對其他城市的人口吸納能力?

空泛地討論毫無意義,我們來看看數據怎麼說。

我們整理了2014年流動人口拐點後連續三年的春運遷徙數據(數據來源參見文末注釋1),在一定程度上表徵全國人口在2014、2015、2016三年的流動遷徙情況(春運返鄉數據反映出的是前一年的人口遷移情況)。請看下圖:

(說明:「人口吸納規模」的計算方法參見文末的注釋2。圖中柱子表示人口規模,柱子高於「0」的水平線表示該省為人口流入地,柱子越高表示流入的人越多;柱子低於水平線表示該省為人口流出地。深綠、淺綠、黃色分別代表2015、2016、2017三年的數據。)

可以看到,除了廣東省在2016年凈流入人口指數略有放緩之外,北京、上海、浙江這三個主要流入地的人口凈流入指數都在進一步增強。

我們再把以上最新一年的數據和2010年的普查數據比較一下,請看下圖:

很明顯:

全國人口流動的集聚程度仍然在進一步地提高。

對比六年前的數據,人口集聚省份從10個縮減為7個,人口資源已經開始向更少的省份聚集;而北京上海的集聚程度超過了浙江省,包含了廣深的廣東省的集聚程度仍然排名第一,人口資源繼續向一線城市進一步集聚。

當然,以省份為觀察單元,可能會缺失一些省際內部人口流動和集聚的情況,那麼我們不妨再聚焦到城市級的顆粒度上觀察。請看下圖:

(說明:圖中每個圓點代表一個地級市。紅色為人口聚集的城市,綠色為人口流出的城市,圓圈大小代表流動的人口規模。「吸納/流失型城市」的定義的定義參見注釋3。)

我們可以看到,在流動人口進入到了存量時代的2015-2017年,全國大部分城市都呈現出人口流失的狀況(上圖中的綠色點),只有北上廣深、東部發達地區以及部分省會等少數城市依然保持了人口遷入狀態(上圖中的紅色點)。

我們將以上城市進一步分為三組:一線城市、准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城市分類名單請看文末注釋8)。分別統計其人口吸納能力可以得到下圖:

(說明:「人口吸納能力」指數的計算方法參見文末的注釋4。線條上揚表示該類城市的吸納能力逐年提高,線條下落則表示吸納能力降低。)

可以看到:

在流動人口進入到了存量時代的2015-2017年,雖然仍有不少城市保持著凈遷入人口的增長,但實際上,只有四個一線城市的人口吸納集中度呈上升趨勢,從48%提高到了56%;而部分准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雖然也有大量的人口流入,但從佔比上看已經呈現為下降的趨勢,分別各下降了5個百分點。

儘管宏觀層面的人口拐點已經出現,儘管我們也出台了無數政策試圖控制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動,但是數據給我們展現出的趨勢卻是:

大城市的人口抽血能力並沒有減緩,反而在持續地加強。

因此,我們在2015年初時所做出的推斷,到今天仍然沒有改變。

不僅如此,我們甚至可以觀察到大城市在抽血能力在某些維度上的升級:

1. 從更遠的城市抽

請看下圖:

(註:抽血距離的計算方法參見文末的注釋5。)

我們可以看到:

從2017年看,人口抽血距離最遠的四個城市均為一線城市,從大到小排序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

從趨勢上看,2015-2017年大部分一線城市和准一線城市的人口抽血距離都在增大。其中距離增加最多的城市分別為:廈門、北京、上海、深圳。

2. 從更強的城市抽

請看下圖:

(註:抽血強度的計算方法參見文末的注釋6。)

我們可以看到:

在2015年至2017年間:

一線城市對準一線城市的人口抽血強度從12%上升15%;

一線城市對強二線城市的人口抽血強度從11%上升到17%;

一線城市對普通城市的抽血強度從73%下降到64%。

從趨勢上看,一線城市進行人口抽血的目標正在逐漸從能級較低的普通城市轉移到能級更高的准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

3. 從更多的城市抽

請看下圖:

(註:抽血廣度的計算方法參見文末的注釋7。)

對於大部分一線城市和准一線城市而言,其抽血目標城市的數量都在這三年內都顯著上升(除了瀋陽)了,其中數量增加最多的為上海和深圳,2015到2017年內,其抽血目標城市數量增加了超過10個。

我們用兩張圖來演示一下這個從全國人口抽血的盛況吧,請看下圖:

一線城市全國人口抽血圖

准一線城市全國人口抽血圖

(註:我們目前的研究並不足以對準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的發展情景進行預測。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城市一方面從更弱小的城市吸納人口,一方面它本身的人口又被更強的一線城市所吸納;而後者的趨勢變化似乎比前者更劇烈一些。我們將繼續關注這個問題。)

(註:我們目前的研究並不足以對準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的發展情景進行預測。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城市一方面從更弱小的城市吸納人口,一方面它本身的人口又被更強的一線城市所吸納;而後者的趨勢變化似乎比前者更劇烈一些。我們將繼續關注這個問題。)

在上面這場越來越激烈的人口抽血遊戲背後下面,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腳印。

更多地方的人們願意跋涉更遠的距離,承擔更高的成本,以逃離他們的家鄉。

這到底是對是錯?

我們並不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是這些選擇成就了我們,也是這些選擇成就了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

我們是否只能眼睜睜看著家鄉的衰落?

我們也並不知道。也許有一絲可能,科技會帶來新的機遇,使得城市在人口衰減的同時也能保持繁榮。

但無論如何,當你熟悉的親人朋友們一個個離開,當他們的父母也隨著離開了,甚至當他們的孩子也長大離開,我們能夠確認的,也是我們現在已經確認的,那就是:

那個曾經無比熟悉親切的家鄉,終將成為一個讓我們倍感孤獨的地方。

---------------------

注釋:

1. 本文使用的是「騰訊位置大數據」在2015、2016、2017年春節前10天的數據。我們認為,春節前從大城市凈流出的人口絕大部分是該城市吸納的外來勞動力,也有小部分為旅遊、商務等其他目的的遷移人群,無法從樣本中排除。由於騰訊數據不是人口全樣本,我們僅能以指數的相對大小表徵其吸納規模和吸納能力。

2. 人口吸納規模:城市在春節前夕的凈流出人口規模(流出人口與流入人口之差)。該規模不是絕對人口數量,僅表徵相對規模大小。

3. 吸納/流失型城市的定義:吸納型城市指的是人口吸納規模為正的城市(2017年春節前夕人口凈流出的城市),流失型城市指的是人口吸納規模為負的城市(2017年春節前夕人口凈流入的城市);二者中間還有一類均衡型城市,但不作為本文探討的對象。

4. 人口吸納能力=該類城市的人口吸納規模/全國吸納型城市的人口吸納總規模

5. 抽血距離=某吸納型城市與其對應的主要流失型城市的平均空間距離。「某吸納型城市的主要流失型城市」的計算方法為,對每個流失型城市流失到該吸納型城市的人口規模由大到小排序,並計算占該吸納型城市吸納人口總規模的累計比例,取前80%的城市。

6. 抽血強度=某城市從另一類城市吸納的人口規模/該城市吸納的人口總規模

7. 抽血廣度=某城市的主要流失型城市的數量

8. 城市分類名單

  • 一線城市(國家認定的「全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 准一線城市(國家認定的11個「中心城市」):天津、重慶、瀋陽、成都、武漢、南京、西安、杭州、青島、鄭州、廈門
  • 強二線城市(數據團綜合參考「第一財經周刊」、「新一線城市研究室」、「百度百科」等選出的20個城市):大連、寧波、蘇州、無錫、濟南、佛山、東莞、福州、長沙、溫州、泉州、合肥、太原、南寧、長春、哈爾濱、石家莊、昆明、貴陽、南昌

9. BDP個人版 為本文提供了部分可視化支持。

10. 歡迎關注數據團推出的「數據達人培養計劃」,詳情請戳 數據達人培養計劃 - 網易雲課堂


不錯嗎?

這回回烏魯木齊,簡直難受到爆炸。

處處都是安檢,處處都收打火機,全疆都特么在值班,還搞了個啥民族結對子,我憑空冒出來一個舅舅。

很多形式主義。

年前家裡又開始那一套,你回來吧,給你安排工作,不行你考個試,安安穩穩的,家裡給你介紹對象,踏踏實實過日子。。。。

我一臉黑線。

我知道,父母在不遠遊,但是也有一句,遊必有方。

我也知道父母給你選擇的路是他們覺得最好的,可是平心而論,作為一個人,你連你要在哪你要幹啥你想和誰在一起都無法選擇,活成上一輩人的樣子,待你晚年,你作何感想?

這輩子我本可以有很多機會去改變,去爭取,但是我為了安穩為了踏實,最後不由自主地選擇了看似光鮮實則捆綁的生活。

我也知道,違背了父母的意願他們可能很難受,但是作為父母難道不應該知道一點,孩子的人生是全新的,不是他們的人生的復刻品嗎?

作為孩子難道不知道應該去爭取一下?

這幾天看奇葩大會,看到那些一直在為了夢想為了生活奮鬥的年輕人,簡直熱血沸騰。

你知道你邁出這一步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你的人生,為了你今後的一切都能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啊。

道理都是一樣,我身邊有到了二十七八未婚後悔到處聽從父母的人,果斷重新選擇了。也有已婚生子,日子過的不咸不淡的,聊天中透露出一絲悔恨。當然,也有心甘情願接受一切的人。所有的選擇,都是基於你的本性。

你本追求自由和卓越,那為何不拼一下?

可能在家裡,我這會兒不用租房,我辦啥事兒都有家人出頭,我回家不用做飯,甚至到年紀該結婚了我都不用費心選擇,反正我爹媽都給我安排好。可這算啥?我還是我自己嗎?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辛苦,幸好你有夢想可以支撐著。


如果家鄉真的看起來發現不錯,也就回去了。

實際上二線城市的人口流失並沒有想像中嚴重,通常湧入大城市的年輕人,是真的回不去自己的家鄉。

拿我生活的城市,深圳舉例子,我在工作的時候,很難碰到省會或者副省級城市長大的同事,大家往往都來自小城市,或者一些小縣城,甚至農村,而二線城市市中心長大的,除了某些特殊行業,比如影視啊,藝術這些,二線沒什麼發展機會的,才會去一線城市。

我的室友是東北一個小城市再下面的一個縣城長大的,對他來說,去瀋陽和去北京的差別就是火車要多坐四個小時罷了,因為他不是本地人,所以,無論生活在北京還是瀋陽,他的壓力都很大,那索性還不如去一個看起來機會更多的地方。

而他的家鄉,那個縣城也好,那個小城市也好,真的找不到他能做的工作,他是個設計師。

他過年回了趟老家,然後打電話和我說,我這個工作,回老家就只能搞個複印社。

我說,你還可以順帶照一寸照片呢。

在我國,真的稱得上有發展潛力,還有一定規模的城市,算來算去也就20幾個,而我國的城市總數,算上下面的縣,大大小小几百個,對很多人來說,去二線城市直接和當地人競爭壓力更大,北上廣雖然擁擠一點,但是機會也多,夢想也更大。

我是二線城市中心區長大的,我選擇去一線城市的原因,其實就是想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不想生老病死都在一個地方。

我的室友說你真是個有情懷的人,但是我不能和你一樣有情懷,你都開始考慮再其他喜歡的城市買下一套房了,而我還要想著挑一個大城市,或者一線,或者二線來買房。

雖然我們是一個地區,都是東北人,都是老鄉,在外相遇都是兩眼淚汪汪,但是他清楚的知道,我的家鄉,永遠不是他的家鄉。

他的家鄉,在遠方。


一直在想為什麼要留到北京,其實內心深處看到家裡人團聚是會感到多少的孤獨,但說到回家卻總是沒有勇氣,去走出那一步……

新疆的一線城市,烏魯木齊,庫爾勒,克拉瑪依等其實論疆土面積、人均消費能力都不算小城市,有時候我甚至能在新疆看到一些幾百萬的車從身邊呼嘯而過,覺得近些年新疆發展真的不算慢了,但無論是親人,還是身邊的朋友讓我都深深覺得,只要我回去,我就會被淹沒在世俗中,無法再出頭……

家裡算是個大家族,媽媽爸爸都十多個兄弟姐妹,所以每逢過節紅白事,全家人聚在一起,也能感受到別樣的親情力量,這樣算來,我也是親戚中最不和諧的那個,因為遠,每次聚會都很少能看到我,不過家人也算寬容,說了我一兩年現在也都理解,這兩年我一回去,家人不忙的都會組織一起吃飯,聚會,年輕的還組局唱歌,所以,我回家也成了我們家族的一大節日,我內心裡還是很感動的,時時會想有這樣的家人,理解又包容我,我上輩子估計是拯救了整個銀河系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知道我很多朋友在內地的朋友,沒幾年就選擇回去,大部分是出於無法對抗家裡的壓力,從而選擇回去,幸好,我的家人在苦口婆心無果之後,選擇了包容並理解,所以我內心還是很感激的。

但每年回去,我依舊要做足心理準備,這也是我不願意呆在新疆的原因之一,我怕將來我也睜不開雙眼,看不到世界的發展!

也是我的工作原因,我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車,也對車的各種性能、配置以及安全性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在看過無數的悲劇後,我很看重對安全帶的正確使用,並一直提倡開車,要注意安全,安全在第一位!在北京,幾乎人人都會上車系安全帶,並在行車過程中注意禮讓,孩子也要坐兒童安全座椅,但在新疆,我經常能看到我的家人,開車過程中直播,並且沒有寄安全帶,兒童安全座椅更是罕見,有時候孩子還會被抱到副駕駛位置,每個人的車座椅上都會有座椅包裹,很多汽油車被改裝成燃氣車,而正規的車輛保養做的也不是很準時……對我而言,這些都是折磨,一想到家人都生活在安全隱患中,我會不停的給他們說,這樣是錯誤的,容易引發什麼什麼後果……但他們的態度永遠都是,你別小題大做了,安全帶太勒了,座椅容易臟,安全座椅占空間又貴,這樣車裡能坐的人就更多等等眾多理由,讓我無話可說,不是我不願意反駁,是因為他們理解不了我的理,因為在他們眼裡出事那都是命,沒必要事事緊張……

我朋友也遇到類似情況,她的孩子天生過敏體質,因為他們長期居住在英國,那裡對過敏體質非常注意,所以孩子一直沒什麼問題,但一回新疆,每個人看孩子可愛都想逗孩子,給孩子隨便買吃的,不看配料,而這樣有可能關乎孩子的生命安全……她不止一遍得給朋友說,不要這樣,但大家的態度都是,不至於吧,過敏不就長几個逗么,沒關係,多吃就不會過敏了……類似的態度讓他們一家每次回國都提心弔膽,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讓他們牽腸掛肚,本來是回國休息調整,這樣一來就比在國外還要累幾千倍……

除了這些還有家長與我們一代在教育、工作等各方面的差異,你要計較會把雙方關係變得緊張,不計較活活把自己氣死……

但這也不完全是他們的原因,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信息的交流,國內的二三線城市都無法和一線城市對等,就好比他們看新聞通過電視,而我們卻是互聯網一樣,我彷彿站在山頂能看到更多的藍天,但我不能就此抱怨山腳下的他們眼界太短,所以我選擇留在北京,為我的下一代,甚至是我的弟弟妹妹提供一個便利,在他們想出來想看到外面的世界的時候,拉他們一把,不讓他們像我一樣孤單,這也是我為什麼不願回家發展的真實原因。


1

我念高中那會兒,住在一個親戚家,他家開了一個娛樂室,在小地方,娛樂就是賭博,打麻將,不舍晝夜,不分工作與周休,吃完早飯,便開始約局,所以我出門的時候,人已來了大半,男男女女,擺開桌子,便唯有麻將室與叫牌聲齊鳴,煙味與汗味齊飛。

待到傍晚我回去,該吃飯了,中場休息,人便分成兩派。贏的喜笑顏顏,話題圍繞著你那手牌可以打「龍七對」,你今天手氣好,贏了八百多,我才贏三百。輸的便聳拉著個臉,說些陰陽怪氣諷刺人的話,吃飯也心不在焉。

有些兩口子來的,輸多了便吵架,潑婦罵街,張口閉口都是難聽極的髒話,帶上祖宗十八代,彷彿他們沒有保佑他生財,合該被罵。

有次,有個男的提了一把刀,氣勢洶洶直奔娛樂室而來,一刀砍在一桌麻將上,麻將彈飛,嚇得亂鬨哄的場子鴉雀無聲。原因是他老婆日夜在此打麻將,家中幼女關在家不照管,男的下班之後,煮好飯菜,老婆還在麻將桌上指點江山,不回去吃,氣憤不過,才有此一幕。可惜,第二天他老婆依然如故,只是帶了一個小女孩,隨她在旁跑耍。

不久後,這對夫妻離婚,女的依然撲在麻將桌上,不見悔改。因為打牌而離婚,在小城市,是件司空見慣的事情。我的遠房表姐,嫁給一個在我們那座城市做建材生意的外地人,起初幾年,一家三口日子過得苦,起早貪黑,但幸福美滿,後來生意做大了,表姐迷上麻將,整日鑽在娛樂室,無暇管理門面,夫妻分歧越來越大,只能離婚。前年回去,得知她嫁了個牌友,算是志同而道合。

我念完高中,一路讀完大學,四年後回去,娛樂室的時光彷彿暫停了,依舊是那些人,還在裡面整日吆喝,我想,不出意外,他們每個人都能打到終死,不知道在彌留之際,回想此生,除了一片牌聲,還剩下什麼可供回憶片刻。

2

大四的時候,我在一個實習半年,這裡的人打牌和我們那座小城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班後,支個桌子,掏出一副長牌,四人一座,不管天昏地暗,時有通宵。誰家有喜事,請你過去玩,就是打牌;誰家有喪事,去悼念,也是打牌。周末,約出去農家樂,打牌,回家後,繼續打牌。

你不打牌,也不愛觀看,便是不合群。

你不合群,不出席他們的社交場合,便無事可做。

你不想出席他們的社交場合,便是沒有人情世故,東家有喜事,總得去一下,西家過世老人,也得去一下,去了,除了打牌,再無事可做。

你看,小城市,就是這樣,你沒得選擇,沒辦法逃離,人們把意志強加於每個人身上,逼著你融入他們。

3

小城市,二十六了,你還沒結婚啊,那你就是老單身漢,因為和你同齡的人,孩子都上幼兒園了。

如果是女的,過了二十五還單身,那麼你出門都得被人指指點點。地方小了,供人消遣的,就是那點別家長短,很不幸,你撞在槍口上了。

如果結婚後暫時不想要孩子啊,肯定你們身體有問題,幾幫人拼著給你介紹某某地方的中醫,或者某鄉下的赤腳醫生。

小地方,反智,你不止是自己活,你還活在別人眼裡,你得按照約定成俗的方式去活,不然你就離經叛道。

小城市,精神貧瘠,除了打牌,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他人身上。

我有個初中女同學,初三畢業便回去結婚了,如今娃兒都念五年級了。他父母當時是這麼說的,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回家嫁人。

我有個初中男同學結婚後,生了三個女兒,只為了要有一個兒子,去年才如願以償。我問他為什麼非要有個兒子,他說祖祖輩輩都這樣傳宗接代,沒有兒子,就斷了血脈,在別人面前就抬不起頭來。

4

我大四實習的是一個體制內的單位,有個中年同事,三十七八歲,混得很不好,鬱郁不得志。

他有才華,名牌大學畢業,公文寫得好,毛筆字全單位找不出第二個,英語也有六級證書,就說打乒乓球嘛,全縣也得過一等獎。

他當年也有過機會,只是忘了需要走動,讓一個專科生搶了先機,後來一年不如一年,上了年紀,再無去跟年輕人搶風頭的幹勁,他整日醉酒,一瓶老白乾下去,倒頭便睡,很多人都不願意和他來往。

那半年,我也見過一個年輕同事,是個志願者,飛揚跋扈,不懂尊重為何物,公開說一個女同事長得丑,女同事當場便哭了。

他說話毫無顧忌,很多人也不願意得罪他,我開始疑惑不解,後來接觸下,他有事無事吹噓某某(大領導)是他親戚,便豁然開朗了。

很多人都是見臉色行事,知道他狐假虎威,但也犯不著因此得罪上司。權利之下,是需要拋棄尊嚴的。

當時單位做事的幾乎都是年輕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個人做兩三個人的工作,周末時常加班。有一次,一個同事去其他單位送報表,天氣太熱,不好打車,回來得有點晚,倒杯水正準備喝,科室領導劈頭蓋臉一句:「我以為你送個表送到外星去了,不知道這裡還壓著這麼多工作啊。」我見他站在那裡,汗水打濕了T恤,氣喘吁吁,不知所措。

那些壓著的並不是他的本職工作,而這個科室領導在他出去這段時間,並未做一事,而是打了兩個小時的盹。

那個志願者,一臉鄙視著兢兢業業的年輕人,滿眼不屑和譏諷。說:「做那麼多事有什麼用,還不如陪領導喝次酒。」

這裡不按價值,不按本事,匹配待遇。

這裡愛講做人,不講做事。這裡做事的人都被稱為老實人,事做得多,受到的劈頭蓋臉的罵也就多。

這裡的酒桌上,你不喝不給我面子,臉紅是酒量大。

這裡愛看書的人都是傻子,裝,因為大家都說你看了也沒什麼卵用。

我們很多人,努力讀書,就是為了離開小城市。我有個朋友,高中時是全校成績最好的,畢業後留在深圳,他父母催他回去參加公考,他死活不同意,他說:「我知道我回去以後,再怎麼努力都趕不上我那些有關係的同學,他們也許讀了個三本、讀個完全無用的專業,但絲毫不影響,他們會坐在縣裡最好的部門,指點著站在下面仰視的我。」

我們為什麼離開小城市,再也不願意回去?我們那麼多年的努力,回去之後,都會淪為泡影,那些曾經不努力、不奮鬥的人,在小城市遠比我們混得風生水起,因為這裡走後門永遠比按規則更容易成功。


唉,你們很多人,只是來到了大城市,並沒有留下,誇什麼海口啊。

以北京為例,我不知道你們這些所謂留在大城市的,是有北京的戶口啊,還是在北京買了房呢?不過是在一個大城市有一個體面的收入尚可的工作。想要在大城市紮根,發現自己月薪過萬想要買房也只能選擇燕郊的小平米。公司說是解決戶口,但是每年名額就那麼幾個,從公司中層往下排估計40歲都排不到自己。在苦逼的租房生活中,也不是沒想過回自己家鄉,但是發現憑自己的實力和父母的關係,根本找不到對口的像樣的工作。同時因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眼界高了,更是把自己放在了一線城市高級白領的位置上,從心裡鄙視在小地方工作的公務員老師和企業職工,認為他們在三觀上和自己格格不入,於是對外宣稱大城市多好多好,看不上落後的家鄉,從經濟水平到意識形態都批判一番,其實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過得好不好,活的累不累。


當我等公交車等了2個小時還不來的時候。

當我打開Uber/滴滴/ofo顯示本地區無服務,或者無車的時候。

當長輩說不考公務員等於大學白上的時候。

當鄰居說都這麼大了怎麼還不結婚的時候。

當父母去拿著煙酒去派出所辦事的時候。

當晚上10點街道上一片漆黑的時候。

當長輩說不抽煙不喝酒算不算男人的時候。

當生意夥伴當面撕毀合同,大叫法律是個屁的時候。

當你戴著3M口罩被人說矯情的時候。

當嬸嬸說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的時候。

當我下個電影只有400Kb/S的時候。

當我遲遲收不到快遞的時候。

我就暗暗發誓,我要離開這裡。

~~~~~~~~~~~~~~~~~~~~~

懷疑真實性的直接看圖。

【家裡電壓過低,電暖氣不制熱】


不說別的,只說一點,過年回家的時候,不止一個人問我,大學畢業國家把你分配在哪個單位上。。。。。。


喜歡燈火輝煌的街道,不夜的城,

喜歡看外國小哥在樓下的院子里聚餐,

我一臉高冷地走過,

其實心裡暗自高興,呦呦呦,好帥啊。

晚上我不睡覺的時候,

什麼時候出門都有吃的。

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想去哪兒都很快。

不用從村裡天天剛蒙蒙亮,

就趕著毛驢到五十里外的鎮子上,

去等每天一班的破舊大巴車~

不過,我生孩子的時候,挺著大肚子,

挪不動腳步的時候,我會回家,

鋪個涼席,拿把蒲扇,

摘點葡萄什麼的……

我家有個特別大的院子,成片的樓房,

院子里有顆核桃樹,

不知道你們知道不知道,

核桃樹葉夾在書本里,

很香很香……

我生娃的時候,就在家陪著我媽,

讓我媽給我砸核桃,

別問孩子的爸爸是誰,

可能是大山吧,

我生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是我和故鄉的孩子。

因為等我老了,喪失了一個年輕人該有的活力,

沒有了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的能力,

或者我心不在焉的時候,

我就會被大城市拋棄~

所以年輕的時候就要作一哈~

但故鄉的小城,什麼時候我想回,

就騎馬回去了。

它會一直等我,我且先浪上一浪。


有的時候,我們會在那些生活過的城市中度過一段時光,有的時候,我們會在那些城市中一直生活下去。不論哪種,那座城市的一切都會深入骨髓地去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巴黎也好,紐約也好,北京也好,東京也好,又或是其它一些二三線城市。每個城市經過歲月的沉澱,都會有它獨特的氣質,並且只要生活在那裡,我們就會被其影響。

離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前往江南小鎮,瀟湘煙雨,慢慢地整個人都會靜下來,遠離喧囂。

如果你問我,如果可能的話,會如何選擇居住的城市呢?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認為自己還有力氣,那去一個人群涌動川流不息的大城市生活把。

它會給你多樣化的價值觀,並且告訴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活法。

各種文化,各種思想,各種類型的人聚集在那裡,也只有當你經歷過那些各式各樣,主流或非主流的文化與自己的價值觀進行激烈的碰撞之後,才會更懂得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絕對正確以及絕對理論,也就更能夠平靜的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因為很多事情,其實只是不同,卻和是非如何,道德如何並無任何關係

在這樣一個時代下,到處充滿了偏見,不理解,甚至稍有意見不同便惡言相向、否定他人。可是能夠接受不同,這絕不是在一個慢節奏的小城市能帶給我們的。

慢生活節奏下,人們會被按照外界的無形標準和要求給約束。到了某個年齡就應該結婚生子,甚至被催促去完成所謂的生活「指標「。這是無可厚非的,這座城市的特質造就了城市內部的大眾價值觀。

可是,他們並不知道他們口中的30+的人被劃稱為剩男剩女時,在另一個城市中,那些獨立奮鬥著,有事業、有愛情,多姿多彩地生活著,還在抱怨時間不夠用,還有太多精彩沒來得及去體驗的大有人在。

他們不會知道,不會理解。那些驕傲地活在商業社會以及他們想要的愛情里,和世俗想像的所謂剩男剩女的慘淡現狀根本就是兩個世界。

更不必理會某個小城市裡,公司上班的狀態是多麼的其樂融融,喝茶看報,飲酒聊天。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在大城市雖極其不易、艱辛,卻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去帶來無可比擬的達成感:當你的計劃書被採納,當你做出來的產品居然影響整個城市、整個行業,當結束了一天、一周、一個季度辛苦工作之後,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犒勞自己的時候,他們不懂。

當你都體驗過這些之後,你才明白自己的選擇是在哪裡。

拋開每個城市不同的文化和底蘊不說,在這裡,想對那些還在獨自堅持的你,在猶豫要如何做出下一步選擇的你,又或者是在考慮如何開始的你,想對你們說一句:

如果有一天我回到北京,回到紐約,回到多倫多,回到巴黎,回到東京,走近看看之前住過的那座公寓,在街角的那個咖啡館,經常去吃的那家餐廳,久違的感情湧上心頭,回憶起那一幕一幕,會發現:原來這座城市帶給我的影響和改變一直都跟隨著我,是它帶給我我的如今的生活態度。

因為那座城市帶給你的,將會影響你一生。


要面子

沒文化 沒本事

在外面可以做最苦最累最髒的活 反正沒人認識


就這樣。


因為老齡化,老齡化已經在小城市大規模出現了,小城市你找不到送外賣的,找不到修網路的,找不到年輕的護工,年輕人都跑去大城市了,而大城市隨著大量的年輕人不斷湧入,基本沒有老齡化的危險,你看看北京上海,上下班高峰有多少年輕人朝氣蓬勃的面孔,而你來得早,你一萬買的房子,他們要十萬買,你已經上船了,而他們因為來得遲,要買貴了十倍的船票,這些年輕人為了一張屬於他們的船票,一輩子都在為你們這些老北京老上海服務


一線雖然從來不屬於我,但家鄉也不再是我童年的家鄉。

一線帶來生活的苦難,家鄉帶來精神上的桀刑。


我只是偶然生在那裡,僅此而已。

如果可供選擇,又有多少人願意生長現在的家鄉?

後面去哪裡,自然是哪裡值得去去哪裡。


我是土生土長的新生代農民工,好好上學,努力讀書只是為能逃離農村,所以選擇留在大城市是必然的。下面實在老家的一些問題,簡要說一下。

1.平時家裡人問我在哪讀書,我都是隨便應付一下,因為我無論說在哪讀書都一個樣,無論什麼專業都一個樣。在村裡人的世界裡中國只有三所學校,清華,北大和剩下的所有大學(因為除了清華北大其他學校都一個樣)。

2.在我上大學之前,我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我們那的小縣城,從來不知道這世界的飛機究竟會是什麼個樣子。

3.交通極不便利,從學校回家各種轉車奔波,時時能體會到當年毛爺爺爬雪山,過草地的英勇。

4.越窮越偏僻就越無賴。村長鄉長每年挨家挨戶收錢修路,但每年路還是老樣子,一下雨整條大路都是和稀泥。作為最底層的被剝削者,黨中央的光輝也是鞭長莫及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不是一直在犧牲最底層人的利益來圖發展嗎?農村和城市剪刀差式的發展,鄉村輸血城市。最終導致了資源的配置嚴重的不平衡。城市與鄉村,不同階層的人群差距越來越大。大城市所集中的資源是我們家鄉的小城所無法比擬的。

小草況且努力從夾縫中生長,以求獲得更多的陽光,更何況人呢?


就今年春節發生的事,更加堅定了我不想回老家的決心。本人目前在北京上大學,老家廈門(非廈門祖籍,但是從小在廈門長大,所以把廈門認作自己故鄉)。今年春節回家,拜訪一個父母朋友家。那家姐姐和我讀同個大學,兩年前畢業,現在在廈門的一家銀行里做審計。此為背景。

在交談過程中,姐姐父母提到她想辭職出來乾乾,讓我媽勸勸她。姐姐當時就黑線了,只得說自己在銀行里實在是待不住,正好現在手頭有點本錢,想出來創業,男朋友也支持云云。結果叔叔直接打斷:「女孩子想這麼多幹嘛。」姐姐只得無語作罷。

我在一旁看得唏噓不已,想想這個姐姐以前也是既有想法也有行動力,在大學也是玩轉社團,搞掂學業,本來本科畢業還想去瑞士繼續讀書,結果就被父母勸回廈門直接工作;現在想趁著年輕出來闖闖,結果又直接被父母否定了。後來的談話我基本都不太記得,唯一還想起來的是姐姐眼睛中那快要熄滅的火苗。

回家我依舊忿忿不平地跟我媽說這家父母也是,按理說女兒有創業的想法難道不是就事論事,和她一起評估可行性嗎,怎麼直接就以「女孩子不要想這麼多」這麼保守的想法否定掉了。結果我媽來了一句:「你不懂,女孩子還是安穩一點好。」我徹底無語了,我發覺我好像不認識這個年輕時因為求學而不顧他人言語堅持晚婚,生育後仍堅持做學術的女人。沉默半晌,我回了一句:「那你說這姐姐從小那麼努力讀書考上X大,畢業後在廈門的一家銀行里做一份『安穩』的工作有什麼意義?考個廈大不就好了。」我媽只是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做父母的想法你不懂。那一刻我真是感到莫名悲哀:廈門,一個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最高房價能排進全國前10,難道在這裡做父母的普遍想法還是如此保守嗎?呵呵。

經過這件事我是徹底打消了畢業之後回廈門的想法。一星期後,我坐在離開廈門的動車上,當動車緩緩啟動,車窗外的建築移動得越來越快時,我長舒了一口氣:廈門再見不再見。


家鄉正在艱難發展經濟的時候,大城市已經在發展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新手村怪物好打,裝備便宜,還有很多友善的npc,但你能一直待在新手村嗎?

我生在無錫,下屬僅有的兩個縣都是全國十強縣,16年全市人均gdp14.13萬元。老實說,發展得還不錯。但是高中班裡的同學,留學的留學,保研大多也去了上海北京,南京也很多,聚餐的時候討論過,大多數都不準備回家鄉了。我也已在南京的新區買房,如果新區發展得不好,日後可能去上海定居。

憑心而論,無錫算很不錯的城市了,但待在家鄉依舊感到壓抑,感覺能看到的世界太小,即使我這輩不去北上廣深,下一輩應該也會去的吧,那還不如在我這裡就完成,讓他(她)去做世界人


河北人路過,我覺得河北很有代表性。

題主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比如河北,這是一個環繞著中國兩大直轄市的省份,其中一個還是首都。河北和北京的區位關係,就像廣州和其他省內城市,像上海和江蘇的關係。但是,大樹底下不長草。

因為北京有強大的資源:教育、科技、商業、資金、文化等等,所以吸引了足夠多的河北人去北京;反觀上海,據我的觀察和某統計(記不清了),最多的外地人不是江蘇的,是安徽的,因為江蘇人在江蘇省內(尤其蘇南)就實現了落地。

但是,無論是區域內,還是省內或者市內,人口的總體趨勢是由分散到集中,由鄉村到城鎮,由小城鎮到大城市。因為人口集中區域有更多的資源,更好的生活。

舉例說明,大城市相比小城市提供更多的精神生活:博物館、電影院、遊樂場、動物園;更便捷的交通:機場、高鐵,比如我在上海這裡,好幾次都是騎車去機場、虹橋的,在家我要怎麼做呢,要提前至少半天時間。

小城市相對鄉村,提供更多的物質體驗,今年春節回家,我們村的好多人都在縣裡超市買菜、買肉,品種全,質量好。這種情況下,這些人很容易就想到縣城生活。

那是不是到了城裡生活就滿足了呢,不是的。我們知道人的慾望永遠不會滿足。

於是,會到更好的城市去。

等到什麼時候小城鎮、鄉村能夠提供大城市無法提供的高頻次需求的時候,也就會出現人口的逆向流動了。向現在許多旅遊城市的,不算高頻次需求,一般人來一兩次就夠了,所以也吸引不到太多的生活為目的的人。

就目前的中國看,人們的物質需求還沒有到達被滿足的階段,所有大城市依然有很強的吸引力。國家為了分流,建設的城市群,這裡面的城市不過是北上廣深的有一種映像,所有你看,他們很像。

回不去的鄉村,留不下的城市。

唯有等待時間,才能成就歲月。


我不想參加個漫展/簽售會/見面會/演唱會還要坐火車……


今年回家過年,很多人都在問,你在深圳工資高嗎?當他聽到你說了你的工資後,不約而同都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老家現在發展不錯,拿著你這個工資可以過得不錯,何必出去外面奔波呢?是呀,表面上確實是這樣的!但是,有時小小的細節就會讓你的想法煙消雲散!在老家,到了我這個年齡的女生不是生子就已經結婚了!聚會談論的似乎和我格格不入,長輩似乎無法理解你的追求!我想我不想留在老家的原因,或者是喜歡深圳開放獨立的觀念吧!在這裡,你可以追求你想要的!再家鄉,太多束縛了!。。。


在北京上大學之前 我都一直會認為 我是無論如何會回到家鄉的

拿北京了舉個例子每天都有無數人吐槽北京房價貴的要死 霧霾要嗆死個人 買個車 搖號跟買彩票中大獎一樣的概率 生了孩子 孩子上學是個大問題

但是每天都多少人背著大包小包 甚至有的人拖家帶口來到這裡 原因很簡單 這裡機會多 相對於小城市這裡更公平 給了普通人夢想的機會。


作為獨生子女,我也希望能留在父母身邊,外面的世界縱然艱難險阻,可是留在家鄉只有死路一條。


回啊,為什麼不回?題主別一個人不回就一棒子打死所有人。這問題下看了看大部分回答說白了就是家鄉城市不好所以不回去唄,然而你們的家鄉那叫發展很好的家鄉么?真要是發展好的二線/准一線城市的為什麼不回?我在美國學習工作了10年的都回了,怎麼在北上廣深的就不回呢?


坐標上海,家鄉無錫,目前研究生在讀。

室友家境殷實,上海有房有車(已婚,非上海人),和他討論過很多次,畢業後為什麼選擇留在上海。

他從初中開始就住上海了,一直到結婚,在這裡發展的很好。他從不缺機會,還會就在上海的原因是為了更多地體驗不同地方的生活,大概多年之後還是會回到珠海繼承家業。

和他不同,家境一般,我選擇留在上海的原因也簡單:回無錫太安逸。

自己還很年輕,不想很早地就體驗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工作簡簡單單懶散做做就可以過得很滋潤的日子。

所以,計劃留在上海,就是想體驗「拼」的感覺。


回了啊,已經投入自己的生活,該幹什麼工作就認真干工作,興趣是什麼就花點時間拾起自己放在一邊好久的愛好,該談戀愛談戀愛,該生兒育女生兒育女,很大可能也不再操心房子這類大城市王德彪天天操心的事情,不再糾結大城市王德彪們關注的話題,因為已經是本地人了,北京上海本地人有幾個關注這種話題?不是一樣么,不再有身在異鄉的痛苦,當然也對這些題目沒興趣了

說到底,這種題是大城市飄著的報團取暖的一題而已,家鄉也許不及北上廣深,但畢竟題目是發展的好的地區,作為在帝都有房又回家鄉省會工作的,覺得差距真沒多大,很多痛苦來自於你的自我厭棄和對家庭的不滿,當然,到一個誰也不認識的城市,討厭以前的一切的確是重建自我身份的辦法,和哪個地方好關係不大(就跟部分老移民,台灣媳婦執著於覺得大陸很不咋地的心理類似,當然沒那麼嚴重)


1、工資的凈數字更令人滿足,而不是生活質量。

2、生活的朋友圈都在這邊,回去重建交際圈太累。

3、基礎設施差距,尤其是交通設施差距明顯。

4、回去覺得丟人。

5、感覺大城市有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以上為本人臆測,非本人看法。


大城市吸引勞動力的因素有就業機會、教育資源、醫療條件、文化資源等。

  1. 就業機會: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在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未來發展潛力都比中小城市大得多

對於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勞動力也是,大城市的薪資水準比中小城市高得多

2.教育資源:對於家庭長遠發展來說,子女教育問題是自身發展外必須面對的問題

3.醫療條件:看病方便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城市三甲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眾多。

4.文化資源:大城市如北京有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院、國家大劇院、國家圖書館等,這些都是中小城市不能比的,無法想像在小城市喝下午茶的地方都不好找。

2016年1月18日,由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研究報告(2015)》發布會上,「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指數」排名首次發布。《研究報告》共涉及了36個城市,主要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副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他們在文化競爭力方面差異顯著 。從綜合排名上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漢、南京、成都、重慶十座城市的城市文化競爭力綜合得分位於前列,其中被人們稱之為」帝都「和」魔都「的北京和上海不僅僅在經濟實力上領先,其文化優勢也明顯居於前列,遠遠高於緊隨其後的深圳河廣州。


某年回家過年,頭髮留著小辮,性別男,父母說我陰陽怪氣,於是戴起帽子,父母又說我玩社會,不入流。一親戚看到我的頭髮後說,如果以後他養的兒子綁那麼一個辮子,他一定趁他兒子半夜熟睡時一剪刀把他的頭髮剪斷,我說,你永遠養不起我。

從那之後再也不想回家。


相對來說,大城市對於這些辛苦讀書數十載,希望靠讀書比別人生活更好一點的普通人來說,更公平一些。

我來自一個四線小城市,初中那些成績很糟糕的同學,現在好多都已經在我家那裡的政府或者國企工作,有房有車。而我如果回去,應該也是跟所有人一樣,靠父母安排個工作,跟這些同學在一個辦公室。

而我會忍不住問憑什麼。

所以,我一直往外走,高中去了一個二線城市,大學去了首都,碩士又跑到了歐洲。

既然,不公平改變不了,我還是遠離點吧。趁著自己還能折騰。

好像有點跑題,我想年輕的時候,會在大城市,等到自己有資本不拼爹的時候,也許會回小城市。


首先,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特殊的味道,可能是清新的綠葉氣息...也可能是麻辣火鍋的味道...

不是說選擇留在大城市,只是喜歡且想留下的那座城市碰巧是大城市而已...

再者說大城市可能有許多更快捷方便的生活服務,交通,教育等等...

我個人的觀念是[家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家],與在哪座城關係不大。


正所謂,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孩子,你這問題問的就不是那麼客觀,具體了。因為你忽略了在城市打拚的還有很大一部份來自農村,而那些來自拋棄能在二三線城市有很不錯發展工作的,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打拚的很少。所以對於很大一部分人他們不是不想回去,而是沒得選擇。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但是媽媽相信。


趕火車打車的費用居然double了我的火車票價,好氣哦!15年申奧成功以來房價大概翻了5-6倍,且高鐵機場修好後可能還會漲。種種發展下是各種問題,或者陣痛。

聽司機吐槽這路明明可以開高速,一幫sx為了罰錢非要限速60邁,讓你根本開不起來; 你看前面這些人壓路不走的; 你看這個左拐道路標畫的這麼小,一幫坑x玩意兒; 明明可以開四車道,根本不管你好壞,改修的火車站離市區遠的太沒邊兒。

一邊刷地圖怕遲到一邊跟司機尬聊。萬一是新司機不敢開呢?萬一是怕車禍呢?其實心裡無比同意,好討厭家鄉當地的政府啊,有一種窮山惡水出刁民的感覺。隨著冬奧會經濟發展,服務業水平根本沒有跟上。

漫天要價,被宰的只想趕快回天津。在學校覺得列印店的湖南老闆和老闆娘好凶,態度好差哦,我們還能開開玩笑。回家掃描一張pdf五塊,老闆還一股這兒就這麼貴,有本事你別用啊的態度。

自拆遷起,當地有一種換車換房換老婆的傳言,離婚率驟升。前幾天聽我媽說,有個女的婚內出軌被老公發現割掉了頭,視頻里裸體滿地血。怎麼說呢,不合適就離婚,何必把自己也搭進去。家鄉那個小城沒有城市命,倒是有了不少城市病。從小孩到大人扯著一口帶鄉音的普通話,跟熟人也是如此,何必呢。

城市有城市的煩惱,但我還是喜歡明著的規則可以投訴,而不是所謂的大家都這樣。偶爾會參加家裡人和同學的聚會,80後也會吐槽自己在職場上感受到的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別。相較之下,我還是喜歡錢有地兒花,有辦法掙的地方,而不是人到27家裡就各種張羅,還不結婚怎麼辦,一群老媽子附體。

附一個描述拆遷的答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378090/answer/239435326?group_id=933263349123321856


只是年齡階段不同,思維不同面臨的問題不同罷了,其實選擇留在哪裡這是個很主觀的問題。偏遠地區的年輕人因為上學見識到了更大的城市便利,習慣了這種便利,回到家鄉就覺得哪兒哪兒都不方便。如果能在北上廣深混得很好,能有錢買房買車結婚生孩子都不是問題。那我想這樣的人也沒空關注這個話題。但我想更多的是高不成低不就,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光就那麼幾年,等30一過,面臨的各種家庭壓力撲面而來的時候,父母年紀大了需要照顧,沒錯大城市有更好的醫療,可不是免費的,孩子要上學了戶口在老家,各種積分制歧視就出來了,等這時候你想要回老家,發現回不去了,存款不多,沒房沒車,以前隔壁你看不起的整天晃悠的李二狗如今在家也混的不錯了,想想還是算了,回去沒臉……就這樣困在了大城市!年輕的時候我們不屑一顧的安逸生活卻是我們內心所嚮往的生活。也許很多人說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想,可是後來,我們拚命工作是為了什麼,為了賺錢,賺了錢好過安逸的生活。情懷並不能當飯吃。


這就是我留在大城市的理由^?_?^


我想逆方向回答下這個問題

07年在一個五線地級市中專畢業,當年就陰差陽錯的入職刻房地產行業在世聯地產做銷售;開發商在深圳華強北女人世界那裡租了一個展位,我被派了過去……

某天有兩個深圳公司的同時也被派過來幫忙,女的86年大我兩歲,當時和另一個同事對話:

女:我們那套海景房馬上又要供樓了,好大壓力;

男:不怕,你收入那麼高,家裡也有錢,我還要養老婆更加大壓力

我:你們那套房多少錢啊

女的:單價8000多吧

我:這麼貴,我們那邊房價才2000多

內心os「真同情他們這些可憐的房奴」


過年回了一趟老家,真的不想再回去了,其實老家的人選在生活水平都挺高的了,也不窮,不過看那破爛的路,和那悲催的公共設施,政府太窮了,農村的人把錢抓在自己的手裡想讓大夥合資,幾乎不可能,老家那邊的人也很愛面子,蓋個樓,把外邊修的漂漂亮亮的,屋子裡面很多連瓷磚都沒有,虛偽,不是針對什麼。只是闡述普遍現象而已


都說家鄉發展不好,到底要的是什麼發展?北上廣你就掙一百萬了?大多數人不還是分布在全國各地嘛,適合自己就好啦


不甘心。


老家的工資是大城市的50%,房價卻是大城市的10%。

許多人開始疑惑,心裡直問:「區位還重要麼?」

早前,小白曾經談到,工業傾向聚集人口,農業傾向分散人口。

一個汽車廠總希望給自己配套的輪胎廠、座椅廠,玻璃廠,車燈廠等等就在自己周邊50公里範圍內。每個工廠都希望在自己工廠上班的工人住得離廠子近點,方便上班。

「工業化」似乎就是讓更多人扎堆的過程。對此,大城市的中心區將「扎堆」邏輯演繹到了極致,一棟高層辦公樓通常可以容納超過1萬名白領,更別提那些摩天大樓了。

1、上海中心(高度:632米)

2、天津117大廈(高度:597米)

3、平安金融中心(高度:592米)

4、周大福中心(高度:539米)

……

與喜好扎堆的」工業「不同,農業似乎非常喜好分散。

現在,我國最新的超級水稻畝產可達1088公斤。城市居民一年平均吃掉110公斤大米,農村居民一年平均吃掉250公斤大米。

一畝水稻最多可以養活:

1、9.8個城市人口

2、4.3個農村人口

不過,這沒考慮到肉類、蔬菜、水果、奶類等等需求。實際上,我國20億畝耕地養活近14億人口,人均1.4畝。

所以,村裡人越多,生存境遇就越差,馬爾薩斯的人口陷阱就愈發明顯。

小白著墨工業和農業,就是希望大家明白,我們非常多的產業和工作能在這兩種產業中找到影子。

工業邏輯:越多人扎堆越好

農業邏輯:人口越分散越好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許多人跑回老家買房了。雖然嘴上說是為了爸媽住得好點,而且房子也不貴,實質是負擔不起一線城市的房價的逃離措施。

若按成本算,一套房子的建築成本一般不會超過2千元/平方。照此邏輯,不要說一線城市的房子貴,就是4線城市的房子都貴!這種思維的底層藏著類似農業的生產邏輯。

一套房子除了鋼筋,混泥土,磚頭的成本外,還有什麼?

答案:一個戶口。

如果這個戶口是一線城市的戶口,其中包涵的教育、醫療和住房福利令眾人艷羨。

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攤到戶口的頭上。即使沒有戶口,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同樣也會攤到某個東西上面,或者以超高的價格表現出來。實際上,我們的教育和醫療都還是」公立「招牌,許多價格被生生攤到房子上去了。若放開教育和醫療,「私立」的招牌放開,價格定會讓你吃驚。

小白認為,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區位作為房子定價的核心要素都沒有改變。

可是,小白不是宣傳大城市的好,讓大家都往大城市裡擠。

當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後,大城市的部分產業同樣出現了類似農業的邏輯。人太多了,單位產出養不活這麼多人。

具體的表現是房價大幅上升,企業成長速度下降,工資漲幅卻相對較慢。

所以

1、一線城市985院校的博士畢業生都開始謀劃逃離計劃。

2、華為將手機終端搬到了東莞

3、中興在河源建廠

那是不是逃回老家呢?

設想一下,四川小城裡的高考狀元考上了名牌大學,畢業後在深圳工作,但是房價太貴,生存艱難。你認為他會逃回老家么?

小白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他可能去其他發展較好的國家中心城市,更大的可能是選擇成都。

我們順著大學生的逃離軌跡可以就可以發現區位的價值。大城市的好,不過是優秀人才聚集的結果。

一個城市若能持續地籠絡大學生,讓他們留著當地工作,在當地買房,在當地養兒育女,這個城市不就變得優秀,房子不就值錢了么!

人才才是一個區位的價值所在。

區位的價值不僅在城市間有所體現,在城市內部的表現更加明顯。

東莞松山湖,一個僅有72平方公里小區域內聚集了

1、企業:華為、易事特、真功夫等企業

2、研發中心: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萬科建築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3、學校:廣東醫科大學、東莞理工大學、東莞松山湖虛擬大學園

這個72平方公里的小區域相對與東莞市2465平方公里的總面積而言,面積是小了點,可是區位價值卻不低。

區位值不值錢還得看上面扎堆的是什麼人。

小白認為,大家沒有必要因為大城市的高房價而還不擇路。許多二線城市不還有很多好的區位等著我們么。雖然現在發展還不完善,但過不了5年,這些區域的教育和醫療水平將會發展到你艷羨的地步。

與此同時,房價也可能發展到讓你艷羨的地步。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


每年暑假,我都會帶孩子回老家住一段時間,為了陪陪爸媽。

今年回來,感受和往年一樣,覺得老家真的是回不去了。不是因為路途遠,而是心的距離太遠了。

說實話,老家的人們活的都很舒適,及其舒服。吃穿住行,成本很低。人們也極其清閑,因為掙得少,消費力很低,幾乎沒什麼社交,以此來降低消費成本。

上了歲數的人尤甚,我母親以省錢節儉為傲,自己四十五歲就退休了,拿著一千多退休金拿到現在。一直在家做主婦,每天就是忙乎一日三餐,洗完了碗就往椅子上一趟,等待準備下一餐的時間。我說可以點外賣,何必那麼麻煩又節省時間,她會用一種看外星人的眼光看我。

老家的親人們最愛聚餐喝酒,餐桌上其實也沒什麼可聊的,就是瑣事,替所有的人操不該操的心,說不該說的閑話。其實他們真的很無聊。

和我同輩的人,幾乎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啃老是常態,孩子幾乎都丟給父母養,周末回父母家吃飯,有一些老人還會定期去子女家整理家務。

下一輩的孩子們,我覺得是比較悲慘的,我的感受是,孩子還是在親爹媽身邊比較幸福,這種幸福指的是精神層面。我女兒五歲,她整天除了想怎麼玩怎麼騙零食吃,看見不懂得事物會問,想了解背後的原理,看動畫片會要我翻譯成英文,各種電子產品都會玩,會玩遊戲,玩電動,自學英文,甚至思考生死,想一些哲學問題。然而老家親戚的孩子們,因為長期老人帶,對外界反應很不敏感,沒有好奇心,看見電子產品會害怕,很聽話,以當好孩子為榮。

我想他們長大了,應該會和他們的父母差不多吧。

老家的空氣真是好,就這樣。



我說一下我吧。

我91年的。

坐標:北京。老家:浙江寧波。

過年的時候,高中聚會。

我發現那些有權有錢家庭的同學們。

要麼在海外要麼在一線城市。

即便是極少數回來,那也不是回來打工的。

要麼是回來創業或接父親廠子的。

要麼是實在沒本事,被父母安排在當地鐵飯碗。


過年前有人問我說為什麼不回家在這邊工作,我說小地方的人太熟,嘴太碎,在這裡生活不像自己,更像別人嘴裡的那個他。

所以我在離家800公里的城市工作,後來我想明白了,並不是不願意回家,而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能。嗯,多多少少有一些關於面子的事。


畢竟小地方是用來養老的 混不下去再回去吧

今年過年 我爸借著跟我喝酒說了七八回 回來吧 考個試進事業單位 工作無憂 家裡也舒服 到了時候相個親 我一臉黑線

是的!

我很感謝你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 可是我不想呆這兒怎麼了 我就不喜歡老家這地方 吸一口氣呵!都帶著重工業味道 (坐標山東)我也沒有什麼大志向 就是想過自己的生活 能活得好就把二老接過來 混不下去就辛苦點 沒啥 習慣了


為什麼?因為三觀不一樣啊!因為家鄉早已物是人非了啊!

本人家鄉在一個四川的貧困縣。小時候一直想讀完書回去建設家鄉。我讀小學時來的重慶。一直讀到大學。小時候很喜歡老家。釣魚,釆野菌,掏鳥窩....

人們對我也很友善,在我家做客,或者去他家串門都給一把水果糖。笑著關係我幾句。哪家有困難也是「一人有難,全村幫忙」的淳樸風氣。

現在,老家路也通了,越來越多的人修了新房子,買了車子。曾經蓬頭垢面的農民也會買化妝品名牌衣服首飾美化自己了。

可是,我卻不怎麼想回去了。

1.養兒防老思想根深蒂固。我都20歲了。回去還有人問我,你媽在給你生個弟弟你要不要?wc!我都20了EXOme?

2.為了賺錢村裡多少戶人家撕破臉皮。

3.為了賺錢,天麻被挖的沒種了,河裡的魚用電燒死。曾經的河流宛如死水。一片一片的山林只剩下樹樁。。。

故鄉已不是故鄉。就讓曾經那個故鄉留在心裡吧!


還沒得選,但是打算選擇出去闖蕩。

一個高一的學生。本來生活在二三線小縣城,成績在本地差強人意,想出去闖闖於是通過外地生考試來到了省會比較好的一個學校。

因為某種原因並沒有好好複習所以考到了相對差一點的這個學校新開的一個校區,現在我們校區就只有我們一個年級。身邊的同學很多都在抱怨中考爆炸來到了這麼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但是,我跟那些還留在本地的同學比起來,我可以在他們面前炫耀了。

拋開我也不知道孰優孰劣的教學或者說成績不談,起碼活動就多了很多。

印象最深的就是元旦的節目,我們的按社團來組織,團委與學生會各自搞一個大舞台,我是團委的一個小兵。

一個多月前就開始策劃,節目,審核,排練,經費,贊助,全部由我們學生搞定。這對於我來說真的是無法想像的,我的印象中元旦晚會就是搞一個舞台全校人被強制性地按在位置看錶演,而不是像這般有社團一條街美食一條街兩個大舞台還有花燈展示的狂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那些同學還在抱怨怎麼怎麼的時候,在家鄉的同學經歷著前者那樣的晚會。

還有準備工作,我們節目一審的時候,在家鄉讀高中那些同學表示他們剛開始討論要搞什麼節目;我們二審的時候,他們才開始訓練;而我們綵排的時候,他們才剛開始審核。

見微知著。我已經覺得很好的,那些同學還有點在抱怨,我無法想像更遠的地方,天空會有多廣闊。

我的旅途將是星辰大海。


說句實話:優質資源(醫療,教育等等)不會向底層富集。


當你年輕的時候,喜歡大城市的繁華和機遇,然後選擇漂著。漂著漂著你發現你三十了,然後你想回去,可是你又回不去。不如當初就留在那個看著有美景有溫情還不錯的家鄉。極度不想成為漂著的那個人,乘著離三十還有幾年,我要逃離北上廣這個殺人不見血的地方。


出差老往廣州省葯檢所跑,如果在廣州工作就不用出差了


這個原因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個人的心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活在攀比和虛榮之中(也許片面,別打臉)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虛榮心,我們辛辛苦苦求學,也許小時候求學只為了自己能找到好工作,不至於讓自己一文不值,但是畢業之後的學習是為了讓好工作變得更好,成長路程之艱辛只有自己心裡清楚,當你覺得自己懂很多,突然回到家鄉會覺得自己這些年的工作或者學習累積的知識經驗都毫無用武之地,當過一段時間或者一兩年,能用了,又會發現原來自己又落後了,又想去大城市學習,如此反覆…這是很難接受的現實,更重要的是你當前學到的東西帶回家鄉你做了或者說了,你覺得很好,別人眼裡不一定是這樣,他們不會理解,反而覺得你沒什麼能力,這幾年在大城市白呆了,對於或多或少有虛榮心的我們來說這樣是不可能接受得了的,第二,攀比心理,其實仔細想想我們無論在哪裡,做什麼,只要不是為了改變世界,都只是為了生存而已,生存不容易?生存很簡單,所謂生存個人認為就是不讓自己挨餓,吹冷風,有固定的住所,在農村,幾畝地不會讓自己挨餓,住自己家的房子,即使不裝修也不會吹冷風,只要你有在大城市中一半的勤奮也不至於沒衣服穿,這些條件不都滿足了我們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嗎?那為什麼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都在拚命工作掙錢呢?因為攀比心理,看到別人過的好,生活光彩風光,在聯想自己,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彌補差距,買房買車,在想著換大房,別墅,公寓,換豪車,以此作為努力的目標,然而這些,不是很發達的家鄉很難滿足你…


眾多回答是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更是廣大中國的部分縮影。為什麼人們都跑向大城市?因為人們認為大城市會有更多機會。正是因為人們認為大城市機會多,大城市的機會才真的多起來了啊。一句話,不建設,無發展。不是說去搞建築,而是為城市和聚落的發展添磚加瓦,由於早期已有的積累,和某些先天上的優勢,大城市較早較迅速的發展到了一個較大的規格,才對其他地區產生了較大的比較差。這其中有一些運氣,也帶些必然。但是其他地區就真的比不上嗎(不說那些大城市固有的某些問題)?如果我們能匯聚起來,去建設我們的家鄉,絕對能發展出獨特的城市個性來,也許一開始會失去許多,但終將會收穫更多。

或者考慮另一個極端,我們堅定的不斷湧向北上廣。隨著北上廣人口增多逐步把轄區擴大,中國就剩了北京城,上海城,廣州城三個接壤的超巨型城市?家鄉也就被收編在裡面啦。


有些地方是一線城市三線生活啊 拿一線的錢花三線的開銷 為啥不幹?


題目本身就能回答問題了:因為家鄉只是「看似」會發展不錯,而大城市發展的真的很不錯……

我問你,為什麼要放棄手裡已經有的東西,去冒險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呢?


先不管家鄉發展得怎麼樣,反正在家發展的那些初高中同學都混得不錯的。

那為什麼還要擠破頭去大城市呢,因為從小受到家裡的影響就是:要好好念書,考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跳出農門。而且那些親戚們也根本不管你在外面混得好還是不好,只是覺得在大城市就是有本事,回家了就是無能的表現。


因為我想過簡單的生活。


我也是,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待在老家,畢業後來到深圳,想著在外面闖一闖。但是深圳的壓力很大,和老家的朋友打電話,他們勸我回去,說老家發展也不錯。現在也很糾結,但是為了不讓以後的自己後悔,還是堅持留在深圳了。至於值不值,只能讓時間來驗證了。


在考大學之前,一直在糾結是離開家鄉去大城市拼搏還是留在家鄉過輕鬆一點的生活,也是在知乎看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討論之後最終作出決定,現在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對此問題做出回答。

本人的家鄉在某河南五線城市的小縣城,大學考去廣州,前天回到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大城市與小地方的差別。

在廣州,我能接觸到很多素質高且有專攻的人群,不管我的興趣愛好有多麼的小眾,在這裡我總能找到同好,我能體會到中國最先進的思想觀念和最開放的社會風氣,我可以在周末去廣州圖書館看自己喜歡的書,可以在傍晚去珠江邊跑步,去看沙畫租界的百年風情,可以在周末去爬白雲山,在頂峰遠眺廣州城,可以在珠江新城抬頭看著一圈300+的高樓心生嚮往,也可以在琶洲大橋看著高樓平地起的國際會展區感受這座城市蓬勃的生命力。這裡有眾多的展館,我可以去看車展、漫展、書畫展。這裡的高鐵連成網,我可以在一個小時之內到達珠江三角洲任何一座城市,這裡的地鐵北通機場南到南海,西穿佛山東至東莞,這使我可以迅速的到達這座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這座城市的年輕人總是西裝革履神色匆匆,也有很多的老年人步履蹣跚神色安詳,西關的騎樓、東山的洋房、珠江新城的高樓巨廈,構成了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魅力。這裡,是廣州!

(黃埔大道)

(珠江新城)

(珠江兩岸)

(珠江日落)

(廣州)

當我回到我的家鄉,發現一切都變了,我走出機場,看到的依然是污濁的空氣,破敗的基礎設施,骯髒的城市角落,接觸到最多的依然是素質低下說話像吵架的人民,落後的思想觀念。這座城市沒有任何的變化,還是那個空喊口號決策不經大腦思考的腐敗的政府,幾年前就規劃好的開發區依然只有零零星星的幾座住宅樓,一到晚上依然是一片漆黑,人跡寥寥,我想去看書,卻發現小小的圖書館並沒有我需要的書籍,我想去跑步,卻發現在這種空氣質量下跑起來就是活生生的吸塵器,我想去某個地方,走出家門突然想到這裡沒有地鐵,沒有單車,打開滴滴,界面顯示最多的永遠是「附近無車可用。人際關係是扭曲的,過年時我依然要每天面對一群根本不認識的「親戚」,我必須「入鄉隨俗」,去「學習」那些所謂的「禮儀」,因為這才叫「有教養」!你必須迎合他人,必須使自己的三觀符合他人的審美,否則就是「不合群」,就會被排擠,會被指指點點。電視上宣傳的民主自由公正法治似乎和這裡的人民沒有任何的關係,在這裡我感受不到國家發展帶來的任何文化層面上的進步,這裡是人情社會,在某種程度上人情高於法律,這意味著你能否成功靠的不是才能,而是「關係」,在這裡我無法施展我的才能,無法實現我的抱負,的確,這裡是我的故鄉,是我的家,但是我在這裡卻沒有任何的歸屬感。

(縣城的開發區)

(遠眺)

(夜景) 我喜歡大城市,當我在大城市生活半年回到家的那個時候,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留在大城市,當然,作為一個外地人,我在廣州一無所有,也要面對高昂的房價、醫療、教育費用,生活不會輕鬆,但也只有在這裡,我才能無限的開拓眼界、豐富閱歷、提升自己。

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那些一直在糾結這個問題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自去大城市體驗一下,親身體驗一下二者的區別,這樣很多事情自然會有答案。


留在大城市這個決定本身沒有問題,畢竟人往高處走,都想實現自己的事業夢想。但是前提是要足夠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有沒有能力和毅力留下來 ,自己的家庭是否能支持。人活著事業只是一部分還有最重要的家庭,單打獨鬥太累了有了家才有歸屬感。


因為現在的人只願意做利益既得資源享受者,卻不想做前人栽樹 後人乘涼的奉獻者。


我現在是想回家鄉。我家在一個三四線小城,因為是畜牧業原因,多在鄉鎮呆著,回去也很容易。但是講真不喜歡這個安逸,無聊的工作,時間長了,都感覺自己low,待遇不錯,吊打非常多專業,你要是能在鄉鎮或者經濟困難市找到一份工資上5000的工作,做管理上萬的很難,但是這行很容易,而且還包吃住。我想去大城市混一混,因為一直沒怎麼在大城市生活過。雖然27了馬上28了。。。沒辦法,第一產業在大城市怎麼找到工作???


不是黑,一個人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和認知的提高會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還有更多的無法理解那種閑言碎語


因為你以一個優秀學生的身份上大學,畢業,回去之後你會發現你的發展不如你們班的大多數差生


留套房子在大城市,回到自己家鄉工作也蠻好的,當然了前提是自己的家鄉發展也很不錯。。有工作、有滴滴、有ofo、有地鐵,關鍵還有自己的生活,有爸媽。。。


哈哈哈哈,標題不成立

幾年前,市政府與開發商勾結盲目規劃,搞了一大批爛尾樓

如今,爛尾沒處理好,又強拆起來了,村民自建房拆掉,三年後才給安置,這幾年自己想辦法,哈哈哈,反正過幾年負責人跑路了,交給下一任擦屁股了。

五大戰區哦,居民是鬼子嘍?這是敵我矛盾嘛,就要用專制的手段 ,你們下跪也沒用

沒地方睡覺我才不管

你看你們還擺個棺材擋道,簡直反了天了

所以這種地方要我回去???


為了自由。不與傻子為伍。


很簡單,我在老家沒有關係可走,在大城市我可以靠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就能生活的不錯,回到家鄉的縣城或市裡,找不找的到合適的工作就不說了,光是辦點什麼事就要找熟人,否則只能憑運氣的生活我是難以忍受的。大城市裡的現代秩序和人的契約精神是最吸引我的


你好,本我對我很有幫助,為此專門註冊了知乎賬號,有些疑問請教一下:1.文中凈人口流入指數是怎麼計算的,2.泉州2015年及2017年春節前人口流入流出規模多大,非常感謝!


沒有地鐵,沒有BRT,沒有超高層寫字樓,沒有大型的霓虹帷幕,沒有隨處可見的紅綠燈,沒有普通話,沒有普遍較高的素質及一二線城市獨有的包容性,沒有滴滴摩拜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步行街,沒有美團餓了么沃爾瑪永旺夢樂城萬達廣場,沒有出門只用帶個手機就能解決幾乎所有問題的便捷。

沒有被資本充裕的地方。

沒有最前沿的變革優先發生的地方。

在城市待的越久就越是恐懼回去,這裡有我在來這之前沒有享受的一切,新奇緊張直到習以為常。

不好意思,家鄉再見,我太想當新XX人了。

以上。


是圈子


不還是在地球上么?


應該說回自己的家鄉生活上很輕鬆,起碼父母打拚這麼多年能給你一定經濟保障,有些還能提供工作和不錯的生活質量。但是我很早就明白一件事:當你從父母那裡拿到的越多的時候,將來父母要求你按照他們的規划走下去時,你毫無反駁的辦法,甚至是,你無力抵抗。因為你的生活,交際都可能是父母給你建立的。所以為了讓自己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就只能依靠自己。另外自己的家鄉,現在已經是邊疆的感覺。帶房頂就安檢,進小區就開後備箱,以及公職人員的壓力。還好在這個現象之前我就決定不回去了,也是正好躲過了。


你自己不都用了「看似」這個詞了嗎???


我本人大四,即將畢業,有一個已畢業三年,回家鄉工作的親戚。前幾天她對我說,不要留在這裡,你回來了還怎麼出的去呢?

私以為,回來很容易,但想重新出去就不那麼容易了。

我反悔了,現已畢業,考上公務員。


可能大概是,就算是小區門口買煎餅果子的大媽,都懂得增加競爭力吧!


我離開家長去了更小的城市,目前只有去醫院的時候想離開這個地方……


推薦閱讀:

26歲海歸小碩 想安心在老家工作了 想法對嗎?
回村的誘惑

TAG:大城市情結 | 回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