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弟子修行時,坐禪時,腦子裡什麼都不想嗎?

弟子時常思維,平日端坐修行時,腦子裡應該想什麼?如果什麼都不想,跟木頭人有何區別?如果想佛的名號,樣貌。如此下去,不就成了執念嗎?況且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難難難。弟子涕淚悲泣,請求上師指點。


1、首先和您商榷用詞。上師一詞出現在密宗里。大意是指的具有三昧耶關係的師父。三昧耶就是誓言。也就是老聽到的一個詞兒——三昧耶戒。傳授於你三昧耶戒律的佛法師父,才是你的上師。上師有三種恩典,儀軌、灌頂、竅訣。所以上師也叫三恩上師。多說一嘴,按照大日經來看,三昧耶戒是十條。而不是十四條。十四條的版本確切的名字叫十四根本墮,立論者為蓮花生。自釋迦佛到彌勒菩薩之間,地球上是沒有再三身圓滿功德成佛的。所以蓮花生有沒有制戒的資格,這個見仁見智。當然,在佛已經在經典中講的很明白的東西,還有人畫蛇添足時,只增笑耳。

2、如果能按照您說的。做到什麼都不想。那已經是無想定。那是外道定,是凡夫定。但是只怕,我們說什麼都不想,其實,只是想了一個什麼都不想。其實追問下去,又是誰在什麼都不想?我啊!有個我,又怎麼是什麼都不想?!

3、在大乘看,這種無想定甚至於小乘極果阿羅漢的滅盡定,又叫枯禪,死禪。禪門裡又叫冷水泡石頭。婆子燒庵的公案就是講這事兒的。確實。和木頭沒區別。所以婆子說,我三年白白供養了一個痴漢!

4、圓覺經上佛說,真正佛性智慧的開顯,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想佛的名號,樣貌,確實是一個執念,這個執念的目的是打掉另一個執念。您能否用想佛的名號和樣貌來熄滅自己的一切妄念呢。如果可以。這就是圓覺。就是肉包子打狗,最後凜然一絕朗然現前,桶底脫落,自見本來。如果不行,那就是「包子發霉狗在吠,熱熱鬧鬧都挺累」。念佛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能用念佛熄滅掉一切來自於執著妄想的念頭。恭喜恭喜!已經快到家了!婆羅門女就是端坐思維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名號而到地獄救母的。方法沒有錯。只能說我們還沒用對,沒用好。

4、金剛經的名號。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般若,無上智。是菩薩玩兒的東西,是佛坯子的專利。就像帝王蟹,就像天久翅。都是世間一等一的好東西。但是能不能給嬰兒吃?!顯然不能。嬰兒吃了只能瀉肚。作為沒有見性開悟的學人拿著金剛經當鏡子照,也一樣只能把自己的福報和資糧當稀一樣拉出去。到頭來毀了自己,無有是處。天然童姥不讓梅蘭竹菊四劍去學天山派的甚深武功是有道理的,過早的接觸自己啃不動的經典,結果就是自斷筋脈,氣血逆行……

5、想的太多了就是煩惱障,知道的太多了就是所知障,背上扛著兩座大山,驢年才能翻身做主人?!


推薦你去武漢靈泉寺或者廣東六祖寺去打個內觀禪就全明白了,這樣說也說不出什麼來,都是空談理論。禪坐不是什麼都不想,也不是到處亂想,不刻意壓抑自己的念頭,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出入息的人中,只要用平等心覺知一呼一吸,念頭升起來時不隨念頭跑,等下它自動會滅掉,就是不執著。具體打坐時法師會有開示,你可以讀一下《六祖壇經》。當然,密宗在修法時是有具體觀想的,這是密宗的範疇。


你可以找網上《如何修習禪定》的文章看,或者看南懷瑾老師,星雲大師等人的書。修禪關鍵是打開心結,要認真看《壇經》。

其他方面不要想的太多。


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推薦題主師兄看看《佛說觀無量壽經》。


可以參考《無相念佛》,修習動中定,找憶佛念,直至憶佛念成片,比較適合現在社會環境修定慧。只是打坐可不等於參禪


題主您好,首先您說禪坐念佛,觀佛之相是執念,不是這樣的。修禪定本來就要有個專註的事物,這樣才能讓心不散亂,從而得定。

所以,個人建議,禪坐時可以這般修:修數息觀。數息觀指計算出息(呼氣)或入息(吸氣)之次數,令心攝於一境,以對治散亂的修持法。這是佛陀教導的禪定方法。


佛弟子如法修止觀,都是有所緣的,也就是思維對象。比如,修止的業處之一,佛隨念,就是要思維佛陀的十大名號。

空心靜坐,修無想定,一般是不鼓勵的。

金剛經所說的道理,如你所引偈子,你是可以在打坐時思維的,這其實就相當於在修觀了。

金剛經所描述的境界,是般若智所到達的,初學者沒必要強求,用意識去模擬,畢竟修行是講次第的。


啥都不想,學佛也不想,修禪也不想,那靜坐幹啥? 誰在靜坐?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坐禪 |